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对管理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亚洲经典,然而,其教导更侧重管理策略和手段,以此驾驭复杂的组织。而《薄伽梵歌》则是另外一部唯一的与现代管理实践,尤其是领导力论题相关的古代亚洲经典。
这本书超越了当今领导者为达到高效而做出的所有努力。它界定了领导者必须成为什么样子。当你阅读《〈薄伽梵歌〉与高效领导力》时,你将看清楚作为一位领导者你在做什么,它将向你提出挑战,让你成为一位更富有同情心的、无私奉献的领导者。很多人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本正当其时的好书,已经让人期待了很久,它将深刻地影响到你和你所领导的人们。
《薄伽梵歌》是一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献,产生于现在的北印度。它是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对话,发生于两位主角,即阿尊拿和克利须那之间。阿尊拿是一位王子、武士,他要领导他的军队在战场上击败道德堕落的亲族。克利须那是阿尊拿的朋友和导师,同时在战斗中担任了他的御者。就在战斗打响之前,阿尊拿发现自己陷入了与亲友为敌的两难处境,于是他向克利须那寻求指导。克利须那对阿尊拿的告诫形成了这部《薄伽梵歌》。我会在书中做进一步的说明。
《薄伽梵歌》已然见证了印度次大陆五千年的变迁。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将继续向世人揭示数千年前所揭示的同样的智慧。迄今为止,《薄伽梵歌》的智慧只是从哲学、神学和文学的角度被审视。但在这本书里,我力图从领导力的视角去探索它的智慧。如果我们将这部作品当作两位伟大领导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就会领悟到这部古代经典中的领导力智慧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和时代,被任何人所广泛应用,无论其民族或伦理背景如何。自本书首次出版的三年多来,《薄伽梵歌》及其领导力概念已被世界各地的学术界和管理学权威所广泛接受,尤其是在美国和印度。《薄伽梵歌》且被列为哈佛、沃顿商学院的必修课。
那么,中国的读者如何能从这永恒的领导力智慧中得益?中国自古就是伟大领导者的故乡,其丰富、卓越的历史以及繁荣的现状就是证据,表明高效领导力在这个国家里源远流长。虽然在中国历史里有许多高效领导力的案例,但对于新一代寻求普世、不朽的领导智慧的中国领导者及有志者而言,《薄伽梵歌》的教导仍将是一个重要的读本。
自我认知与情感
就在阿尊拿为俱卢战场的两难处境哀叹时,克利须那给与他慰藉:“像你这样明智的人在这个危机时刻悲伤是不聪明的。在逆境中你不应软弱,而当勇猛奋斗。”(2:2~3)然而想到将与亲友互斫,阿尊拿依旧悲伤不已,克利须那说道:“你不应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而悲伤,智者不为生者也不为死者悲伤。”
这里克利须那提到了自我认知和情感,它们是决定领导人效力的关键因素。当今心理学的权威人士认为,一位领导人的情商,包括自我认知和情感在内,在组织的总体表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领导人的情商能够激发积极的组织文化。高水准的情商造就出能够推动信息分享、信任和团体学习的文化;而低水平的情商产生弥漫着猜忌和怀疑的文化。
自我认知帮助领导人习惯于在他们自身设定的指导性价值观下成长。具有高度自我认知的领导人了解自身的力量和弱点。由于认同于自身的力量,他们会在行动中变得更有信心。
克利须那开示的重点在于增强阿尊拿的战前信心,他要阿尊拿观照自身的情绪,并鼓励阿尊拿以更积极的方法运用情感。在这样的反思之下,阿尊拿才能认取正确的行动路径以解决危机。其实在俱卢大战之前,阿尊拿早已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武士,他拥有苦战获胜的光荣历史,他在武艺、兵法方面的造诣也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对冷酷现实的极度痛苦却阻碍了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软弱的领导人既不能解决危机也不能指引他或她的组织。正是绝望之情使阿尊拿变得软弱,降低了他作战的能力。因此,对于阿尊拿而言,保持战前的积极心态和面对危机的乐观情绪非常重要。作为朋友、教练和御者,克利须那的责任在于激励阿尊拿,让这位领导人能调整心态以对付当前实际发生的冲突。
克利须那对于造成不和谐的内部争斗也持有严厉的批评态度。在领导人眼里,一个引起内部分裂的个人或团体不值得同情。由清除持异议者而引起的悲伤之情不会帮助组织的成长。克利须那认为,由于俱卢氏已经成为和平的敌人,他们不配得到阿尊拿以及般度氏的同情。
克利须那还提出忠告,“智者不为生者也不为死者悲伤”。(2:11)尽管不能忽视以往的教训和日常当下的行动,但领导人不应过于沉湎于过去或现在。领导人的主要精力应该投入于提出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并指引他的团队和组织走向未来。留下一个神话
一位高效力的领导人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于他或她在组织里的任期。假如他或她的理念中吸收了具有持久力的价值观,那么这位领导人能为组织留下一个神话。
这类神话在全世界的很多机构、社团和国家里都可以找到。甘地为印度争取自曲的神话,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发起的人权运动,汤姆·华生在IBM的成长神话,比尔·海利特(和戴夫·派克在惠普公司的神话——都是领导人在各自不同环境下创造神话的案例。
克利须那要为他的朋友、领导人,阿尊拿,打造一个超级神话。当他说:“过去,从未有任何时候我不存在,你、所有这些国王也是一样,将来,我们大家也不会不存在。”(2:12)他是在强调领导人和他们所创造的神话将在天地间永垂不朽。在这样一个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阿尊拿应该想到要为家庭、社稷、后代留下神话,这对他的表现将非常重要。 “远离自私的假我,也即我执(即执着于身体‘小我’)和我所(即‘我的’这种私有意识),如此人将从死亡迈向永生。”(2:71~72)克利须那说道。根据古老的韦陀灵知传统,封闭于躯体存在的意识也限制了我们的真正潜力,特别是如果一位领导人把自己封闭于仅与我执、我所相关的躯体性存在,这种封闭会淡化潜在的真正的领导力。当领导人把组织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首要的位置,他或她的神话就得到了强化。一位以大众利益为目标而努力的领导人,即便在他或她死后仍将受到人们的纪念,由此通过身后留下的神话而获得不朽。P7-10
古代经典很少在现代管理实践的语境中被研究。《孙子兵法》可能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对管理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亚洲经典,然而,其教导更侧重管理策略和手段,以此驾驭复杂的组织。而《薄伽梵歌》则是另外一部唯一的与现代管理实践尤其是领导力论题相关的古代亚洲经典。
《薄伽梵歌》是一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献,产生于现在的北印度。它是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对话,发生于两位主角,即阿尊拿和克利须那之间。阿尊拿是一位王子、武士,他要领导他的军队在战场上击败道德堕落的亲族。克利须那是阿尊拿的朋友和导师,同时在战斗中担任了他的御者。就在战斗打响之前,阿尊拿发现自己陷入了与亲友为敌的两难处境,于是他向克利须那寻求指导。克利须那对阿尊拿的告诫形成了这部《薄伽梵歌》。我会在书中做进一步的说明。
《薄伽梵歌》已然见证了印度次大陆五千年的变迁。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将继续向世人揭示数千年前所揭示的同样的智慧。迄今为止,《薄伽梵歌》的智慧只是从哲学、神学和文学的角度被审视。但在这本书里,我力图从领导力的视角去探索它的智慧。如果我们将这部作品当作两位伟大领导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就会领悟到这部古代经典中的领导力智慧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和时代,被任何人所广泛应用,无论其民族或伦理背景如何。自本书首次出版的三年多来,《薄伽梵歌》及其领导力概念已被世界各地的学术界和管理学权威所广泛接受,尤其是在美国和印度。《薄伽梵歌》且被列为哈佛、沃顿商学院的必修课。
那么,中国的读者如何能从这永恒的领导力智慧中得益?中国自古就是伟大领导者的故乡,其丰富、卓越的历史以及繁荣的现状就是证据,表明高效领导力在这个国家里源远流长。虽然在中国历史里有许多高效领导力的案例,但对于新一代寻求普世、不朽的领导智慧的中国领导者及有志者而言,《薄伽梵歌》的教导仍将是一个重要的读本。
最后,我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特别感谢徐达斯先生,是他将本书翻译成流畅华美的中文。
菩坚·罗伽
写于2009年3月29日
我有次偶然读到台湾资深出版人周浩正前辈在大陆《出版人》杂志上公开的《一位老编辑的来信》,后按所附地址和周先生联系,他爽快地发给了我所有完稿的《给编辑人的来信》(后由金城出版社经增加整理出版成书),每次还发来新完成的《来信》。在拜读周老情真意切的《来信》中,我也产生了要做书中提到的“经典再造”的想法。在我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资深编辑徐永禄先生后,我们想到了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上海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苏老30年前就开始研究有关东方管理思想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著作。让我欣喜的是,在我联系上了苏老,呈上了我拟订的“中外经书商用丛书”策划方案后,苏老对此设想表示支持也愿意担任该丛书主编,并告诉我他那里有一些现有成果可以用作丛书策划方案中计划推出的书稿素材。
记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我曾在复旦大学接触了来自欧美等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其中有些外国朋友对中国的道家和儒家古典思想的兴趣引发了我对中国古代经书的关注和思考。与他们的交往也引起了我对印度和伊斯兰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乃至对欧美文化也试图去探根问底。
我想中外经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蕴涵着它们各自所对应的文化的基因,也与其所植入的国家在今日世界之所以如此有着无可否认的因缘。可以看到,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诞生于一个竞争激烈、战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同样,在当前和平年代,如果一国的文化不能在与他国的现代商战中重生,如果传统思想对当代企业和新商人实践不能应用或应用不够,那它就会脱离和无法解释现实社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能否真正崛起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国优良的文化基因,打造中华文化实力;这种文化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考验,也能经创新适应变革的时代的。而今当发生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刚成长起来的中国经济遭到全球金融等严重影响之时,更使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不再玩得起只在传统文化内仅就经书本身论经说道了。
文化选择的主体是大众。国民的总体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一国的进步程度。而中国现在正是世上在经济社会方面变动最大的一个舞台。因此,我们要将中国文化的心魂唤醒,让她走出历史、走出思辨、走出学院,赋予她新时代的价值观,让她有机会在我们中间留存下来。
基于以上的这些想法,本丛书选取了植根中外管理思想的源头——中外经书,作为提炼和进行现代化升级的基础;通过同时代比较代表各自精神文化的经书,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商用经典再造,提取中外管理的精华;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个人持家等实践,总结出决定各自事件或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检验中外管理思想的真正价值,进而体现能决定一国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实力,丰富和发展人类历史上的管理思想。
因此,在具体策划上,各书以所选经典为主线,触类旁通相关中外管理思想和实例。这些内容是源于中外经营管理实践的问题导向型的而不是简单重回传统的,是基于实际问题和现象提炼和解决真问题的,采用实证方法结合对本土语境和文化特质的深度理解。在体式上虽所选经典和该书主题确定但任由引经据典,做到理、例交错,形式活泼;使人既爽心悦目,又获心灵感悟提升。
张惠俊
2009年5月
“有时候,‘向后看’是‘向前看’的最好方式。《〈薄伽梵歌〉与高效领导力》就做到了!来自远古世界的修炼——正好适合新的时代。”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薄伽梵歌)与高效领导力》揭示了与当今世界一脉相通的古代领导智慧。领导者们会发现这些智慧非常有用。”
——迪派克·C.詹恩
“这本书超越了当今领导者为达到高效而做出的所有努力。它界定了领导者必须成为什么样子。当你阅读《〈薄伽梵歌〉与高效领导力》时,你将看清楚作为一位领导者你在做什么,它将向你提出挑战,让你成为一位更富有同情心的、无私奉献的领导者。很多人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本正当其时的好书,已经让人期待了很久,它将深刻地影响到你和你所领导的人们。”
——鲍勃·绍姆堡
“书名已经说明了一切……”
——印度《经济时报》
“必备的领导力指南……”
——美国《商业周刊》
“激励人心的领导力定义。”
——《坎萨斯商业中心》
“为想要成为伟大领导者的人而写的伟大作品。”
——《中西部书评》
“印度有一部著名的古老经典诗篇叫《奥义书》,可能是梵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把它演绎了一下: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温家宝
“我在阅读《薄伽梵歌》时,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其他实属多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薄伽梵歌》是天下第一书,浩渺如皇天厚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再没有其他书能像《薄伽梵歌》一样,可以使读者提升并稳处于那么崇高、纯洁及罕有的思想境界中了。”
——亨利·大卫·梭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