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青年人,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难免产生各种困惑、迷惘和矛盾。只有在老师、同学、家人等的指点和帮助下,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科学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有序的安排校园生活、坦诚与人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学习与生活方法、全面合理评价学习成果,才能让大学时光充实而不忙乱、紧张而不压抑、自由而不失控、多彩而不偏激。
踏入校园的九十年代莘莘学子,在用反思和质疑表达着肯定与尊重,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沉下心来思考现实。只有拥有合理目标并为之扎实奋斗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标准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是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发展变化最生动的缩影。旧的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藩篱在一次次的革新中被逐渐拆除,人才的潜力为市场所解放,人才的价值为市场所发现,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书主编以近30年的大学执教生涯和广泛的社会阅历,试图解读大学是什么,将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蕴涵贯穿其中,通过轻松的语言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代应该如何学习、生活,大学期间如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方略问题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建议,并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九月,大学校园热闹非凡,年轻兴奋的面孔处处可见,新入学的同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熬过了漫长的黑色七月,终于盼来了那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迈入大学校园,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学专业知识,也要学专业外的知识;要学科学研究方法,也要学实验、技术操作;既要学做事,也要学做人。面对生活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变化,生理的逐渐成熟和心理的迷惘疑惑,目标的迷茫,理想和现实的冲击,让很多同学都产生了困惑。大学是什么?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演说时曾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智识,故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
大学,一是一群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二是一批真正的以学术与思想为乐的学者,三是图书馆和信息资料工具(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青年人与学者,有书读,有交流,有探讨,有相互激发、碰撞与融合,就形成了大学的灵魂。
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该如何度过?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或者是浪费四年的青春仅仅为了一纸文凭?在大学里面流传着“知道不知道”这么一个顺口溜: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沉浸在开学后的兴奋之中,心比天高;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可大学已过了一半;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从编织玫瑰般的梦幻中开始睁眼看世界;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从云端里落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地上,用自己的双手撑一方天空,托一轮太阳了。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P1-2
大学时代是许多人一生中最多彩而难忘的阶段。
青年人,为什么要上大学?
大学时代既是青年人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其成就事业的基础阶段。大学时代时光短暂,却十分宝贵。对许多刚刚踏人大学校园的中学生来说,大学里的许多东西都是陌生的。
如何科学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定位,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活进行谋划,如何尽快对陌生的大学环境进行熟悉,如何有效地利用大学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
上大学仅仅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获得一份好工作吗?
当然不是!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天堂,更是放飞理想的精神家园,这里培养青年人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美国总统布什曾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讲道:“我很感激耶鲁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期间,我坚持‘用功读书,努力玩乐’的思想,虽然不是很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但结交了许多让我终生受益的朋友。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大学只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殊不知,‘大学生活’这四个字的内涵十分深厚,它既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学术氛围,也蕴涵着许多支撑人生成败的观念,还有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诸多值得结交的朋友……”
大学,如何更好地渡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到处都充斥着浮躁和竞争。“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走进考场赶上国家扩招,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等证书,毕业证、学位证两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网络上流传的关于“80后的尴尬”,让人们封于大学在期待之外又多了些迷茫。
时光飞逝,平静而无情;青春短暂,多彩而匆忙。大学,到底该如何更好地渡过?
每一个青年人,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难免产生各种困惑、迷惘和矛盾。只有在老师、同学、家人等的指点和帮助下,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科学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有序地安排校园生活、坦诚与人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学习与生活方法、全面合理评价学习成果,才能让大学时光充实而不忙乱、紧张而不压抑、自由而不失控、多彩而不放纵。
踏人校园的20世纪90年代莘莘学子,在用反思和质疑表达着肯定与尊重,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沉下心来思考现实。只有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标准和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是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旧的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藩篱被一次次的改革浪潮冲毁,人才的潜力为市场所解放,人才的价值为市场所发现,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本书主编以近30年的大学执教生涯和广泛的社会阅历,试图解读大学是什么,将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蕴涵贯穿其中,通过轻松的语言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代应该如何学习、生活,大学期间如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方略问题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建议,并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进行了展望。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陈菡、黄颖慧、周琛、谢慰琦和杨阳。
我们有幸处在这样一个追求发展、追求机遇的新时代,我们坚信新的时代必将会赋予青年才俊们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愿此书为青年人更有效地度过大学时光提供帮助。
大学生必读的第一本书……
四年决定一生——学怎样读书,学怎样做事,学怎样与人相处,学怎样做人。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瞭望。
——英·怀特海
“大学生活”这四个字的内涵十分深厚,它既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学术氛围,也蕴涵着许多支撑人生成败的观念,还有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诸多值得结交的朋友……
——美国总统 布什
在大学里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性及数理性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我内省能力、洞察人性能力、体育能力、音乐能力等7种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研究发现的成功人士一般具备的能力
所谓做主,就是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在我看来,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指引,要树立大方向。在这个前提下的自我做主自我发展才不会偏离与迷失。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
我时常在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可以重新经历我的大学,我也许会变得跟现在不一样,至少我会更加珍惜生命中最美好的那四年;至少我可以去好好地、按照自己期望的模式去长大成人。不幸的是,时光不会倒流,我永远回不到过去。对于大学,人们通常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人们通常会放弃或者错过正确的选择。这本书未必会改变你的命运,但至少会告诉你正确或错误的方向,使你在选择的道路上目光更加清晰。
——《华夏时报》副总编辑/《投资家》杂志总编辑 迟宇宙
人生就像一场投资,需要完善、周密的计划与经营。对于众多大学生朋友来说,这是一本“点石成金”的好书!
——《经理人》杂志副主编 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