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经典文化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刘丽芳//王琴纳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觉醒的农民组织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双重压迫。关于此次运动的歌曲也广为流行,如山东一带传唱的《四月榴花火样红》、《“长毛”来到曹州府》。这些歌曲的歌词形象鲜明、生动朴实,反映了太平军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太平军的拥护和爱戴。

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1900年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举起了“反清灭洋”的旗帜,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展开了武装斗争。产生于山东地区的民歌《义和团》,以其坚定有力的音调和节奏,表现了这支农民起义军毫无畏惧的革命英雄气概。

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这次革命中,一些民歌反映了革命军战斗的情景。如湖北地区流行的民歌《行军歌》,反映了10月10日起义军齐集楚望台清兵军械库,歼灭顽抗清军,占领武汉三镇的胜利情景。其曲调豪迈有力,表现了起义军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心。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各阶层的黎民百姓所遭受的灾难和贫困,通过民歌咏唱出来。如山东地区农民在家乡无法生活,纷纷出走山海关,在东北垦荒谋生,即所谓“下关东”。有一首民歌《下关东》就描写了他们在长途跋涉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再如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业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买办资本家的压迫,生活尤为贫困。此时出现了早期的工人歌曲,如流行在青岛地区的一首纱厂女工歌曲《做工五更》,便反映了纺纱女工的悲惨生活。另一首工人歌曲《矿工苦》描写唐山开滦煤矿工人的生活。这首歌是河北地区的常用曲调,直到解放前夕仍很流行,不断被改动部分乐句重新填词,旋律委婉流畅,有一定的感染力。

各种传统的民歌体裁在此时更加丰富,如号子、山歌、小调等,表现了多种不同的题材内容。号子是在劳动中创作和传唱的,在音乐上多无固定的程式,可随时即兴编唱;曲调淳朴自然,唱词通俗易懂;节奏虽自由,但整齐划一;多以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的方式演唱;在劳动中起振奋精神、协调动作、解除疲劳的作用,如搬运、打夯、采石、伐木、车水、打粮、打渔等均有号子。近代,因港口码头运输繁忙和各种工商业作坊的发展,又有很多搬运和特定工种的号子流行,如杠棒号子、搭肩号子、盐工号子、竹麻号子、榨油号子、打蓝(染料制作)号子等,很多号子的唱词都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小调反映的社会生活则非常广阔,很多小调源于明代以来的俗曲,不少小调流传很广,不同地区的曲调往往有所变异,并被编配上不同内容的歌词,如上述《做工五更》、《矿工苦》等。有些小调,如《孟姜女》、《银纽丝》、《叠断桥》、《剪靛花》、《玉娥郎》、《鲜花调》等流传时间长久,经过传唱和加工锤炼,变体很多,在曲调上完整、成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剪靛花》,又名《剪剪花》,其各种变体曲调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还曾被不少戏曲剧种和曲艺曲种所吸收,作为常用曲牌,对曲艺、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鲜花调》原有10余段歌词,叙述《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其第一段以鲜花(或茉莉花)比喻爱情,借以抒情,传唱最广。《鲜花调》在不同地区曲调的变化也较大,至今在江浙地区流传的《茉莉花》与《小慧集》所载的《鲜花调》,其基本曲调相同,但是前者的旋律起伏较大,且多装饰音,更加活泼流畅,抒情委婉,是《鲜花调》的变体形式之一。

各种形式的传统民歌,自明清至近代演化出数量繁多的新曲调,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是大众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能长久地流传不衰。

2.现代民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经历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歌也迈人了一个新时代,应时而生的民歌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如《烧炮杖》以及《爱国五更调》、《民权歌》、《储金赎路》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革命大众的思想情感。“五四”前后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又涌现了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反映北伐战争的《北伐曲》、《国民革命歌》和《工农兵联会歌》,以及体现工人罢工斗争精神的《京汉罢工歌》等等。这些民歌是战士心中的呐喊,也是革命征途上吹响的号角,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

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歌颂人民军队、歌唱新生活和革命领袖的新民歌大量涌现,如《韭菜开花》、《苏区景》、《八月桂花遍地开》、《盼红军》等歌曲。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革命抗日根据地,诞生了《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等永久流传的陕北民歌。这些民歌小调在音乐上仍以旧调填新词为主。曲调采用了民歌、小调、戏曲、说唱歌调和某些古典歌曲、器乐曲牌,学堂乐歌和部分五四时期创作歌曲,以及外国的革命歌曲。同时民歌改编歌曲也得到重视,如安波用陕北民歌《打黄羊》改编的《拥军花鼓》、张寒晖采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编写的(军民大生产》、鲁艺文工团采用陕北道情编写的《翻身道情》、张鲁用陕北民歌《闪扁担》编写的《有吃有穿》,以及阮章竞采用山西秧歌调编写的《妇女自由歌》民歌独唱套曲等,已不再单纯地以旧调填新词,而是重存运用和发挥原民间歌曲中富有表现力的基本手法、特征,进行改造而用来反映新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感受。

现代的城市小曲,采用的曲调多以明清以来的小曲曲牌,如《五更调》、《孟姜女》、《无锡景》、《湘江浪》、《寄生草》、《四季调》等。商业性的城市小调演唱上表演性加强,旋律上更注重润饰,并体现了城市小调歌唱社会生活和时事新闻的新特点,这种小调常被称作“时调小曲”。时调小曲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若干社会现实,反映了群众爱国要求,但更大量的还是成为茶楼酒肆、妓院歌场的商品艺术,因此不少在内容上带有污秽色情,如《十八摸》、《知心客》等。

20世纪40年代初在陕甘宁边区兴起的秧歌运动,是当时全国最普及的民间歌舞。秧歌原来就是陕北兴盛的民间歌舞之一。早在1942年前,陕北就曾改编、演出秧歌剧《十二把镰刀》,尝试对秧歌进行改革以用之革命宣传。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组织秧歌队举行盛大的秧歌演出。秧歌通过工农兵等新时代的人物形象,及其穿插的其他表演形式,生动反映了边区的新生活,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其间演出的王大化、李波、路由等编剧,安波作曲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更轰动了全延安,并兴起了蓬蓬勃勃的秧歌运动。到1944年,仅陕甘宁边区就有秧歌队近千个,继而在华北、山东得到发展,之后又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了全国。在新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秧歌剧,大多以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作为基础,再吸收民歌、戏曲、其他民间歌舞及话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其中的音乐部分,绝大部分以选曲填词的方式编成。在延安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秧歌剧,基本采用陕北民歌、■■戏和道情中的曲调,如马健翎的《十二把镰刀》、马可的《夫妻识字》等都选用■■戏曲调。P40-42

目录

前言 音乐一人类心灵的永恒交响

中国部分

引言 中国音乐——华夏民族文化的精神盛宴

第一章 解码中国音乐

 一、永恒的华彩——中国音乐的文化特性

1.源远流长的历史性

2.鲜明独特的民族性

3.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4.流光溢彩的艺术性

 二、深层的剖析——中国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1.音乐与自然环境

2.音乐与社会环境

3.音乐与宗教信仰

第二章 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远古的妙音——中国音乐文化溯源

1.语言开启音乐的密码

2.音符在劳动中流淌

3.巫术笼罩下的神秘乐章

4.娱乐激荡生活的乐音

5.天籁之音启迪的灵感

 二、最初的旋律——中国音乐的发源地

1.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

2.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的音乐

第三章 中国民间音乐的足迹

 一、天籁的恩赐——史前原始音乐

1.远古音乐中的图腾崇拜

2.歌、乐、舞为一体的原始音乐

 二、朴拙的音韵——夏、商、周的原生态音乐

1.鲜为人知的夏商民歌

2.周代的民间采风

 三、恣意的绽放——春秋战国的原生态音乐

1.洒落民间的郑卫之音

2.神秘诡异的楚声

 四、蛰伏的灿烂——秦汉的原生态音乐

1.秦汉乐府民歌

2.街陌讴谣的相和歌

3.汉代的相和大曲

 五、尘世的余韵——魏晋时期的原生态音乐清商乐相和歌的演绎

 六、盛世的华彩——隋唐时期的原生态音乐

1.广为传唱的民间小曲

2.花样纷繁的隋唐散乐

 七、世俗的乐章——宋元时期的原生态音乐

1.宋代市民音乐的诞生地——勾栏和瓦舍

2.流行于胡夷里巷的宋代曲子

3.以曲寄情的元代散曲

 八、巅峰的盛宴——明清两代的原生态音乐

1.空前发展的民歌

2.曲调丰富的明清小曲

3.民间歌舞音乐和风俗音乐

 九、时代的回声——近现代原生态音乐

1.近代民歌的概况

2.现代民歌的发展

第四章 中国各地区的民间音乐

 一、豪放的乐歌——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

1.东北民歌:号子、小调、秧歌、儿歌、生活音调

2.民间器乐:辽宁鼓乐

 二、生活的讴歌——华北地区的民间音乐

1.华北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秧歌、套曲儿歌、宗教及婚丧仪式歌、叫卖、生活音调

2.民间器乐:河北吹歌、晋北鼓乐

 三、温婉的柔情——华东地区的民间音乐

1.华东民歌:号子、秧歌、小调、大型套曲、风俗歌、儿歌、山歌、

 灯调、莲花、仪式歌、渔歌、茶歌、门歌、灯歌、舞歌、唱诗、生活音调、宗教歌曲

2.民间器乐:江南丝竹、浙东鼓吹、苏南吹打、福建南曲、山东鼓吹

 四、火热的歌唱——华中地区的民间音乐

1.华中民歌:号子、山歌、田歌、情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

2.民间器乐:河南板头曲

 五、悠扬的音韵——华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1.华南民歌:号子、灯调、渔歌、山歌、儿歌、龙船歌、贺郎歌、伴郎歌、婚礼歌、哭嫁歌、孝歌、跳神歌、小调、行业叫卖性歌谣

2.民间器乐:广东音乐、潮州弦诗、潮州锣鼓

 六、粗犷的回声——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

1.西北民歌:花儿、漫翰调、爬山调、信天游、酸曲、山歌、小调、酒歌、舞歌

2.民间器乐:西安鼓乐

 七、高亢的乐音——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西南民歌:叙事歌、山歌、舞蹈歌、小调、情歌、儿歌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问音乐

 一、草原的音响——蒙古族音乐

1.民歌:长调、短调

2.民间器乐

 二、永远的绽放——回族音乐

1.民歌:花儿、酒歌

2.民间器乐

 三、雪域的交响——藏族音乐

1.民歌:鲁体、谐体、山歌、酒歌、情歌、牧歌、苦歌、劳动歌、颂歌

2.民闻器乐

 四、天山的赞歌——维吾尔族音乐

1.民歌: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新民歌

2.民间器乐

 五、音乐的部落——塔吉克族音乐

1.民歌:情歌、叙事歌、挽歌

2.民间器乐

 六、快乐的乐舞——乌孜别克族音乐

1.民歌:舞蹈歌、礼俗歌

2.民间器乐

 七、别样的风情——俄罗斯族音乐

1.民歌:情歌、长篇叙事歌

2.民间器乐

 八、民族的翅膀——哈萨克族音乐

1.民歌:婚丧嫁娶歌、叙事歌

2.民间器乐

 九、不朽的传唱——柯尔克孜族音乐

1.民歌:反抗歌、劳动歌、习俗歌、情歌、新民歌

2.民间器乐

 十、鞑靼的颂歌——塔塔尔族音乐

1.民歌:情歌、劳动歌、习俗歌、游戏歌

2.民间器乐

 十一、乡土的乐语——撒拉族音乐

1.民歌:家曲、野曲、号子、玉尔、花儿、宴席曲、宗教歌、叙事歌、儿歌

2.民间器乐

 十二、苗寨的欢歌——苗族音乐

1.民歌:芦笙调飞歌、盘歌、嘎百福歌、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

2.民间器乐

 十三、高原的回音——彝族音乐

1.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儿歌

2.民间器乐

 十四、浩瀚的歌海——壮族音乐

1.民歌:勒脚歌、排歌、散歌

2.民间器乐

 十五、缤纷的异彩——布依族音乐

1.民歌:古歌、情歌、酒歌、叙事歌、劳动歌

2.民间器乐

 十六、心籁的共鸣——朝鲜族音乐

1.民歌:劳动、抒情、叙事、习俗

2.民间器乐

 十七、满汉的交融——满族音乐

1.民歌: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

2.民间器乐

 十八、悠扬的侗歌——侗族音乐

1.民歌:大歌、小歌、拦路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

2.民间器乐

 十九、瑶乡的歌韵——瑶族音乐

1.民歌:情歌、风俗歌、季节歌、苦歌、反抗歌

2.民间器乐

 二十、山野的歌情——白族音乐

1.民歌:山歌、小调、叙事歌

2.民间器乐

 二十一、歌唱的山乡——土家族音乐

1.民歌:摆手歌、花鼓子

2.民间器乐

 二十二、悠然的沉醉——哈尼族音乐

1.民歌:哈巴惹、阿其古

2.民间器乐

 二十三、柔美的韵律——傣族音乐

1.民歌:山歌、鹦鹉歌、情诗调、长篇叙事诗、甩、索

2.民间器乐

 二十四、歌声的向往——高山族音乐

1.民歌: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念祖歌

2.民间器乐

 二十五、生活的心声——拉祜族音乐

1.民歌:情歌、习俗歌、家曲、山曲、排曲

2.民间器乐

 二十六、简约的咏赞——水族音乐

1.民歌:单歌、双歌、蔸歌、调歌、诘歌、古歌、颂歌、生产歌、风物歌

2.民间器乐

 二十七、古老的吟唱——黎族音乐

1.民歌:情歌、反抗歌、风俗歌、酒歌、情歌

2.民间器乐

 二十八、淳朴的吟咏——僳僳族音乐

1.民歌:山歌、田歌、叙事歌、情歌

2.民间器乐

 二十九、舞动的音韵——佤族音乐

1.民歌:劳动歌、习俗歌、情歌、玩调

2.民间器乐

 三十、山歌的海洋——畲族音乐

1.民歌:山歌、叙事歌

2.民间器乐

 三十一、绚丽的奇葩——东乡族音乐

1.民歌:号子、叙事歌、端斗拉、宴席曲

2.民间器乐

 三十二、亘古的谣唱——纳西族音乐

1.民歌:大调、小调、生产歌、风物歌、习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挽歌、猎歌、牧歌、儿歌

2.民间器乐

 三十三、生命的咏叹——景颇族音乐

1.民歌:叙事歌

2.民间器乐

 三十四、飞扬的情韵——土族音乐

1.民歌:家曲、野曲

2.民间器乐

 三十五、奔放的激情——达斡尔族音乐

1.民歌:山歌、对口唱、舞词

2.民间器乐

 三十六、斑斓的姿彩——仫佬族音乐

1.民歌:随口答、口风、古条

2.民间器乐

 三十七、流淌的旋律——羌族音乐

1.民歌:情歌、山歌、风俗歌、时政歌、酒歌、劳动歌

2.民间器乐

 三十八、七彩的音符——布朗族音乐

1.民歌:劳动歌、风俗歌、迁徙歌、恨歌、颂歌、情歌、儿歌、长篇抒情诗、长篇叙事诗

2.民间器乐

 三十九、多情的乐音——毛南族音乐

1.民歌:比、欢、排见

2.民间器乐

 四十、大山的音色——仡佬族音乐

1.民歌:山歌、儿歌、酒歌、孝歌

2.民间器乐

 四十一、倾诉的弦歌——锡伯族音乐

1.民歌:叙事歌、苦歌、萨满歌、颂歌、功导歌、习俗歌、田野歌、打猎歌、情歌

2.民间器乐

 四十二、悦耳的窝罗——阿昌族音乐

1.民歌:山歌、情歌、窝罗

2.民间器乐

 四十三、时光的流韵——普米族音乐

1.民歌:哩哩、格黑、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山歌、老年调、出门调、猎歌、生活(生产)调、敬老歌、牧歌

2.民间器乐

 四十四、劳动的歌咏——怒族音乐

1.民歌:猎人调、婚嫁调、情歌

2.民间器乐

 四十五、森林的交响——鄂温克族音乐

1.民歌:牧歌、猎歌、抒情歌、故事歌

2.民间器乐

 四十六、自由的放歌——德昂族音乐

  1.民歌:山歌、情歌、婚嫁歌、功德歌、哄娃娃调

2.民间器乐

 四十七、热烈的抒怀——保安族音乐

1.民歌:花儿、宴席曲、小调

2.民间器乐

 四十八、水远的铭记——裕固族音乐

1.民歌:牧歌、风俗歌

2.民间器乐

 四十九、嘹亮的海歌——京族音乐

1.民歌:礼俗歌、盘问歌、叙事歌、苦歌、儿歌、情歌、海歌、唱哈词

2.民间器乐

 五十、多彩的曼殊——独龙族音乐

1.民歌:劳动歌、情歌、习俗歌、生活歌

2.民间器乐

 五十一、山野的呼唤——鄂伦春族音乐

1.民歌:山歌、猎歌、情歌、牧歌

2.民间器乐

 五十二、漂泊的乐声——赫哲族音乐

1.民歌: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小调

2.民间器乐

 五十三、欢乐的歌神——门巴族音乐

1.民歌:情歌、酒歌

2.民间器乐

 五十四、岁月的歌谣——珞巴族音乐

1.民歌:时政歌、劳动歌、赞美歌、情歌、葬歌

2.民间器乐

 五十五、永远的歌者——基诺族音乐

1.民歌:情歌、农事歌、婚礼歌、史诗歌、礼俗歌

2.民间器乐

第六章 中国宫廷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王者的颂歌——夏商的宫廷乐舞

1.夏王朝的侈乐和《大夏》乐舞

2.商宫廷的巫乐和淫乐

 二、恢弘的乐章——周代形成的宫廷音乐

1.西周的礼乐制度

2.宫廷雅乐体系的创立

3.宫廷用乐制度

4.音乐教育体系

 三、皇权的象征——秦汉的宫廷音乐

1.秦代首创的宫廷音乐机构——乐府

2.汉代乐府和鼓吹乐

 四、盛世的辉煌——隋唐的宫廷音乐

1.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

2.气势如虹的宫廷燕乐

3.隋唐中外音乐交流

 五、民族的交融——宋元的宫廷音乐

1.奢华的北宋宫廷音乐

2.动荡中的南宋宫廷音乐

3.富有民族气息的元代宫廷音乐

 六、前代的传承——明清的宫廷音乐

1.承上启下的明代宫廷雅乐

2.集大成的清宫音乐

3.明清音乐的中外交流

第七章 中国宗教音乐的传承

 一、人神的交响——中国宗教音乐的肇始

1.商代巫乐

2.楚国的巫乐

3.巫乐的后世流传

 二、超然的雅韵——中国道教音乐的发展

1.道教音乐的渊源

2.东汉道教音乐的兴起

3.唐代道教音乐的兴盛

4.宋元道教音乐的概况

5.明清道教音乐的流行

6.民国时期道教音乐的传承

7.道教音乐的现状

 三、飘渺的清音——中国佛教音乐的脉络

1.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的入驻

2.唐代佛教音乐

3.宋元佛教音乐

4.明清佛教音乐

5.近现代佛教音乐

 四、天国的咏叹——中国基督教音乐的传播

1.唐代基督教音乐的渗透

2.元代的基督教音乐

3.明清时的基督教音乐

4.近代的基督教音乐

 五、心灵的圣音——中国伊斯兰教音乐的繁衍

1.唐代伊斯兰教音乐的诞生

2.伊斯兰教音乐在宋元的传播

3.现代伊斯兰教音乐

第八章 中国雅乐的发展脉络

 一、风雅的琴韵——琴乐和文人的偏好

1.古琴的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文人琴乐的兴起

3.秦汉时期的文人琴乐

4.魏晋文人的雅好——琴乐

5.唐代文人的嗜琴情结

6.宋元文入拂起的古琴之风

7.明清文人思潮中的琴乐

 二、洋溢的诗情——文人的词调音乐

1.唐朝——文入词调音乐的滥觞

2.宋朝——开启前所未有的巅峰时代

3.元朝——传承与发展中的另一种辉煌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演绎

 一、西风的吹拂——清末民初的音乐

1.西方音乐的涌入

2.学堂乐歌的兴起

 二、多元的变异——民国时期的音乐

1.戏曲音乐

2.传统器乐

 三、新生的力量——共产党领导下的音乐

1.新音乐运动

2.新歌剧音乐

3.建国后的音乐主流

第十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展望

 一、昔日的炫彩——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高峰

1.20世纪初现的流行音乐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音乐大兴其道

 二、时尚的经典——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个高峰

1.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再度崛起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乐坛的发展

3.繁花似锦的当代流行音乐及未来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音乐乐器的时代演变

 一、凸显的灵光——史前的乐器

1.远古的打击乐器

2.简陋的吹奏乐器

 二、古老的见证——夏商周时期的乐器

1.夏代的乐器

2.商代的乐器

3.周代70种乐器

 三、稚拙的创造——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1.编钟和建鼓组成的钟鼓乐队

2.笙瑟组成的丝竹乐队

 四、超凡的睿智——秦汉时期的乐器

1.吹管乐器

2.弦乐器

 五、锐意的变革——魏晋时期的乐器

1.打击乐器

2.拨弦乐器

3.吹管乐器

 六、广博的吸纳——隋唐时期的乐器

隋唐300种乐器

 七、日益的精进——宋元时期的乐器

1.前代传承的乐器

2.宋元乐器的演变

 八、精湛的博采——明清时期的乐器

1.这一时期的中国乐器

2.明清的西洋乐器

第十二章 中国乐律学的发展

 一、遥远的开端——乐律学的启蒙

黄帝时代开始制定乐律

 二、坚实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律

三分损益法

 三、初现的晨光——汉代的乐律

1.六十律理论

2.最早的记谱法——投壶鼓谱

 四、崭新的崛起——魏晋南北朝的乐律

1.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

2.何承天的新律

3.荀勖的笛律

 五、飞速的成长——唐代的乐律

1.古琴文字谱

2.古琴减字谱

3.燕乐半字谱

 六、成熟的季节——宋元的乐律

1.蔡元定的十八律

2.俗字谱

3.律吕字谱

 七、丰硕的成果——明清的乐律

1.朱载育的新法密律

2.明清流行的工尺谱

第十三章 中国音乐理论的传承

 一、智慧的闪光——历代哲人的音乐思想

1.周代礼乐治国的音乐思想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

3.汉代的音乐思想

4.魏晋文人对音乐的独到理解

5.隋唐音乐评论家的观点

6.理学盛行的宋元音乐思想

7.明清的音乐美学思想

8.民国时期音乐教育家的美学思想

 二、不朽的经典——历代著名的音乐文献

1。先秦时期的奠基之作——《乐记》

2.汉代的音乐文献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献

4.隋唐时期的音乐文献

5.宋元时期的音乐文献

6.明清时期的音乐文献

第十四章 中国著名音乐家

 一、古老的吟唱——先秦以前的音乐家

1.宫廷音乐家:夔、师延、师涓、师旷

2.民间音乐家:韩娥、高渐离、伯牙、钟子期

 二、自然的歌者——汉代音乐家

1.宫廷音乐家:戚夫人、李延年、蔡邕

2.民间音乐家:师中

 三、纵情的放歌——魏晋时期的音乐家

1.宫廷音乐家:刘琨、桓谭、杜夔

2.文人音乐家:阮籍、嵇康、戴逵

 四、多元的汇聚——隋唐著名音乐家

1.帝王音乐家:唐玄宗

2.宫廷音乐家:杨玉环、万宝常、李龟年

3.民间音乐家:贺若弼、赵耶利、董庭兰、陈拙

 五、质朴的咏赞——宋元音乐家

1.宫廷音乐家:朱文济

2.民间音乐家:义海、姜夔、郭沔、熊朋来

 六、薪火的相传——明清音乐家

1.宫廷音乐家:朱载育

2.民间音乐家:徐上瀛、汤应曾、徐琪、华秋萍

 七、流动的繁星——近现代的名家

1.近代名家及作品:汪昱庭、王露、程午加

2.现代名家及作品:林石城、刘德海、曹正

 八、执着的坚守——当代走红的歌者

1.民歌歌王:王向荣、王洛宾

2.流行乐坛的明星

第十五章 中国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袂

 一、如歌的倾诉——中国音乐和文学的交融

1.女娲造笙簧的神话

2.琴瑟的发明者——伏羲

3.夔——中国的音乐之神

4.最早的民谣经典——《诗经》

5.南国的不朽华章——《楚辞》

6.记录汉代音乐的《乐府诗集》

7.诗情与音符的交响——宋词

8.诗曲流淌的韵律——元曲

 二、舞动的旋律——中国音乐与舞蹈如影随形

1.歌舞并举的原始乐舞

2.商周乐舞

3.汉代兴起的歌舞戏

4.隋唐的民族歌舞

5.宋元的民间舞

6.明清的社火和走会

7.近现代歌舞乐

 三、七彩的音符——中国音乐在绘画中的表现

1.原始壁画中的乐舞形象

2.汉代画像石中的乐舞

3.隋唐五代画中的音乐故事

4.宋元绘画中的音乐题材

5.明清笔墨下的世俗音乐

 四、艺术的再现——各类艺术品的音乐文物

1.千古悠扬的青铜乐器

2.陶瓷制的乐器及其表现的音乐题材

3.竹、木、石、骨制乐器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五、驿动的音画——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1.中国电影音乐的肇始

2.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3.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

第十六章 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民风民俗

 一、节日的欢歌——有关音乐的节日风俗

1.壮族三月三歌节

2.六月六苗歌节

3.布依族的查白歌节

4.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

5.海南儋州中秋歌节

 二、生活的妙造——生活中的音乐民俗

1.苗族的对歌

2.蒙古族唱歌敬酒的习俗

3.唱歌传情的瑶家婚俗

4.湖南插秧唱歌的习俗

5.彝族人唱歌求子

世界部分

引言 世界音乐——回旋世界的文化美韵

第十七章 世界音乐的特质

 一、文化的共性——世界音乐的特征

1.社会性

2.大众性

3.创作的自由性

 二、内在的分析——世界音乐产生的主要因素

1.不同的文化背景

2.不同的宗教信仰

3.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

第十八章 世界音乐的源头

 一、多元的文化——世界音乐起源学说

1.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2.西方的劳动起源说

3.席勒的游戏说

4.英国泰勒的巫术说

 二、久远的寻觅——音乐的古代文明

1.两河流域的古老乐音

2.古埃及的悠久音韵

3.古印度的遥远吟唱

4.古希腊的神奇音话

5.古罗马的音乐之光

第十九章 世界音乐的成长轨迹

 一、千年的积淀——欧洲音乐

1.悠远的中世纪音乐

2.伟大的文艺复兴音乐

3.继承与发展的巴洛克音乐

4.早期的古典音乐

5.繁荣的浪漫主义音乐

6.新生的印象主义音乐

7.蓬勃的现代音乐

8.现代的流行音乐

 二、悠久的传承——亚洲音乐

1.民间音乐的发展

2.古典音乐的兴起

3.圣殿中的宗教音乐

 三、原始的回归——非洲音乐

1.激荡人心的非洲音乐

2.弥漫非洲大地的原生态音乐

3.打击乐器占主流的非洲音乐

 四、蓬勃的气象——美洲音乐

1.土著民族的原生态音乐

2.欧洲移民的美洲音乐

3.非洲移民的美洲音乐

 五、民族的瑰宝——大洋洲音乐

1.土著民族的原生态音乐

2.狩猎农耕生活创造的音乐

第二十章 世界各地区的音乐

 一、夺目的光辉——欧洲音乐

1.东欧音乐的殿堂

2.西欧悠久的传唱

3.南欧不衰的民歌

4.北欧音乐的童话

5.中欧多瑙河畔的弦歌

 二、亘古的旋律——亚洲音乐

1.东亚的日本、朝鲜音乐

2.西亚的阿拉伯音乐

3.南亚的印度音乐

4.东南亚的印尼音乐

 三、原始的狂野——非洲音乐

1.北非埃及的阿拉伯音乐体系

2.东非的牧民乐舞

3.中非游吟诗人的歌唱

4.西非的说唱音乐

5.南非的民俗音乐

 四、时代的蜕变——美洲音乐

1.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

2.北美因纽特人的音乐

3.移民带来的加拿大音乐

4.非洲移民影响的美国流行音乐

5.拉丁美洲中的阿根廷、墨西哥音乐

 五、不衰的激情——大洋洲音乐

1.美拉尼西亚的特色音乐

2.密克罗尼西亚的岛屿音乐

3.玻利尼西亚的传统音乐

第二十一章 世界乐器的发展演绎

 一、智慧的鸣响——欧洲乐器的发展

1.古老的风笛

2.优雅的提琴

3.迷人的管乐

4.浪漫的吉他

5.激昂的手风琴

6.伟大的钢琴

 二、人工的妙造——亚洲乐器的发展

1.日韩的传统乐器

2.东南亚各国的乐器

3.古远的印度乐器

4.富有特色的阿拉伯乐器

 三、生活的灵光——非洲乐器的发展

1.北非乐器

2.西非乐器

3.中非乐器

4.东非乐器

5.南非乐器

 四、个性的创新——美洲乐器的发展

1.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的原始乐器

2.拉丁美洲的民间乐器

 五、缤纷的姿彩——大洋洲乐器的发展

1.体鸣乐器

2.膜鸣乐器

3.弦鸣乐器

4.气鸣乐器

第二十二章 世界音乐理论的变迁

 一、岁月的流传——欧洲音乐理论

1.古希腊的音程理论和音阶理论

2.中世纪的记谱法

3.文艺复兴时期五线谱的使用

4.18世纪简谱的出现

 二、缤纷的姿彩——亚洲音乐理论

1.古印度的音律和音阶

2.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阶

3.阿拉伯律制的沿革

3.日本乐律的发展

 三、淳朴的记忆——非洲音乐理论

1.口述记谱法

2.图式记谱法

3.非洲的等分音阶

第二十三章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一、耀眼的星空——西方部分

1.著名作曲家

2.著名指挥家

3.著名歌唱家

4.著名演奏家

 二、岁月的珍宝——东方部分

1.著名作曲家

2.著名指挥家

3.著名歌唱家

4.著名演奏家

5.著名词作家

第二十四章 世界音乐的著名作品赏析

 一、不朽的精粹——欧洲部分

1.器乐部分

2.声乐部分

 二、锻造的经典——东方部分

1.器乐部分

2.声乐部分

第二十五章 世界音乐和文学

 一、永远的照耀——世界音乐和西方文学

1.古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传说

2.北欧古堡中的音乐童话

3.印第安人的音乐神话

 二、古老的神话——世界音乐和东方文学

1.关于音乐起源的印度神话

2.埃及神话中的音乐女神

3.阿拉伯神话中的音乐天使

第二十六章 世界音乐和舞蹈

 一、激情的魅舞——世界音乐和西方舞蹈

1.印第安人的土著乐舞

2.因纽特人的舞蹈歌

3.法国的芭蕾舞

 二、飘逸的柔情——世界音乐和东方舞蹈

1.古老的埃及乐舞

2.原始的印度乐舞

3.斯里兰卡的民间乐舞

第二十七章 世界音乐与影视

 一、流金的岁月——世界音乐和西方影视

1.电影音乐的起源

2.世界电影音乐之最

3.世界顶级的电影配乐大师

 二、记忆的音符——世界音乐和东方影视

1.日本电影音乐的特色

2.韩国电影音乐的特色

3.印度电影音乐的特色

第二十八章 世界音乐的见证

 一、不灭的印记——西方的音乐文物和文化遗址

1.古希腊音乐文化遗址

2.奥地利音乐文化遗址

3.意大利博物馆中的名琴

4.法国卢浮宫收藏的音乐文物

 二、千古的流传——东方的音乐文物和文化遗址

1.埃及的音乐文物

2.古印度的音乐文物

3.日本的音乐文物

4.阿拉伯的音乐文物

第二十九章 世界各地的音乐民俗奇景

 一、激情的呐喊——西方音乐习俗

1.瑞士除夕夜唱井祈福

2.印第安人唱歌驱病

3.尽情欢歌的啤酒节

4.载歌载舞的瑞典露西亚节

 二、大地的咏叹——东方音乐习俗

1.唱歌跳舞的赏樱习俗

2.纵情放歌的古尔邦节

3.欢歌狂舞的孟加拉女神节

序言

在姿彩万千的艺术天地中,音乐是一条永无止息的河,它源自人类的心灵,经由生活的沉淀,幻化精美的华章。那里流淌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录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进发着人类情感的闪光,珍藏着千古岁月的咏叹,时而激情澎湃,如奔腾的急流;时而深情脉脉,如深沉的暗流;时而温婉柔情,如涓涓的细流。飞溅的浪花上跳动着七彩的音符,粼粼的波光里闪耀着不朽的华彩。音乐带给人的不仅是美妙的遐想,还有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此,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当代还是古代,不知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忧伤、为之振奋……

音乐文化如同语言一样,在拥有某些共性的前提下,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世界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千百年来的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积累了不同的音乐经验,形成了不同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曲式等。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音乐传统中,形成了自身音乐语言的规律性。如中国的音乐文化,承载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脉相承的汉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以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蕴涵和意味。从图腾崇拜的原始乐舞到商代神秘巫乐、从周代的宫廷雅乐到恢弘的唐代大曲、从宋元的市民音乐到明清的戏曲歌舞、从汉族的民间小调到少数民族的自由吟唱等等,这些不同的音乐类型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风格。通过追寻中国民族音乐的足迹,可以窥见中国音乐文化的辉煌华美。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曾经说这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只有了解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只有保持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才能在灿若星河的世界音乐文化中耀眼夺目,脱颖而出,勃发不朽的生命力。

音乐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而音乐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人们宇宙观、世界观的不同,它们在音乐文化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如中国人的音乐思想是以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哲学体系,讲求礼乐治国、天人合一,他们以生命为主体,追求简约、单纯、简洁和明快,讲究意境和神韵;而外国特别是西方则在长期的宗教、自然科学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追求细致和精密,复杂的逻辑系统,足以搭建起繁琐庞大的哲学体系。因此中西音乐在调式、织体和节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音乐的调式是七声体系,复杂、丰富、精致,具有细腻华丽的色彩;而中国音乐的调式是五声体系,单纯、质朴、简洁,具有明朗、刚劲、粗犷的风格。在节奏方面,西方音乐的节奏往往十分紧凑,时而欢快,时而舒缓,而且有固定的模式;而中国音乐的节奏则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格式,似乎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世界音乐文化的彼此落差,会使音乐产生更加神奇的魔力,在繁复多变的音乐世界中,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音乐文化,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典文化,我们特地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系列丛书,以飨读者。本书即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中,我们全方位地进行了一次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巡礼,认真地梳理了它们诞生成长的发展脉络。在这里我们可以一同走过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光辉岁月,尽情领略中国以及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的精彩绽放,从音乐文化的源与流到中外乐器的发展演变;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乐律学的介绍到音乐名家作品的赏析;从相关艺术门类的介绍到民俗文化风景的展现,从多个层面为我们诉说了一个关于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话题,如此庞杂,如此丰富,好似一场漫长的文化游历。或许有惊喜,或许有遗憾,但我们深知它的重要,因为美妙的旋律早已深深地驻扎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成为人类心灵的永恒交响。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方位地进行了一次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巡礼,认真地梳理了它们诞生、成长的发展脉络,带领您一同走过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光辉岁月。在书中您将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采;从音乐文化的源与流,到中外乐器的发展演变;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乐律学的介绍,到音乐名家作品的赏析,从相关艺术门类的观览,到民俗文化风景的展现……如此庞杂,如此丰富,好似一场漫长的音乐游历。

编辑推荐

音乐蛰伏着蛮荒时代的最初萌芽,低吟着先民血脉中的古老情怀;音乐搭建起细致与神韵的玲珑塔,雕琢出反复多变的五彩盒;音乐充盈了民族的生命与灵魂,使人类艺术之光夺目绽放;音乐赋予我们美妙的遐想,震撼我们多感的心灵……

在这里我们可以一同走过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光辉岁月,尽情领略中国以及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的精彩绽放,从音乐文化的源与流到中外乐器的发展演变;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乐律学的介绍到音乐名家作品的赏析;从相关艺术门类的介绍到民俗文化风景的展现,从多个层面为我们诉说了一个关于中国世界音乐文化的话题,如此庞杂,如此丰富,好似一场漫长的文化游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