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系明朝开国皇帝,也是罕有的一位出身低微,经历坎坷,身世传奇的草莽英雄。作为开国君主,他百折不挠的励经图治,为明王朝奠定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基业。从放牛童到身披袈裟的小和尚,从农民起义军将领再到一国之君,朱元璋神秘传奇的一生,蕴藏了许多的谜团。
本书以史实的视角,通过生动真实乃至残酷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明太祖朱元璋融豪气与匪气,治世君主与血腥帝王于一身的神秘而传奇的一生,包括广为后世赞誉的他对马皇后始终不渝、情深意笃的动人篇章。
本书史实考据严谨,资料丰富,历史事件生动,情节精彩,观赏性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书依据正史,抉取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举凡明太福成长轶事、揭竿起兵、逐鹿中原、登基称帝、巩固政权、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等事迹,全部囊括其中。本书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明太祖外,还介绍了与明太祖有关的近六十位人物,包括前后帝王、后妃公主、近幸列侯、文臣武将、割据群雄等,并作了分类,厘清了传主与明太祖的关系。本书为读者了解明太祖、了解明朝历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三 四方归附得任元帅
朱元璋占据定远后,爱民练兵,声威大震,四方归附。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是定远的两个中小地主,因害怕红巾军,就组织乡兵结寨自保。后来,他们听说朱元璋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连克数敌,人心归附,就带着自己的乡兵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见冯家两兄弟儒冠儒服,温文尔雅,知道是两个读书人,非常高兴,便向他们二人请教夺取天下的大计。冯国用说:“大江以南的集庆路(今南京市)为重地,向来是帝王龙盘虎踞的都会,你率师南下,先夺取集庆路为根据地,然后四处征战。倡仁义,收人心,救民于水火,不贪财宝女色。如果能这样,那么夺取天下是不难的。”朱元璋听后大喜,即令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留在军中,参赞军机。同时下令拔营向集庆路方向进发。
大军行进途中,又有人谒见朱元璋。此人姓李名善长,也是定远籍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从小读书,注重研究法家学问,很有些智谋。朱元璋高兴地同他促膝交谈,问他夺取天下的方略。李善长从容答道:“秦末大乱的时候,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滥杀无辜,五年就成帝业。你是濠州人,距离刘邦家乡沛县不远。如果你能效法汉高祖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朱元璋听后连连称赞,当即留他在身边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文人儒士的韬晦方略使朱元璋坚定了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加快了他横扫群雄、统一天下的步伐。
当时,彭大已死,其子彭早住统领他的人马。彭早住、赵均用挟持郭子兴前往泗州,派人邀朱元璋移兵守卫盱眙,朱元璋托词没有前去。没过多久,彭、赵两个人争权,部属乘机相斗,死伤很多,彭早住亦中流箭而死,赵均用吞并了彭早住的军马,更加暴戾。赵均用仍挟持着郭子兴,并想要杀害他。朱元璋对此很担心,派人送信给赵均用说:“过去你被困于彭城,南奔濠州,假如郭元帅当时闭门不接纳你,你必死无疑。现在你据有濠州并凌驾于郭元帅之上,甚至要加害于他,你这样做是不道德的,恩将仇报,不会有好下场。郭公虽然容易对付,但是他的其余部下在滁阳(今安徽滁州)的很多,势力很大,希望你多加考虑。”赵均用看了信,对待郭子兴稍宽一些。朱元璋又贿赂他的左右,郭子兴才得以率部回到滁阳,称滁阳王。
这时,朱元璋的部下已有数万人,全部归他指挥,听其号令。过了一个月,郭子兴被谗言迷惑,剥夺了朱元璋所有兵权,又想将李善长安置在自己手下。李善长不肯去。自此,郭子兴与大家商议征战讨伐的大事时,都不让朱元璋参与谋划,并且日渐疏远他。然而,朱元璋对郭子兴却越发恭顺。有人进谗言说朱元璋作战不肯效力,郭子兴相信了,于是让该人和朱元璋一起出战。那人未走出十步就中箭反身逃走,而朱元璋冲上前去奋击,所向披靡,而且获胜后慢慢收兵,没有一点儿损伤。郭子兴颇感内疚。一次,朱元璋又和三百人一起出城,只听见四周鹁鸽声响起,空中不断有飞箭落下,他心里感到疑惑,便马上回营。不一会儿敌兵便赶来了,由于朱元璋的机智,使敌兵一无所获。
当时诸将对郭子兴都有所进献,而朱元璋所到之处禁止强抢掠夺,有时得到了战利品即分发给部下,没有什么可进献的。郭子兴特别不高兴。马秀英为此将全部家资进献给郭子兴的妻子张氏。张氏非常高兴,于是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疑惑才渐渐消释。
十月,元朝丞相脱脱攻克高邮(今江苏高邮),分兵围攻六合(今江苏六合)。六合派遣使者向滁阳求救。郭子兴过去与六合主帅有隙,记前嫌而不愿发兵。朱元璋说:“如果六合被攻破,那么滁阳也不能保住,两者唇齿相依。怎么可以因小而失大呢?”郭子兴这才醒过神来,问诸将谁可以前往救援。当时元兵号称百万人马,诸将领心存畏惧,没有人敢前去救援,并且以求签问卦不吉作为托词。朱元璋说:“事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信心,怎么能求签问卦呢?”于是,他请求前往救援。郭子兴同意了。 朱元璋便率领兵马东征,与耿再成驻守瓦梁垒(今江苏六合西南)。元兵的攻势非常急迫,每天傍晚,朱元璋的防守工事都被打得几乎陷落。但到第二天早晨,又修好工事继续与敌作战。后来,朱元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收兵回营,准备了干粮,让妇女们倚着门、又着腰大声叫骂。元朝士兵非常愕然不敢进逼,于是列阵缓缓离去,朱元璋得以退回滁阳。接着元兵大举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朱元璋在山涧的两侧设下埋伏,令耿再成假装败走,引诱敌人渡山涧,结果伏兵突然出击,城中将士也击鼓杀出,元兵大败而走,滁州得以保全。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滁阳军中缺乏粮草,诸将谋划出路,朱元璋说:“困守孤城当然绝非良策,现今只有和阳(今安徽和县)可以图谋,但其城小而坚,我们可以计取,难以力胜。以前攻打民寨时,收得三千兵马,号称庐州路义兵。现在可以挑选三千名勇敢的士兵,假扮作对方兵士,用四匹骆驼驮载食物向和阳急奔,声称是庐州(今安徽合肥)兵入和阳犒劳将士,和阳的守兵必然接纳。然后让身穿绛色衣服的一万名士兵跟随其后,约定相距十里左右,等青衣士兵迫近城门时,举火把为号,绛衣兵立即击鼓前进,一定能攻破敌城。”郭子兴采纳了朱元璋的计谋,派张天佑率领青衣兵,赵继祖佯作使者先行,耿再成率领绛衣兵跟随其后。
张天佑到了陡阳关(在安徽和县西北),和阳城的百姓拿出牛酒迎接。张天佑的兵马因为大吃二喝而耽误了行程,在约定的时间没有赶到和阳城。耿再成过了约定的时间,仍不见火把的信号,以为张天佑已经占领了和阳城,于是率领队伍直抵和阳城下。元朝守将也先帖木儿急忙关闭城门,用飞桥放下士兵出击,耿再成作战不利,中箭退走。元兵追击到千秋坝(今安徽和县西南),天已黑了,才收兵回城。这时张天佑等方才赶到,正好遇到元兵,青衣兵立即发起猛攻,元军败逃,张天佑率军追杀元军到小西门,汤和夺了敌军的飞桥攀登而上,将士们紧跟其后,于是一举夺取了和阳城。也先帖木儿连夜逃跑。
耿再成兵败回城,说张天佑已经全军覆没。郭子兴大为惊恐,不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元兵已到了滁阳,派来使者招降,郭子兴越发恐惧,召朱元璋一起商量对策。此时滁州兵皆出城,城中守备薄弱,朱元璋命令集合滁阳三面城门兵将一起防守南门,填塞街市,传呼使者进见,叱令使者膝行拜见郭子兴。郭子兴说来使言语多有不当,众将想要杀他,朱元璋说:“杀了他,元朝将领会说我们怯懦,杀人灭口,反而会从速出兵。不如用大话恐吓他,放他离去,元兵必然害怕,不敢进攻。”郭子兴听从了朱元璋的话。第二天,元兵果然解围撤走。郭子兴急忙嘱咐朱元璋率领兵马收容败卒,谋划攻取和阳城。
朱元璋率领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和几十骑兵先行进兵,才知道张天佑已经攻破和阳城,于是进城安抚城中百姓。郭子兴命朱元璋总领和阳兵马。诸将进入和阳城后,横行暴虐,杀人抢劫,强占民妇。朱元璋对此深感忧虑,召集诸将说:“各位将军从滁阳来,很多人都抢掠别人的妻子、女儿,军中没有纪律,怎么能够约束众人呢?凡是抢夺的女人要全部送还。”于是被抢来的妇女都被放回去了,老百姓非常高兴。
朱元璋虽总领和阳兵马,但诸将多半是郭子兴过去的部下,并没有完全心服,只有汤和谨慎听命,李善长从中委婉地调解纠纷,维护朱元璋。朱元璋和诸将分工修建和阳城,诸将的砖瓦工程未竣。朱元璋勃然大怒,面南而坐,拿出郭子兴的檄文,对诸将道:“我总领滁州诸将,是主帅的命令,并非我专擅。现在连辟建城池的砖瓦工程都不能如期完工,还能够成什么大事呢?从现在起,违抗命令者,以军法从事。”诸将听后非常恐惧,均唯唯退出。从此,再无人敢违抗朱元璋的号令。
这时,元朝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别屯兵在高望(今江苏江浦西南)、新塘、青山(今安徽枞阳附近)、鸡笼山(今安徽和县西北)等处,道路不通。朱元璋诸将把他们打跑。元兵乘朱元璋出城,再次攻打和阳,李善长统兵勇猛拼杀,死敌无数,元兵大败,渡江逃跑了。
同年三月,郭子兴去世,刘福通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宋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义军的副元帅。不久,两位副帅先后战死,朱元璋又被提升为大元帅。至此,郭子兴亲手缔造的这支起义军队伍全部归朱元璋调动指挥了。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