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
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阅读让社会更和谐,我们关注社会阅读。从社会阅读行动到大众阅读推广,从社会阅读研讨到社会阅读调查,从社会阅读方式变迁到海外社会阅读情报,本书涉及社会阅读的方方面面,旨在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社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香社会/中国阅读报告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李东来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 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阅读让社会更和谐,我们关注社会阅读。从社会阅读行动到大众阅读推广,从社会阅读研讨到社会阅读调查,从社会阅读方式变迁到海外社会阅读情报,本书涉及社会阅读的方方面面,旨在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社会。 内容推荐 我们关注社会阅读,旨在营造一个书香的社会。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阅读行动、大众阅读推广、社会阅读研讨、社会阅读机构、社会阅读调查、海外社会阅读情报、社会阅读方式变迁等。该书图文并茂,包括100多幅精美的彩色图片。该书对于图书馆和相关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很有启发性,对于阅读研究者来说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 目录 第一篇 社会阅读行动 1 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在行动 2 城市读书节:城市阅读盛宴 3 图书漂流:以书会友 4 “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年度回眸 5 阅读疗法 第二篇 大众阅读推广 1 休闲阅读与时尚阅读 2 流动图书馆与社会阅读 3 阅读进社区活动 4 民间力量对阅读的推广 5 阅读大讲堂 第三篇 社会阅读研讨 1 阅读研讨活动概况 2 研讨风向标:八面来风 3 阅读宣言 第四篇 社会阅读机构 1 社会阅读指导机构 2 经营性社会阅读社团 3 民间读书会 4 虚拟阅读社群 第五篇 社会阅读调查 1 网络时代的中国社会阅读调查 2 社会阅读调查万花筒 3 延伸阅读 第六篇 海外社会阅读情报 1 书香弥漫全球 2 世界各国重要的图书节 3 延伸阅读 第七篇 阅读观察 1 当代阅读生活现状 2 阅读危机 3 社会阅读方式变迁 第八篇 社会阅读方式变迁 1 概述 2 年度社会阅读领域大事记 3 阅读研究重点书刊推介 试读章节 “世界读书日”的基本宗旨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书籍中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自“世界读书日”设立后,各国出版社、图书馆、作家、文化人、爱书者每年都积极参与、组织各种图书宣传活动,特别重视通过青少年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其尊重与汲取知识。除了“世界读书日”之外,设立国家阅读节也是国内外比较普遍的通行做法。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在我国,团中央及许多省、市已经成功举办多类型读书节,部分的大学、中小学也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节。但这种区域性、零星的阅读节很难影响到全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读书依然尚未成为大众普遍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2006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发布,显示图书阅读连年走低和网络阅读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中国,“世界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据搜狐网站读书频道在2004年的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为了倡导全民读书,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图书馆及多家出版社合作从2004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开始举办一系列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全民阅读活动。并在2006年的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联合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11个部委,共同向社会提出倡议,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与此同时,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更加广泛地宣传4·23“世界读书日”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庆,使这一天真正成为所有读书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于2006年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请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读书日”徽标在中国的使用权。此申请立刻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同意。为此,在国家图书馆“4·23广场活动”中,特别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向中国图书馆学会使用“世界读书日”徽标的授权仪式,并公布了我国的“全民阅读”徽标。 为使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进行,为公众阅读提供有益的指导、深入开展阅读方法的研究,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阅读帮助,中国图书馆学会特组织了全国文化界、出版界、图书馆界和媒体的有识之士,共同组成“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于4月23日在广东东莞正式召开。该委员会由6个分委员会组成:专家委员会、阅读文化研究委员会、推荐书目委员会、家庭藏书读书委员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委员会、媒体与社会阅读委员会。 最具特色的图书馆阅读日活动 “图书馆:公众的权益和选择——来吧,到这里读书”活动 该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于2006年“4·23世界阅读日”举行。活动内容有: 1.发出《图书馆——读者的权益与选择》倡议书。 2.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向中国图书馆学会使用“世界读书日”徽标的授权仪式。 3.举行向知识资源匮乏地区“捐献一本好书,共建书香中国”互动活动。 4.“光华公益书海工程”举行“牵手公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图书捐赠表彰活动,表彰为建设乡村和基层图书馆捐赠大量图书的70余家出版社;同时为首批建成的“光华图书馆、图书室”举办授牌仪式。 5.向公众展示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根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2005年数据)精心绘制的特殊的中国地图:人均拥有图书文献资源状况图。 6.举办“汉字:甲骨文——计算机”科普展览。由文化部外联局授权、中国图书馆学会制作的“汉字:甲骨文——计算机”中文版展览,在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举行首展式。该展览作为济南市4·23读书活动的内容之一。 7.在4·23期间,联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在校园内举办4·23“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包括“世界读书日”系列讲座、播放爱护图书公益短片、宣传图书《北大教授推荐的一百本书》以及图书捐赠活动。 “倾听春天——2007世界书香日经典诵读”活动 “倾听春天——2007世界书香日经典诵读”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狮子联会等单位合作于4月22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来自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小学、北京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等数百位中小学学生与朗诵艺术家及音乐家们参与了这次活动。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橡果国际、北京澳罗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华圣书园等单位分别捐赠了盲人终身阅读卡、书籍和有声读物等,中国盲文出版社还向国家图书馆赠送了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盲文词典。 在此次诵读活动中,孩子们集体朗诵了《古诗诵春20首》、《论语·学而第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经典名篇。北京市盲人学校学生和青年盲人钢琴家孙岩以及表演艺术家张家声等共同朗诵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的亮点,整个活动在孩子们共同演唱的《感恩的心》中达到高潮。本次活动侧重于对视障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力图通过健康孩子和盲人学校孩子的亲密接触、联谊,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读书的感悟。也希望借此更大程度地引起社会各界对盲人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呵护,让他们能和健全的孩子一样享受阅读的乐趣。诵读活动之后,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国家图书馆组织专人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国家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和古籍馆,使孩子们从小热爱图书馆和图书,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P14-17 序言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个“世界读书日”(2006年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在东莞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学会推动全民阅读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指导原则。一年多来,“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在研究图书馆指导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倡导“爱读书、读好书”,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虽然有了这么一个倡导全民阅读的基地,在社会阅读风气面临着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之时,我们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深信,一定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全民阅读的重点是青少年阅读,在阅读群体中,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目前,网络的普及和升学的压力给青少年阅读带来了误区。一方面,“浅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阅读的明显特征。今天,铺天盖地的网络、电视、电影,甚至市面充斥的大量图文书影响了人们的阅读需求,简化了人类在阅读时所引发的深刻思考,人们阅读的主要需求变成了休闲和享乐。在整个社会已经沉浸在“悦读”的大背景下,青少年无法自觉地接受艰苦的严肃阅读,长期接触不规范的网络语言,造成了他们书面语言能力的弱化;同时网络上不断闪烁画面,随意断章取义的阅读形式,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让青少年不能形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刻苦勤奋、对书的尊重、对读书人的崇敬等等,但是近年来,这些好的传统也被我们丢掉了,只有功利性阅读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图书市场上最热销的总是教育类、励志类,即便是严肃文学,也被出版社包装成改编本、文摘本和图文本。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读者是选择网络阅读还是书面阅读,只是文本的形式不同罢了,文本的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阅读的内容和质量。对读书的引导应该提倡读什么,而不是通过什么读。网络改变一代人的阅读习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网上的东西固然乱七八糟、良莠不齐,现在的图书内容也不敢说都是精品。所以,读书不一定就高尚,读网也不一定就堕落。 另一方面,目前青少年功利性的阅读现状,并非一时表象,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中国的阅读传统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实用主义。“不为功名不读书”的思想延续了几干年。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的说法,年轻的读书人往往将读书视为一种腾达的手段。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家庭仍然很重视教育——但这只是功利性读书,并不等同于重视阅读。功种性读书往往容易造成悲剧的发生,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窥视到这一点。比如《儒林外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功利性阅读所造成的人格扭曲。青少年长期接受这种极具功利性、服务性的教育,从而造成了功利性的阅读心理。《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86名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是由于学习的需要。这应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风气。要改变这种风气,必须从孩子做起,从家庭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中自觉养成阅读习惯。重建“耕读传家”传统 作为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营造良好阅读氛同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推进全民阅读最应关注的对象。中国古代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家庭藏书读书。近年来,这种传统正在丧失。依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1999、2002与2004三年中所作的《中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从2003年我同国民家庭藏书量情况来看,藏书100本以上的家庭占10.1%,51—100本的家庭占14.3%,50本以下家庭占37.2%,基本没有藏书的家庭占38.4%。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民家庭拥有藏书的比例超过一半,但家庭藏书数量不多,有藏书的家庭比例下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逐渐由拮据转向小康。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丝毫看不出人们对阅读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第一是藏书家庭的社会职业和阶层分布极不均衡,藏书家庭社会分布面比较狭窄。比如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乡村,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优裕。但是他们宁愿把钱投入到装潢、购买高档家用电器,也不重视家庭藏书建设。社会上也有一些家庭构建家庭藏书,但多为私人藏书家、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家庭,不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第二是家庭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不足,家长没有着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并不认为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只是为了升学,作为一种谋求功名的手段。教辅市场的发达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旦孩子失去升学的机会,家长也就不再继续为其营造阅读环境。 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也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传统。据说,犹太民族的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西方的读书传统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借鉴的。 与阅读质量同样重要的家庭藏书建设,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应该在阅读上对其加大引导力度。国人可以从家庭做起,重建“耕读传家”的传统,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把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家庭藏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让家庭成员有一些必备的读物,有些人家里根本无书可看。目前图书馆还做不到让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有书看,而家庭藏书能够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家庭藏书可以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国际上流行的培养有修养的母亲、提倡亲子阅读与分享阅读等活动。如果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话,他一生都会受用无穷。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 图书馆有两大任务,一是推进社会信息化,一是推进全民阅读。在推进全民阅读上,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是联系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去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增设了一个专业委员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专门用来推动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 近年来,国内包括“全民读书月”活动在内的各种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像苏州市、东莞市、深圳市在这方面为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典型的像苏州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读书活动,上半年是4月23日,下半年是9月28日,而且苏州市还在全市100多所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阅读活动,在国内很有影响,可以称之为推进全民阅读的“苏州模式”。如东莞市,在2005年新馆落成之际,开展了首界“东莞读书节”,推出了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东莞图书馆专题动漫活动展、东莞学习论坛读书系列讲座、开通市民学习网、图书展、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比赛、“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藏书与阅读”优秀图书推荐、推荐书目、“学习之家”评选、外来员工“读书学习,争做新东莞人”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政府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着力打造建设“图书馆之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同图书馆学会于2005年决定筹建“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也正因为东莞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做出很多成绩,中国图书馆学会决定,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会放在东莞图书馆召开。 过去,图书馆是边缘行业,社会关注度低,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上一直也比较被动,基本是配合政府来开展宣传。中国图书馆学会从2004年开始持续举办了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的逐年加大,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纷纷走进图书馆,图书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的统计资料中,有一个数字近年来不断增长,即被调查人员去图书馆的比率。1998年,第一次调查的时候,这个数字才1%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了5%。这正说明图书馆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图书馆尚需尽最大努力去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 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加强全民阅读的理论建设,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主持编辑了这套《中国阅读报告》。蹒跚起步的《中国阅读报告》第一卷包含三册,分别是《耕读传家》、《书香社会》和《爱书人的世界》。这是关注全民阅读的成果,也是共建书香社会的努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