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之后,科学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近代实验科学传统的参与性和介入性,取代了希腊人所推崇的静观与思辨。然而,主流科学哲学对待科学的态度依然是希腊式的,把科学作为对世界的表象。本书力图扭转这一“年代学”错误,把科学作为整理和改造世界的介入活动。在对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综合的基础上,本书展示了科学实践的主要特色,并在“介入主义”的框架下梳理了相关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比如知识的地方性、客观性、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等等。
绝大部分汉语虚词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双音虚词的演变涉及固化、泛化、虚化、词汇化以及语法化等词汇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它是研究汉语词汇和构式、词法和句法之间关系的最佳接口。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立足当代语言学理论,着力考察近代汉语中产生的常用双音虚词,对其演变过程、动因、机制以及规律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双音虚词演变进行了分析。本书观点新颖、语料宏富、论证严密,对汉语词汇、语法及相关语言学科的研究都极具借鉴价值。
第一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概说
第一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相关界定
一 时间范围的界定
二 常用双音虚词范围的界定
三 演变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节虚词演变研究概述
一 研究概述上:论文部分
二 研究概述下:专著部分
三 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副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 “为头/起头/起为头”的语法化过程研究
一 为头
二 起头/起为头
第二节 “看来”与“想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一 认知义动词“看来”的形成与结构
二 推度副词“看来”的形成
三 “看来”演变的机制与过程
四 “想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五 认知动词“看来”、“想来”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及其原因
六 结论
第三节 反义并列语素双音副词的语法化与认知研究
一 长短
二 左右
三 好歹
四 横竖
五 死活
六 反正
七 “长短/左右/好歹/横竖/死活/反正”的历时比较
八 反义语素构词及其认知解释
第四节 “分外”、“非分”、“格外”、“破格”的平行语法化与不平衡发展
一 “分外”、“非分”的形成和发展
二 “格外”、“破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 “分外/非分”、“格外/破格”的平行语法化和不平衡发展分析
第三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介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 “X着”类双音介词的功能和演变研究
一 “X着”为双音介词
二 “X着”类介词的产生、发展及其语义功能分类
三 “X着”类双音介词的形成和相互演变关系
四 “着”的层次性和“X着”的继续语法化
第二节 “X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一 对象介词
二 依据介词
三 工具介词
四 原因与目的介词
五 排除介词
第三节 “经过”、“经”、“通过”的语法化过程和认知解释
一 “经过”、“经”与“通过”的语法化过程
二 “经过”、“通过”的功能比较研究
三 “经过”、“经”、“通过”形成的意象图式映射机制
第四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连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 “便是”、“就是”功能和语法化的比较研究
一“便是”、“就是”的功能分析
二 “便是”、“就是”功能的历时消长分析
三 “便是”、“就是”的语法化过程
第二节 “除非”与“除是”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
一 “除非”的形成及其功能
二 “除是”的形成和功能
第三节 “只要”、“只有”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一 “只要”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二 “只有”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第四节 条件连词“不管”、“不拣”、“不拘”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不管”、“不拣”、“不拘”的‘形成
二 “不管”、“不拣”、“不拘”的发展
第五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语气助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 “便是”、“就是”的功能、语法化过程及相关问题研究
一 “便是”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分析
二 “便是”的相关结构研究
三 “就是”的功能及其与“便是”之间的兴替分析
第二节 助词“他个”的形成、性质及其功能研究
一 “他个”的形成与性质
二 “他个”的功能分析
三 “他个”的功能在现代汉语中的沿袭和发展
四 余论
第三节“来着”的形成和功能再研究
一 引言
二 “来着”的形成过程
三 “来着”的功能分析
四 结论
第六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节 “隐喻”在近代汉语双音虚词语法化中的运作机制
一 “流水”的隐喻认知机制分析
二 副词“流水”形成的隐喻运作机制
第二节 “否定副词+言说动词”的语法化路径及其转喻机制
一 言说动词及其否定形式
二 言说动词否定形式的语法化路径
三 言说动词否定形式演变模式的转喻运作机制
四 结语
第三节 近代汉语虚词语法化研究的材料拓展
一 永康话副词“便”的句尾用法
二 永康话程度副词“高”、“危险”与“险火”及相关问题
三 江西安福方言表复数的“们”
参考文献
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