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诗人、作家高深所著的杂文随笔集,其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作品百余篇,包括《不读才子书》《讲真话与不讲假话》《管理城市的底线》《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为树“请命”》等。这也是作者推出的第4部杂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读才子书(金色夕阳出版工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深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诗人、作家高深所著的杂文随笔集,其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作品百余篇,包括《不读才子书》《讲真话与不讲假话》《管理城市的底线》《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为树“请命”》等。这也是作者推出的第4部杂文集。 内容推荐 杂文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一剂“保健品”,愈是盛世愈是需要杂文。杂文可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唤起人们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本书是由诗人、作家高深所著的杂文随笔集,其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作品百余篇。这也是作者推出的第4部杂文集。 目录 总序 “闲适”文章我不会 第一辑 不读才子书 不敢妄称知识分子 谈“听”色变 “极品”的困扰 “先富一族”的缺失 讲真话与不讲假话 “显富”与“掖穷” 用人失察当追究 礼与贿 “程门立雪”的另一面 坦然上下 “月收入”是个什么概念? 笑话不假 倾斜的“杠杆” 独断·寡断·善断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俭以养德 修其身 正其心 诚其意 管理城市的底线 “短命”的背后是什么? 精“官”减“副” 为树“请命” 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 进步的灵魂 “不打折”的批评好 哀而不鉴后人复哀后人 揭掉“红盖头” “官为民役” 马周的高见 第二辑 大脑的空间有多大 瑞恩的启示 不识“尴尬”的尴尬 民为国基 谷为民命 尊重与和谐 从一副对联说起 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守成更难 赞扬,也是一种责任 “和”非“同” 营造祥和 “尊重”与节约 通情者达理 有容乃大 你不妨也“秀”一把 女长十八,男长二十 拜拜,“全民招商” “四心”换民心 一切乐境皆由劳动得来 自我“掉价” 人性化的“A、B”制 健康与和谐 讲话的艺术 瓶花盆花山林之花 付出生命的爱 “忍”得了一辈子吗? 别砸子孙的饭碗 “罚款比赛”与“末位淘汰” 说识人“有度” 自律 各自的颜色 为“老实”正名 背影 感恩的人一生快乐 知耻近乎勇 第三辑 歌德学院的原则 “我心有主” 袁隆平没有累倒在田里 平民更需法律保护 真糊涂 假糊涂装糊涂 进退行止当顺应历史潮流 承认比不承认好 麻木的背后 选好一把手 忏悔拯救生命 “先发制水” “拒绝”与“情面” 受辱而笑其心难测 精明过剩 让座归来 “左”与“右” 宠辱不惊是贤人 脸的奥秘 尴尬种种 求贤与济众 爱心、行善、开恩 喜怒好恶不可无 未衰先老 “庸人好活” 人有“诉说”的欲望 也是一种活法 最好的祷告 自爱与爱人 陶谷之流一 “引咎辞职”是一种觉悟 第四辑 烈马之力 敬畏之心 读《桐叶封弟辩》 不受欺骗 诚信是财富 位子·帽子·票子 燕王之策 别把做祖先的资格混丢了 朱元璋审查《孟子》 马娘娘的告诫及其他 “没有杂音”的悲哀 道德被偷光了以后 家家都在策划旅游吗 有人管教是一种幸福 “道德文章”的教与行 从诗人待客说起 从“点铁成金”的指头说起 考核的难度 鲁哀公的悲哀 舌与牙齿说 给自己画一张像 一个悲壮的故事 骂钱 骂喇叭 骂猫 问与“下问” 守住 从“犯小人”说起 取长补短 不必兼通 让谁喜欢 无题有感 朋友与哥们儿 “靠前监督” “天听自我民听” “贪天”之功新解 和尚撞钟与新闻含金量 死到临头不舍钱 在“名人”头上动土 诚实的真伪 “挂羊头”和“卖狗肉” 大树底下 “出水才见两腿‘泥’” 说说公平与安定 只做了“十件”好事? 竞选离我们还有多远? 谁看得远 第五辑 扫“皇”打“妃” 文坛,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古诗中的女性 将“啃红”进行到底 评论家应甘当“孤家寡人” “传统”招惹了谁? “通俗唱法”不通俗 作家还需要另一种“源泉” 明年卖什么 喜爱“共同关注”的理由 都市文明与报纸副刊 被遗忘的田野 “一夜成名”的诱惑 “卖思想”与“卖包装” 《名人》杂志但愿别是垃圾 做一遍不如错一遍 “排行榜”谁来排 谁宠坏了娱乐圈 靳羽西不写自传 “一曲清歌一束绫” 选家、选本、出版商 读《子产不毁乡校颂》 “贴近得奖”的背后 民生赢得了民意 处理“小产权”要慎之又慎 坟力大未必真理多 药与馒头 试读章节 改革开放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很强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像解决回城、住房、子女就业、吃细粮等,均属“落实”之列。那时有些“文革”中一直否认自己是知识分子的人、都想重新回归到知识分子队伍里,以享受某些待遇。 当时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几个驻会作家大多没有高等学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于好意,想组织我们参加自学考试,以取得同等学力,享受知识分子待遇。当时提干也很看重文凭。 这事被去宁夏采访的当时的《文艺报》记者高洪波先生知道后,写了一则“内参”:《张贤亮、高深不算知识分子?》,宁夏的有关领导看了很不高兴,本来是好心,想帮助一些人解决学历问题,不料却上了“内参”。有位朋友读了这则“内参”问我:“你们到底算不算知识分子?”这话真把我问住了。 什么叫“知识”,什么叫“知识分子”?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识折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对知识分子的解泽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 我对这个解释不太认同。记得早年读《吕氏春秋》,读到过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大意是,并非有文化,甚至著书立说就是知识分子,“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士子的为人,坚持真理,不逃避困难,忘却私利,临危不惧。坚持道义,视死如归。这样的人,国君无法与他交友,天子无法使之称臣。这样的人才,大可以安定天下,次可以安定一个国家。贤君在寻求人才上花费力气,在处理政务方面就落得轻松。 知者,勤奋刻苦即可以获得;识者,则指有见识与学识,有气节与胆识,有坚强的意志,有节操的志士仁人,才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志”字为“士”与“心”两个字组成,知识分子心向往之为“志”。此“志”不为利所动,不因害所移,可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战国策·齐策》载有一段故事:齐国有个叫颜■的人,有知识有学问有才能,却不肯出来做官,隐居家中,自由地生活。 有一天,齐宣王派人让颜■进宫。齐王见了他,摆出一副王的架子,以很傲慢的口气叫道:“■,过来!”颜■站在原地不动,也叫道:“王,过来!” 齐宣王脸都气青了,左右侍从赶紧过来劝颜■:“王是一国之君,你一个无官无职的文士,怎么能这样!” 颜■说:“正因如此,我才叫他过来。要是我走过去,不免有巴结国君的嫌疑,只有他过来,才能表现出国君尊重文士。” 齐宣王大怒,高声喝问:“到底是国君高贵,还是文士高贵?” 颜■笑道:“当然文士高贵。” 齐宣王恶狠狠地说:“好,你就举个具体事例让我听听。” 颜■说:“例子很多。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秦军经过鲁国时,为了保护名士柳下惠的坟墓,传令全军:谁要是在坟墓的五十步之内毁坏一草一木,立刻处死!进入齐国后,又下令:谁要是杀了齐王,把头砍下献来,就封为‘万户侯’,另赏黄金千镒(古二十四两为镒)。可见,一个活着的国君之头,还抵不上一个死了的文士之墓。你说到底国君高贵还是文士高贵?” 齐宣王没话可说,心想:“有才能的人毕竟得罪不得,是我自讨没趣了。”便换了一张笑脸,客气地说:“啊!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钦佩之至!请颜先生收我为弟子,我将好好向先生请教。您到我这儿来住,咱们一起生活,共享欢乐;保你每餐都有肉吃,出门有车坐;您的夫人、子女,都能穿上华丽的服饰;让你享不尽荣华富贵。” 颜■冷淡而又严肃地说:“谢谢,我不要荣华富贵的享受!喜欢‘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娱’!” 颜■对齐宣王说完这几句话,道了一声“谢谢”,便告辞了。 这个颜■可算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以此类推,“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当算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算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无疑都是响当当的知识分子。 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历来推崇思想上的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没有傲慢却有傲骨,肩负民族命运,关注民众疾苦,捍卫真理,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现代人中,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如不吃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说到知识分子,使我想起共和国之初的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人口论”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大围剿,在报上先后批判他的达二百多人次。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马老先生以真理在胸的胆识,郑重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这当是一位知识分子坚持真理,视死如归的绝唱。 我国驻印度孟买领事馆领事袁南生在《感受印度》一书中,写到印度知识分子的一些状况。他说:在一次商会纪念庆典上,两位到会讲话的主宾,一位是代表中央政府的部长,另一位是《印度时报》的资深编辑。这位编辑竟然当众指出部长讲话的不妥之处。袁领事感到惊奇,会后就此请教几位印度朋友,他们一致地说:这有什么奇怪吗?难道能容忍把自己认为红的东西说成白的吗?他们还告诉袁领事,这是印度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特性,他们坚持的操守是:绝不能说违心的话。袁领事在书中还写了印度知识分子,舆论上为贫者、弱者呼号呐喊,行动上也为弱势群体做实事的种种情形。 P5-7 序言 辽宁是全国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现代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省份,老龄化程度也居于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六十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超过七百万,超过老年人口比重的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而言,辽宁又是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文艺家比较集中的省份。 虽然大多数老年人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开始了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一部分具有扎实写作功底和良好文化基础的老年人,特别是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文艺家,利用离退休后的充裕时间,将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文字落实于纸面。这些文字朴素而真诚,深沉而睿智,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但是从当前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出书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老同志手里拿着凝结着心血的、沉甸甸的书稿,却找不到愿意出版的单位,即使有出版单位同意出版,往往也因高额的出版费用望而却步。基于这种情况,2007年年初,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局共同策划运作了“金色夕阳”出版工程。其中“金色”象征着财富和收获;“夕阳”代表着老年群体。“金色夕阳”寓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绚烂多彩、充实而收获的晚年生活。这项工程旨在通过政府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多方资助的形式,挖掘我省老年群体的出版资源,切实解决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文艺家出书难问题,为我省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走过坎坷波折,历经沧桑风雨,用自己的热血青春打造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为国家、社会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在国泰民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很多老年人退而不休,老当益壮,通过各种形式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著书立说是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对于青年人来说,老年人在从事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更大,有些人视力已经下降,但还借助老花镜和放大镜查找资料;有些人体力不支,需要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书稿的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的书稿不单单是知识、情感和智慧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毅力、精神和境界的体现。这些书稿是留给后代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让这些书稿付梓,立言于世,泽被后人,又是件具有“抢救”意义的事情。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金色夕阳”出版工程无疑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图书出版的创新之举,又是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弘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文化盛事,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继往开来的薪火工程。这一工程将通过文学系列、艺术系列、学术系列图书的合理出版,为社会提供多种类的优质图书。顾炎武有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金色夕阳”出版工程能够传播壮心不已、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能够提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名品佳作,更能够为全省图书出版业迎来璀璨多姿、充满生机的金色时代添上一抹绚丽的彩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