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精选了胡适的哲学代表作。全书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胡适在北京大家哲学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开拓性作用,而且有助于弘扬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汉学”传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适选集(哲学社会科学类)(精)/中国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胡适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精选了胡适的哲学代表作。全书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胡适在北京大家哲学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开拓性作用,而且有助于弘扬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汉学”传统。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哲学专著和七篇论文。三部专著中,《中国古代哲学史》是胡适1917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稿,作者将西方近代学术与乾嘉学派的方法结合起来,评述先秦诸了如老子、孔子、墨子、杨朱、庄子、荀子的哲学思想,在学科研究的构想和体系方面,为近代史学研究和著述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分为齐学、杂家、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道家、淮南王书、统一帝国、儒家的有为主义等专题,研究战国至西汉间各种思想流浪的特点及其演变。《戴东原的哲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清代大学者戴震的哲学思想、他的反响及在中国哲学史的上地位。本书版本采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目录 前言 著作篇 中国古代哲学史 序 再版自序 《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 第一篇 导言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五篇 孔门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七篇 杨朱 第八篇 别墨 第九篇 庄子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十一篇 荀子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附录 诸子不出于五官论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第一章 齐学 第二章 杂学 第三章 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 第四章 道家 第五章 淮南王书 第六章 统一帝国的宗教 第七章 儒家的有为主义 附录 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淮南王书》序 戴东原的哲学 一、引论 二、戴东原的哲学 三、戴学的反响 论文篇 实验主义 演化论与存疑主义 《科学与人生观》序 介绍自我的思想 中国人思想中的不朽观念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看法 中国哲学里的科淡精神与方法 胡适主要著作目录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四、齐学与神仙家 齐学还有一个很大的支流,就是神仙家,原来叫做“方仙道”。《史记》(卷二八)说: 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汉书》二五作元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史记》此节的文理不很清楚,年代先后也不很分明。我们细看此段,可以作这样的说明:三山神仙的传说起于渤海上的民间,燕齐方士于是有方仙道,方仙道即是用“方”(方是术,如今说“药方”之方。古所谓“方”。有祠神之方。有炼药之方)来求得仙之道,目的在于“形解销化”,即是后世所谓“尸解”。这种流行民间的传说与方术大概在邹衍等人之前。燕齐的君主有信奉此道的,于是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的举动。此种事未必与邹衍有关,而邹衍的阴阳五行学风行之后,燕齐的方士遂也用阴阳家的思想来发挥他们的方仙道,于是阴阳家遂与方仙道打通做了一家人。宋毋忌等人都没有邹衍那样的盛名,故燕人的方仙道遂被齐学的阴阳五行所吞并,终于成为齐学的一个支流了。大概早期的方仙道不过是一些神话与方术。后来齐学盛行,阴阳五行之说应用到方仙道上去,于是神话与方术之上便蒙上了一种有系统的理论,便更可以欺骗世人,更可怕了(学者可看后世所出的《参同契》一类的书,更可以明白此理)。 秦始皇时代,神仙之学的主要人物多是燕齐方士,而最伟大的是齐人徐市(市即福字)。始皇二十八年(前219),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三十七年(前210), 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乃令入海者赍捕鱼具。(《史记》六) 这样大规模的殖民计划,带几千童男女,“费以巨万计”,又带武器和善射者同去,——这样大计划却用求神仙做招牌,这可见神仙之说在当日势力之大。 《汉书·艺文志》有神仙十家,书二百五卷。经过秦始皇、汉武帝的提倡,这一部分的齐学遂也成为中国国教的一部分。 五、齐学与黄老之学 古代无“道家”之名,秦以前的古书没有提及“道家”一个名词的。“道家”一个名词专指那战国末年以至秦汉之间新起来的“黄老之学”,而黄老之学起于齐学。齐学成了道家,然后能征服全中国的思想信仰至二千多年而势力还不曾消灭。 战国的末年,黄帝忽然成了一个最时髦的人物。什么缘故呢?因为齐学的范围一天一天的扩大,把医卜星相都包括进去了,把道德、政治、宗教、科学,都包括进去了。这一个绝大的思想迷信集团,不能不有一个大教主。孔子的思想太朴素了,够不上做这个大集团的总司令;《周易》可以勉强用来点缀阴阳家的思想,但儒家的经典终嫌太老实了,装不下这一大堆“闳大不经”的杂碎。墨子的宗教也相信机祥灾异,认作天志的表现;这种尊天事鬼的宗教似乎最合齐学的脾胃了。但墨教虽信天鬼,而根本不信“命”;命定之说是自然主义的一种表现,信命定便不能信天鬼能赏善罚恶了。阴阳家虽然迷信,他们的根本学说却颇带有自然主义的色彩。阴阳消息,五行终始,都可以说是自然的现象。一德已终,不得不终;一德将兴,不得不兴。改正朔,易服色,都只是顺着这自然的转移,并不是用人事转移天命。所以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吕氏春秋·应同篇》)你若不能顺应天命,天命不能等候你,他到了“数备”的时候自然会依着次第转移下去。这种说法仍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说法,仍可以挂着“自然主义”的招牌。故这种思想比较接近老子、孔子,而不接近墨子。(《墨子·贵义篇》: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这个故事最可代表墨教不信命的态度。) 在老子、孔子、墨子之中,老子提倡自然的天道,可以用作阴阳五行的招牌。老子的思想里又颇有一点玄谈的味儿,比较容易穿凿附会。但老子年代太近了,无论怎样把他的年岁拉长,——《史记》里有“百六十余岁”及“二百余岁”等说法,——总还不够“老”。于是齐学有另寻一位古人的必要。这时候,各家学派都不嫌托古改制。儒墨皆称道尧舜,尧舜成了滥调,招牌便不响了。于是燕齐的学者和方士们便抬出一位更渺茫无稽的黄帝出来(孟子时已有“为神农之言者”)。《史记》说邹衍“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吕氏春秋》记五德终始,也从黄帝之时说起。可见邹衍的热心拥戴黄帝。从此以后,老子之上便出了一位黄帝;医卜星相,阴阳五行,都可以依托于黄帝。于是黄帝便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大哲学家。于是齐学便成了“黄老之学”。 P331-334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