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乃椿作为旅居北美的华人移民,对自己的海外见闻和感受在本书中做了一些辑录。她娓娓述来没有过多的矫饰,读起来感觉平顺自然,好像随她游历了一番,沿途没遇到什么阻碍。全书共分四篇,故乡记忆、友谊相册、名人色彩、域外风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背后是唐人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乃椿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乃椿作为旅居北美的华人移民,对自己的海外见闻和感受在本书中做了一些辑录。她娓娓述来没有过多的矫饰,读起来感觉平顺自然,好像随她游历了一番,沿途没遇到什么阻碍。全书共分四篇,故乡记忆、友谊相册、名人色彩、域外风情。 内容推荐 我羡慕那些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信手撷来几朵浪花,随后便潇潇洒洒信马由缰一样抛向空中,再随后便是绚烂的彩虹和欣喜的笔者。 我更尊重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把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写进书里的责任作家。 然而我就是我,以三尺讲台为荣,以教书为生,以浪迹天涯为乐的一个流浪者。但我要告诉给你的,是凝练而真实的人和事,是我沉思后的感受,是善多于恶,好多于坏,爱大于恨。 目录 序(读后感言) 第一篇 故乡记忆 寻找心中的老宅/002 怀念母亲/012 玉镯/020 家书与家教/025 妈妈,你在哪儿/031 第二篇 友谊相册 来威海,多了个家/040 与贤师之交/049 台湾来的故乡人/054 在威莱特的小餐厅喝茶/060 钻石婚的纪念/068 于记忆中约会/075 向我亲爱的朋友致敬/083 你如此牵动我的心/089 第三篇 名人色彩 画家何向与他的画/094 站在富人肩上的戴维·李/103 前外交官是语言家/111 华语金声黄晴雯/119 爱声乐也爱水晶的女人/128 第四篇 域外风情 我背后是唐人街/138 洋教师莱丝莉/146 在温哥华开店/155 我给厅长发牌/166 由阿比想起/171 二手店及其他/178 加东风雪行/181 阳光灿烂访老美/196 和多伦多说再见/210 三过和平门/215 感受温哥华独特的风景/227 译文 Tea at the Rumpels’/236 The Diamond Jubilee/246 Canadian Teacher Lesley/252 后记/259 试读章节 “对不起,其实……” 超惠自己也忍不住笑地对老人说:“其实,我爸爸还是希望我来帮你,因为他觉得你的包对你来说似乎有点儿重。”女儿再一次向老人解释。 “我还是可以的,谢谢你们,看那边——”老人高兴地指着前面说。顺着老人的手向坡上看,果然前方不远处站着个拄着手杖的高个子老人,他也正在向这边张望呢。我们都笑了,老人也再次感谢后我们互道再见。 第二天我从VCC放学回家,走进厨房看到柜子上摆了个小篮子,里面还装了几个苹果和一种红头根茎的蔬菜,于是便问家里的父女俩儿是谁给送来的。 “肯定是昨天的那个老人给送的。我和我爸在后院打球没听见门铃声。刚才我爸让我出去看你是不是该回来了好开饭,看见它被放在门口就拎回来了。”女儿一口气说完。 “那你准备点东西,等吃完饭咱俩儿把篮子给老人送回去。”我对女儿说。 女儿将两块有包装盒的真丝手帕和两只景泰蓝手镯放在了小篮子里,拎着它和我一起去感谢这位送菜的老人。按照老人的丈夫曾经站着的那个位置向上找,在第八户人家打听明白,隔壁的第九户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位老人的家。 这是一栋上绿下黄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走上楼梯,按响了门铃,打开房门的老人看到是我们母女俩儿,便吃惊地问:“你们怎么知道它是我的?” “如果是爸爸妈妈的朋友他们都会先打电话,并且他们也都不会用篮子的。”女儿笑着回答说。 然后,老人非常友善地让我们到屋里面坐,我们只是表示感谢后就回家了,事情也就这样地过去了。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有朋友和我们在家一起品尝先生包的饺子。门铃响了,女儿下楼去开门。哦——,又是上次的那个老人,又提了一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又是水果和蔬菜。面对这样一位热心肠的老人,真是感觉有些过意不去。我们忙请老人坐下来一起吃饭,因有朋友在,老人也不愿多打扰,只稍稍坐了一小会儿就告辞了。为表谢意,先生赶紧盛了一碗饺子让老人带上。 就这样一来二往,跨年龄跨种族跨国界的友谊便日渐加深起来。这种友谊的巩固和发展,不仅给生活在海外的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和温暖,并且也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就拿喝茶来说,每当周末到来之前,威艾总会先打来电话问周末是不是要去喝茶。而坐在威艾那散发着浓浓异国情调的小餐厅里喝茶,也绝对称得上是别有情趣的一种享受。 国外大部分房子里的厨房都是开放式,和餐厅及家庭厅全都连在一起。一般和熟人或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基本都是在餐厅或家庭厅。由于她们的厨房从没经历过煎炒油炸的洗礼,所以不管多老的厨房也闻不到一点儿油烟味儿。威艾的房子就很老,小餐厅也不大最多只能坐下六个人,和厨房紧挨着。但无论厨房还是餐厅,处处都被勤快的老太太擦拭得干干净净,东西也摆放得整整齐齐。所以坐在那小餐厅里很舒服。 小餐厅在阳面,南窗和西窗都挂有碎花厚布窗帘,不是在晚上或白天阳光太晒时,窗帘一般都不拉上。这样不但光线好,我们还可以边喝茶聊天边欣赏小院里的景色。 就算天气不是很好,只要走进小餐厅,那感觉也会完全不同。因为小餐桌上总会有很吸引人的东西摆放在那里。最漂亮的当然是那些一人一套的花瓷茶杯,它们不但瓷薄样好,个个都像珍品,也是老太太自己最喜爱的。任何时候餐桌上都铺有白色台布和四个常变换的花色盘垫儿,中间还有个装着紫罗兰绢花的大肚玻璃杯。爱德说那是和威艾名字相同的花,威艾也最喜欢这种颜色。所以半个多世纪了,永不凋谢的绢花儿也就永远地陪伴着他们。当然还有蜡烛,还有其他样式的经常变换的时令鲜花,有其他漂亮的玻璃器皿等摆设。但任凭哪一种都没有紫罗兰主要。我常想这恐怕也是人活得有滋有味的一个因素。 喝茶时便把所有的东西暂时都请到窗前的台子上,小桌面瞬间又被漂漂亮亮的各种小玻璃盘和瓷盘所占据。玻璃盘里面装的是各种干果,而瓷盘里装的是奶酪、饼干和切成块儿的鲜果等。威艾最会烤夹着香菇馅的小点心,她说爱德喜欢吃这种点心,所以经常烤。爱德是比较讲究饮食科学的,对所吃的食品的基本成分和所起的作用他都知道。或许是年龄大的关系,爱德也比较提倡吃素食。因为老两口不但身体好而且还长寿,所以我们也常爱琢磨他们俩的饮食习惯和特点。1998年爱德是83岁,而威艾都已经是87岁的老人了,可他们不但都非常健康,并且还是自己照顾自己。 他们老两口有五个子女,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但也都经常回家来看望父母。我们在一起喝茶时常有他们的电话打来,爱德只要告诉对方说正在和我们一起喝茶聊天,为不影响我们电话很快就挂了。虽然不和儿女们住在一起,但老两口的生活充满情调也很有规律。 爱德每天都要读书、听音乐、散步,有时还写诗。虽然我看不懂他写的诗,但每当喝茶聊到与文化有关的事儿时,爱德都愿拿出他写的诗来读给我们听,与我们分享他的快乐。爱德年轻时当过兵,一生从事过多种工作,所考的各种执照就有七八个。P62-64 序言 2004年的秋天,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乃椿途经北京,我们相约一见。说起毕业分手后二十多年来各人的际遇,也都免不了一番感慨。旧日印象中的乃椿,是一个圆脸俊爽的女孩,性情随和,与人交谈总是面带浅笑,倾听而不抢话。同学期间,我是没见过她恼怒或大笑过。她貌似不很在乎人前显扬,但又绝不是内向。怎么隐隐地感觉这也是一种孤傲,是一种不屑啊……说不好了。总归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是个澹定自若的小女生。 乃椿同学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在父母兄长的呵护下长大,我以为对一个女童来说,这就是该有的都有了。此外,还多了一些滋养:那就是国学、操守以及济人济世理想的浸润。之后,她又是在中文专业上受完了高等教育,再选择了一位和父亲一样只是更现代的高级中医师的夫君,衣食无忧。接下来她该做些什么呢?一般来说,相夫教子应是不错的生活选择。可是她不。 她毕业后做过教师,做过生意,后来随她先生一起移民北美,因为她国内还有店铺,所以每年是东奔西忙,东,是中国的山东威海,西,就是她目前定居的加拿大的温哥华市。这很像是一位琐碎而目标坚定的女强人的生活路数。但她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她还有写书的迷惘心境和悠闲时间。 说起书,这里要岔开一下。这些年来,写一些文字,集成一部书,不是很被世人看重了。今人文章,更多的不再崇尚“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书的传播功能,早被一些更直观更迅捷的强势媒体渐次取代。纵然书中的思想比之其他文艺样式,依旧还是博大精深些,但不为更多的人知晓,也就难免衣锦夜行的尴尬了。这是其一。此外,写书出书,人人可为,多种方式,相对容易了。举凡事物一从众,其品质就受损,书啊,其尊容不复当年了。 可是大家还是在写。草根要写,本渴望阳光照我一隅,你不照我,我也执拗生长,未始不能参天,看你还能无视存在么。官员也要写,虽不曾十年寒窗文战入闱,可有书为证,自己是健者也是智者。富豪要写,书香可掩铜臭。艺人要写,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吧…… 乃椿也要写书。我想所有中文系毕业的,都要还愿的,这是我们一般的揣摩吧。还有就是,感恩。 敬畏和感恩,近来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这在我们一代人曾长期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是没有的,至少是不被强调的。现在看来,这曾被我们忽视的两个词两种警醒,是教化是劝善,是体验是顿悟,是可以息纷争去扰攘给内心一个慰藉的好话。有了敬畏和感恩,就有了午夜梦回的自省和力所能及的报答。每个人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回馈亲情及命运关爱的方式。乃椿所习练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太一般般了,只好写文章做书。 我看读者其实只分三种,一是只关注书中写的是什么,一是最喜欢玩味书中是怎样表述的,还有就是两者都要细细品咂一下的。头一种读者最多,没有他们,作家就吃不上饭。第二种大约是纯文学痴迷者,没有他们,作家当真是长夜难明孤军奋战没有奥援,能不能坚守下来很是问题。匠心独运啊,是要人们能够发现他在”独运”才算数。第三种读者,就是人数不多的学者和编辑了,别看他们人少,一本书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还真就由他们来说呢。不管他们怎么说,说得久了,多数意见能趋于一致了,大约就是这本书的定评了。所以出版者和著述者最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书是写出来了,会被哪些人看好。诚然在写作时,很苦,很冲动,一般无暇考虑读者问题。但书成之后,作家若反复强调发表出来的文字,就是写给自己看的云云,老实说,我不大相信。 乃椿作为旅居北美的华人移民,对自己的海外见闻和感受做了一些辑录,这是写给我们这些无缘在加拿大生活的人看的。她娓娓述来没有过多的矫饰,我读起来感觉平顺自然,好像随她游历了一番,沿途没遇到什么阻碍。不要很累很紧张,就能接触到一些新的人,新的环境和事情,这是我读她这一类文章时内心所需求的,自然有了满足感。这里比之同类题材的影视艺术少了一些戏剧性,多了一些生活的真实。这或许可让我们将来也踏上那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时,有了丝丝莫名的亲切,脚步会从容一些,心里会平和一些。 至于书中那些关于亲人朋友的文章,算是作者的一脉心香吧,已经点燃在她故乡的祭坛上,一缕芬芳幽远缥缈,居无定所,自是有心人能体察到……现在话说回来,文章的写与读,对今天的我们仍是不可或缺的。真实的倾诉和苍茫的感动立此存照,毕竟会绵长而久远。 生活中的五色令人目盲,面对着白纸黑字,坐下来了,涤清一下,是眼睛,也是心灵。 2008年元月 北京 后记 有句话是良心有多大,心债就有多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写作这本书成为我背负的一个心债。其实这心债的背后,有更多的心债在追讨着我。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心债,对友情的感激是心债,许诺的事没有尽快实施是心债,对社会没有多少贡献也是心债。 人是要有使命感的,这使命感有大有小,我愿承担大的,但我必须从小的做起。 出国十年,我见识了,体验了,也感悟了。我的见识、体验和感悟是我的许多朋友给的,所以我要回馈给他们。在我成为朋友们中的一分子时,不定期的聚会常常在我的家里举行。他们给了我信任,也给了我思考,还给了我过滤后的故事,供我去沉淀和筛选。在读他们的时候,我更读懂了得与失;在来和去的交往中,我更认识了人生的来和去。所以,我不得不道憾地把我所写的东西减了又减、删了又删。我力求与人分享有益、健康和新奇的故事,同时也抱着不让读者失望的心愿。 我羡慕那些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信手撷来几朵浪花,随后便潇潇洒洒信马由缰一样抛向空中,再随后便是绚烂的彩虹和欣喜的笔者。 我更尊重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把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写进书里的责任作家。 然而我就是我,以三尺讲台为荣,以教书为生,以浪迹天涯为乐的一个流浪者。但我要告诉给你的,是凝练而真实的人和事,是我沉思后的感受,是善多于恶,好多于坏,爱大于恨。 爱恨情愁,人人都有。但系得最牢最紧的还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走得越远,心越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写书耗时颇久,但首先我要感谢的还是养育我的父母和那片黑土地,是他们哺育了我,培养了我,也给了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当然我也要感谢生活给我的磨砺,正所谓“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若没有这一切就没有宁静的思索,没有这一切又怎能有坚韧和执著,乃至责任和义务。感谢教育我成长的所有老师。 感谢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同学们,先人有句话是一代同窗三代亲。同窗可以无话不谈,同窗可以没有距离,同窗更可以没有利益。当我把部分书稿送给我三十年前刚毕业就进入文坛且早已是资深编辑的老同学王曦昌时,这位老同学看过后还习惯地给我来了个专业批语:此书稿很有出版价值,1.文学价值,2.思想价值,3.建议改动A、B。当我把写完的全部书稿又送给我在烟台的老同学吕鸣奇时,我说:“拜托,我是来请你这位《人民日报》拿过新闻特写征文一等奖的老新闻工作者给我把关的。再说,烟台《阅读文摘》杂志社的记者们都说‘你作的标题几乎无法改动’,如此笔力我岂能放过。”老同学不但笑呵呵地欣然接收,且还坦诚地说:“多谢你的信任,老实说散文不同于新闻。但老同学的吩咐不敢不从命,只好借把关之名行先睹为快之实了。你放心,我会用心地看的。”这位朴实无华的老同学不但认真地推敲文中的字词,还常打电话与我商榷。有一天他竟然在电话里动情地说:“张乃椿,我现在必须打电话给你,我正在看你写的《怀念母亲》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我被感动了,都掉眼泪了。真的,不是忽悠……”有如此真情同学的支持和鼓励,我能不尽力吗? 而另一位要感谢的老同学,是名闻遐迩的著名文坛词作家易茗。当我请这位在校时就才华横溢的老同学为我的书写个序时,他也毫不推辞地接受了。虽然我不是写诗词的料,可谁会介意用诗歌的语言为自己的作品写序?谁又能拒绝赞扬和褒奖呢?当然中肯的评价才是他的性格。 感谢加拿大卑诗大学的在校生杨凡,感谢这位拿“英国文学和教育”专业双学位的优秀大学生,用他宝贵的时间为我的英文读者翻译文章。 感谢为此书提供丰富内容的所有朋友们,因为有你们才有这本书;也因为有你们,才使这本书更光彩也更有价值。而在此我也不得不遗憾地向几位朋友道歉,因多种缘故,在此书付梓前,没能令《两个文化人的色彩世界》、《站在皇家军舰上的中国女生》和《从纽约上空飞起的莹莹》的主人公们,最后确认书稿中他(她)们的形象。所以,失去了这次出版的机会。但愿笔到不如意到,但愿我们下次有约。 我还要感谢的是最先把我逼上梁山,而后又不得不承认是自己搬起石头砸坏了脚的先生。感谢他在我提笔前的优柔寡断中,背地里向朋友们宣布我要写书的英明之举和为此所做的个人牺牲。他原以为也就一本书呗,总不至于比他开个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方子还难吧,可怎么人家吃了几十副草药肚子都鼓起来了,二、三年的工夫匾都送了好几块,而我的作品却还在难产中。 难产的孩子终于挨到了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了。你不张开嘴向远方彼岸的姐姐也说声谢谢吗?她可是我最得意的司机和外事翻译呀,书的诞生有她的功劳。 当然,我还要谢谢我亲爱的女儿! 最后,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