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本书为丛书之一,是陈鼓应教授对老子与庄子研究的力作。作者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较为新颖,且多有独到之处,如提出道、儒、墨、法互补与文化多元化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回响。本书由老子文集和庄子文集两大部分组成,贯穿了作者多年研治老庄学说的心得及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价植。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来研究老庄的论文汇编,分为《老子文集》和《庄子文集》两部分。作者深入阐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认为老子的思想视野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度远胜于孔子,他与孔子之间存在着师友关系;庄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对美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的影响之大,远胜于其他诸子;老、庄所创始的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主干,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概念和范畴多源于道家;儒、道的不同在于它们分别发展成为官方思想和民间思想的代言者。本书版本采用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北京商务修订重排版序
上海古籍版序
香港中华书局版序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一、老子其人其书
引言
老学先于孔学——先秦学术发展顺序倒置之检讨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
论《老子》晚出说在考证方法上常见的谬误——兼论《列子》非伪书
墨子与《老子》思想上的联系——《老子》早出说新证
二、战国楚简《老子》及道家古佚书
引言
从郭店简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
郭店简本《老子》所呈现的重要哲学问题——由改写哲学史的观点谈起
楚简《太一生水》之宇宙生成论——兼论《性自命出》之尚情说
楚简《恒先》之宇宙演化论及异性复欲说
三、老子论述
引言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老子与先秦道家各流派
第二部分 庄子文集
一、庄子内篇诠释
引言
《逍遥游》: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
《齐物论》:平等精神与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
《养生主》:精神生命的阐扬
《人间世》: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及其隔离的智慧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大宗师》:“天人合~”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
《应帝王》:无治主义
二、庄子外篇解说
引言
《骈拇》:任情率性
《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
《胠箧》:窃国者侯
《在宥》:安情适性
《天地》:象罔得玄珠
《天道》:言外之意
《天运》:礼仪法度应时而变
《刻意》:精神四达并流
《缮性》:知恬交养
《秋水》:海河对话
《至乐》:鲁侯养鸟
《达生》:艺术心境
《山木》:审时处和
《田子方》:至美至乐
《知北游》:道不离物
三、庄子杂篇发微
引言
《庚桑楚》:“性者生之质”
《徐无鬼》:流人思亲
《则阳》:“万物殊理道不私”
《外物》:得意忘言
《寓言》:三言的意涵
《让王》:“道之真以治身”
《盗跖》:“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之批判
《说剑》:匡诸侯、安四邻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
《列御寇》:“以必不必”
《天下》:“内圣外王之道”
四、论说《庄子》
引言
庄子论道——兼论庄、老道论之异同
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
庄子的悲剧意识和自由精神
关于庄子研究的几个观点——序刘笑敢博士《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附录一 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附录二 先秦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