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和《中国剧场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周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两部戏剧史专著,也最能代表他的戏剧观。其中所体现的主要学术成就表现为:突破编撰宋元、明清等断代史的局限,注重戏剧全史和戏剧发展通史的流变研究。对戏曲原由人民创造,民间戏曲活动与宫廷演剧之间的对立统一和交流关系以及戏曲艺术的综合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探讨、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重视对场上艺术的实际考察,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侧重于文献考据和重文轻艺的偏颇;重视研究各地区的戏曲艺术,拓展了戏曲史的领域。对戏曲声腔的类、种、流变,以及声腔内在联系和科学规范,对追索声腔剧种沿革衍变的规律性研究均具有启迪与参考价值。
《中国戏剧史》为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第一部中国戏剧之全史;为由古及今的第一部中国戏剧之通史。全书论述中国戏剧产生的源流,以及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引证剧本,颇多私人珍秘。凡从事中国戏剧史、论研究者或戏曲剧本、舞台艺术创作实践者备作参考引据,最有价值。
《中国剧场史》的撰写主体突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图文并举,既科简练地勾画出中国剧场演进的规律,又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演剧艺术的全貌,是中国戏剧史学研究上第一部全面考察中国剧场与演剧历史的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中国戏剧史
凡例
自序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胚胎
第一节 周秦的乐舞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散乐
第三节 隋唐歌舞与俳优
插图:(一)兰陵王(40)(二)拔头(41)(三)胡饮酒(42)
第二章 中国戏剧的形成
第一节 宋代大曲与词
第二节 宋元俳优与戏剧
第三节 傀儡与影戏
第四节 诸宫调与唱赚
第三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渊源
第二节 曲调与排场
第三节 文辞与声律
第四章 元代杂剧
第一节 杂剧的体例
第二节 文辞与结构
第三节 排场及其演出
第五章 明代传奇
第一节 南戏复兴与《琵琶记》
第二节 从《荆》、《刘》、《拜》、《杀》到《香囊记》
第三节 传奇的格律与声腔
第六章 明代戏剧的演进
第一节 《浣纱记》与昆山腔
第二节 沈璩与汤显祖
第三节 杂剧的南曲化
第四节 明代戏剧的扮演
第七章 清初的戏剧
第一节 昆弋两腔的争胜
第二节 《桃花扇》与《长生殿》
第三节 昆曲衰落的前后
第八章 清代戏剧的转变
第一节 花部的勃兴
第二节 京腔与秦腔
第三节 四大徽班与皮黄
第九章 皮黄剧
第一节 皮黄剧的初期
第二节 升平署与内廷演剧
第三节 各地乱弹与皮黄剧本
第四节 剧场的沿革与扮演
插图:(一)脸谱(612)(二)行头(615)(三)道具(618)
附录 中国戏剧本事取材之沿袭
中国剧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