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烈火金刚》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抗战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当“五一”反“扫荡”战争打的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发生了一次地裂山崩的战斗。
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当“五一”反“扫荡”战争打的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发生了一次地裂山崩的战斗。
当“五一”反“扫荡”打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上,发生了一次地裂山崩的战斗。天上是飞机,地下是大炮、坦克车,把整个镇子里里外外围了个风雨不透。杀声、喊声、枪声、炮声响成了一锅,从拂晓打到黄昏,从黄昏又打到天明,直打得硝烟漫地,火光冲天。可是打着打着,忽然间枪炮不响了,飞机也不来了,好像是停止了战斗。在麦子地里藏着的人们都觉着奇怪,谁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眼巴巴地望着镇子里冲天的大火,明明知道是烧自己的房子,也不敢回家抢救。
这时,老头赵连荣拼命地往村街口跑去,原来这场战斗就是他的儿子、八路军营长赵保中领着人和鬼子打的。从反“扫荡”以来,就连天连夜地跟敌人周旋着,多少个昼夜他们没有睡觉,没有得到过休息,也没有吃上过一回痛快饭,本来就疲劳得够呛了,可是当他们向外线转移的时候,又在桥头镇被两干多名日本军给包围住。这才有了这次惊人的突围战。
三个连的八路军只不过有三百多人,要跟两干多日本兵比起来,不要说兵力相差几倍以上,就拿武器来说,也比人家差得远哪!八路军的营连里边,主要的武器就是步枪、刺刀、手榴弹,机关枪是很少的。日本兵可有的是坦克、大炮、机关枪,更不要说他们还有飞机、毒瓦斯哩!再说,赵保中他们的弹药已经剩得不多。叫谁说这三个连也是九死一生,万分危险哪!在这种情形之下,赵连荣怎么能不提心吊胆、情急神慌呢?
赵连荣看见到处都是尸体,有鬼子的,也有八路军的。猛然间,尸首里边站起一个人来。赵连荣仔细这么一看。原来是儿子手下的排长史更新,他满脸都是灰尘。就像刚打砖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他手里没了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像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像个铁打的金刚。
“你知道保中他们怎么样了?”赵连荣连忙问。
“赵营长带着队伍已经冲过河去了,脱离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圈儿。他们这就要过京汉铁路到太行山里头去了,那里是咱们的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边区政府都在那里。他们到了那边,整顿整顿、准备准备,还要打回来。”
“那就快走,到我家去,烧水做饭还方便,吃了喝了,把你这伤好好地包扎包扎。”
当二人进到家门一看,房子都烧塌了架,院子里还有一个深坑,看得出这是炸弹炸的。一所整整齐齐的院落,连炸带烧,弄得破烂不堪,只有西南角上剩下了半间厕所、一间牛棚。只好把史更新扶进了牛棚,让他躺在草上休息,赵连荣想要给史更新弄吃弄喝。做饭是没有办法了,想法给他烧点儿水吧,可是铁锅已经炸碎了;水瓮也炸得光剩了个底儿,里边只有一点水,还掉进去了许多灰土。咳!没有别的办法,他在地下拾起一块破锅片子来,放在火上,把水瓮底子上那点泥汤子倒进去,就这样烧起来了,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剩窝头递给史更新。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外边传来枪响。赵连荣就连推带搡,把史更新推到了草堆里头,外面又用草把他盖起来,让他不要动了。赵连荣走出了牛棚,想仔细地听一听外面的动静。刚一出来,就听大门外边有脚步声。他知道是敌人来了。想回身再躲避起来,早就有一个特务领着一个日本兵闯进院里来了。
“你说出来不打你,八路军的伤号藏在谁家了?”特务逼问。
赵连荣说:“不知道。”
特务火儿了:“我叫你不知道。”拿着枪把儿,搂头盖顶就是一家伙,赵连荣把脑袋一闪,正打在他的肩膀上。他“哼”了一声,就坐在地下了。
鬼子端着刺刀逼着赵连荣进牛棚找人,老头子给逼急了,他一股子怒火往上一蹿,两只像干柴棒似的老手,拼命地一扑,大声喊着:
“拼了命吧!我掐死你个狗娘养的!”特务被赵连荣给掐住了脖子,就像兔子被老鹰抓住一样,叫都叫不出来了。
这一家伙,把个日本兵也给吓坏了,他端着枪对着赵连荣的肚子就是一刺刀。赵连荣一看刺刀来了,急忙把特务松开,两手上去就抓日本兵的枪。枪也抓住了,可是刺刀也剌进了他的肚子,前后都扎通了!一阵疼痛,他倒在地下,大叫了一声“史排长”,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可是他的两只手还紧紧地攥着敌人的枪头。
史更新一步蹿了出来,手举着大铡刀,猛喝了一声:“住手!”手起刀落,只听“喀嚓”的一声,把个特务给劈了两半。日本兵一把把史更新抱住,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史更新不光是会武术,他身高力大,又有战斗经验,又有熟练的战斗技术,一个普通的日本兵哪里是他的对手?几下就把日本兵打死了。他跪在老人的脚下,恭恭敬敬地连着磕了三个头,把老人的遗体抱进牛棚,稳稳妥妥地放在牛槽上面,然后抱起两抱干草,把老人的尸首掩盖起来。他又回到院子里,把敌人的武器捡起来,钻过了东边的“通墙”。
这“通墙”是怎么回事?这是冀中的群众为了让子弟兵便于进行村落战斗,把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打开一个小洞口,他们起了个名字就叫“通墙”。凭着这些“通墙”,在战斗中院连院,户通户,子弟兵通行无阻,隐蔽潜行,掌握了主动,打击了敌人。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