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藏书票世界(典藏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兴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两岸三地资深藏书票专家吴兴文的最后一部漫谈藏书票之作,精选作者历年所收藏的一百多枚中外珍贵藏书票,配以朴质、真诚的文字,按“寰宇一家” 、“书人一票”和“我的最爱”三辑展开,既讲述了方寸之间的故事,如怎样踏破铁鞋地只为求一票,与藏书票的因缘际会,等等,又说透了这一方小天地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学问。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作者历年所收藏的一百多枚中外珍贵藏书票,配以朴质、真诚的文字,按“寰宇一家” 、“书人一票”和“我的最爱”三辑展开,既讲述了方寸之间的故事,如怎样踏破铁鞋地只为求一票,与藏书票的因缘际会,等等,又说透了这一方小天地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学问。作者曾自道:“没想到为了揭开藏书票的人文与艺术内容,反而买了更多的书,真是一辈子乐于为书所累。”而这何尝不是爱书人的藏书票情结的一种内心写照?

目录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藏书票的收藏之道

寰宇一家

 沪江大学第一本毕业纪念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圣约翰大学堂

 褐木庐

 温故而知新

 鲁迅与藏书票

 灵凤藏书

 中国的血

 不告而取,灵其殛之

 躬耕庐学人

 无相庵藏书

 南京大学肯恩藏书

 藏书票界元老:李桦

 滴泉斋

 老实人古元

 杨可扬的第一款藏书票

 第一款自用藏书票

 书当快意读易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但愿读尽古今经典书画

 贫不卖书留子读

 万卷书斋

 满怀激情的陈世五

 曹辛之的三支笔

 恋曲

 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

 人生是一本大书

 莫测藏书

 土鸭室

 你可以找到什么

 岭南的油菜田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激流三部曲

 童趣藏书票

 一莞斋

 冰心和她的猫

 怒放梅花,热情山丹

 计算机辅助设计藏书票

 逆水行舟

 有书不读,不如白纸

 喜见琳琅新插架,留伴疏梅小雪天

书人一票

 伊拉尼出版社

 萨克雷的崇拜者

 萨堤尔与女人

 新年到了

 滑稽的武士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摩根图书馆

 加勒比海盗

 收藏家约翰逊

 堂·吉诃德

 画中有画的堂·吉诃德

 美人鱼

 水下的美人鱼

 科克托的自画像

 生命短暂,艺术永恒

 漫步在知识的花园里

 红雨一庭春寂寞

 倾国倾城的海伦

 舞女的报酬

 丽达与天鹅

 贞操带

 欧罗巴

 美杜莎

 阿波罗

 海神波塞冬

 苹果在此

 爱听秋坟鬼唱诗

 世界读书日

 栋方志功

 东洋趣味的型染版画

 灯下夜读

 开朗乐观的大嘴鸟

 老鼠夜读,猫作怪

我的最爱

 唯美大师拜劳斯

 哈布斯堡王朝的没落贵族

 洛可可恋歌

 维多利亚“小大师”:弗伦奇

 捐给哈佛大学的王室藏书

 考古博物馆馆长

 塔夫脱总统

 邪恶与幽默的对立

 贵妇与吟游诗人

 阿布丝库拉

 俄狄浦斯

 马克斯·克林格尔

 海因里希·弗格勒

 埃里克·吉尔

 独角兽

 丛林中的女人

 河东狮吼

 我坐在书坟上

 赛姬与丘比特

 动漫式的罗马竞技场

 音乐、爱与柔情

 永恒的芬格斯坦

 洛克威尔·肯特

 城市的狂风

 广阔的天地

 埃舍尔是一个巫师吗

 天顶的发现

 精神上的光芒

 人鱼公主的家族

 抒情诗的保护神

 达佛尼斯与克洛伊

 糜烂的都市生活

 阅读中的男性

附录

追寻大师的脚步

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代后记)

试读章节

在我收集藏书票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中,已经得到过科柯施卡、埃舍尔和比亚兹莱等人的藏书票。他们的作品,无疑永远是我毕生追寻的目标。而没得到的,虽然至今只能从画册上欣赏,不过也足以令人回味了。

目前在拍卖会上,克里木特、马蒂斯与马奈等人的画作,几乎都在数百万美元以上,似乎很难将他们与藏书票创作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我知道,仅仅是毕加索的画册就有几千种以上,而且分布世界各地出版时,有真不知从何处找起的感叹。还好我从事编辑工作,时常有机会逛书店,甚至到国外参加书展。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约翰逊《藏书票珍藏:从文艺复兴到当代》上,得知马蒂斯曾经设计过藏书票,于是就不断在他的版画与插图作品中寻觅,一度以为只是个传说而已。不过在九十年代中期,从首次对世人公开史楚金和莫洛佐夫收藏的马蒂斯作品的画册中,我意外地发现他的藏书票创作。

一九○六年,马蒂斯在延续前一年和同门在巴黎举办的秋季沙龙,公开与官办的春季沙龙对抗后,再度展出独立沙龙,却被艺评家沃塞尔讥评为令人难以接受的“野兽派”。身为领袖的马蒂斯遭此嘲讽,导致他们的作品一时乏人间津,生活拮据。幸好史楚金和莫洛佐夫成为马蒂斯的赞助人,特别是史楚金,为了布置楼梯间,请马蒂斯画了《音乐》和《舞蹈》两幅巨作,以及《河岸浴者》(静卧绿草中的“休闲”,画于一九一六年),这幅画可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人的梦。

为了感谢赞助,马蒂斯于一九一一年为史楚金设计了两款藏书票,并在其中较大的一款设计稿下方注明“我喜爱”。史楚金那时在军中眼役,直到一九一二年二月四日才回信,果然也比较喜欢这一款,并评价另一款“未足为大师高境之写照”(图一),史楚金把它转给女婿使用。这两款藏书票都是马蒂斯作品中一再出现的裸体画作,虽然比不上其余成名的巨作,但孤伶伶坐着的女体,却也表达了欢乐和安详的有力结合,既活泼抒情又和谐悦目,足以表现马蒂斯的艺术造诣。我从画册上发现的这两款马蒂斯藏书票是底稿,现藏于圣彼得堡博物馆。虽然只能从画册上欣赏底稿,不过我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从史楚金及其女婿流散出来的藏书中,发现这两款藏书票。

在约翰逊这本书上,马蒂斯创作藏书票的讯息,只是出现在封底的说明文字而已。书中有一款马奈自用的藏书票,以他的半身雕像作为画面(图二),我怀疑它是否能够代表马奈的藏书票创作水平。而且我后来发现,它是贴存一八八阳年巴黎出版巴齐尔(Bazire)编的《马奈》上。书中虽然有十一幅马奈的插画,不过这款藏书票也可能是别人为他设计的,不然为什么它会以半身雕像作为画面呢?所以,我认为这款藏书票还不足以代表马奈的藏书票创作水平,便继续以追寻马蒂斯的方式,在马奈的画册中追查。他的画册比马蒂斯少多了,不久就在DK出版社发行的“艺术大师系列”其中的《马奈》这一册上,发现他为好友、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设计的藏书票。票主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藏书票创作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了。

十九世纪中期拜通商之赐,日本的浮世绘传到欧洲。那时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画家,正值改革的关键,看到浮世绘木刻版画的构图、线条与平涂的色彩,如获至宝;加上小说家兼艺评家龚古尔兄弟的大力提倡和收藏,更让“东洋热”弥漫于整个艺术界。马奈不但收藏浮世绘,还将它运用于藏书票创作,而且取材自不同于当时歌川派浮世绘颓势风格的葛饰北斋。这款藏书票即取自北斋画册中的荷花图案。

马奈不但为马拉美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牧神的午后》画插图,还为他设计了这款藏书票。《牧神的午后》是由一百一十行传统的“亚历山大体” (十二音节)诗句组成的诗篇。盛夏的午后,在西西里海边,半人半羊状的牧神感觉到在河边的芦苇丛里沐浴、嬉戏的玫瑰色肉体在闪闪浮动,这些身影是一群天真无邪的仙女。牧神的窥视惊动了仙女,像被他的目光射伤似的,她们惊慌消逝于水中。但岸上一对相互拥抱的仙女仍然留在那里,她俩引起了他的爱慕。他上前去搂住她们,要亲吻她们美丽的头发,但由于兴奋而变得无力的胳膊突然放松,仙女们便趁机在转瞬间逃逸。牧神不知道自己是在幻境里,还是在现实中。他吹起芦笛抒发他的欢乐,也表达他的迷惘。他似乎又进入梦乡,那美丽的仙女重新出现。全诗弥漫着一种奇妙的氛围,创造出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境界。这首别出心裁的诗,后来还被作曲家德彪西谱成同名的交响诗。这款藏书票即贴在诗集的扉页上,画面中的荷花正是夏日午后,时常在河边出现的美景,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一九九九年我去参加东京国际书展时,在雄松堂的展位上拿到了为纪念日本古书店联盟成立四十周年而举办的珍本书展目录。其中就有《牧神的午后》,标价一百二十五万日币(约合人民币十万元)。在我看到的刹那间,眼珠简直快要掉下来,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了。不过因为珍本书展已经结束一个多月,加上身上又没有那么多现金,而且用信用卡付费也不够,只好很阿Q地安慰自己,以后还有机会。然而没得到的,总是萦绕在心头。P221-225

序言

一九四九年,沈从文在《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的一篇文章上说:“到都市上来,工艺美术却扩大了我的眼界,而且爱好与认识,均奠基于此综合比较。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深而细。”

这一段话可以算作沈从文研究工艺美术的精神所在,也可以为每位收藏者奉为圭臬。他并将中国的工艺美术分门别类,例如绸缎、镜子、扇子,等等。其实就像西方人收集地图、海报、书签一样,藏书票也是属于西方工艺美术的一支,它和版画有关,并且与我国的藏书章一样,多了与印章主人之间的互动。

藏书票的沿革与发展

作为西方版画艺术的一支,藏书票的起源和古腾堡发明印刷术有关。大约在一四五○年,稍早于西方的图书印刷,德人AJohannes Knabensbarg拥有的、署名lgler创作的,是一款刺猬嘴里衔着野花、脚踩着落叶的木刻版画,票面上有一行文字,写着“惧防剌猬随时一吻”,意味着,没有经过这本书主人的同意,不要私自翻阅。这和我国明朝著名藏书家毛晋的藏书章铭文“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款稍晚于“刺猬”藏书票,据说在一家德国修道院被发现的,它的票面上没有题词。从设计图原稿的一段拉丁文记载,才查出是勃兰登堡(Brandenburg)家族送给修道院时特别印制的藏书票。票面上是天使手捧盾牌,盾上有头牛。这张盾牌代表着勃兰登堡的纹章,相当于古代种族的图腾,后来演变成为英国阿瑟王时期圆桌武士盾牌上的盾徽,如今在英语系国家仍在采用。手写的年份从一四七。年到一四八。年都有,可以说是纹章藏书票的起源。

前面提到的“刺猬”藏书票,不但是最早的藏书票,而且是图画藏书票的起源,不过在十五、十六世纪极少见到,一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才比较普遍。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几乎是以象征贵族权势与家族地位的纹章藏书票为主,后来才渐渐有神话、寓言故事、动物、花草和字体点缀的图案出现,形成类似“刺猬”的图画藏书票。可能是因为当时图书印刷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教育不普及,只有贵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贴上藏书票象征着权势和财富。

早期的藏书票主要是作为藏书的标志,所以并不像版画作品,有版画家的签名与印刷数量编号的标记。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有人开始收藏与研究藏书票,才渐渐重视它的艺术性与稀有的价值,从此艺术家和书籍插画家纷纷参与。这和当时欧洲的工业社会来临有关,物品开始大量生产,部分文化人士转而崇尚手工,并且从英国开始提倡“工艺美术运动” 。

当时为了对艺匠表示尊重,主张艺术家可以把构想交给艺匠去处理;而处理这些作品的艺匠,也应该发挥自己所长,早日从物品制造者提升为艺术家,与我国竹雕艺术的发展有点类似。同时影响到藏书票的创作,间接促成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合作,例如马奈为马拉美诗集《牧神的午后》设计藏书票(图三),奥禄加为里尔克设计等,其他知名画家,包括比亚兹莱、克里木特、马蒂斯等也都参与。

特别是一八八○年,英国人华伦的著作《藏书票指要》最早依艺术风格,有系统地将藏书票分门别类,借以推断藏书票的制作年代,从此讨论藏书票的文章日渐增多,藏书票制作的风气大盛。于是从一八九一年德国与英国开始,欧洲其他各国纷纷成立藏书票协会,他们都出版会刊或专著,收藏与交换藏书票的活动遍及各地,甚至有人成立拍卖公司,定期举办拍卖活动,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才比较没落。

不过随着一九五三年成立国际藏书票联合会以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纷纷恢复藏书票创作,而且各地的藏书票协会也逐渐恢复活动,并且以各藏书票协会的名义加入。目前已有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加入,我国于一九八八年加入。刚开始每年开一次大会,后来改为两年一次,第三十二届大会将于二○○八年十月在北京举行。

藏书票的收藏与投资

笔者是从加入国外的藏书票协会开始入门的。因为他们的会刊除了提供专业的知识外,还有世界各国书刊出版的信息,并且会员中的国外收藏家或书店,也从此与我们交流,打开了收藏与投资的窗口。目前由于网络普及,更是可以在网上搜索。在全球最大的二手书集合网站AbeBooks.com,只要输入Ex—libris或Bookplate,都可以得到上千条贩卖单张藏书票或专著的信息。在国内则可以上孔夫子网站,不定时有人在网上拍卖。此外,如北京燕平雅园版画书票部、鲁迅博物馆、上海弗闲斋书票社等,都可以买到。

国内藏书票收藏虽还在起步阶段,不过已从一九八八年上海南京路新华书店两元一张,几年前荣宝斋的十几元,上涨到现在的几十元。名家如梁栋、杨可扬等的藏书票都在两百元以上,甚至如李桦、古元等早期版画家的藏书票,目前都可能一票难求。笔者以一九八六年在香港某画廊购买叶灵凤的“凤凰”藏书票为例,当时即开价港币八干元。除了这张藏书票几乎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外,高价的主要原因是,叶灵凤是我国作家中第一个为自己设计藏书票的,并且是第一个藏书票研究家。加上他采用我国传统的凤凰图案,结合十九世纪末新艺术(Art Nouveau)设计的精髓,而且中间的凤凰以及四周植物的树叶装饰,正好契合他的姓名,难怪该画廊会开出如此的高价。随着二○○八年世界藏书票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国藏书票收藏将逐渐走向高峰,有志者何兴来乎哉!

后记

问:从何时开始,您对藏书票有如此大的兴趣,其中有何因缘?

答:我从小就喜欢买书,到了初中三年级,买书的数量就已经超过看书的。上大学以后,从系刊、双周报,一直编到校刊,为了充实自己,买起书来更是如鱼得水。而且踏人社会,就在出版业工作。那时是从出版社的门市部开始做起,每天都要接触几十种新上架的书,加上自己已经拥有藏书二千余册,颇感书满为患的压力。

刚好这个时候,从旧书摊淘到的西洋古书的封面里或蝴蝶页上,贴有藏书票,非常精致可爱,充满了人文与艺术的气息,引起我莫大的好奇心。

问:什么样的想法促使您开始藏书票之旅?

答:一九九七年四月,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沈昌文推荐辽宁教育出版社,帮我在国内出版第一本书《藏书票世界》。并且拿给当时北京三联书店的总经理董秀玉看,她觉得里面介绍的藏书票非常精彩,但是没有文字说明,所以鼓励我好好写一本谈藏书票的书。于是我就把每一款藏书票,当作“达·芬奇密码”一样,来寻找它背后的故事和其中隐含的文化含义。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出版了《我的藏书票之旅》。

问:在藏书票之旅中,有没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苦乐经历?最难忘怀的经历是什么?

答:跟大部分的收藏家一样,得不到的总是最美好的;最终能够得到,那就更圆满了。回顾二十余年收集藏书票经历,特别是十几年前,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每次我在旧书店的目录上看到《聚书的乐趣))作者爱德华·牛顿的藏书票时,都以最快的速度传真过去订购,但都被别人抢先一步,甚至请友人到美国以收藏牛顿藏书票为主的橡树丘书店购买,都不得要领。前前后后虽然花了五年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了,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问: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藏书票有哪些?

答:我非常喜欢奥地利艺术家芬格斯坦创作的藏书票。譬如以希腊神话为例,一般都是描绘丽达和天鹅拥抱,呈现“兽交”的不雅画面;他则让丽达往河中央走,回头望着后面苦苦追求的天鹅,颇有新意。还有一款,描绘悍妻双手又胸,夹着一条鞭子,左脚长得像大象的腿,右脚瘸掉,以棍支撑,双眼凶神恶煞般地斜视她脚下畏惧如鼠的男人。看了不禁联想胡适的“怕太太俱乐部”,十分有趣。总之他创作的藏书票,都有一些新的创意,时常令人为之莞尔!

问:收藏藏书票时,您如何探寻藏书票背后的人文故事?

答:“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

问:在您看来,藏书票之旅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乐趣和思考?

答:就像孔子教子徒读诗一样,可以多识鸟木草兽之名。只是原来为了书满为患,拟以轻薄短小的藏书票,来代替砖头式的图书。没想到为了解开藏书票的人文与艺术的内涵,反而买了更多的书,真是一辈子乐于为书所累!

问:经历藏书票之旅多年后,在您心中有没有形成的一些关于藏书票的个人趣味?

答:这叫我怎么说呢?只好请各位去看拙著《我的藏书票之旅》。这种和书话相近的随笔,也许就是我个人的趣味吧!

问:据您所知,台北、香港、内地,以及海外各地藏书票收藏情况有何不同之处?(有没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而收藏藏书票的世界有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答:藏书票是西方藏书文化演进的象征,传到中国大约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但是直到一九八四年,内地才开始有组织出现,所以两岸三地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藏书票的人文与艺术风格,通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版画艺术有关,因此它应该没有共同的规律,而是让人们欣赏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风貌,与集邮有点类似。

问:在许多人心目中,藏书票只是一种“小众”活动,您自己理解,为什么藏书票不能成为“大众”趣味的玩意儿?

答:因为邮票印量大,容易收集。藏书票印量小,加上大部分是版画创作,所以很难普及。但是美国的最大连锁书店邦斯’诺伯印有通用藏书票销售,台北一零一大楼的Page One书店的柜台也有卖,售价都很便宜,可以由此入门。加上上海市、台北县,每年都有举办中小学生创作藏书票的展览,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人参与,也说不定。

问:据您的了解和交往,华文世界收藏藏书票的文化名人还有哪些人?您跟哪些人有过交流?

答:我觉得福建的郁田很有意思,不但自己创作藏书票,还打算整理中国早期的藏书票。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我希望他早日完成。

问:范用先生在《我的藏书票之旅》序中提到“漂亮的小玩意儿”之说,这种“小玩意儿”为什么迷倒那么多人?您有没有对这个“关乎品位”的问题思考过?

答:可能跟集邮的道理一样吧!它的画面虽小,却包罗万象,所以不能照单全收。因此怎么收集,最好从主题人手,自然而然就跟每个人的品位有关。

问:在您看来,在藏书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什么样的原因使其经久不衰又与时俱进?

答:因为它跟西方的版画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关,现在更承认计算机创作的藏书票,所以它能经久不衰,而又与时俱进。

问:网络出现后,对藏书票的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有关藏书票的网站非常的少,只是方便人们上网购买。

问:您怎么看藏书票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未来随着计算机创作藏书票的风气逐渐打开,它和个人网站的首页结合在一起,或者当成个人网站的—部分,说不定它会成为一种新的流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