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称作“天人之学”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易经》的乐观,在于它主张人们要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它的宠辱不惊,学习它的乐观向上,就像大地从不抱怨老天的阴晴冷暖,风霜雪雨。
本书分五个部分,包括民族与文化、圣王与道术、预测与运筹、易经与生活、易经通解等,首次从另一个视角来诠释易经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画易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长征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易经》被称作“天人之学”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易经》的乐观,在于它主张人们要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它的宠辱不惊,学习它的乐观向上,就像大地从不抱怨老天的阴晴冷暖,风霜雪雨。 本书分五个部分,包括民族与文化、圣王与道术、预测与运筹、易经与生活、易经通解等,首次从另一个视角来诠释易经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本书分五个部分,包括民族与文化、圣王与道术、预测与运筹、易经与生活、易经通解等,首次从另一个视角来诠释易经文化,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聘请了数位绘画高手对原有的部分制作插图,以求以象数思维模式传递给读者《易经》的精髓。 目录 引言 知识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第一部 民族与文化 1.文化与文明 2.民主与自由 3.精神与艺术人生 4.士人与天下 5.教学与培养 第二部 圣王与道术 1.万物与阴阳 2.五行与八卦 3.先天八卦与不败之地 4.后天八卦与和谐发展 5.时间观与空间观 第三部 预测与运筹 1.占卜与应验 2.预测与价值 3.锦囊与实施 4.运筹与象数 5.改命与人生 第四部 《易经》与生活 1.《易经》的发展历程 2.分析研究《易经》的正确方法 3.《易经》的阅读 4.《易经》常用词语解释 5.《易经》的中心思想 第五部 《易经》通解 0.入门: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1.立身:突破自我跨入社会 2.会盟:精诚合作共存共荣 3.持强:金戈铁马破土开疆 4.守柔: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5.改命:众望所归川页时而动 6.传承:教化民众无为而治 X.江湖:勇猛果敢深思熟虑 Y.卦序:任重道远踏上征程 Z.习易:未卜先知善易不占 试读章节 中国文化的特色不仅仅在其实践性和继承性,另外一个核心内涵就是它还有不受地域影响、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广泛性。 如孔子周游天下,苏格拉底则为一雅典人,其足迹或未出雅典一步。则此两人见闻之广狭,心胸之宽窄,可以此推断。人类文化有很多分类法,但若以博大和底蕴为分类标准,那只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内陆文化,一种是孤岛文化。内陆文化善于把握多边的国际关系,而孤岛文化只注重本团体的利益。 罗马人仗其军力征服外围,建立一地兼欧亚非三洲之大帝国。当时罗马是否有大批学人活动于其帝国疆域之内,现在难以考察,如果有也一定非常的少,比之中国春秋、战国、秦汉大相径庭。在中国历朝历代,有很多的知识分子和学术专家(中国称其为宾客、幕僚)行走于天下,仅此一项,就可看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在初期阶段就有天壤之别。 鼎盛时期的英国。没有能力在欧洲建立统一的国家,但其殖民地遍天下,目光所照,莫不有英国国旗,最终又慢慢失去,仍然固守自己的岛国,其原因就是不具备内陆文化的底蕴,传播文化的人不能在当地生根发芽。如香港大学主要教授都来自英伦,退休后都返回本国。孔子欲居九夷,也就是当时中国边上的落后地区,其门人担心九夷蛮荒,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在这种天下观的内陆文化指导下,当今中国人以天下为家,并在各地生活、经商、繁衍后代,目光所照,南北寒暑,莫不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推动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日不落的民族。中华儿女不仅仅不在乎一个地方的偏远,而且还能隐于山野之间,这也是西方文化人所做不到的。 西方各国的民族文化历史不长,但一贯以其传统文化自傲,缺乏与其他文化的包容,各殖民地无论政界还是军界,皆从此道,很少有家庭留居传子孙在殖民地。美洲是块人烟稀少的新大陆,再加去那里的殖民者不是社会的顶级精英,多属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无业人员、流放犯、投机分子和冒险家,所以才能定居下来,最终这些移民毫无眷恋之情地与祖国决裂,划地为王,也是必然的结 果。 因此西方的殖民政策,仅有商业性,而绝无人文性、融合性与统一性。中国人言“以人文化成天下”,西方人断无此理想与作为。 我们经常听人说,中华民族同化力量大,故历史上虽然不断有外族入侵,但都给我们同化了。这话也非不是,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首先能同化自己,使自己成为有天下观的中国人。 西方的国家都不大,虽然有过辉煌的殖民帝国,但都最终慢慢地分裂了出去。从世界的格局看,分裂独立的趋势越来越加强,如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等,而统一方面除东西德之外没有其他的案例。纵观历史,虽沧海变幻,只有在中华民族居住的这块土地上不断形成大一统的国家,而多数的国土都是不断地割据、分裂,或以联邦、联合制维系大国的框架而已。分裂一个国家容易,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很难,这需要博大的内陆文化为基础,在此方面,中国文化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美国在处理伊拉克战后问题上一直缺少良策,参议员院中的那些高层次文明人曾拿出一个将伊拉克分割成三个国家的荒唐提案,让世界人民大跌眼镜。 我们读历史,读到明清时期,总感觉中国不太行。明朝轻易地被李自成攻陷了都城,清朝的疆域很大,如此有战略纵深的国家,就被几艘炮舰和几支小股部队所征服,签下诸多的不平等条约,真是不可思议。 P20-22 序言 一位国学的前辈曾说过,自己四十岁以前是不会出书的,因为子日:“四十而不惑”,一个人倘若自己仍存在诸多的疑惑,怎能将一己之见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呢? 我作为一个半路出家搞文化的人,或许到天命之年也不具备撰写中国文化的资格,更何况要撰写一部关于《易经》与中国博大文化方面的专著了。 最终敢于在将近不惑之年提前出书,源于下面的一些原因,希望读者看过后能宽容地接受我的鲁莽。 最珍贵的东西平时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当失去的时候才发现它的珍贵,这就像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朴素、最基础的东西。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朴素、最基础、最客观的东西先辈们感觉没有必要将其刻意地写出来传给后人。后来随着文化的繁荣发展,这些朴素而又基础的东西慢慢地被后来出现的思想、论点所淹没。 对《易经》来说,无论从卦画还是卦辞、爻辞上来看,都是两两对应的,这些都摆在那里,周文王、周公感觉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说明,或许孔子也明白,他也感觉没有必要说。 当代人研究《易经》普遍采用单独地一卦一卦地看,好似人类当初认为地球是方的,并不感觉自己的错误。待大家真正开始按一对对地研究《周易》之时,就会感觉也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就像当代人开始说地球是圆的一样,不会将其当成一种可以值得在别人面前炫耀的知识,而重在自己的应用与实践。 门捷列夫在没有找到所有元素前发现了周期表,其指导恩想就是按质子、电子的数量一个个地往上排,很简单也很朴素,同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很简单朴素。人类正是在这种本身就早已存在的朴素规律指导下创造出很多的奇迹。 很多人都奇怪我如何学会《易经》、如何写出这本书的。倘若我告诉大家我在2006年2月28日前对《易经》仍处在混沌状态,也未曾花大量时间刻意研究,而在2006年4月1目前就将此书的初稿完成,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件事情,可能还猜测寻戈在某天晚上遇到过一个白胡子老头传授给了玄机。 当然不可能有白胡子老头喑中帮寻我,但天意让我从一个从事金融的工作者变成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虽然天不是我所能接触的,但上天给我安排了一些帮助我的人,才使我能有机会给大家传播《易经》的精髓。在此我不仅仅耍感谢天地、父母对我的孕育,也要感觉中华民族给我提供的文化营养,也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过我的朋友们。 母亲给了我蒙古人的血统,父亲给了我一个响亮的名字,使蒙古文化和中国革命史成为伴随我成长的乳汁,感谢成吉思汗赋予我充满豪气、志向的满腔热血与毛泽东思想给我的光辉指导。 我的父母不仅仅养育了我,更重要地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给我做出很好的典范,规范了我的人格和品德,正是这些家教中培养出来的品德,才使我很好地融入朋友中去。若没有父母的这些言传身教,相信我的人生一定非常之坎坷并充满了凶险。我的兄长同样给我做出了这样的表率,从上中学、上北大,他一直在前面给我领路,当我尝试做新的事情之时,他总是能给我提供可让我发展的平台。能踏实地走到现在,是与兄长的提携、帮助分不开的。 结婚十多年没有拌过一次嘴,吵过一次架,这种事情应该非常之少,但我幸运地遇到了。我的岳父、岳母同样用良好的家教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她有一颗像大地一样的心来包容、孕养着整个家,她不仅是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母亲,还是一个好女儿,使我的生活一直处在祥和的气氛中。倘若她给我压力,或许我将永远在职业经理人的路上行走,无暇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天下观。正是她给与了我很多无私的奉献,我才有机会为我们的民族奉献自己。 当我们的孩子降生的时候,我明白了人活着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延续,明白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不是其物质文明的繁荣,而是在于其能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正是为了让孩子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才在数年前开始博览群书,逐渐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此走上“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的人生。 在此我感谢我身边的亲人,他们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能顿悟《易经》,首先要感谢用言行影响我一生的两个人。 佟晓渭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教给我的是“让自己放轻松,学会从另一个方向看问题,事情会做得更好”。 任寰是我的领导兼朋友,他给了我一个高点,看到并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规则,并反复教我解读“踏实”二字。 他们两个对我的教诲奠定了我探索《周易》“左右对照看,从下往上看”的理论基石出。 当我处在即将破茧而出顿悟《易经》的前夜,是四个经常在一起的朋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环境,并给了我诸多的指导和帮助,那些对我的帮助在他们的内心感觉皆流于自然,倘若我在此一一道来他们一定会批评我。在此我按年庚之序介绍一下他们对我的影响,他们四人是蒋靖,田德军,吕刚正和周宇。 蒋靖是唯一经常与我交流文化之道的朋友,他能经常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印证“道”的威力,给我以蒙醒,不仅深化了我的理论,还更加地深刻理解并领教了“知易行难”这一道理。让我感觉到学无止境方面,老蒋功不可没。 田德军是这几个朋友中学历最高的,而且是从本科到博士一路没有歇息就念下来的纯正博士。在这个时代,博士不是稀缺的,而学识高并有能力的人才是稀缺的。他不仅体育项目样样精通,而且能将诸多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学历高、职位高而让自己缺了能交心的朋友。德军让我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重要性。 吕刚正平时话不多但字字珠玑,当我问到他如何买卖股票的时候,他回答说:“要逐步买到最低点,逐步卖到最高点。”这句话不仅成为我在股市中获利的核心思想,也让我真正体味到了“阴阳”这一概念的真谛,那就是“阴阳”不仅是对立的。而且还是在变化的。刚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智勇双全,在数次打牌中我缴纳了诸多的学费,明白了人生就像打牌,能抓一手好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一副坏牌打好。作为一个高手不仅耍有战略(聪),还得要看准时机(明),无论牌好坏与否,都要果敢(勇)并给对方以震慑(力),书中的空间模型一半应归功于他对我的实战教诲。刚正对我的教育意义在于知识与智慧不是用来炫耀、卖弄,而是要迅速地转化为价值。 周宇给我展现的是文化的底蕴,让我接触到生活中的另一个高层次,从而理解了“以人文化成天下”的真正内涵,知晓了物有终始,事有本末的道理,书中的空间模型和文化的概念,全依赖于周宇给我的体验。 我们五个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不仅仅充实了我的脑,还陶冶了我的心,明白了一个人的精神所在是心、脑合一的产物。 还有另外四个不经常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他们对我的启迪也是巨大的。 周满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文化的巨大力量。做一件细小的事情就能让人刮目相看。并使对方主动愿意与自己推心置腹,这方面戮是永远不及他的,也是我要永远向他学习的。虽然我们都是北大毕业的学生,但彼此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让我理解了文明是属于一个群体的东西,而文化是属于个人的东西,同样生活在一个文明发达的环境中,不能简单地就说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能让人感觉其有文化。满君让我明白了文化和文明的辩证关系与真正的内涵。 李永瑞是研究心理学的博士后,是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不仅仅让我知道了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还让我体验到了文化与运动之间也有必然的联系。或许让我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变成一个文化人,李博士应该是我的关键启蒙者。 张雪钢是京城著名的拓展教练,他在培训中展现出了一个教师应有的风范,那就是让学生们动起来,有感悟后让他们说出来,从来不将自己的思想弓虽加于对方,虽然表面上没有给学生讲什么大道理,但每个学员都感觉自己在培训.中受益匪浅。一个传播文化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雪钢给我树立的形象最为清晰。 赵健坤之所以放在最后说,是因为他总是让我感觉神龙见首不见尾。无论我是当职业经理人还是搞文化,都是偏于文的一面,上面的几个朋友做的也都没有脱开这个范畴,而健坤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武林中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感觉一见如故,我谈论中国文化中的一面之时,健坤总能用武的一面给我展示出来,使我大开眼界。那时我刚刚发现《易经》的真谛不久,内心仍激荡着狂傲之性,睥睨天下搞文化的人,但当刚刚了解了一些健坤所掌握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武的一面后,自己就像河伯见到海若一样望洋兴叹,从此在中国文化方面不敢再有“足矣”二字出现。健坤给我的启示是,作为一个真正掌握中国文化的人,治世能为贤臣,乱世能为战将,在朝可精忠报国,在野可是壶济世,不仅善于运筹帷幄,而且还要体健长寿,他让我从狭义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到了广义的中国文化。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上天给了我很多的师长、同学与朋友,这些人中有些不便于在此提起他们的名字,但我仍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还有很多在我走过的人生路中当过我领导、客户或者成为我下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给我上了很多生动的课,正是通过这些课才让我真正理解了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易经》中卦辞、爻辞的解释多得益于他们对我的启迪。 本书的核心内容虽然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成型,但在多次对外宣讲当中,发现大家对文化与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人仍然是重科学、崇尚西方思潮,而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人却没有把握住文化发展的全面性或正确方向。因此自己又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撰写出“民族与文化”、“圣王与道术”两个章节,方便读者从历史、客观的角度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 同时聘请了数位绘画高手对原有的部分制作插图,以求以象数思维模式传递给读者《易经》的精髓。王瑞浩对此书的美工设计做了大量的编辑、指导工作,几位画家分别是田东明、托娅、丁翠萍、杨树、朱士芳、冯振祥(按插图顺序排列),他们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易经》,但都能用自己艺术家的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易经》的深意,若没有他们的高度艺术激情,我是无法很好地完成这本书的。而且我们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彼此信任与支持,也给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温馨与快乐,这不是单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再次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李永瑞、杨红蕾、肖枫对本书做了大量工作,使本书得以系统、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虽然这本书士寸面上写的编者是我的名字,但真正的作者不仅仅只有一个,就像真知来自于生活一样,这本书的真实作者应该是现实中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师长、朋友和同学,以及谱写中国历史的那些先辈们,他们这些人与读者您一样,都是生在天地之间、有着华夏血脉的中国人。 人生的道路千千万,但通向顶峰的最佳路线只有一条,这条路中国的先贤们已经将其标注出来,生活中我们中间的一些人也曾踏上过其中的某一段,现在假借我的手通过编写这部书将这条道路尽可能清晰地标注出来,希望大家拿着这张地图在现实中真正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谱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也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全球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7年10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