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蔡元培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洪治纲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功勋卓越的文化先驱、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的优秀著述,其内容偏重于伦理、教育学、文学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何谓文化》、《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大学教育》、《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等,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内容推荐

蔡元培,中国近现代史上功勋卓越的文化先驱,他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显赫的国学大师。在20世纪初,他为创立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抗日,拥护国共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作出了不朽功绩。毛泽东主席曾赞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著述甚丰,广涉伦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本书选编偏重于他在伦理学、教育学和文学方面的论述,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目录

中国伦理学史

序例

绪论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已

第二章 家族

第三章 社会

第四章 国家

第五章 职业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三章 理想论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五章 德论

第六章 结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何谓文化

孔子之精神生活

世界观与人生观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

哲学与科学

义务与权利

大战与哲学

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大学教育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词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

蔡元培生平及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伦理学说之起源 伦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学说以为实行道德之标准,实伦理之现象,早流行于社会,而后有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以成为学说也。在我国唐虞三代间,实践之道德,渐归纳为理想。虽未成学理之体制,而后世种种学说,滥觞于是矣。其时理想,吾人得于《易》、《书》、《诗》三经求之。《书》为政事史,由意志方面,陈述道德之理想者也;《易》为宇宙论,由知识方面,本天道以定人事之范围;《诗》为抒情体,由感情方面,揭教训之趣旨者也。三者皆考察伦理之资也。

我国古代文化,至周而极盛。往昔积渐萌生之理想,及是时则由浑而画,由暧昧而辨晰。循此时代之趋势,而集其理想之大成以为学说者,孔子也。是为儒家言,足以代表吾民族之根本理想者也。其他学者,各因其地理之影响,历史之感化,而有得于古昔积渐萌生各理想之一方面,则亦发挥之而成种种之学说。

各家学说之消长 种种学说并兴,皆以其有为不可加,而思以易天下,相竞相攻,而思想界遂演为空前绝后之伟观。盖其时自儒家以外,成一家言者有八。而其中墨、道、名、法,皆以伦理学说占其重要之部分者也。秦并天下,尚法家;汉兴,颇尚道家;及武帝从董仲舒之说,循民族固有之理想而尊儒术,而诸家之说熸矣。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伦理思想之基本 我国人文之根据于心理者,为祭天之故习。而伦理思想,则由家长制度而发展,一以贯之。而敬天畏命之观念,由是立焉。

天之观念 五千年前,吾族由西方来,居黄河之滨,筑室力田,与冷酷之气候相竞,日不暇给。沐雨露之惠,懔水旱之灾,则求其源于苍苍之天。而以为是即至高无上之神灵,监吾民而赏罚之者也。及演进而为抽象之观念,则不视为具有人格之神灵,而竟认为溥博自然之公理。于是揭其起伏有常之诸现象,以为人类行为之标准。以为苟知天理,则一切人事,皆可由是而类推。此则由崇拜自然之宗教心,而推演为宇宙论者也。

天之公理 古人之宇宙论有二:一以动力说明之,而为阴阳二气说;一以物质说明之,而为五行说。二说以渐变迁,而皆以宇宙之进动为对象:前者由两仪而演为四象,由四象而演为八卦,假定八者为原始之物象,以一切现象,皆为彼等互动之结果。因以确立现象变化之大法,而应用于人事。后者以五行为成立世界之原质,有相生相克之性质。而世界各种现象,即于其性质同异间,有因果相关之作用,故可以由此推彼。而未来之现象,亦得而预察之。两者立论之基本,虽有径庭,而于天理人事同一法则之根本义,则若合符节。盖于天之主体,初未尝极深研究,而即以假定之观念推演之,以应用于实际之事象。此吾国古人之言天,所以不同于西方宗教家,而特为伦理学最高观念之代表也。

天之信仰 天有显道,故人类有法天之义务,是为不容辨证之信仰,即所谓顺帝之则者也。此等信仰,经历世遗传,而浸浸成为天性。如《尚书》中君臣交警之辞,动必及天,非徒辞令之习惯,实亦于无意识中表露其先天之观念也。

天之权威 古人之观天也,以为有何等权威乎。《易》曰:“刚柔相摩,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谓天之于万物,发之收之,整理之,调摄之,皆非无意识之动作,而密合于道德,观其利益人类之厚而可知也。人类利用厚生之道,悉本于天,故不可不畏天命,而顺天道。畏之顺之,则天锡之福。如风雨以时,年谷顺成,而余庆且及于子孙;其有侮天而违天者,天则现种种灾异,如日月告凶、陵谷变迁之类,以警戒之;犹不悔,则罚之。此皆天之性质之一斑见于诗书者也。

天道之秩序 天之本质为道德。而其见于事物也,为秩序。故天神之下有地祇,又有日月星辰山川林泽之神,降而至于猫、虎之属,皆统摄于上帝。是为人间秩序之模范。《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其义也。以天道之秩序,而应用于人类之社会,则凡不合秩序者,皆不得为道德。《易》又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言循自然发展之迹而知秩序之当重也。重秩序,故道德界唯一之作用为中。中者,随时地之关系,而适处于无过不及之地者也。是为道德之根本。而所以助成此主义者,家长制度也。

家长制度 吾族于建国以前,实先以家长制度组织社会,渐发展而为三代之封建。而所谓宗法者,周之世犹盛行之。其后虽又变封建而为郡县,而家长制度之精神,则终古不变。家长制度者,实行尊重秩序之道,自家庭始,而推暨之以及于一切社会也。一家之中,父为家长,而兄弟姊妹又以长幼之序别之。以是而推之于宗族,若乡党,以及国家。君为民之父,臣民为君之子,诸臣之间,大小相维,犹兄弟也。名位不同,而各有适于其时地之道德,是谓中。

古先圣王之言动 三代以前,圣者辈出,为后人模范。其时虽未谙科学规则,且亦鲜有抽象之思想,未足以成立学说,而要不能不视为学说之萌芽。太古之事邈矣,伏羲作《易》,黄帝以道家之祖名。而考其事实,自发明利用厚生诸述外,可信据者盖寡。后世言道德者多道尧舜,其次则禹汤文武周公,其言动颇著于《尚书》,可得而研讨焉。

尧 《书》曰:“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先修其身而以渐推之于九族,而百姓,而万邦,而黎民。其重秩位如此。而其修身之道,则为中。其禅舜也,诫之曰:“允执其中”是也。是盖由种种经验而归纳以得之者。实为当日道德界之一大发明。而其所取法者则在天。故孔子曰:“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也。”

舜 至于舜,则又以中之抽象名称,适用于心性之状态,而更求其切实。其命夔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言涵养心性之法不外乎中也。其于社会道德,则明著爱有差等之义。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五品、五教,皆谓于社会间,因其伦理关系之类别,而有特别之道德也。是谓五伦之教,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其实不外乎执中。唯各因其关系之不同,而别著其德之名耳。由是而知中之为德,有内外两方面之作用,内以修己,外以及人,为社会道德至当之标准。盖至舜而吾民族固有之伦理思想,已有基础矣。

P8-11

序言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功勋卓越的文化先驱,蔡元培先生(1868-1940)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成就显赫的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评价说,蔡元培先生在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苟政治。尤其是蔡元培先生所极力推崇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省”,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坚强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敌育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奠基人之一。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生产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内笔飞弄,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父亲蔡光普先生,曾任当地某钱庄经理,母亲周氏。5岁开始,即由父亲延师在家塾中读《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书。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1889年中举人,次年会试贡士,未殿试。1892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补为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蔡元培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1398年返绍兴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开始提倡新学。1901年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次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同时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1904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后加入同盟会。不久,蔡元培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开始全面接触西学。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开始着手创建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蔡元培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Z-俭学会。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期间,正值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时期,统治阶级坚持以孔孟之道去禁锢人民的头脑。此时的康有为等保皇派,也在上书黎元洪、段祺瑞,积极主张将孔教定为国教。当时的北京大学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腐败。“不少人以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就是为了混资历谋取官位。……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课堂讲授敷衍塞责……因此,学校里缺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封建复古的陈腐思想泛滥”。为改变这种局面,蔡元培号召学生们要去研究高深学问,不要追求做官发财的仕途之路。他明确提出自己的治校方针:“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作为一校之长,蔡元培以西方国家之通例,采用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的思维,最终让新文化、新思想顺利地进入北京大学。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建者,蔡元培还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尤其是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极力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并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很快影响全国的教育界,以致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1920年冬,蔡元培赴欧洲考察。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24年和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蔡元培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并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之后,蔡元培力主抗日,拥护国共合作,并被推举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葬于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盛赞他:“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他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同时将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且两类五种教育不可偏废,从而将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糅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终其一生,蔡元培先生著述甚丰,广涉伦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代表性著作有《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教科书》、《社会学与民族学》、《石头记索隐》、《康德美学述》等。我们编选的这本《蔡元培经典文存》,是从他的一些主要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伦理学、教育学和文学等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编者于暨南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