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20世纪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放入开阔的思想史背景中,对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间时分时合的关系作出了消晰的勾勒,从而突现出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中国性”。全书共分5章,具体内容包括鲁迅与个人无政府主义、从“匪徒颂”到“党喇叭”的郭沫若、从安那其革命者到民主主义作家、先锋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分类 | |
作者 | 白浩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将20世纪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放入开阔的思想史背景中,对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间时分时合的关系作出了消晰的勾勒,从而突现出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中国性”。全书共分5章,具体内容包括鲁迅与个人无政府主义、从“匪徒颂”到“党喇叭”的郭沫若、从安那其革命者到民主主义作家、先锋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精神。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从政治思想转到文化价值观,从古典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无政府主义成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获得现代性过程中的一条红线,抓住这条红线即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梳理和理解整个中国新文学的特色。本书将20世纪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放入开阔的思想史背景中,对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间时分时合的关系作出了消晰的勾勒,从而突现出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中国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反封建、反专制、鼓吹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尤其强调反家庭、反家族主义,这是与国外无政府主义所异的,可谓无政府主义者的中国特色”。 目录 有待继续开掘的研究课题——序白浩的《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序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无政府主义思想史略述 (一)溯源 (二)施蒂纳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 (三)蒲鲁东的无政府互助主义 (四)巴枯宁的无政府集产主义 (五)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六)当代无政府主义 二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一)天义派与新世纪派 (二)辛亥革命后的国內无政府主义:中国社会党与师复主义 (三)五四时期的国內无政府主义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三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其他思潮 (一)无政府主义的废家族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 (三)无政府主义与民族主义 (四)无政府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文学 (一)无政府主义与思想启蒙 (二)革命文艺政策与对无政府主义因素的清除 (三)无政府主义的审美性与文学的无政府主义性 (四)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二章 “个”与“群”间的呐喊和彷徨——鲁迅与个人无政府主义 一 “个人的无治主义”的早期接受 二 “个”与“群”间的颠簸与彷徨 三 启蒙与个人无治主义间冲突的内在黑暗 第三章 “艺坛上的无政府主义”——从“匪徒颂”到“党喇叭”的郭沫若 一 “匪徒颂”” 二 泛神论——郭沫若个人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特殊形态 三 走向“党喇叭” (一)大同理想的变迁 (二)民粹与劳工观的变迁 (三)革命的方法:暴力观与无抵抗 (四)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五)唯美与功利 四 小结 第四章 从安那其革命者到民主主义作家——“巴金道路” 一 作为政治信仰的安那其革命 (一)作为政治信仰的安那其革命者 (二)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文学”及其革命与痛苦 二 走向文学的痛苦与身份焦虑 三 清除改造期 四 复苏期:《随想录》 第五章 先锋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精神 一 从政治到文化:回“家”的无政府主义 二 “六八年人”的文化反抗与解构主义逻辑 三 走向解放美学:马尔库塞 四 后现代哲学中的无政府主义精神 五 中国先锋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精神 (一)政治与美学间的徘徊 (二)世俗无政府主义的兴起与“第三代诗” (三)解构与鄙俗:王朔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附:郭沫若与未来主义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