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铜面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精志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著名作家冯精志继《骗枭》《骗女》《大清织造》之后震撼推出长篇历史小说——《青铜面具》。小说尚未杀青,其电影、电视版权即被买断。

作品以青铜面具为线索,描写了以犹太富商曼弗里德为代表的犹太人与上海人民相濡以沫,顶住了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威逼,在侵华日军的刺刀下,共同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粉碎了纳粹想借青铜面具来证明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人是全世界最优秀种族的阴谋。

内容推荐

本小说以青铜面具为线索,描写了以犹太富商曼弗里德为代表的犹太人与上海人民相濡以沫,顶住了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威逼,在侵华日军的刺刀下,共同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粉碎了纳粹想借青铜面具来证明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人是全世界最优秀种族的阴谋。

目录

楔子:喇嘛赠送神甫的礼品

第一章 敲 诈

 1. “苍天待我不薄!”

 2. 爱巢转瞬成为“狗窝”

 3. 大棒子自报家门

 4. 在底层躁动不安的货色

 5. 名贵皮鞋包装入库

 6. 微不足道的良心可以安静了

 7. 除了感激,没有任何怨恨的理由

 8. 不可理喻的“元首学说”

 9. 越看越像冲锋队的诱饵

 10. “水晶行动”

 11. 胶州日军战俘营的三个场景

 12. 感觉:猫爪子下的老鼠

第二章 拒 绝

 1. 一位温文尔雅的东方人

 2. 我就是你最可怕的噩梦

 3. 是否考虑去中国暂避一时

 4. “枪口”仍然飘着一缕青烟

 5. 只要你是上帝的子民

 6. 来自天国的声音

 7. 亚特兰蒂斯神族的传说

 8. 回忆:他见到过那件东西

 9. 这份辛苦就不让你担待了

第三章 内 讧

 1. 致命错觉:冲锋队是元首的亲儿子

 2. “长刀之夜”

 3. 党卫队比冲锋队更坏

 4. 用“帝国秘密”换一条卑贱的命

 5. 街头流氓的幸福憧憬

 6. 全部赌注就是一条不值钱的命

 7. 办事先要把住对方的脉

 8. 两口子被窝里的话

 9. 最高长官希姆莱大人

 10. 挺身而出的日耳曼女人

 11. 小蝌蚪变成大蛤蟆

第四章 签证

 1. 用牙刷刷洗柏油马路

 2. 整个经学院要背井离乡

 3. 找到一只母青蛙!呱呱呱

 4. 奧地利与意大利的边境是开放的

 5. 目标:意大利女人的“屁股蛋”

 6. 中国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

 7. 去元首的祖国不算“出国”

 8. 就是买个茶杯也不能如此草率

 9. 这一家人攥到手心里了

 10. 注意:一位老者外加两男一女

 11. 这种事应该是空前绝后的

第五章 使者

 1. 起因:如此宽松的宗教环境

 2. 大麻烦:四百多名无签证者入境

 3. 怎么办?不妨看看《圣经》的提示

 4. 地方衙门:无奈的答复

 5. 经学生的脚不能踏上土地

 6. 请民间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7. 神示:上帝的使者应该出现了

 8. 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9. 拼这一把值得

 10. 雅格找到了战胜天神的法子

 11. 脚下是中国的土地

第六章 觅踪

 1. 我只要你手上那份报纸

 2. 无心品尝牛排的滋味

 3. 擦屁股纸扬到了马路上

 4. 这样的新居可遇而不可求

 5. 从屋檐底下掏麻雀

 6. 就像兔子无法隐藏两只耳朵

 7. 党卫队军官乔装“犹太难民”

 8. 欧洲犹太难民和俄国犹太人

 9. 如果……如果……

 10. 大年三十的天赐良机

 11. “英格利西”和“马利娅”

 12. 动作:闭眼闭嘴捏住鼻子卧倒

 13. 他们来了,而且就在眼皮底下

第七章 女校

 1. 狗东西是不是闻出味儿了

 2. 圣三一堂和圣母大堂

 3. 里弄口:半夜有人蹲着抽烟

 4. “马利娅”原来是一所女子中学

 5. 从银行保险箱取出手枪和弹夹

 6. 电话约定:偷偷见面

 7. 凤尾烧卖小吃店的会面

 8. 不能认为是虚惊一场

 9. 黄包车拐进了一条里弄

 10. 聆听瓦片发出的细微响动

第八章会堂

 1. 日军轰炸机临空

 2. “我是根据这份报纸找到你们的”

 3. 只有你知道个“八格牙鲁”

 4. 亦祸亦福:目标过于显眼

 5. 把两个杀人凶手打捞出来

 6. 从西牢牢房到西牢刑场

 7. 一条外交官厨艺比赛的消息

 8. 那个河南人是谁

 9. 卖日杂的和看残棋的

 10. 领略“开封犹太人”

 11. 右手往脖子上狠狠地一拉

第九章 口 岸

 1. “水晶之夜”

 2. 上海:无须签证的口岸

 3. 二分之一繁衍出四分之一

 4. 发生在赤豆糖粥店的反绑架

 5. 窗户里伸出半截袖子

 6. 从“老举窝”套出实情

 7. 有豁免权的和没有豁免权的

 8.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

 9. 考察队中的牛头马面

 10. 最后的幸运者

第十章 大战

 1. 苏州河畔的重逢

 2. 计划:逼迫摩西当进藏的向导

 3. 天后宫里的一对鸽子

 4. 掺杂医学理论的性摧残

 5. 哥儿几个都没弄到手的女人

 6. 肮脏的亭子间之夜

 7. “水手春”的旗下妓女

 8. 码头:遭遇“德国舰队的战列舰”

 9. 臂膀上文着蓝色大卫星

 10. 一个似曾相识的夜晚

 11. 也是一块石头砸进窗户

第十一章 火神

 1. 一个需要核实的消息

 2. 枪毙了这个蠢货都不解气

 3. 务必在考察队之前赶到商丘

 4. 陇海线暂时停止运营

 5. 你们父子也是说德语的德国人

 6. 吐出一个圆圆的烟圈

 7. 日本鬼子带着德国鬼子抓你来啦

 8. 他乘坐牛车走了

 9. 连魔鬼也会吓得尿裤子

第十二章 玫瑰

 1. 在东洋街小试牛刀

 2. 法租界的太平日子到头了

 3. 一个烂苹果率领一堆烂土豆

 4. 浪人:风马牛不相及的绑架

 5. 她的手插进了他的臂弯

 6. 嗅出了纳粹臭烘烘的气味

 7. 他住在三层西头那个房间

 8. 把遭受的劫难全部摊出来

 9. 传说:西藏有个“沙姆巴拉洞穴”

 10. 锁定:帮助摩西转移的中国工人

 11. 这个法子得有个白种女子配合

 12. 协商的结果:照着腹部捅一刀

第十三章 绑票

 1. 亲家间敲定订婚的日子

 2. 七十六号魔窟

 3. 绿宝俱乐部的杀人交易

 4. 避难者和原住民的结合

 5. 鬼头鬼脑的“骆驼挑”

 6. 掩护恩人即是一种报恩

 7. 只能按特工总部习惯的方式出牌

 8. 在味精这个小战场上打了胜仗

 9. 这两天原本是好日子

 10. 企图:勒索够了再撕票

 11. 爸爸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了

第十四章 祖 国

 1. 困在孤岛的“贝塔”们

 2. 伴娘当新娘,伴郎当新郎

 3. 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

 4. 纳粹副领袖出逃是一个重大信号

 5. 丝丝缕缕的爱意发挥到极致

 6. 震动: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7. 羊角号声在穹顶间回荡着

 8. 我多么想为你生个孩子

 9. 我要找你们这里最大的官儿

 10. 相约:舍生忘死作战,活下来

第十五章 洞 穴

 1. 外国和尚也有油水

 2. 在教经胡同无意听到的说法

 3. 爱沙尼亚领事馆和美国领事署

 4. “一份能改变世界大战格局的情报”

 5. 两份复写件到哪儿去了

 6. 扭住香烟贩子踅摸元凶

 7. 复写件落到七十六号手里了

 8. 秘密都在这张纸上写着呢

 9. 珍珠港事件:全世界卷入了战争

 10. 缅甸:通过最近距离抵达德钦

第十六章 复仇

 1. 日本人对租界无所顾忌了

 2. 卸磨杀驴以及关门打狗留条缝

 3. 一条意想不到的渠道

 4. 黑吃黑:你不仁我也不义

 5. 两个“洋包打听”

 6. 动用现役舰艇运送考察队

 7. 正金银行最近要外运金条

 8. 抢银行的被打成了筛子

 9. 一个推迟了的仪式

 10. 挑了他的脚筋,让他走不了路

 11. 揣着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

第十七章 方案

 1. 巴勒斯坦:经学生的出路所在

 2. 《上海犹太人最后解决方案》出台

 3. 条件:乘坐占领当局提供的船舶

 4. 乔装成二手船商人

 5. 连准备拆除的旧船也要

 6. 只要旧海轮而不要内河船

 7. 占领当局的等待是有限度的

 8. 一个日本反战军人打来电话

 9. “利男居”牌萨其马被吃了

 10. 用十字架换取铜墨盒

 11. 两杯威士忌洒向夜空

第十八章 抵制

 1. 照相馆的放大试验失败

 2. 哪里有微缩胶片放大设备

 3. 一看就是佐尔格小组干的活儿

 4. “北海道丸”其实是“顺天府号”

 5. “最后解决”的详尽内容

 6. 精心设计的不归路

 7. 只有请占领当局强制执行了

 8. 战场形势是最有分量的筹码

 9. 不要往水井里吐痰

 10. 哈巴狗变成大恶犬

 11. 将会很快产生一个新方案

第十九章 隔 离

 1. 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

 2. “小慕尼黑”或“小维也纳”

 3. 遭人诅咒的管理者

 4. 形同监禁的通行证制度

 5. 没有国籍的孩子也是要上学的

 6. 捏住七十六号的软肋

 7. 不能少于一千个孩子

 8. 大家担心重演方山那种悲剧

 9. “吕布”和“貂蝉”的闲聊

 10. 百米开外一枪命中眉心

 11. 刺杀未遂的意外原因

第二十章 真相

 1. 煤炭和越冬食品严重短缺

 2. 这次归来,背囊里装着报复的资本

 3. 把粮食按时价卖给救援组织

 4. 元首下令发布“重大人类学发现”

 5. 希姆莱对那次召见的回忆

 6. 混居:这里也生活着普通市民

 7. 金属面具里镌刻着一个汉字

 8.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9. 一个不动声色的主意

 10. 现在可以答复纳粹的“叫板”了

 11. 模具原型:一名英军少尉的面庞

第二十一章 从军

 1. 翘首以待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 紧急招募以德语为母语的年轻人

 3. 这是战争年代啊

 4. 婚礼来宾要身体好,英语好,眼睛好

 5. 感谢苍天给了我们最后的机会

 6. 从军:更多的史实已难以探究

 7. 美军Y部队也需要特殊兵员

 8. 她像是一夜之间长大的

 9. 从奥玛哈海滩到云南腾冲

 10. 老柏林:非得有这把冲天大火

 11. 两个上海犹太人在易北河畔相逢

 12. 回家:苏军中尉与苏军上尉

 13. 魂牵梦萦的巴勒斯坦

试读章节

1.用牙刷刷洗柏油马路

曼弗里德只是用火车票虚晃一枪,并没有去火车站,而是乘汽车从柏林赴慕尼黑,夜晚来到慕尼黑郊区的汉弥尔顿经学院。

犹太教的主要的神职人员是经师,希伯来语音译为“拉比”(Rabbi)。拉比是专职的信仰教导者,接受过犹太教神学院训练,职责是指导会众每周及每日的学习,提供会众的咨询,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犹太教的戒命。但比较重大的事情,例如会众要脱离犹太教,则不是拉比的职责,而是须交付当地的宗教法庭处理。

一位中年拉比端着烛台,领着曼弗里德全家进入黑沉沉的走廊。他是中国人,本名赵育江,德文名字是赫兹·金斯伯格。

这是玛丽奥和米歇尔第一次进入犹太教的神学院,拱形的廊顶,厚重的墙壁,长长的走廊,令他们好奇。他们东张西望地走着。

米歇尔忍不住地问道:“拉比,经学院是学什么的?”

烛光闪烁在赵育江端正的面庞上。他边走边说:“《创世纪》记述了犹太人的起源,纪元前一千九百年,亚伯拉罕率领部族渡过幼发拉底河流域,辗转进入巴勒斯坦。当地人称之为‘哈卑路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即后来的希伯来人。为了躲避灾荒,希伯来人一度迁往埃及。在那里,亚伯拉罕的后代繁衍出十二个部落分支。纪元前十二世纪,在民族英雄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走出埃及,回到了巴勒斯坦。在西奈沙漠流浪期间,希伯来人接受了包括十戒在内的摩西律法。犹太教的主要戒命与教义来自《圣经》前五卷,犹太教经学院,即是学习摩西律法,培养犹太教神职人员的所在。”

在走廊尽头,赵育江打开了一扇沉重的门:“曼弗里德先生,穆勒院长安排你们住在这里。”曼弗里德全家鱼贯而入。

汉弥尔顿经学院在慕尼黑郊区,是欧洲最古老的神学院之一。经学院的校舍像中世纪的修道院,高大而厚重的围墙爬满苍苔,校舍高大而窗户小,尖尖的屋顶,彼此由高大的拱形走廊连接。由于年久失修,到处灰秃秃的,连树木都了无生气。

清晨,曼弗里德全家从房间里出来,打量着校舍。虽然是犹太人,而经学院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摩西陪伴着一个大胡子溜达过来。所说的大胡子,不是黝黑的大胡子,而是黑白相间的大胡子,他看来六十几岁,仍然双目炯炯。

摩西热情地招呼:“这是汉弥尔顿经学院的塞缪尔·穆勒院长。他去过中国,我们是在中国认识的。”

曼弗里德:“噢,中国。我们全家就打算去中国。院长,我早就听说过古老的汉弥尔顿经学院,听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穆勒:“年头是不短了,连拉比带学生,长年维持在四百多人。”

米歇尔张望着:“怎么一个学生都看不到?”

玛丽奥四下看看,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寂静:“果然没有一个学生,连个拉比也看不到,学院放假了吗?”

穆勒被触动了心事,摇了摇头。

曼弗里德:“学生们到哪里去了?”

穆勒目光苍茫地环顾着四周:“是啊,他们哪里去了……汉弥尔顿经学院三百多年中更换了二十七任院长,经历数次排犹浪潮,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香火要在我这任院长手上结束了。”

曼弗里德:“院长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穆勒:“我带你们去看看经学院的师生,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来到经学院的大门外面的柏油马路。在上午的阳光下,远远看去,马路旁边铺满了黑色的东西,稍微走近些,原来是蹲着一长溜穿着黑色道袍的人。盖世太保牵着警犬在他们周围巡逻着。  穆勒一指:“这就是我的弟子们,汉弥尔顿经学院的师生。你们不妨走近看看,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曼弗里德走近一看,心揪紧了。

这些经学生每人身边一个水桶,蹲在地上刷柏油马路。

赵育江俯在曼弗里德耳畔:“他们用的是牙刷。纳粹强迫经学院师生每天上午刷地,只能使用早上刷牙用的牙刷。”

一个盖世太保警觉地注视着他们。

米歇尔看到有人在注意他们,说:“回去吧。”

曼弗里德全家向回走。

穆勒的法袍在风中瑟瑟发抖,他张开双臂,边走边大声说:“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是只有一位神,那就是无形并永恒的上帝。上帝按照自己形象造出的人,每个人的身上都闪烁着上帝的身影,人人都应该受到尊敬。诚心侍奉上帝的犹太人受到如此的践踏。”

赵育江凑近曼弗里德:“穆勒院长有话要单独对你说。”

2.整个经学院要背井离乡

穆勒下了马路,向田野走去。曼弗里德尾随而去。

田野中的一棵大树。穆勒和曼弗里德并排站在树下。

春季,树枝刚发出嫩芽,葱葱郁郁地笼出嫩绿的树冠。春风掠过,树枝在头顶上飒飒作响。从这里远远望去,远方的公路上,像是蠕动着一长溜黑色的蚂蚁,那是汉弥尔顿经学院的学生在刷洗马路。

穆勒悲怆地看看苍穹,像是对着苍天诉说:“纪元前,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国家。大卫王和所罗门王前期,是王国的鼎盛时期,首都耶路撒冷宏伟的王宫和圣殿,成为犹太民族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然而所罗门王去世后,王国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先后亡于亚述和新巴比伦,大批臣民成为‘巴比伦之囚’。人们称流散在外的希伯来人及其后裔为犹太人,意为犹太王国的遗民。波斯灭新巴比伦后,曾允许犹太人返回家园,重建圣殿。为时不久,犹太人又屈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统治。公元一百三十五年,罗马暴君哈德良扑灭了犹太人最后一次起义,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将犹太人全部驱逐。从此,犹太民族离乡背井,浪迹天涯。从纪元前开始的大离散时代,至今已延续两千年,看不到尽头在哪里,犹太人仍然处在漂泊的旅途中,不断地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即便我们这个存在了三百多年的汉弥尔顿经学院,也难以为继了。”

曼弗里德默默地听着,意识到后面有重要的话。

穆勒:“慕尼黑是纳粹的发源地,对犹太人的迫害,比德国的其他地方更甚。因此我们打算离开慕尼黑,离开德国,去中国。”

曼弗里德:“你们?你们都包括什么人?”

穆勒:“汉弥尔顿经学院全体人员。拉比带学生共四百多人。”

曼弗里德不由得惊讶:“四百多人集体去中国?你想过吗,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背井离乡?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与家庭分离?”

穆勒:“四百多人,每个人都同意出走,每个人都同意背井离乡,每个人都愿意暂时远离家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都热爱生命,每个人都不愿意倒在纳粹的屠刀之下。”

曼弗里德:“你认为纳粹的排犹发展下去,将会屠杀犹太人?”

穆勒:“我每天向上帝祷告,询问这个问题,苍穹间闪烁出不祥的凶光。德意志民族算得上古老,而德意志国家还很年轻。可怜的德国人,偏偏在尝试了民主的滋味后才开始彷徨。他们既渴望民主,更渴望血洗民族耻辱。雪耻意味着打仗,而打仗的国家需要铁腕,他们有时不得不容忍希特勒的暴行。集体屠杀犹太人不是没有先例的,中世纪就发生过。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残暴程度将远远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排犹运动,过不了多久,必然会发展到屠杀。因此,经学院的拉比和学生决定逃离这个地狱。希望你能帮助我们。”

曼弗里德:“一个工业文明国家,居然把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迫害到如此地步。我愿意帮助你们。但这是件大事,我只能到奥地利找贺风山总领事商量。你尽快把全体拉比和经学生的名单与照片交给我。我明天早晨出发,今天一定要拿来。”P50-5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