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十位在加拿大成功发展的杰出华人,其中有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探险家、社会活动家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们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深刻独到的思想理念、高度自觉的爱国热情,以及一百多年来华人在加拿大鲜为人知的艰辛磨难与当代华人的社会现状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0位杰出的加拿大华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加拿大)曾铭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十位在加拿大成功发展的杰出华人,其中有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探险家、社会活动家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们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深刻独到的思想理念、高度自觉的爱国热情,以及一百多年来华人在加拿大鲜为人知的艰辛磨难与当代华人的社会现状等。 内容推荐 本书撷取十位在加拿大成功发展的杰出华人,其中有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探险家、社会活动家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们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深刻独到的思想理念、高度自觉的爱国热情,以及一百多年来华人在加拿大鲜为人知的艰辛磨难、唐人街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华人的社会现状等。 书中还从侧面反映了加拿大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经济文化、法律政策,并配有精美图片,可以说本书兼知识性、历史性、现实性、实用性于一体,她不但对已经走进或意将前往加拿大的人们有着借鉴和启迪作用,同时对推进中加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录 优雅大使——参议员利德蕙 咬定青山不放松——电脑世界的革命者周松年 在芭蕾之上——芭蕾仙女吴振红 生命的态度——医学家刘明耀 了不起的探险者——新型企业的开拓者布鲁斯·潘 情系两岸——《加中时报》发行人蔡亮亮 银行家之路——金领黄厚本 为理想奋飞——国会议员陈卓愉 中华之子——加拿大ATI公司创建者及董事长何国源 耿耿不老松——爱国侨领伍卓生 后记 加拿大简介 试读章节 昭昭兮大族风范谦谦兮君子品格 利德蕙女士的祖父利希慎先生是香港繁荣昌盛史上最早的开发商之一,其商业上的成功在香港极具代表性,直至今天香港街名仍保有以其名冠名的希慎道,和以他在世时兴建的剧院为名的利舞台大厦。略有年纪的香港居民,无不对在上世纪70年代拆除的利氏家族居所“利园山”的建筑格局之豪华、设计之精美、规模之宏大和地理位置之美妙而津津乐道。 据利德蕙女士在其著作《利氏长流》一书中表述:利氏家族渊源之深,可远溯商周之际,先祖乃周文王之司。周熊公因辅政有功,周成王时封其孙熊绎赠为子爵,封疆四川荆楚,后熊绎赠之子理真于河南利水一带采纳田赋,遂以利为姓,此乃利氏家族得姓之由来。利水早已干涸,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无此河流,而因利水得名的利氏家族却千秋万代、源源不断地繁衍下来。 13世纪初叶,利氏家族由河南迁往广东,至利希慎之父利良奕这一代始,受淘金梦之鼓舞,背井离乡远赴美国旧金山打工挣钱。由于乡土观念深重,1896年,利良奕率弟及二子,带着毕生在美国所获积蓄重返广东,并举家迁至广东新会,至此广东新会成为利氏宗祠所在。 “文革”时期由利良奕兴建的利氏太祖祠堂不幸全毁,然近年得以重建,花园环绕,遍植果树,利氏家族海外成员返乡时可在此小住。 香港本为中国南方一海岛的小村之名,正式记载始于明朝,岛上盛产制莞香的香树,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往来船只必泊之天然良港。先得名香港村,随着物业和人口的急剧增加,逐渐弃村而成名“香港”于世。 利德蕙的曾祖父利良奕坚信香港大有作为,将子利希慎送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并于香港创立礼昌隆公司。 利希慎终生与皇仁书院联系密切,多次慷慨捐赠,并设立利希慎奖学金,该校曾将利希慎及校长之像共同悬挂。 利希慎投入社会之后,最早经营药材及干货,而后加入新加坡船运公司,处理香港及东南亚之间业务,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转口贸易南北行商中受人尊重之知名人物。 30年代前后,利希慎置业有限公司大规模投入房地产业,大量买进香港土地,将香港旺地铜锣湾开辟为花园及游乐场,即“利园山”。 直至今天,希慎兴业有限公司在香港仍然拥有大批地产物业,包括:嘉兰中心、友邦中心、礼敦道111号、兴利中心、新宁大厦、利敦中心、新宁阁、希慎道1号、利舞台大厦及重建之利园酒店,等等。 利希慎早于1920年将两子两女送到英国求学,其中包括利德蕙之父利铭泽先生。 利德蕙母亲黄瑶璧女士亦出身名门,其父黄茂霖先生是颇受香港各界尊重的太平绅士,英文流利,先后荣获英王乔治六世和国父孙中山颁授勋章,以表彰其多方社会贡献。 黄家是基督徒家庭,文风海派,与利家庄重深厚的中式门庭联姻可谓珠联璧合。外祖母麦玉珍曾是香港知名的欧亚混血美女,利德蕙因此也有八分之一的苏格兰血统。 利德蕙之父利铭泽博士一生无论从任何标准看,都有卓越不凡的社会成就,在香港这个历经历史沧桑,动荡多变而终于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际大都市之繁荣发展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一生以人道主义者自居,生性仁慈,深得众望。 利铭泽曾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见闻广博,20多岁即主掌庞大的家族企业。他诚实勤奋、乐善好施,对己克勤克俭,对人慷慨大度,竭尽己力关怀社会及民众,热心公益事业,贡献卓著,表现非凡,对社会影响重大。 他曾是土木工程师,以一生之心力构建了两大桥梁,一种是钢筋水泥的有形之桥,另一种是以大爱之心维系的精神之桥,尤以他为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所建的人际之桥至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利铭泽先生曾被港人一致推测为"1997年香港回归后的首任特区首长人选,这种推测饱含了香港广大市民对利博士的期盼和景仰,以及衷心的拥戴,盼望着像利博士这样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人物出来领导香港和香港人民。诚然,他们忽略了到1997年时,利先生将是年达92高龄的耄耋老人。利铭泽先生于1983年逝世。首届香港特首的重担最终由年富力强的董建华担任。 利铭泽先生一生的贡献和功勋本文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然仅其规模浩大的葬礼就足以表明其地位之高,影响之远。 1983年7月11日,是利铭泽出殡的日子,香港各界人士纷纷出动。3000多中西人士冒着炎炎仲夏之日,络绎不绝前往灵堂致哀,葬礼规格之高,为香港前所未有。送花圈者有:刚上任的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中顾委常委姬鹏飞……以及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省长梁灵光。P3-5 后记 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已经以千万计,登峰造极的电子通讯及传媒技术已经把地球连结成为一个村的今天,东西方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误读、误解和误会,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的差异、矛盾和纷争,大到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小到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细枝末节。矛盾的产生当然有其本源的、本质的因素,但很多时候误读则是由某些人有意无意所为引起的。西方人中有的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却主观地根据自己偏狭的经验和纯粹形而上的想象力,丑化、弱化、滑稽化中国和中国人,这种心态是丑恶、残缺和可耻的;而中国人中,无论是到过还是没有到过西方的某些人,却喜欢下意识地抬高、粉饰夸大西方社会中这样那样的优越,这种心态同样是不健康的,暴露了这些人的虚荣、矫情、自轻自贱、缺乏自信、抑近崇远、崇洋媚外等等心态上的可怜和可悲。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曾经为之痛心疾首、大声疾呼的国民劣根性。 2000之后,我频繁地往返于中加之间,每次回国,时常要面对诸如此类的一些提问: 某市民:“出国多好啊,像我这样的,怎么才能办到呢?” 大学生:“移民到底好不好?我该不该下决心?” 一干部:“听说那边工资很高啊!福利很好啊!看病不要钱呀!你们活得很自在呀!” 某女士:“听说很丑的女人都能嫁很帅的老外哦!” 考职称者:“你多好呀,在外面不用吃苦就自动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一亲友:“回来干嘛呢?是不是混不下去了?” 某大款:“在北京成功的人,在哪里都能成功,等我出去干给你们看!” 一民工:“我一无所有,但浑身是胆。我要出去闯!” 待业者:“听说外面瞎混也能混个百万富翁,你帮帮忙把弄我出去吧!” …… 我相信许多从海外回国的朋友,一定都有与我相似的经验,在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作答才好,十分尴尬。同时,也为这些人的幼稚和无知而深深地震动。最糟糕的是,即使你口干舌燥,认真诚恳地做了解答,人家其实也完全没有听到心里去。他仍然按照他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在那里惯性地、自作聪明地对西方世界作出他自以为是的一番臆想。 中国读书人的人生从古到今被编设了一套完美、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路线——修身、养性、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治国的概念是广泛的,平天下在今天是不可能的,那么人生更高一层的突破在哪里呢?许多人上上下下打拼了一番回来之后,静下心来,不约而同地把出国作为下一步要走的棋,而突破口的百分之九十,都面向英语世界的西方国家。至于西方国家因为什么被中国人选为生命的高层建筑,又于何年、何月、何日被何人制定为人生路程中的巅峰,而必须去征服之而后快呢?追溯起来颇费脑筋,而每每细细思之,却总要让人哭笑不得。 中国人声势浩大的全民学英语大潮,说起来真可算得上是世界文明史和民族史上绝无仅有的今古奇观。勇则勇矣!而疯也够疯的。究竟为了什么我们总要隔上一阵子,用不同的方式,疯他一疯。这个问题只好让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去回答了。 在中国和加拿大的每一天,我都在思考着怎样才能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胞相信,自己的文化才是最高尚的和最有人生指导价值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在自己的祖国其实是最现实也是最安全的。怎样才能让大家明白。在今天,从纽约到北京,其实和巴黎到上海、多伦多到香港、温哥华到昆明,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城市的生活结构、街道布局、楼房建筑、商场银行、文体娱乐、贫穷富裕、高尚荒唐,其实在哪里都是大同小异、差不多的一种景观。 至于说到科技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和力度,其实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非想象的那样巨大,很多方面我们是领先的,不足的方面也在迅速跟进。在美国休斯敦的航天局和旧金山的硅谷,在加拿大各大公司和各大学,中国人的面孔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的智慧托举了这个世界很大一部分高科技。 …… 在提笔书写他们故事的每一天里,我的心都被深深地感动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自行业里精英中的精英,只有生活在国外的人,才能了解他们走过了多么艰辛、同时又是多么荣耀的人生之路。他们一生都在向自己、向命运、向最高的巅峰发出猛烈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地在这样那样的人生坎坷之中坚强不屈地站立起来。他们是上帝眼里的勇士,是人们心中备受尊敬的成功者,更是另一种意义上中华民族海外游子之中真正的“最可爱的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他们离开祖国多远、多久,有的人已经是好几代都没有回过祖国,连母语都不会说了,但他们的灵魂和形象,是永永远远的“中国制造”,他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深情地眷恋着祖国,他们以一切他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在为祖国贡献着他们最大的热、最强的力、最高的能。他们希望捎给依然生活在祖国的每一位同胞一句他们心底深处最想说的话——珍惜你的祖国吧!你的祖国和你的生命一样,是永远属于你自己的! 我深深地尊敬和挚爱他们之中的每一位,并在此对他们给予此书的大力合作表达我最真诚的谢意! 曾铭 Z008年9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