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教育实践和寻求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可以取得一定程度共识的一种价值追求,是中国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是本书的根本出发点。
本书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引导教育实践从“教书”转向“育人”,探索“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和真谛。书中不仅梳理了学业负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也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等层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从事实到价值的判断与反思/华大博雅教育哲学研究丛书/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刘合荣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向教育实践和寻求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可以取得一定程度共识的一种价值追求,是中国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是本书的根本出发点。 本书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引导教育实践从“教书”转向“育人”,探索“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和真谛。书中不仅梳理了学业负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也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等层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内容推荐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在当今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学理上这个问题关涉人的自由、和谐、充分与全面发展,在实践层面又是从更有价值的问题视角出发,引导教育实践从“教书”转向“育人”,探索“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和真谛。本书不仅梳理了学业负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也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等层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起点 一、作为研究课题的学业负担问题 (一)确定选题的缘由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及其倾向性考虑 (一)方法论原则与方法组合运用策略 (二)教育理论创生途径与本研究独创性的自我期许 三、定义、语言和论域的限定 (一)定义、语言和学业负担的相关概念 (二)论域边界及其限定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与本书的主旨 (一)文献资源及其特点分析 (二)学业负担问题基本事实的调研与概念讨论 (三)学界对过重学业负担问题不同视角的考察 (四)总体框架与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历程与现状——一种教育事实的陈述、解释和判断 一、半个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减负运动”及其后效观察 (一)1950年以来国内中小学过重学业负担问题治理历程简要回顾 (二)“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解读:学业负担问题愈演愈烈 (三)“课业负担”过重:一些浅表层面的描述 (四)对学业压力的具体分析 (五)学生蒙受的身心损害:学业负担问题最实质的层面 二、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总体判断 (一)学业负担性质和存在形态的描述性判断 (二)对学业负担程度特征的若干“实证研究”结论的例举与比较 (三)学业负担问题的区域差异 (四)关于学业负担轻重问题的思维定势和研究方法偏向的再讨论 (五)2000年政府向学业负担问题“宣战”之后的平静与沉思 第二章 学业负担问题的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对一种教育存在的客观认识与理解 一、学生承受过重学业负担的力量源泉:对内在需要与动机之理解 (一)为了获取可能的回报:值得同情的“经济人”立场 (二)自我实现的执着追求:略偏于个人本位的人性观察 (三)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论与叶澜的个体成长阶段分期研究:对马斯洛人性观的印证 (四)学生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与尊严: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性假设 二、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公共责任 (一)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责任牵连 (二)社会伦理与文化心理因素的干扰 三、学业负担问题的若干基本规律 (一)社会生产与教育结合的形态:学业负担的根本来源 (二)国力竞争和社会变革:学业负担轻重摇摆的时代背景 (三)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学业负担加码 第三章 教育意识层面的学业负担问题反思——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的相关讨论 一、学业负担问题的教育价值反思 (一)对学业负担问题背后若干教育价值关系的澄清 (二)对教育价值观变革基本轨迹的认识 (三)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主观根源:过度的利益计算 二、教育内在价值优先的原则及其意义 (一)对内在教育价值优先原则的理论阐释 (二)教育内在价值优先:一种超越功利计算的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转换:以学生为本 (一)对教育目的误区的反思:学生不是教育利益第一主体 (二)关爱生命: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核心 (三)生命化教育的行动起点:尊重儿童,因材施教 (四)对教育生活场景改造的若干倡议 四、思考学业负担问题的开阔视野 (一)“活到老学到老”:走向终身教育 (二)闲暇教育:不可等闲的自由和谐发展途径 第四章 超越“减负运动”——缓解学业负担的路径思考 一、缓解学业负担的外部环境条件假设 (一)学生成长通道拓展与全社会对教育责任的分摊 (二)统一高考与高校招生制度的人性化改革方向 (三)对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学校转型的期待 二、在课程变革的历史机遇中缓解学业负担 (一)知识观和课程价值观反思:探视课程的理论基础层面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谋求学业负担的缓解 三、推动教师从职业倦怠走向专业发展 (一)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若干反思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行动推进策略刍议 四、引导教学的真善美价值取向 (一)由教书转向育人:教学活动价值观变革 (二)回归教学的本质:追求真善关 五、学业中的苦乐观辩证:兼取古今中外的智慧 (一)向古代中国“读书人”求教苦学观、乐学观 (二)理性对待“愉快教育”(“愉快教学”)观念 (三)对杜威关于兴趣与努力关系学说的重温 (四)兼听则明:坚持必要的学业标准 (五)幸福教育过程及其原则的构建 结语 附录——1950年以来我国“减负”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