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出在对生活的面向。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其实经济学最直白的道理就是教人如何占便宜的。理智的人对占便宜总是心怀谨慎,因为便宜不好占。但经济学恰恰强调的是,便宜要占,但千万不要单方面占便宜,自己便宜的同时,也让对方便宜。这就是谋求“双赢”的理念。而从理论上证明“双赢”及其实现条件,是由经济学完成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最优”标准,就是经济的一般均衡标准,也是“双赢”的标准。这应该是经济学可以致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品出经济学三味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李仁君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出在对生活的面向。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其实经济学最直白的道理就是教人如何占便宜的。理智的人对占便宜总是心怀谨慎,因为便宜不好占。但经济学恰恰强调的是,便宜要占,但千万不要单方面占便宜,自己便宜的同时,也让对方便宜。这就是谋求“双赢”的理念。而从理论上证明“双赢”及其实现条件,是由经济学完成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最优”标准,就是经济的一般均衡标准,也是“双赢”的标准。这应该是经济学可以致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历经八年时间写成,其中融入了作者对经济学的点点滴滴的感受与体会。写作的动机就是作者所一贯倡导的,用经济学讲述生活中的故事。从故事或事件讲起,又必深挖其背后的经济学哲理,是这本书的风格。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先后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都尽量保持了原貌而未做大的调整,有些只是做了一点微调。 目录 获取打开经济的钥匙——经济方法篇 1.经济分析中的人:理性与概率 2.假设本身并不重要:抽象分析法 3.石油还能用多久:边际分析法 4.均衡与社会和谐 5.抢购风波与预期心理 6.看不见的手 7.看得见的手 8.能相信经济学家吗? 9.“合成谬误”与“理性冲突” 10.“分解谬误”与“整体改革” 11.经济学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12.经济学如何改变历史 于细微之处看经济——微观经济篇 1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4.鲁滨逊的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界 15.交易与拍卖 16.从买车来看需求 17.促销中的艺术:需求价格弹性 18.从捕鱼话供给 19.机会成本与农民盖房 20.成本与收益 21.吃苹果与看晚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2.需求法则的反例:吉芬商品与吉芬效应 23.搬家的学问: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4.消费者剩余与买东西的乐趣 25.你钱多了会花在哪里:需求收入弹性及其政策含义 26.边际收益递减的故事 27.歧视的后果 28.游戏与市场进入 29.囚犯难题与机制设计 30.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31.反盗版中的帕累托改善 32.让大家受益的事谁来做 33.假如由别人来买单 34.民主的魅力与缺陷 35.知假买假、加倍赔偿与科斯定理 知经济方能顺大势——宏观经济篇 36.GDP告诉你 37.蜜蜂的寓言与扩大内需 38.时间偏好与贴现率 39.利率升降与股市跌涨 40.股市中的赢家 41.投资给我们带来什么? 42.借钱消费为哪般? 43.跨期转移与跨代转移 44.投资买房是不是时候? 45.假如没有货币? 46.为什么钱多了物价却没有上涨 47.把钱拿在手上:货币需求 48.问钱天下有几多:货币供给 49.由穷变富的学问:舒尔茨及其人力资本理论 50.把钱埋在地下:乘数效应 51.加息时代灵活理财 利害得失皆由经济——政治经济篇 52.中美两国粮票的比较 53.美元与经济秩序 54.从柜台小姐拒收退款看制度的完善 55.迂回生产+效率:对资本主义的一种经济学解释 56.集体行动+平等: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学解释 57.恩格尔系数告诉我们什么 58.从“三讲”到“三个代表” 5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误分 60.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 61.服务的层次 62.从伊拉克战后重建说起 63.我看萨达姆的被捕 64.美国应从反恐中实现五大转变 65.非典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 66.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十六大报告分配专题解读 67.和谐社会古今释义 68.新技术、新制度、新保障与农村建设 一方水土养成一方经济——区域经济篇 69.比较优势与海南发展 70.海南产业发展如何避免“荷兰病” 71.订单农业做大做好的方向: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作用 72.学者扶贫与计生宣传 73.生意人的生意经 74.生态保持与经济发展孰优先 75.粤海铁路通道对海南发展的影响 76.构建儋州先进文化的几点思考 77.在逛街中体味集聚效应 78.海南产业政策的演变 让经济学三味净化生活——经济时评篇 79.购物券利弊谈 80.机票打折中的悖论 81.谁决定了茶馆的暴利? 82.农民毁田烧砖的背后 83.从杀猪示信说起 84.经济学视角中的剥削 85.“终身雇佣制”的启示 86.赢家通吃的悲哀 87.我们为什么还不是节约型社会 88.当创新成为一种意识 89.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90.如此省钱为何没能奏效? 91.由吕布之死说起 92.从经济学看和坤的媚上欺下 93.己所不欲施于人 94.对牛弹琴的后话 95.“为”不是“不为” 后 记 试读章节 自从石油时代开始以来,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四比一。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现在的问题是,假设地球上还有的石油储量都能被探明,比如说总共还有20000亿桶,而全球今后每年平均消耗250亿桶,那么全球石油还能供人类使用多少年呢? 这个问题似乎是太无聊了,因为哪怕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通过简单的计算也会得出还能用80年的结论。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未必是正确的答案!虽然要准确地说出全球石油还能供人类使用多少年还受制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不大可能,但仅根据上述所提供的条件而论,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绝对少于80年。也许你有点奇怪,在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引入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法。 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法强调的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十分饥饿的人去买烧饼,连续吃了五个才吃饱。于是,他感慨地说:“早知道这第五个烧饼可以充饥,当初只买这个就好了!”这个饿汉的结论虽然滑稽,但这里还是显示了边际分析的重要性。应当说,这五个烧饼本身是没有区别的,但在人们消费的过程中却是最后一个烧饼决定其价值。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消费感受中,最后一个烧饼具有决定性作用。 边际分析强调下一个或最后一个最有用,这个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大量运用始于19世纪70年代一批工程师投身于经济学研究的运动,这被称为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在此以前,经济学家们饱受“水和钻石之谜”的困惑而不能自解。因为一部分经济学家深信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是由其效用(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程度)决定的。但水和钻石一比较,问题就出来了,水是生命之源,人们一天都离不开它,效用可谓极大;而钻石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可有可无,一辈子没有也没有大的关系,可谓效用极低。但在现实中,钻石通常比水贵得多,这就形成了悖论。虽然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谚语,人们可以说,钻石比水要稀少,所以,钻石比水要贵,但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要求,这正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而边际分析法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按照边际分析法,不是全部而是最后一个单位决定事物的价值。从起点来看,第一单位水的价值无疑是非常高的,但由于通常情况下水的数量极其丰富,到最后,一单位水就递减得不值什么钱了;而对钻石来讲,第一单位肯定不如水的价值高,但由于钻石的数量极其有限,到了最后一单位,钻石的价值就再也递减不下去了,这就形成了钻石的昂贵。“水和钻石之谜”由此得以破解。 现在再来看全球石油还能用多久的问题。石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尽管最近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例如在墨西哥湾、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计算,而是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所以我们只能以全球目前的20000亿桶石油储量为考虑对象。目前由于石油的储量还算丰富,所以人们使用的石油以其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而远胜于其他能源。但在今后的石油开发过程中,随着石油数量的不断减少,其开采的难度会越来越难,石油开采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不用等到20000亿桶石油开采完,在边际上,石油因其开采成本递增而价格会变得十分昂贵,以致于和其他能源相比,特别是新能源的使用,石油已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而必然被人们所弃用。这就是在给定条件下石油为什么不能使用80年的原因所在。 序言 经济学的快乐之味 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 经济学理解的快乐又是一种相对的快乐。不同人对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把快乐的方程式定义为“效用”与“欲望”之比。因此快乐总是相对的。按照快乐的方程式,快乐应与分子上的“效用”成正比,“效用”大小由财富的大小决定,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少是有正的关系的;但快乐还与分母上的“欲望”成反比,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似乎又不与财富的多少成完全的对应关系,倒是和人们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恰合了“知足者常乐”的古训。 十大华人经济学家之一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黄有光,也十分强调经济学用“快乐”代替“财富”来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按照黄有光的研究,人均实际收入差距只能解释人际快乐程度差异的2%左右。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与人们的通常感觉不同,人在孩童时期还不是最快乐的,而到了壮年或者中年,也就是通常在30岁时,人的快乐程度会最低,再往后人的快乐程度又会不断上升,原因是30岁时面临着赚钱、养家、职业升迁与否、是否买房子等很多难题,而往后这些因素相继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所以,人一生的快乐程度是小时候和老的时候比较高,而30岁时最不快乐。从这个角度看,人在30岁压力最大时自杀,最不合算,因为此后人的快乐程度会不断增加。 经济学的厚重之味 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他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的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间。故而,经济学需要多种知识的积累,经济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好的,经济学必须厚积薄发。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构建经济学大厦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一生辛勤著述,但只留下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著作,他还有其他大量的著述,在其临终前付之一炬,据说是怕贻误后人。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而《资本论》还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还不断地与病魔和贫困做斗争,并留下了至理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对于不甘心沉闷,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人,品味经济学就是一个充满挑战而又生产快乐的过程。 经济学的致用之味 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出在对生活的面向。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其实经济学最直白的道理就是教人如何占便宜的。理智的人对占便宜总是心怀谨慎,因为便宜不好占。但经济学恰恰强调的是,便宜要占,但千万不要单方面占便宜,自己便宜的同时,也让对方便宜。这就是谋求“双赢”的理念。而从理论上证明“双赢”及其实现条件,是由经济学完成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最优”标准,就是经济的一般均衡标准,也是“双赢”的标准。这应该是经济学可以致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 在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克林顿的首席战略顾问为了使竞选集中在关键伺题上,竟在他的办公室贴了一条标语:“笨蛋,要谈论经济!”当年克林顿大打经济牌而成功入主白宫,而今的世界,经济学家们更加雄心勃勃,正在越来越准确地预测着现实世界的经济走向。同时,经济学家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政府和总统们的高级顾问。 经济学家投身于改进社会的这一趋势在我国就更加引人注目。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将近10%,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经济学家功不可没。经济学家们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倡导增量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同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等等。经济学家们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在当代中国会更加浓烈。 经济学的三味,哺育了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引导人生走向快乐,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经济学的厚重决定了学习经济学是要付出努力的,但谁说努力的过程不是一种收获呢?经济学之致用不仅体现在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还关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 后记 本书历经八年时间写成,其中融入了我对经济学的点点滴滴的感受与体会。写作的动机既简单又自然,那就是我所一贯倡导的,用经济学讲述生活中的故事。从故事或事件讲起,又必深挖其背后的经济学哲理,是这本书的风格。虽然涉及范围较广,但我保证每每都是有感而发的。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先后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在本书公开出版时,各部分的内容都尽量保持了原貌而未做大的调整,有些只是做了一点微调。这些内容都是在过去八年的种种特定背景中写就的,读者在读时应该能有所体察。本书成书之际,我想起了很多,特别是对此书有帮助的朋友。海南日报社的吴泽明先生在八年前邀我在《海南日报》开辟“经济茶座”专栏,并不时督促,才会有本书今天的规模;由詹小洪先生任执行主编的、山东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经济学家茶座》也是本书的摇篮之一。在此,我要谢谢他们的督促和帮助。同时,还要感谢“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最后,还想说的是,本书的文字一经诞生,第一个读者总是我的夫人李师慧女士,她不仅帮我斟酌帮我校对,而且承担了大量的家务,使我能安心写出这些文字。这些想来是无法用感谢一词所能交待的。 真正的经济学,既关注于财富本身又不失于人文关怀,经济学犹如一杯浓茶,虽有几分苦涩,几分神秘,但细品则出三味:一味快乐,二味厚重,三味致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