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也是作家的代表作。它告诉我们要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誉为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良书和每个人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虽不惊天动地,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为了更符合当今儿童的阅读习惯,本书编者采用了清爽明快的版式设计,并配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插图。本书以日记的时间为线索,按主题阅读的方式,将《爱的教育》分为三部分:“可爱的同学”“父母、老师和我”“感人的故事”,介绍安利柯与同学的交往,父母、老师对他的劝戒,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每月故事”,让读者从安利柯生活琐事中明白大道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1886年出版以来,便畅销不衰,被译为多种文字,堪称世界最优秀的少儿读物之一。《爱的教育》自1923年由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后,就成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至今魅力依旧。
该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身边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0月开学第一天到次年7月。书中没有任何虚伪说教和生硬灌输,也没有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共鸣,甚至可以说将影响小读者今后性格的形成。这是一本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深远影响的好书。
虽然只有两天的休假,我却好像已经有许多日子不见卡隆了。
我和卡隆越熟悉,就越觉得他可爱。不但我如此,大家也都是这样认为。班上只有几个高傲的人厌恶卡隆,不和他讲话,这是因为卡隆一向不受他们压制并且还时常对班上的弱势群体“拔刀相助”的缘故。那些大的孩子举起手正要去打幼小的孩子的时候,幼小的只要一叫“卡隆”,大孩子就会缩回手去。卡隆的父亲是一个火车司机。卡隆小时候曾经生过重病,所以延误了入学的时间。在我们年级里卡隆个子最高,力气也最大,他能用一只手举起椅子来;他为人很好,有人求他,不论铅笔、橡皮、纸张、小刀,他都肯借给你或送给你。上课时,他有时候不言、不笑、不动,石头般静静地听着,眼睛灵动地思考着;有时候他又滔滔不绝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或与同学讨论。我一见卡隆,总是要笑起来。他个子高,肩膀又宽,上衣、裤子、袖子却都太小;至于帽子,小得差不多要从头上落下来;外套常露出破缝,皮靴是破了的,领带时常搓扭成一条线。卡隆的相貌,一见就让人喜欢。全班谁都喜欢和他一起坐。他的算术很好,常用红皮带捆着书本拿着。最使卡隆珍视而又骄傲的,是他有一把珍珠贝母镶柄的大裁纸刀,这是去年陆军野外训练的时候,他在一座荒山上拾到的。他有一次因这刀伤了手,几乎把指骨都切断了。卡隆的性格很好,但又嫉恶如仇。平时不论人家怎样嘲笑他,他都不发怒,但是当他说到什么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他“这是说谎”,那就不得了了:他立刻火冒三丈,眼睛发红,一拳打下来,可以击破椅子。有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他看见二年级的一个同学因为丢了钱,不能买笔记本,站在街上哭,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母亲的生日,他费了三天工夫,给母亲写了一封有八页长的信,还在信纸的四周用笔画了许多装饰的花样呢。
卡隆最令我佩服的是前不久在班上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因为二年级的女老师问我何时在家,到校稍微迟了一会儿。进了教室,老师还没有来。一看,有三四个同学聚在一起,正在戏弄班上那个红头发的一只手有残疾的卖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有的用三角板打他,有的把栗子壳向他的头上投掷,说他是“残疾人”,是“鬼怪”,还将手挂在脖子上装他的模样。克洛西一个人坐在位子上,脸色都苍白了,用好像要说“饶了我吧”似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看见克洛西这样,更加得意,更加戏弄他。克洛西终于发怒了,红着脸,身子都发抖了。就在这时,那个脸孔很讨厌的勿兰谛,忽然跳上椅子,装出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因为要接克洛西回去,平时常到学校里来,许多学生都知道克洛西的母亲。看了勿兰谛所装的样子,不少人都笑了起来。克洛西大怒,突然将摆在桌上的墨水瓶对准勿兰谛掷去。勿兰谛很敏捷地避过了,墨水瓶恰好打在正从门外进来的老师的胸部。
大家都逃到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大气。老师脸都气变了色,走到井桌旁边,严厉地问:“是谁?”没有一个人敢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谁?”
这时,卡隆好像很可怜克洛西,忽然站起来,很坚决地说:“是我。”老师盯着卡隆,又转过头看着发呆的学生们,平静地说:“不是你。”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说:“决不加罚,投掷的人快站起来。”
克洛西站起来了,哭着说:“他们打我,欺侮我,我气极了,一怒之下就把墨水瓶投掷过去了。”
“好的。那么,欺侮他的人站起来。”老师更加严厉地说。那几个同学站起来了,低着头。
“你们欺侮了无辜的人!你们欺侮了不幸的同学,欺侮了弱者!你们做了最没有意思、最可耻的事情了!”
老师说着,走到卡隆的旁边,将手放在他的腮下,托起他低着的头,注视着他的眼睛说:“孩子,你的精神是高尚的!” 我真的喜欢卡隆。当我握着他那大手的时候,那种高兴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他的手和我的手相比,就像大人的手了。我的确相信:卡隆真是能够牺牲自己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这种精神,从他的眼光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从他那粗大的嗓音中,谁都可以听辨出所包含的纯真感情。
P12-1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1886年出版以来,便畅销不衰,被译为多种文字,堪称世界最优秀的少儿读物之一。《爱的教育》自1923年由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后,就成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至今魅力依旧。
该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身边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0月开学第一天到次年7月。书中没有任何虚伪说教和生硬灌输,也没有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共鸣,甚至可以说将影响小读者今后性格的形成。这是一本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深远影响的好书。
为了更符合当今儿童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了清爽明快的版式设计,并配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插图。在内文安排上,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旨,我们以日记的时间为线索,按主题阅读的方式,将《爱的教育》分为三部分:“可爱的同学”“父母、老师和我”“感人的故事”,介绍安利柯与同学的交往,父母、老师对他的劝戒,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每月故事”,让读者从安利柯生活琐事中明白大道理。编译者用更通俗、朴素的语言重新编译,让少年儿童读者在领略原著风采的同时享受更顺畅美妙的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