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际大救援/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天平//吴敏
出版社 人民武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选择了灾难,而是责任选择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自然灾害限于地域,而爱心没有国界。拯救生命,抚慰伤痛,中国国际救援队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一次次重大灾难救援现场,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活跃的橘红身影,看到了中国人向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心。

我们记录灾难,为了让人类在黑色的痛苦中警醒,善待自然,共创和谐。我们记录历史,撷取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精彩片断,向世人昭示,爱心无价,友谊万岁。

内容推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的世界救援舞台上,又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中国国际救援队。自2001年组建之日起,这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队伍,就确立了“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工作目标。7年多来,救援队除了出色完成新疆巴楚、青海海北、云南大姚和四川汶川等4次国内救援任务外,还先后7次远涉重洋,奔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经受住了一次次重大灾难的严峻考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中国军队争了光。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全部阳光,一片树叶可以记录下季节的变换。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身上,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武警总医院国际救援医疗队,作为武警部队一张当之无愧的“国际名片”,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们是伟大祖国的光荣,是人民军队的骄傲,是武警部队的自豪!

作为曾经参加部分救援行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力求以全景式的纪实手法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再现这支医疗救援队的先进事迹。透过《国际大救援》这个窗口,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个英雄群体在国际救援舞台上一展身手的缩影,而且看到了他们在医疗救援实践中彰显的精神,一种国际救援精神——这就是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挑战生命极限的拼搏精神;以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作为医疗救援行动的精神支撑,是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同国际救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白求恩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好体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目录

他们的名字叫中国

非典时期的非常行动

巴姆废墟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大海啸的泣血呼唤

红十字旗下的中国方队

赤道:来自中国的暖流

后记

试读章节

他们的名字叫中国

2001年4月27日,这是一个平常而又让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一支特殊的队伍聚集在国旗之下,温家宝同志亲自授旗,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

从此,我国有了一支现代化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诞生,无疑是我国地震紧急救援体系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成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军队、武警部队和中国地震局紧密合作、不懈努力的结晶。

中国国际救援队建队初期只有一个总队,共230人,由解放军某工程部队159人、武警总医院急救医生13人及部分地震和工程、结构及危险品专家和熟悉联合国救援事务的专家58人组成。总队下设3个支队,每个支队又分为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与保障分队。由地震局新成立一个救援办公室(正厅级)负责救援队日常事务,并由总参、地震局、武警部队相关领导为成员组成重大事项联席办公室,对涉及救援队建设的重大决策进行研究。“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是队伍初期建设遵循的方针,“吸收、完善、提高、发展”是他们最初开展工作的原则。

救援队建设一起步就是高标准的。他们瞄准国际上先进的救援设备进行招标购置,设备达到模块化、信息化、机动化和现代化。所购置的装备主要包括搜索设备、营救设备、现场通讯设备、现场急救医疗设备、救援装备集成车辆。其中,搜索类设备包括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库玛特蛇眼探测仪、光学探测仪、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和热成像生命探测仪;营救类设备包括扩张剪切设备、液压气动设备、动力照明设备、辅助工具和个人装备器材;通讯类设备包括卫星通讯设备、便携式海事卫星通讯设备、集群通讯系统、现场微波通讯系统、井下有线通讯系统和移动视频通讯系统;医疗类设备包括专业急救箱、肢体固定设备、担架类搬运设备、心肺复苏设备、医疗训练设备和个人急救设备;救援集成车辆包括RW3型救援装备车、救援集装箱车、卫星集群通讯车、医疗装备车、运犬车、载人车和指挥车。

救援队成立后,立即展开了紧张的训练,他们依托临时训练基地进行技术训练;依托地震局减灾学校进行了救援英语培训;奔赴唐山地震废墟遗址进行地震基础知识学习;分层次进行了现场急救医疗培训,其中急救医生在国际sOs前急救中心进行了培训,并获院前急救资格证书;其它非医务人员均在中国红十字会进行了自救互救培训;部分骨干多次赴国外进行指挥培训;组织全队人员针对各类装备进行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逐步过渡到全队综合演练、值班分队夜间演练、值班分队空中远距离机动救援演练等,每年80个训练日(560小时,每周1.5天),完成120余次不同规模的演练。

救援队还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增进国际救援知识,先后派出多个救援考察组考察了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瑞典、丹麦、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救援管理机构与救援队,邀请了瑞士、德国、荷兰等国的救援专家来华讲学。多次派队参加联合国亚太地区救援演练。2006年8月,中国政府首次承办大型国际地震演练活动。来自亚太、美洲地区的17支国际城市搜索救援队和国内17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聚河北省会石家庄。采取实战与程序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开展现场救援处置实战演练,又进行联合国与亚太地区紧急救援行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程序的演练。通过反复参加演练,不仅收获了很多经验,锻炼了队伍,开阔了视野,还了解了当前国际救援发展现状,与其他救援相关组织交流了经验。中国国际救援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已逐步成长为国际搜救领域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并在国际救援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医疗救助是保护生命的重中之重,贯穿救援过程始终。2001年下半年,武警总医院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

武警总医院曾参加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8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和1998年我国南方特大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医疗救援任务,他们责无旁贷地成为CISAR组建队伍中唯一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

2001年3月,地震局震情预报司原司长徐德诗在中国救援医学会李宗浩会长的引见下,与时任武警总医院副院长的王发强取得联系,商谈派员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关事宜,与地震局、解放军某集团军工兵团共同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紧急救援任务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2001年4月,地震局正式致函武警总医院,医院领导就此事向武警部队刘世民副司令员作了汇报,并向武警总部正式提出申请,获总部批准后立即着手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时任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的郑静晨被任命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医疗急救组组长,抽选13名专业技术精、外语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的医护人员作为医疗分队队员。

2001年底,国家地震局为医疗分队配齐了便携式呼吸机、除颤器、多功能折叠式担架及医疗救援车等国际先进的救援装备。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整编后,医疗分队队员扩充到21名。2004年初,医疗队吸收了5名女救援队员,援引以人为本的现代救援理念,利用女性亲和力较强的优势帮助被救助人员,达到给予被救助人员心理安慰的救助目的。2005年,武警总医院野战医院组建,医疗分队队员增加至300人。

紧急救援工作时间紧急,从发生灾情、接受命令到整队出发往往只有几个、十几个小时。医疗分队的医生平时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如何能够成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反应迅速、训练有素的紧急救援力量?

武警总医院党委的态度十分明确:救援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受灾国家和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关心,是一件代表国家形象的工作。为此,他们按照“高起点、严要求”的指导思想,挑选精兵强将,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按照实战要求组织专业训练。P1-5

序言

人类社会总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又不断抗争中发展进步的。自然界作为地球生命的摇篮,在给人类慷慨赐予的同时,常常要将许多意想不到的重大灾难无情地强加于人类。这种灾难,不管出于对人类未能善待生态环境的报复,还是自然界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使然,都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如同以善待自然求和谐相处一样,面对突然间降临的自然灾害,奋起抗争而胜之,无疑是人类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又一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的世界救援舞台上,又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中国国际救援队。自2001年组建之日起,这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队伍,就确立了“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工作目标。7年多来,救援队除了出色完成新疆巴楚、青海海北、云南大姚和四川汶川等4次国内救援任务外,还先后7次远涉重洋,奔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经受住了一次次重大灾难的严峻考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中国军队争了光。

中国国际救援队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在国际救援的大舞台上,成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是因为有强大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做坚强后盾。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强盛壮大,没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没有组建各方和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全力支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支撑如此规模的救援行动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之所以能够形成超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因为每个队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奉献的责任意识。平时他们都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先进分子,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骨干力量;救援时又都是战场上的勇猛战将,专业上的多能选手。为了“国际救援”这一共同目标,他们无论是专家、战士,还是医生、护士,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以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重,发扬吃大苦、耐大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和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危险,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救援行动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自觉践行“在最严重的地震、最难抢救的地方,承担最困难的工作”的要求。

中国国际救援队之所以能够得到受灾国政府与人民的极大信任和高度评价,是因为中国努力迈向责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国际灾害救援的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每当灾害发生时,中国政府就会迅速采取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作出快速反应,提供救灾款物,并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灾区参与国际救援。中国人民这种广为国际社会所称道的空前的爱心展示,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反映了根植在中国文化深处的“天下大同、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饱受灾害之苦的中国人民真诚地感谢其他国家人民伸来的援助之手,也从来没有把外国发生的灾害简单地看作是他国的事情,而是设身处地替他国人民着想,以一片热忱来尽力帮助受灾国人民重建家园。

中国国际救援队之所以能够赢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称赞,是因为他们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统一高效的科学管理。建队伊始,中国国际救援队就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救援理念。在队伍建设发展中,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始终注重和强化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各项秩序;合理调配人员,统一协调行动。于平常之中体现非凡,在细微之处传递关爱,从而铸就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世界品牌”。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全部阳光,一片树叶可以记录下季节的变换。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身上,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武警总医院国际救援医疗队,作为武警部队一张当之无愧的“国际名片”,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们是伟大祖国的光荣,是人民军队的骄傲,是武警部队的自豪!

作为曾经参加部分救援行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力求以全景式的纪实手法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再现这支医疗救援队的先进事迹。透过《国际大救援》这个窗口,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个英雄群体在国际救援舞台上一展身手的缩影,而且看到了他们在医疗救援实践中彰显的精神,一种国际救援精神——这就是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挑战生命极限的拼搏精神;以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作为医疗救援行动的精神支撑,是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同国际救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白求恩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好体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军委胡主席十分关心和重视武警部队建设,为武警部队在新时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立足本职,不辱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后记

不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选择了灾难,而是责任选择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自然灾害限于地域,而爱心没有国界。拯救生命,抚慰伤痛,中国国际救援队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一次次重大灾难救援现场,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活跃的橘红身影,看到了中国人向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心。

我们记录灾难,为了让人类在黑色的痛苦中警醒,善待自然,共创和谐。我们记录历史,撷取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精彩片断,向世人昭示,爱心无价,友谊万岁。

在《国际大救援》这本书付梓的时候,不能不提的是,我们没有忘记那些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建、发展和荣誉费尽心血无私奉献的人。限于能力和精力,笔者只能在浩瀚的海洋中采集几朵澎湃的浪花,以飨读者。

在此,感谢这本书的策划和创作组织者——人民武警出版社全体同志,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使本书得以顺利面世。同时还要感谢国家地震局、解放军某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每一名队员热心提供大量素材和资料。尤其要衷心感谢我国著名教育书法家欧阳中石老先生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为本书题写书名,衷心感谢武警总医院郑静晨院长、贾临波政委等领导对本书的重视与支持,对作者的关心与提携。前辈和首长们的厚爱激励,使我们倍加感动和珍惜,我们将以此为鞭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用忠诚和智慧书写好自己的人生!

作者

200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