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趣说水浒人物/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
分类
作者 李剑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之一,分为天罡篇、地煞篇和外篇,选取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以小说笔法重新演绎其传奇故事,将经典诠释出新的含义,为我们重新认知古典名著提供了又一条路径。该书可供广大读者作为课外书阅读使用。

本书在引人入胜、轻松有趣,间或夹杂着现代语境的叙述中,常常闪烁出睿智、理性的真知灼见,为我们重新认知古典名著提供了又一条路径。

内容推荐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金圣叹曾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奉为“六大才子书”,这是颇具眼光的。

本书基于对《水浒》人物的深刻了解,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思维,分别阐释书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能力与结局。

目录

自序/001

天罡篇

水泊掌门人——及时雨宋江/003

麒麟楦——玉麒麟卢俊义/007

二指叠妙策来——智多星吴用/011

云游物外心自闲——入云龙公孙胜/015

帝壮缪之苗裔兮——大刀关胜/019

风雪夜行侠——豹子头林冲/022

来势凶猛去势疾速——霹雳火秦明/026

谁驭连环甲马 唯我呼延将军——双鞭呼延灼/029

雄姿英发神箭手——小李广花荣/032

天潢贵胄小孟尝——小旋风柴进/036

本是个散淡的庄园主——扑天雕李应/040

郓城两都头——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043

尘世活佛——花和尚鲁智深/047

完美男人的典型——行者武松/052

冲冠一怒为红颜——双枪将董平/059

绮梦飞石结良缘——没羽箭张清/063

命运多舛的将门之后——青面兽杨志/066

锦衣玉食客 猊甲英雄将——金枪手徐宁/070

永远的配角——急先锋索超/074

渐行渐远的长跑英雄——神行太保戴宗/077

面目狰狞的卧虎潜蛟——赤发鬼刘唐/081

板斧一双排头砍——黑旋风李逵/085

生子当如史大郎——九纹龙史进/090

穆氏兄弟真无赖——没遮拦穆弘 小遮拦穆春/094

水上雅盗——混江龙李俊/098

渔家傲——立地太岁阮小二 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101

“老子本姓天”——船火儿张横/104

弄潮儿向涛头立——浪里白条张顺/107

你就是耳太软——病关索杨雄/111

孤胆英雄冷血杀手——拼命三郎石秀/115

休说俺兄弟心如蛇蝎——两头蛇解珍 双尾蝎解宝/119

陌上谁家年少——浪子燕青/123

地煞篇

功成八阵图——神机军师朱武/131

最挂错招牌的人——镇三山黄信/135

金石书法是当行——圣手书生萧让 玉臂匠金大坚/138

锦毛灵心——锦毛虎燕顺/141

让弟妇牵了鼻子的提辖——病尉迟孙立/144

缺了点医德的神医——神医安道全/147

无语怨东风——一丈青扈三娘/151

花心色狼——矮脚虎王英/155

屠牛宰羊烹小鲜 瞧我一手搞定一铁扇子宋清/157

未展歌喉的男高音——铁叫子乐和/162

小人物大元老——摸着天杜迁 云里金刚宋万/165

知恩图报真君子——金眼彪施恩/168

绣帐春意闹——小霸王周通/171

直性的好人——打虎将李忠/173

霸超同行——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177

鸣镝飞扁舟来——旱地忽律朱贵/181

人情练达好脚色——母大虫顾大嫂/185

坡上青草掩白骨—菜园子张青/188

十字坡大树下的绮梦——母夜叉孙二娘/191

黄泥冈上的歌声——白日鼠白胜/197

梁上行——鼓上蚤时迁/200

外篇

出师未捷身先死——托塔天王晁盖/207

王教头 你在哪里?——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211

可惜了那武林正派高手——祝家庄教师栾廷玉/214

暗箭的代价——曾头市教师史文恭/217

谁玷污了胜雪白衣——白衣秀士王伦/220

失败的政治家、成功的艺术家——宋徽宗赵估/223

鸳鸯拐踢出新天地——恶太尉高俅/227

一个知人善任的贪官——大名府留守梁中书/232

笑里刀 凶于鳄——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 /236

侦缉高手——无为军通判黄文炳/241

躲过和尚杖 难逃小乙箭——歹毒差役董超、薛霸/244

永远的倒霉蛋——武大郎/247

狮子楼高 蹇驴命夭——浮浪子弟西门庆/250

“曲线招安”的通道——皇帝宠妓李师师/253

走下耻辱柱的女人——争议人物潘金莲/256

“马泊六”的末日——恶虔婆王婆/260

一头中山母狼——清风寨知寨刘高之妻/263

试读章节

风雪夜行侠——豹子头林冲

微蹙的眉宇,悲悯深邃的眼神,刺有金字的轮廓坚毅的脸庞,几牙飘拂的髯须,头戴毡笠,肩搭花枪,枪端挑着酒葫芦……

这形象无人不知,无人不识。随你以任何形式来刻画这形象:工笔细描、泼墨挥洒,玉雕、牙雕、黄杨木雕……哪怕你进行了变形夸张,只要他在眼前出现,瞬间便能得到确凿无误的指认:豹子头林冲。梁山之上再也没有第二人在形象上有如此鲜明的表征。

现如今,城市、团体、组织、名牌产品都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或日形象大使。

水泊梁山的形象代言人是谁呢?林冲,非他莫属。因为梁山上数他最有型。

林冲所戴的毡笠,又唤作“白范阳斗笠”,是宋时外出旅人常备之物,既可遮阳,又可防雨。《水浒》小说中许多人都戴过,宋江、刘唐、史进、武松、燕青都曾戴过,但戴在林冲头上却最合宜有型。他所使的花枪也只是一般的花枪,至于那葫芦也非“壶中悬日月”的玄奇宝物,只是装着可以在漫天风雪中御寒并消解胸中块垒的雅名曰杜康的酒。

这毡笠、这枪、这葫芦皆非神物,但戴上林冲之首,扛上林冲之肩,竟能辐射出如此逼人的神采,个中原因就在于林冲本人身上凝聚着内在的慑人心魂的精神力量。

他是苦难的化身,梁山之上无人受过如他那般的苦难磨练。

武艺高超,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又具儒雅的诗书气息,锦衣玉食,家有如花美眷,生活如行云流水般悠游自在。

忽一日,顶头上司高俅的公子花花太岁高衙内瞧上了自己的妻子,于是阴谋和陷害接踵而至,连昔日的朋友也参与了这场阴谋,且非欲置自己于死地不可。家破妻亡,踏上漫漫的流放之途,途中又备受小虫豸董超、薛霸辈的非人折磨,转徙流亡,连落草为寇也遭人坚拒,梁山早期头领王伦对林冲实施的是另一种凌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于林冲有否大任降身不得而知,体肤、心志的苦难、磨练却是实实在在的。也许,正是这一切方使其悲天悯人的眼神显得尤其深邃。

大苦难的承受者必是具隐忍精神的坚忍者。“忍”是林冲精神的核心,就像“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一样。

在林冲身上,“忍”确已达到了极致。

林冲携妻赴庙中还香愿,其妻遭高衙内调戏,林喝斥对方,举拳欲下时却认出了那人是高俅螟蛉之子,于是手软了,但“怒气未消,一双眼睛睁着瞅那高衙内”。林冲对鲁智深的解释是:“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鲁智深的态度不同:“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鲁不同表现常使人对林有所诟言,责其为懦怯。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味道,于林冲有所不公。试想鲁达此时已是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早已豁出去的人,而林冲则是在职禁军教头,对方又是自己顶头上司的儿子、且当时高衙内也只是出言不逊的语言骚扰,还未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性格谨慎的林冲举拳之后又放下了,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原则处之,应说并不有悖情理,并且他已喝斥了对方,且“怒气未消,一双眼睛睁着瞅那高衙内”证明他实际并未胆怯,言行之中已有明显的警告意味。这是林冲身上的第一桩“忍”。

“忍”之二。

发配沧州,一路上薛霸、董超百般折磨,甚至欲在野猪林中取其性命,鲁智深救林后本欲除去二恶,林却劝鲁不要坏其性命,声称:“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这是慈悲为怀的“忍”,林冲并非不知两人之恶。

“忍”之三。

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一片诚心来投,却遭王伦百般刁难,逼其杀害无辜,交上“投名状”来,令林冲仰天长叹:“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无奈之际欲去别处安身立命。此又一忍。

此诸般忍,在他人看来皆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武松、鲁达、李逵诸人决计不干,即使宋江估摸也无此隐忍之能耐,然林冲忍了,这就是林冲。

金圣叹谓林冲“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林冲之“忍”确乎有一种内在的凛冽之气。

但以为林冲什么都能“忍”,以“忍”来应对一切,则差矣!

忍到无可忍时,他也会爆发,在隐忍中爆发的林冲更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刚毅遒爽之美。

小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首次看到了林冲身上的这种美的进发。

当陆虞候与富安等几个奸人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望着毕毕剥剥爆响燃烧的草料场沾沾自喜之时,林冲以复仇之神的面目出现了。

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脆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那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先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泼贼!”“好贼!”“奸贼!”骂得何等爽快。这一幕让我们领略到了正义得到伸张时的淋漓酣畅之情,懂得了什么叫“快意思仇”。

小说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是显示林冲豪爽内美的另一幕大戏。

当王伦故伎重演欲将晁盖等推拒门外时,林冲恐众英雄离去,特意到众人歇处挽留并剖白心迹:“今日山寨,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此人只怀妒贤嫉能之心……小可只恐众豪杰生退去之意,特来早早说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这厮语言有理,不似早日,万事罢论;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王伦最终还是做了刀下之鬼,林教头总算补交了一份迟到的“投名状”。

苦难的化身,隐忍精神的象征,快意恩仇和豪爽意气的体现者,这一切造就了梁山代言人林冲。

于是“逼上梁山”,“夜奔”等脱胎于《水浒传》的林冲戏也渐为后人所激赏。颂扬林冲的诗文也出现不少。余最赏聂绀弩先生《林冲二首》中的佳句:“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可谓林冲精神之写照。甚至比林冲在雪夜奔梁山,于朱贵水亭中所题之诗更见精神。

林冲也属水泊中能诗者,在朱贵水亭中所题诗之末联“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也颇见其胸中磊落不平之气。

不过,本人觉得在林冲身上浓郁的诗意却以另一种非文字的形态表现出来的。  瞧他,风雪山神庙,雪夜奔梁山……那戴着毡笠,肩挑花枪葫芦的身影与漫漫风雪融合得那样的贴切。

这雪的背景冷峻、清冽、萧森,恰与林冲的人格精神无比协调。他的身影也籍此平添了无限诗意。

不知何故,每睹此情此景,脑中便浮现高青丘“雪满山中高士卧,月照林下美人来”的诗句,这诗句题给林教头恰可与聂先生的佳句映衬互补。

P22-26

序言

金圣叹曾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奉为“六大才子书”,这是颇具眼光的。而于六书中对《水浒》他更是用力至勤,所做工作有导读(《第五才子书读法》)、改编(人们所称的腰斩《水浒》成七十回)、详密的评点鉴赏。尽管其所为后人褒贬不一,但于《水浒》的流布他无疑是第一大功臣。想想《水浒》一书在圣叹先生几乎成了他生命中的《圣经》也着实让人感动。

在我的生命中,《水浒》的位置没那么重要,但此书与我却也颇有些缘。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的阅读经验即来自于《水浒》,当然,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水浒》原著文本。

时间该溯至半个世纪前,约莫是1955年,我尚未入小学。当时,在父亲的指点下已略识之无,于是便会胡乱翻看一些到手的有图的书。某日,得一连环画,似是民国时期的印品,当时连环画的繁荣时期还未到来,坊间还多有民国印本流传,其画工与印制并不精良,画中人说话尚须从嘴角引出一云团似的框子,将所说之话记于其中。但于我已是不可多得的宝物。那书并无封面,因略识得一些字,知是画的武松故事。武松是认得的,街头时见其打虎塑像的雄姿。

两个差人挎着腰刀,带枷的武松披散着头发,撕扯着一只似鹅若鸭的东西往嘴里送,忽地又多了两个挎刀的人,堵着武松,在一处桥上四人围着武松打了起来,结果是四个提刀的人居然被带枷锁的武松踢翻撂倒,掀入水中。……于是,对武松崇敬钦佩之至,后来知道,那就是“飞云浦”的事,记不甚清后面是否读到鸳鸯楼的事,这“一对四”的辉煌战绩让我大为振奋。记得在门前的板凳上就着夕阳的余晖翻了好几遍。武松早早地闯入了我童年的视野和心坎。

后读书渐多,于古典小说也多所涉猎,但翻得最多的大概还得算是《水浒》,且心目中一直认它为古典小说的翘楚。

东坡先生曾问幕士:“我词比柳词何如?”回答是: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

这“十七八女孩儿”和“关西大汉”之比我一直以为不仅囿于词,可衍扩至多种艺文领域,小说亦然。我常感觉《红楼梦》即属前者,而《水浒》却属后者。当然十七八女孩儿的浅吟低唱我也看的,听的。但心向往之的还是关西大汉裂帛穿云的雄啸高唱。于是,《水浒》中我觉得有“大江东”意味的章节,时不时会翻翻,那令人神旺。

我之喜爱《水浒》,还缘于其书名,我不喜欢《忠义传》、《英雄谱》之类的别种书名,简简单单的“水浒”两字,连“传”也不要,读来好听,望去漂亮,一见此两字,眼前便幻出一片汪汪大水,苍苍蒹葭。

爱屋及乌,由于喜欢《水浒》的关系,连带着关于《水浒》的书和画册,只要看见,也会揽入箧中。

这样,与《水浒》所结之缘愈趋密切。

每翻开书页,便觉着书中人物如熟人般活动起来,说话口角生风,行动也一一有招有式,便颇想说说对他们的看法。

魏晋时人摇着麈尾,扪着虱子神侃的劲甚是闹猛,那种月旦臧否人物的风气每令后人神往。

近年来,于古典大家又渐渐热心起来,也很闹猛。于是也便想将久压心头的读《水浒》的印象与心得跟与《水浒》有缘的朋友聊聊,于是有了这本小书。

我是比较喜欢随笔漫话这种形式的,几年前写过一本关于唐诗宋词的小书,试着用晦庵先生写书话的形式来谈诗词。如今这本小书也依然是以相类方式写就的,只不过对象换成了水浒人物。  在书中,我常邀古人或前辈同聊,他们所言或得我心,或违我意,但邀来共谈我觉得能把所聊对象说得更分明、清晰。

这本小书,也曾想过以《泊边小语》或《水浒捃屑》之类为名,但想来必遭读者板砖侍候,于是放弃了。

若干年前,人们言及新鲜物事常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时至今日,视觉享受已不能餍足,于是人们常说“一场盛宴”。这倾向与水浒好汉们“大块肉、大碗酒”的追求颇有点所见略同。著书者也常治经典如烹小鲜,“清蒸”“水煮”起来。因此倒也曾想到以“水泊夜宴”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把酒临风,将好汉与非好汉一一邀来,绍介于读过或未读过《水浒》的朋友应也有点意思的。

又,倘无友人王群先生谬荐与出版社崔美明先生的勉励,即无此书之成,此向二位谨致谢忱!

2007年12月2日

于沪上平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