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很早就传入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更成为改革运动的文化之魂。当时提出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高岛吞象先生是明治维新时期涌现的易学大师,在日本有“易圣”之称,他利用《易经》进行广泛的占卜,小到寻物、天气、婚姻、营商、疾病、个人气运等,大到国家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有事必占。几乎每占必中,许多占断结果被日本天皇、内阁总理和各省大臣所采纳。他曾准确预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其中包括定远舰的沉没和战后条约的签订。
本书在清代浙东学者王治本先生译本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点校。为了彰显蕴含的义理,我们专门创造了六十四卦图解系统,采录了清朝“四库全书版”的卦画和明朝的古插图,并对所有的占题和实际占例进行了精心编排,希望能给读者的阅读和欣赏提供更大的便利。
《高岛断易》是日本有“易圣”之称的高岛吞象先生毕生实践的结晶,它以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在国际易学界有很大影响。高岛吞象活动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以占卜参政,其占筮不离《易经》一句一字,堪称占筮学之正脉。本书的占卜内容多涉及当时日本的军政大事、国际关系,其中又以中日关系为重点,曾准确预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其中包括定远舰的沉没和战后条约的签订。书中的很多占断曾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许多占断分析被当时的日本政要所采纳,在朝野有相当大的影响。
·最丰富 三百八十四爻,爻爻都有丰富的占题和详尽的占例。
·最明确 断辞句句直截了当,明白解除你占断时的迷惑。
·最精美 创造了六十四卦图解系统,清卦画、明插图古色古香。
·最实用 500个实际占例,分析明确详尽,便于进行实际操作。
此五字文王所系,谓之《彖辞》。乾之为天,上文既述之,在人则君也,父也,夫也。盖天包地,君抚民,父育子,夫帅妻,其理一也。
“元亨利贞”四者,乾之德也。乾秉纯阳之性,而兼此四德,故其为气也,充满宇宙,无瞬息之间,是即健而无息之谓也。人能法乾之健,自然气力充实,俯仰无愧,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此即被天命德之圣人也。
元者,始也,大也,仁也,不朽不坏,天地之大德,所以生万物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天”字亦然。盖在天为元,在人为仁,犹仁者推爱己之心以及于人也。
亨者,通也,物始生而成之义也。在人为礼,人之处世,以礼让为贵,便可使人生爱好之情,即与仁之博爱同。
利者,宜也,吉也,万物发达而遂其生也。在人为义,见利思义。利与义若相反,而实足以相成。以义为利,利即义也。“义”字从“羊”从“我”,我牧羊而衣其毛,食其肉,是自食其力,不慕夫外也。义者,宜也,利之得其正也。“利”字,《说文》云:“从‘刀’从‘和’,和然后利,字本从‘和’省文。”古日:“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正也,兼贞正、贞常、贞固之义。在人为智,盖内有神明在抱之姿,外有坚贞不拔之操,斯有守有为,自得保其终也。故日:“贞固足以干事”。
盖“元亨”,物之始通也,言其时则自春而夏,言其日则自旦而昼,在人则自幼而壮,在草木则自萌芽而至繁盛也。“利贞”,物之成而又复其本也,言其时则自秋而冬,言其日则自朝而夕,在人则自壮而耋,在草木则自实而陨也。为人君者,以乾天为法,故御天下之道,莫大干仁育万物;君能体仁,则天下莫不被其德。(《文言传》日:“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且此卦爻象,亦非专止君上,下至匹夫匹妇,为父为夫者,其卦象、卦义、卦用亦复相同,宜推类而扩充之。
“元亨”二字,专就乾之全体德性上说;“利贞”二字,更含圣人教诫之旨。何则?贞者正也,利者宜也,是贵行其所宜,守其所正也。以人事推之,必有其刚健进取之性,然自恃其勇毅果敢,或将侮人之弱,凌人之柔,欺人之愚,是自陷于过失也。唯贞正而可以克其终也,因深警之日:“利贞”。
六十四卦,始于乾,终于未济。未济之卦,离火之性上升,坎水之性下降,为水火不相交之象。刚柔失位,事犹未成,故日未济。夫未济非不济也,有待而济也。六十四卦,循环不已,是未济之终,即复而为乾天之始。
乾为日,阳光所照,万物发育,故坤舆得其照临,而水气蒸发,腾而为云,降而为雨,寒暑燥湿,四时循环,而无须臾之间。精气凝结,万物流形,是皆始于乾元一气之功德,故孔子赞之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元”者,包括阴阳之称也。凡物必有始,又必有终。今以六爻之位示其理,则初爻生也,始也;上爻死也,终也。各由其物之性,而不误其时命,谓之“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P28-29
《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藏。它古朴雅致、博大深邃,在历史上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后浸润在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经过三千多年的洗礼后,仍能以它强大的吸引力继续焕发出奇光异彩,不但使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之醉心不已,而且跨出国界征服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易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热潮,有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出色。选择出版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易学的发展必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属于日本的易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作者是日本明维新时的易学大师高岛吞象,他受父亲的影响,倾心于中国古文化知识,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为其以后学易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后来高岛因事入狱,在狱中偶然得到一本《易经》残卷,从此昼夜研读,得以精通其书,并发明“至诚无息”的占卜术。七年之后,高岛出狱经商,很快赚得一笔财富,但他完全不计私利全部捐出以供义举。他在日本第一个私人建造铁路,他建成了的铁路连接了横滨和神奈川。他还建造了日本横滨街上最早的街灯,建成之后也交给了国家。
高岛吞象先生在出狱后正式用《易经》进行占卜,从本书可以看出,他占卜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小到寻物、天气、婚姻、营商、疾病、个人气运等,大到国家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等,有事必占,几乎每占必中。在书中,最重要的占断要数他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准确占断,限于篇幅下面仅按时间先后举出三例以供参考。
例一:1894年的中日开战前夕,朝鲜爆发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成了战争的导火线,当年6月,高岛就当时的形势占卜得到“需之节卦”,他以内卦代表有进攻倾向的日本,以外卦为设坎险以防御日本的中国,从卦爻辞中准确分析出日本海军和陆军必能获利,我国海军“进退不得如意”,有“军舰覆没之患”。高岛将此卦的结果上呈日本政要,最终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上登载出来。在占断的四十天后,日本陆军取得牙山和成欢战役的小胜,日本海军取得丰岛和黄海的大胜。我国陆军在牙山和平壤失守,我国军舰至于沉没,战争形式一如卦象所示。
例二:在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到当年的12月时,日本海军和陆军攻占当时我国山东省的威海卫海军基地,由于我国军舰据要地防御使日军未能得便。高岛就当时的战势又占得“噬嗑之无妄”卦。高岛从卦爻和卦象分析认为日军攻击清政府海军正是其时,有如“颐中有物”得意外之获(高岛的占词是:“此卦为‘颐中有物’之象。今清兵因过日之败,退守僻地,我海陆兵包围清国海军,犹颐中有物也。今占得五爻,战机正熟,击敌之坚,可有意外之获也,谓之‘噬干肉,得黄金’。虽所行危险,可保无害,谓之‘贞厉,无咎’也。”)。后来日军在此启发下以水雷击破清军的铁索成功突破港内防线,击沉我国清军定远等数条军舰,使我国将领丁汝昌等以身殉职,使我国镇远等军舰被日军所掠走,其占断十分准确。
例三:甲午战争之后,高岛吞象就中日战争之结果占得“乾之同人”,他分析出卦词卦象有“大人相接之象”,因而推断清政府必定派首相李鸿章前来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相见,和议在次年四月得成。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派出大臣李鸿章赴日本和议,并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和占断结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易经作为我国的国学,却被他人用来作为制定凌辱我国策略的依据,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高岛先生在组织本书的过程中,解说经文时依据象数而阐发易理,每卦都用以比拟人事和国事,对自然、社会和身心修养都有论述。本书每一卦每爻后面均附有对时运、营商、征战、疾病、婚姻等占题及占断结论,并列举数个实际占例,全书详录占例达到500余个,便于初学者用于实践操作。总之,这本书把理、象、数、占融成一体,这显得相当不同寻常。
最可贵的是本书遵循“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宗旨,所讲占筮从不离开经文,并且咬定卦辞爻辞,不离一字又能活解活断。不过,本书并没有因此拘泥于经文,书中还包罗了“十翼”、错综、纳甲、爻辰、卦气,并涉及到天文星相和风水地理等内容,视野相当开阔。
本书是以我国清代浙东学者王治本先生所译的汉文版本为基础进行精心点校。为了彰显蕴含的义理,本书专门创造了六十四卦图解系统,采录了清朝“四库全书版”的卦画,并使每一卦都配有一幅明朝时绘制的古插图,显得古色古香,有助于增进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全书对所有的占题进行了精美的图版化处理,并把所有的实际占例编排了序号,显得鲜明突出,希望能给读者的阅读和欣赏提供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