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月望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独锋歌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独锋歌是一位对大自然、对人、对人的心情……极度敏感的人。收入本书中的文稿,可以说是她的一部生活札记。不论观景、看物、论人,她都会带出一种心情,都会带出一番感悟,都会带出一个哲理。

她是懂得了生活的。因而,她的笔触沿着她的独特视角、独特感觉,伸向了人性,伸向了人的心境,伸向了人生态度……

于是,一朵小花、一株青草、一棵树、一片雪、一场雨、一阵风、一层霜、一个晴空、一个月夜、一个秋日……在她的笔下,就有了厚度,有了宽广,有了博大,甚至还有了独特的情愫与哲理。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军队报纸的女编辑,独锋歌没有很充裕的时间写作。但她并不埋怨,也不焦急。她利用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不慌不忙地精耕细作,一点一滴地收获思想成果……安静地生活,踏实地做人,认真地写作,于是就有了这本《九月望雁》。

这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作品。这本书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一位年轻女军人以心灵感受周边世界的思考成果。这本书对于各年龄段的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目录

灯下漫笔

有个好心情

我的田园

一首凄婉的小夜曲

阅读,是一种快乐

永开不败的美丽

感受青春

有感钟声的说法

且说这个名字

生活在此刻

心境

虞兮,虞兮

宁静

亲近自然

三月赏春

一株记忆中的柳

岁月

秋之歌

诗意盎然的黎明

城市听鸟声

布谷

麻雀

燕子

那片千年的野桃林

寂寞着的是美丽的

山水恋人

开在天上的花。

异乡人

栀子花开

九月望雁

观潮记

西线撷英

责任·荣誉·使命——北疆边防纪行

格登山上的哨所

“蚊虫王国”的士兵

两个相似的故事

永不移动的界碑

收获的步履——女兵素描

话务兵

军校学员

文艺骨干

带兵人

相逢是首歌

遥远的美

赤子之诗

寻找崇高的精神

一位诗人

书道上的虔行者

不了昆仑情

三言两语

瞬间定格尽现百年跨越

也说人缘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短章

心田

信念

功夫

进退

道是无情却有情

无妨亮丑

莫让“空闲”成“空白”

从一部战斗题材影片说起

由戈壁滩上移花栽木想到的

后记

试读章节

感受青春

青春是一首诗,朦胧得离奇;青春是一缕风,飘驰得惊人。

青春是绿色的,青春的原野蓬蓬勃勃,萌动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青春是金色的,金色的阳光铺洒在如金般珍贵的青春岁月里。

青春是一叶风帆,闲置久了,也许再也张不开远航的翅膀:青春是一粒种子,安逸过了,也许从此丧失萌生的活力。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明了和清晰的是故事的结局;青春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不经意地驶进驶出。

感受青春,如同感受春天。不论青春的背景是飞扬着明快与亮丽的旋律,或是布满了沉郁的低调色彩,回望青春,心中都会泛起一种淡淡的、涩涩的滋味。

在青春的旅程中,谁都有过属于青春的冲动、迷惘、困惑与彷徨。直到有那么一段日子里,懂得了付出,懂得了责任,懂得了宽容,懂得了脚踏实地……猛然间却发现:青春不知何时已离你而去。像只飞鸟,一眨眼便没了踪迹。

一只鸟从天空飞过,天空没有留下什么;青春从岁月走过,额头留下皱纹。

青春尽职地追赶着季节的时令,不管你怎样苦心挽留,怎样刻意地在容颜上试图留住青春,青春的脚步都不会为你而停留。

青春是短暂的,青春又是永恒的。

青春的内涵不仅仅是年轻。年龄上的青春,短暂易逝,然而精神上的青春却可以永恒。

青春不写在脸上、身上,青春写在心灵上。只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希望不会老去,只要心中还有梦想。青春就会永驻。青春的这一昭示,照亮了颗颗感伤青春易逝的心。

青春是公平的,她让人人都拥有年轻。但每个人的青春价值却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青春亮度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珍惜青春,收获盈怀;有人把青春当作恣意挥霍的资本,当青春挥手作别时,方如梦初醒,徒自空悲;有人面对青春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希望;有人不惜代价将青春涂抹在脸上、穿在身上,握一手虚荣。

青春的时光用金子铸就,比什么都宝贵,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把握。

一个人事业和生活境界的高低,基于青春时代打下的基础。要想收获人生,就得在青春时扬起理想的风帆,播下希望的种子。

让帆一样的青春,在她经得起风曳经得起浪击的时候,潇潇洒洒,轰轰烈烈一场,哪怕最终被疾风大浪淘汰,也会无悔一生中毕竟历经了最有意义的旅行;让种子般的青春。在她富含有各种潜能的时候,吐一吐志向,放飞心中的希冀和梦想,哪怕这一切终将失落,也会庆幸自己曾经拼搏和尝试过。

要让自己的青春有价值有意义,要让自己的青春异彩纷呈,更加美丽,就得给青春注入奉献、奋进、创新的内涵。

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珍惜时光,趁着青春去长知识,趁着青春去练特长,趁着青春去吃苦,让青春在艰苦的磨练中闪光;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创造了有益于社会的价值,那么芬芳诱人的青春花香就会飘在你人生的征途上,时时带给你一分欢悦,一缕清香。

有感钟声的说法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是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紫色菩提》之后。

紫色,在佛教中是最尊贵最上品的颜色,菩提是觉悟和智慧的象征。书如其名,林清玄的这部作品就像红尘中的清流,清凉芬芳,透过种种生活物象向我们传递和表达着开启时空的智慧。

首篇《佛鼓》中,有段关于寺院晨钟的说法,颇能给人启示——

寺院的晨钟为何敲一百零八下?作者列出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惊醒如钟;另一种说法是,敲一百零八下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

到底何者为是,作者也不能完全明白,只知道那钟声给他“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听那钟声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的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的感觉。

缥缈回荡在寺院上空的钟声,往往超越了其最初的计时功能,而具有了某种昭示意义。

晨钟的两种说法互为因果,实则说的是一个意思:只有岁岁年年日日时时惊醒如钟,方能充满自信,把握人生,很好地战胜生活中的烦恼。

这里所谓的惊醒,应是关于生命的感悟——珍爱生命就当从珍爱时间开始,剔除人性中的懒惰、懈怠习性。

佛学上讲究的是修心,而惰性无疑是精神上的腐蚀剂,它使人无所事事。

真正的幸福永远不会光顾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中。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向惰性让步,不断惜时进取,努力工作,恪尽职守,我们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P19-23

序言

我没想到,一位性情文静、体质孱弱的年轻女军人——独锋歌会写出这么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在我的印象里,独锋歌不仅太过文静、孱弱,而且完全是一位没有多少生活经历、阅历的穿军装的女生。从兰州军区机关大院到军校,从军校又返回兰州军区机关大院——这就是独锋歌的个人简历。况且她在兰州军区机关所从事的工作,又是几乎与大自然隔绝、终日伏案的军队报纸的编辑工作。相对固定的生活环境,平顺的人生经历,不仅在我而且在许多人看来,是难以写出厚重作品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做点类似于中学生作文的文章。因为贯穿个人生活经历的文化线索,标志着一个人被塑造的过程。

所以最初拿到文稿时,我有些犯难。我有点担心,随之而来的阅读会很艰苦。同时也担心,该如何为她的作品写序言?

然而,翻开书稿我竟感到意外!我发现,自己以往对独锋歌的看法,错了!

摊开在我面前的文稿,让我读出了一种真实,一种诚恳,一种纯静,一种从容,一种安详的人生态度。

可见,并非丰富的人生经历、阅历,未能限制独锋歌的眼界;狭小的生活圈子,也没有限制住独锋歌的艺术想象力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很显然,独锋歌是一位对大自然、对人、对人的心情……极度敏感的人。被她收入这本书中的文稿,可以说是她的一部生活札记。不论观景、看物、论人,她都会带出一种心情,都会带出一番感悟,都会带出一个哲理。

她是懂得了生活的。因而,她的笔触沿着她的独特视角、独特感觉,伸向了人性,伸向了人的心境,伸向了人生态度……

于是,一朵小花、一株青草、一棵树、一片雪、一场雨、一阵风、一层霜、一个晴空、一个月夜、一个秋日……在她的笔下,就有了厚度,有了宽广,有了博大,甚至还有了独特的情愫与哲理。

原来,独锋歌的写作是在叙述一种心境,打造一种心情啊!

她懂得了生活。也就能避免肤浅、落俗套的生活表达。

独锋歌的心境平静如水。她不像一些当代女青年那样急于展示自己,急于获取物质与精神的利益,急于成名成家。她安静地生活在命运安排给她的环境中,安静地阅读。安静地工作,安静地思索……并且,安静地用一双眼睛仔细地观察自己有限生活空间中所发生的一切:《我的田园》、《一首凄婉的小夜曲》、《一株记忆中的柳》、《栀子花开》……她从被其他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某种精神、某种人生状态、某种人生态度。正如她在《我的田园》中所写:虽然我的现实生活中缺少田园,但我还是在心灵中辟出一角,种树,种草,种花,种菜,种下我对自然、乡村、田园生活的深情礼赞和向往,也种下我的带着些许忧伤的苹果花一样的青春记忆。

不难看出,独锋歌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抒写。是进入了一种精神漫游的状态。她在自己有限的生活阅历、生活圈子之内,处处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比如,她在《生活在此刻》中借助一则童话表述了幸福,不必追求完美的心境: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样鲜活的文字,绝非仅为了发表而写作、或孤灯黄卷、苦思冥想而能打造出来。

独锋歌的写作,并不刻意追求大主题。选材与写作都比较随意自在。不论什么,都可拿来书写。她在《且说这个名字》一文中,把自己想改名,改名字,不改名字的过程,写得极其真实,亲切,令人忍俊不禁。她的随笔不拘形式,或长或短,或描写,或议论,均不假雕琢,不刻意追求写作技巧。然而正是这种质朴得近乎写真的描述。才令读者如身临其境,与她一起去感悟。她在《三月赏春》中这么描述三月的阳光——经了春风的滤洗,透着绿茸茸的清新与明净,温暖宜人地洒落下来,斜斜地照在草地上、树上,地气于是向上蒸腾,让人能觉出一股看不见的绵长的潜浪正在涌动,沾着雨水的味道。

应该说,被收入本书的这些作品均是以内容为内核、配以最适合表达的叙述方式,让盎然诗意充盈其中的。作者在《寂寞着的是美丽的》一文中,描述了她从母亲家捧回一盆蝴蝶兰,起初爱若珍宝天天浇水,时时关注,后来发现它因靠近暖气而枯黄,于是移至卫生间角落……可谁知——

4个月后的一天,忽然瞥见它的两片叶子间竞抽出一根花枝,枝梢上还依次对称缀着四个紫色花苞。喜出望外之余心中甚是惊讶不已。我接连数月未给它浇过水,它是靠什么活下来的?这是怎样一个倔犟的生命呀!在北方干燥的气候下,在这阴暗的角落里,在长期遭受冷落的情况下,不仅存活了,而且正欲绚丽、快活地开放。

怀着怜爱、虔敬之心轻轻擦净叶片上的尘埃,将它小心翼翼置于书桌上,没过几天,就开出了三朵藕荷色的大花,像极了三张笑容可掬的童子面。它的自给自足,它的不抱怨,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精神的宁静与独立。

独锋歌的叙述语言,干净,精练,准确。毫无咬文嚼字、堆砌形容词之弊病。然而,叙述的朴实无华并未影响这些文字清爽扑面,触动人心。她在《城市听鸟声》中这样描写麻雀: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而今,城里鸟的种类已所剩无几,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是麻雀,它们以顽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在城市里繁衍生息,并且日益壮大——城市有多大,其领地就有多大。

麻雀爱结队,它们飞不远,也飞不高,像无端受到惊吓的老鼠慌慌张张,忽左忽右。冬日里。成群的麻雀飞落到城市枝干繁杂的灌木上,一株时常可栖息20余只。刚刚聚到一起时,它们叽叽喳喳的。像是在激烈争论。不一会儿,嘈杂声戛然而止。仿佛受领了新议题的议员进入了个人思考准备阶段。

沉静,一片沉静。它们栖息在枝头,瑟缩着灰黑的羽毛,静得像一片片叶子,一任寒风的吹袭。这些城里的麻雀神态沉稳、忧郁。乡下麻雀的眼里没有这些内容,它们时常神情激昂。比起城里麻雀其体形更为轻俏,行动更为灵敏,个性更为张扬。二者是两种生活环境下有着明显差异的同一类鸟,分别牢牢坚守着城市与乡村这两大主阵地。

无疑,个人的感受一旦与对世界的关照、人的自省、生命的领悟、人类与宇宙的洞察相贯通、相融合、相撞击时。艺术的创造就可能以真正的审美方式出现。

美,是一种快感和愉悦感。其中不仅包括人对大千世界的发现,同时也包括发现自己。后一种发现,也许是最困难的。而独锋歌对自己的发现,却充斥于她的文学作品之中。试想,假如她缺少智慧,缺少才思的火花,这些作品的抒写很可能会因为缺失精神内核而坍塌成一堆文字的废墟。

是的。生活馈赠独锋歌以灵感;独锋歌回报生活以诗意。

这位性格文静、体质孱弱的年轻女军人,就这样安静地为我们的阅读增添了一些内容,也为我们的生活奉献了一部独特的人生感悟。

作为一名军队报纸的女编辑,独锋歌没有很充裕的时间写作。但她并不埋怨,也不焦急。她利用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不慌不忙地精耕细作,一点一滴地收获思想成果……安静地生活,踏实地做人,认真地写作,于是就有了这本《九月望雁》。

这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作品。这本书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一位年轻女军人以心灵感受周边世界的思考成果。这本书对于各年龄段的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我相信,每位读者品读之后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后记

说起生活的经历和阅历,大概极少有人像我这般的简单了:6岁和母亲随军来到军区大院,听着大院里的号声,在小槐树下跳着皮筋一天天长大,此后除上军校离开过几年外,一直居住在大院的西北角方位,在这里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上班、下班。

当6岁的女儿在那排撒满淡黄色小花的槐树下玩耍时,恍然一梦的感觉涌上心头。

朋友电话里同情地说:“这样一成不变的平顺生活,如果换了我早就窒息啦!”

想要打破窗,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的情绪波动不是没有过,好在还有读不完的书籍、听不厌的歌曲与我相伴,好在还可以用新鲜、好奇、欣赏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世界,好在还有能力实现每年的旅游计划……这一切使得我对眼前的生活安之若素,并试图以宁静的心活出生命的优雅与从容来。这已足够让我追求终生。

写作,占据我生活的一小部分,它和读书、做梦、听音乐、做家务、旅游一同构成我生活的内容。有些人视写作为“玩’,为“享受”,我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细想起来,从当新闻干事到担任报纸副刊编辑。与文字工作打交道已近11个年头,大部分时间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写过不少“今日新闻,明日黄花”的豆腐块,也零零碎碎留下了些写感悟,写心情,写人物的可统称为随笔的拙作。

宋人叶绍翁有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出于敝帚自珍的心思,促使我想将这些过去的时光编订起来,留作记念。

书稿清样出来,校读一遍之后,仿佛重温了一遍军旅生活和心路历程。生活经历、阅历的简单,难以避免识见的浅陋。但这集子中只要能有那么三两篇文章能进入读者的心扉,并换来会心的微笑,我即将感到欣慰。

2006年9月1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