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阐述了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低调。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乇。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低调做人的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白山//边建强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阐述了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低调。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乇。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把老子《道德经》中隐含的低调处世的哲学思想做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编者立足于原文而又不囿于原文,充分地扩展和挖掘老子话语的深刻含义,并穿插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力求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尽可能地拉近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与两千年前那位思想巨人的距离。 目录 第一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001 大者宜为下/005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010 江海为百谷王,以其善下/012 善用人者,为之下/015 贵其师,爱其资/023 第二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致虚极,守静笃/029 大道废,有仁义/036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040 泊兮,其未兆/045 去彼取此,为腹不为目/050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053 负阴抱阳,冲气为和/055 第三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061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067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071 三知三守/077 第四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和其光,同其尘/083 曲则全,枉则直/089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95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101 混兮其若浊/104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09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112 第五章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涣兮其若凌释/121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121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125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31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13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1 豫兮若冬涉川/145 第六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49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154 犹兮其贵言/160 希言自然/165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69 美言可以市尊/174 第七章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81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18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92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196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200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203 第八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9 知足之足,常足矣/21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21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20 去甚,去奢,去泰/224 知止可以不殆/227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231 第九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37 旷兮其若谷/239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244 执左契而不责于人/248 夫唯道,善贷且成/252 报怨以德/256 不见其首,不见其后/261 第十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柔弱胜刚强/267 静胜躁,寒胜热/272 见小日明,守柔日强/275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279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284 强梁者不得其死/290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95 天下莫柔弱于水/299 第十—章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305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11 不敢为天下先/315 不争之德,用人之力/319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325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29 人之道,为而不争/332 试读章节 大者宜为下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 老子这段话讲的是在当时兼并战争中,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在老子看来,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他一再提出大国要谦下。不可以强大而凌辱、欺压、侵略小国。大国应该像江海,谦居下流,天下才能交归。大国还应像娴静的雌性,以静自处下位,而胜雄性。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治国安邦,而这样的道理用到人际关系上也同样适合。一个人就好比一个国家。高大威猛的、魁梧有力的、非常富有的人,就像是一个大国;矮小瘦弱的、贫穷有病的人,就像是一个小国。作为强者,如果能像大海纳百川一样,将自己很低调地放在一个相对低下的地位上,不但不欺负弱小,还帮助弱小,对他们谦恭礼让。这样不仅不会招来普通人的反对,还会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拥护。当更强大的来欺负我们的时候,就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做到以弱胜强。而那些弱小的也同样得到了强者的保护与信任。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对于个人而言,低调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强者、有权势者、富贵者,如果没有低调做人行事,很少有人能获得善终,而那些懂得藏锋隐锐、低调处世的强者。却很少有人会死于非命。所以,已经成功者,那些试图一手遮天的得志者,那些踌躇满志的人们,学习和领会一点老子的低调处世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低调处世,就是为人处世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自己有多高的地位、拥有多少财富,都应当低调点,谦虚点,该说则说,该做则做,友善和气,甘于让人。 低调处世,就要在面对他人时,放下架子,放弃充大、装相、张扬和卖弄的虚荣,放弃假正经、假圣人的虚伪面孔。同事、部下、朋友都可以够得到你了,都可以与你平起平坐了,这就使你能与大家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沟通、相互融和情感。 在台湾,王永庆可以算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物,他不仅是台湾工业界的领袖,更是世界闻名的富豪。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超级富翁,做人并不张扬,个人生活也节俭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在家中,他所用的那条毛巾竟用了二十多年,直到实在无法使用为止。家里用的肥皂,即使剩下一小片也不会丢掉,而是将其粘附在大肥皂上,力求用尽。 王永庆在公司里也同样保持着这种作风。他一般在公司里吃午餐,吃的和一般部门主管一样的盒饭,边吃边听汇报。检查工作。招待客人不是到豪华大饭店里去大摆宴席,而是在各分公司设立的招待所里设便宴。 大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配有轿车,但王永庆的企业集团出于节约的考虑,不但处长级没有配备轿车,就连经理级也没有专车。一旦发现下属有铺张浪费现象,王永庆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有一次,有四名部门主管因公请三位客人吃饭,花掉了两万元新台币。王永庆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把四位主管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还对他们处以重罚。 像王永庆这样的超级富豪,一掷千金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然而不求奢华、保持常人姿态,是王永庆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来信奉这个观点,但是,你要谋求发展,就要处处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把吃苦受累看作是很平常的事,这才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王永庆生活上节俭,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守财奴。他创立的长庚医院,收费标准大大低于其他医院。他多次给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捐款,出手大方,毫不吝啬。他曾经一次捐给一家医院2.5亿新台币,用于医院的扩建改造。 王永庆的所作所为不失为一种低调做人的姿态。 低调做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人人平等的氛围中。人是感情动物,他们希望看到你身上的平民气质,而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你具备和保持这种气质,那么他们的心里就很愿意容纳你和接受你。在现实社会中,你可能是一位大权在握的政府官员,一位叱咤风云的统兵将领,一位财大气粗的企业老板。一位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一位如日中天的艺术明星,在你的行当里威风八面,一呼百应。你光彩照人,风光无限。但即便如此。更多的时间你仍要与同事、下级、同学、邻居以及许许多多的平常人相处。这些平常人更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稳定,生活是否有保障,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也正是这个基本群体构成了社会的绝大多数。并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常规的色彩。我们个人能否融入其中,在于我们处世姿态的高下,在于我们是否甘愿与他们站成一个平面,融成一个群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面对人民群众,总是谦和、亲切。从来没有总理的架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总理三次给饭店送饭费的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P5-8 序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老子学问博大精深,曾做过周朝的史官。他创立的道家文化对以后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公认的“百家之祖”,乃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并曾为孔子的老师。孔子曾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弋;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捕捉它,能游的鱼我可以用绳子去钓它,能飞的鸟可以用弓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他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看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晚年,老子越来越倾向于清静无为、遁世隐居,恰好此时周王室一场内乱使得他终于得以解脱。他骑上青牛,向西而行。在行至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成了《道德经》,然后驾牛出函谷关而去,不知所终。 《道德经》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故称《道德经》,亦称《老子》。 书中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客观自然规律。“道”的思想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经》也就自然地成为了中国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道德经》不但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 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赞《道德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海德格尔,更是被认为最直接地从《道德经》中吸取了思想资源。有文章写道:“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哲学家阅读老子思想,都是要从中获取能够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而他们的确发现,《道德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理解、为人处世的自然态度、德性培养的修行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今日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法国当代思想大师德里达,都明确表示自己的哲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国学者芭莉娅,在读了《道德经》一书后曾崇拜地感叹道:“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她说。在美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到像老子这样大彻大悟的哲学家。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道德经》是未来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而日本学者卢川芳郎说:“《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道德热”如火如荼,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老子道德文化智慧光辉的再现。 《道德经》是一部被人们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皇皇巨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关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 老子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创造的道家学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同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人生的智慧。例如,人们可以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中得到清静无为可以养神长寿的智慧;可以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了解到世事常变化、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福祸相互转化的道理;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中知道不追名逐利、控制贪欲就不会招致伤害的哲理;从“无为而无以为”的观点中领略到管理艺术的至高境界…… 总之,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生存智慧、管理之道、处世哲学,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千古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智慧当中,您也许可以隐隐地觉察到有一种东西自始至终贯穿在老子话语的字里行间,那就是“低调”二字。 老子身处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唯利是图、穷奢极欲的妄为、躁进的处世作风持批判的态度,于是,他从清静无为的养身体验中得出天道无为的结论,他认为那些过分高调的处世方式是不能长久的——“强梁者不得其死”。在老子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道”的本身里就富含着“低调”的成分。《道德经》第二章中就讲“道”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这是多么高尚的低调处世态度啊! 在八十一章中,老子倡导低调处世的观点比比皆是,如:“功成身退”,“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少思寡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柔弱”,“处下”,“不争”等等,不一而足。 本书的编写,旨在把老子《道德经》中隐含的低调处世的哲学思想做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编者立足于原文而又不囿于原文,充分地挖掘老子话语的深刻涵义,并穿插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力求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尽可能地拉近现代的我们与两千年前那位思想巨人的距离。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处在一个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在物质生活愈来愈富足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到心灵上那份真正的平和与安宁,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安详与坦然,如何在短暂的生命里获得无尽的成功与快乐,是现代人愈来愈关心的问题。《道德经》无疑是一本解决新世纪人类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睿智之书,其中富含的低调处世的哲学内容一定会为您的生活提供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老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妄言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是不自量力的,本书在这里只做高山仰止之论,谬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