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学术论著,也是一本文理俱佳的高级科普读物。作者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及研究体会,利用三重证据法,认真梳理及论证,对世界史前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玛雅文明等进行了深入浅出、令人信服的研究。进而得出史前时代存在一个全球性吠陀文明圈的结论,破解了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重新勾勒了世界文明之源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徐达斯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学术论著,也是一本文理俱佳的高级科普读物。作者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及研究体会,利用三重证据法,认真梳理及论证,对世界史前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玛雅文明等进行了深入浅出、令人信服的研究。进而得出史前时代存在一个全球性吠陀文明圈的结论,破解了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重新勾勒了世界文明之源流。 内容推荐 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第一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第一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时代就扩张渗透到几乎世界各地,埃及、美洲、希腊、西亚文明都不过是这个超级文明连续体的组成部分而已。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时代就扩张渗透到几乎世界各地,埃及、美洲、希腊、西亚文明都不过是这个超级文明连续体的组成部分而已。韦陀灵知构成了这些古老文明的文化核心与内在动力,只是由于灵知基因的变异,不同的区域文明才表现出各自独具的特征和风格。韦陀灵知构成了这些古老文明的文化核心与内在动力,只是由于灵知基因的变异,不同的区域文明才表现出各自独具的特征和风格。 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索是本书的主旨所在。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索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根据考古发现,作者认为史前韦陀文明自两条路径进入华夏,即北方的青铜之路和南方的象牙之路,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演变起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根据考古发现,作者认为史前韦陀文明自两条路径进入华夏,即北方的青铜之路和南方的象牙之路,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演变起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理论前提下,作者成功地揭开了三星堆、良渚、半坡等史前文明的真面目,同时,对上古巫文化、儒家、道家的形成和本质也提出了全新的阐释。在这个理论前提下,作者成功地揭开了三星堆、良渚、半坡等史前文明的真面目,同时,对上古巫文化、儒家、道家的形成和本质也提出了全新的阐释。参照各种韦陀秘典,作者以全新的视角破解了一系列中国文化之谜,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太一的真正身份,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的原始含义,《山海经》、《天问》的出处等等千古未发之覆。参照各种韦陀秘典,作者以全新的视角破解了一系列中国文化之谜,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太一的真正身份,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的原始含义,《山海经》、《天问》的出处等等千古未发之覆。 书中指出,以通神为主题的韦陀灵知被浓缩在五千年前的韦陀圣典《薄伽梵歌》里,再次回归到这个文明之源,不但将使古老的华夏文明如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也将为渐趣衰落的西方文明注入新的血液。书中指出,以通神为主题的韦陀灵知被浓缩在五千年前的韦陀圣典《薄伽梵歌》里,再次回归到这个文明之源,不但将使古老的华夏文明如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也将为渐趣衰落的西方文明注入新的血液。东方和西方,将在文明的源头重新会合,融为一体。东方和西方,将在文明的源头重新会合,融为一体。 这本书考据严谨,观点创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起源。这本书考据严谨,观点创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起源。读之有石破天惊之感。读之有石破天惊之感。 目录 第一章 世纪骗局的终结 第一节 大不列颠的阴谋 第二节 证据来自印度河谷——史前古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 第三节 莎拉斯瓦提河作证 第四节 淹没在海底的史前神都——杜瓦拉卡 第二章 破译史前全球文明密码 第一节 雅利安——一个被误解的梵文词 第二节 韦陀文明的灵知文化基因 韦陀文本的来源韦陀文本的来源 5000年前的科技、文化高峰——韦陀经的成就 天书奇谭——韦陀诸经的成因和流传 灵知文化基因 宇宙—神—人共融共存原则 史前世界语——梵语 史前超级文明圈的假设 第三节 通往冥府之路——揭开金字塔之谜 众神指引的升天之路 法老所崇拜的神灵 《搅拌乳海》 《末日审判》 第四节 西方效法东方的时代——希腊哲学的灵知渊源 阿波罗之谜 荷里奥杜罗斯石柱 真正的知识都是灵知 “理想国”并非空想 第五节 从灵知到宗教 解读基督神话 福音的真相 诺斯替:拒绝造物匠上帝 三位一体:“显教”与“秘教” 第六节 羽蛇和太阳鸟的世界 鹰踞扶桑:帕伦克石雕 风水术:天地对应 梵文在古代美洲 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第三章 吠陀文明在史前中国的足迹 第一节 再探三星堆 世界级的史前王都 来自热带和海洋 主宰东方的千眼神王 鹰王无处不在 可爱的青铜象神 黄金国度的文明之光 通天玉琮 天地人共同参予的宇宙庆典 青铜神树:升天之路 第二节 龙象西来:吠陀文明进入中国的路径 象牙之路 青铜之路 第四章 华夏文化的吠陀灵知基因 第一节 楚:最后的雅利安 敢与古希腊文化媲美 史前中国的瑜伽士 凌驾于君王之上的婆罗门 《楚辞》中隐秘的“升天之路” 爱上神灵的诗人 揭开诸神的面具 招唤灵魂的不死之说 楚文化里的天竺遗风 解答《天问》之问 无为之道:从《博伽梵歌》到《老子》 第二节 打破天机——华夏上古神话索隐 藏在原始混沌大水里的“太一” 伏羲-女娲的身世之谜 黄帝真的游了华胥国 龙:托起宇宙的混沌神兽 北斗帝车—鹰猪合体 伽鲁达:《山海经》里的太阳神鸟 通天法器的奥秘通天法器的奥秘 第三节 上帝留下的世界地图 阴阳家的宇宙图景 色香味俱全的宇宙大水系 三星堆青铜坛城:大地之巅的神山景观 改变史前历史的昆仑神话 Sakti:宇宙阴性能量 宇宙的生殖器官 冥府画像:华夏原始精神世界 附录1:吠陀宇宙图景下的“灵魂之路”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搅拌乳海》 虽然相距如此之远,时间如此之久,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吴哥文化与金字塔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金字塔《冥府之书》中的一幅壁画所表达的主题,竟然与吴哥窟中的一幅大型壁雕及吴哥通王城入口处108尊雕像所表达的主题几乎完全一致,即在《摩呵婆罗多》《罗摩衍那》《薄伽梵往世书》里被千古传唱的《搅拌乳海》故事。故事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众神之王因陀罗骑象巡天,遇到一位圣者,名叫杜尔瓦娑。那圣者有心荣耀他,将一束散发香气的花环献给因陀罗。因陀罗遂把花环套在他的坐骑四牙白象的额头上。不料象王被花香激怒,将花环甩在地上,又践踏它。愤怒的圣者于是诅咒诸神将失掉他们的权柄。 诸神害怕失掉权柄,并预见到阿修罗将主宰三界,便来到至尊人格神毗湿努跟前。毗湿努建议他们搅动乳海,以获得不死之药。诸神自己搅不动,便又找到阿修罗,邀请阿修罗也一起来搅。他们将曼德拉山(Mandhara)搬运至乳海之上,放在龟王库尔玛(Kurma)的背上,再将蛇王瓦苏奇(Vasuki)缠绕于曼德拉山上。众神与群魔分成两边,各执蛇的一头,合力拉扯,山就转了起来,乳海也跟着旋转搅动起来。在众神魔精疲力竭、乳海中央的曼德拉山快要下沉时,毗湿努亲自显现,为双方助力。经过很长时间毫不停歇的拉扯运动,终于,各种神物纷纷从乳海里出来了。 首先出来的是致死的毒液,名叫Halahala,其毒气能窒息一切活物。应众神的召唤,毁灭之神湿婆喝下了满洋的毒液。 接着出来了如意奶牛、天驹、白象、宝石、如愿宝树和吉祥天女,最后出来的是Dhavantari一众神的药师,他手里捧着藏有不死之药的金壶。 当阿修罗抢走不死之药时,诸神惊恐万分,只得向毗湿努呼告。毗湿努化身为牟黑尼(Mohini),有着美丽无比的女性形体,群魔都被她所吸引。于是牟黑尼施狡计从阿修罗手中骗回了妙药,分子诸神。诸神饮后力量大增,遂与阿修罗开战,彻底打败了阿修罗。 阿修罗中有一个名叫拉胡(Rahu)的,伪装成诸神的模样分到一杯不死之药,饮了下去。药还没通过他的喉咙,牟黑尼便用神碟把他的头割了下来。但因他的头已饮入不死之药,故而永生。据说,日月不时被他永生的头颅吞下,又从他颈部的断口滑出,这就是日食与月食。 吴哥窟主回廊的南北面墙各长202.14米,东西面墙则各长187米。八面墙壁上皆饰以宽2米的浮雕,所有雕刻作品面积共达1200平方米,美轮美奂,瑰丽无比。 东向回廊墙上的浮雕,清晰详细地表现了这段著名的吠陀神话的经典场景。故事自壁雕的南端展开,蛇王瓦苏奇的5个蛇头昂然扬起,被阿修罗的强大臂膀紧紧夹住,其他90个邪魔沿着蛇王瓦苏奇的庞大身躯排成一列,一起抓住蛇身往后拉扯。壁雕的中央,瓦苏奇的身体层层缠绕在曼德拉山上,悬浮于曼德拉山旁的便是至尊神毗湿努,伸出四只手中的两只抓起瓦苏奇的身体,在操控拉扯的方向。毗湿努的下方,巨龟库尔玛驮着曼德拉山(我们看到,在传统的印度绘画里,巨龟的头通常是人头一曼德拉山的北边是这场“拔河比赛”的另一方——诸神,将近90个,拉扯着瓦苏奇的尾部。 这幅图景构成了壁雕的中央部分。在其上方表现了布满仙女的天堂世界;其下方则是一片汪洋——传说中的乳海或牛奶之洋,海中游弋着众多鱼类、鳄鱼和其他深海动物。 几乎同样的场面在古埃及《冥府之书》里得到了重现: 图特摩西斯三世陵墓中的《冥府之书》记录了灵魂在往生道路上所遇到的12个境界及相关的试炼。在第四和第五界中表现的索卡国度,就如同吴哥窟《搅拌乳海》壁雕一样,被分为彼此相关的上、中、下三个平行排列的画面。中央是一条巨蟒贯穿整个索卡国度,下部则是滔滔洪水。其间的场景与《搅拌乳海>>极为类似。 一座可以对应于曼德拉山的金字塔形山峰,自某个神的头顶隆起:有一条绳索缠绕于金字塔山之上,犹如缠绕于曼德拉山上的瓦苏奇蛇身;在绳索的两端,各自排列着拉扯绳索的两方,长长的两行队列一如吴哥壁雕中的神魔双方;在金字塔形山峰的上方有一圆柱形物体,它的两旁各栖息着一只黑鸟——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代表“纬度线和经度线排列”。埃及学学者们普遍认为,圆柱体代表了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圆柱石“欧法罗斯”——古代世界中心的象征:下部的椭圆形“蛋”之中,中央鹰状头形的“索卡”(意为“方位之神”,他的工作是保护其自身的统御)立于一条三头羽翼巨蟒之上,其双手各握巨蟒的羽翼之一,犹如毗湿努操控着瓦苏奇。“索卡之蛋”的两边各守护着一座人面狮身像。根据吠陀诸经的描述,毗湿努的扩展之一,“孕诞之洋毗湿努”就住在犹如胎盘一样的原始“宇宙蛋”里,其时万物皆未展示。从他的肚脐里长出一根无与伦比的莲花茎,自那莲花茎的顶端,莲花开放,宇宙的第一个生物婆罗贺摩出生了。而毗湿努就躺在“孕诞之洋”中一条多头神蛇——蛇沙的身上,整个情景与“索卡之蛋”的描绘完全相似。 浮雕顶部的“欧法罗斯石”恰恰也被称为“脐石”,象征了造物主那生出万物的伟大肚脐——宇宙的中心。类似的“脐石”或“欧法罗斯石”在古希腊戴尔菲神殿受到崇拜,在阿胡提皮特古拉的复活节岛也有发现。 虽然这两幅作品,表面看来具有不同的文化成分,而且相隔巨大的时空间距,但二者在本质上无疑来自相同的源头——吠陀灵知神话。也就是说,源于吠陀诸经的《搅拌乳海》故事,也存在于1000多年前的东南亚和4000多年前的北非,但却被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象征符号表达出来!P59-6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