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笨花(铁凝长篇小说图文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铁凝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笨花村的黄昏不只属于西贝家,那是一整个笨花村的黄昏。

黄昏像一台戏,比戏还诡秘。黄昏是一个小社会,比大社会故事还多。是有了黄昏才有了发生在黄昏里的故事,还是有了黄昏里的故事才有了黄昏?人们对于黄昏知之甚少。

笨花村的黄昏也许就是从一匹牲口打滚儿开始的:太阳下山了,主人牵着劳作了一天的牲口回村了。当人和牲口行至家门时,牲口们却不急于进家,它们要在当街打个滚儿。打滚儿是为了解除一天的疲劳,打滚儿是对一整天悲愤的宣泄。它们在当街咣当一声放倒自己,滚动着身子,毛皮与地皮狠狠磨擦着,四只蹄脚也跟着身子的滚动蹬踹起来,有的牲口还会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呻吟。这又像是对自己的虐待,又像是对自己的解放。这时牵着牲口的主人们放松手里的缰绳,尽心地看牲口的滚动、摔打,和牲口一起享受着自己于自己的虐待和解放,直到牲口们终于获得满足。大多有牲口的人家,门前都有一块供牲口打滚儿的小空地,天长日久,这个小空地变做一个明显而坚硬的浅坑。西贝家和向家门前都有这样的浅坑。

牛不打滚儿,打滚儿的只有骡子和驴。

西贝家牵牲口打滚儿的是牲口的主人西贝牛或者他的大儿子西贝大治。向家牵牲口打滚儿的本应该是牲口的主人,年龄和西贝牛相仿的向喜,或者向喜的大儿子向文成。但向喜和向文成都不牵牲口打滚儿,他们各有所忙。家里养牲口,他们却离牲口很远,只把牲口交给他们的长工,长工倒成了牲口的主人。

西贝家有一匹骡子。向家有两匹骡子,一匹大骡子一匹小骡子。其实大骡子不老,小骡子不小。拉车时大骡子驾辕,小骡子跑哨。浇地时两匹骡子倒替着拉水车。

打完滚儿的牲口故意懒散着自己从地上爬起来,步入各自的家门,把头扎进水筲去喝水。它们喝得尽兴,喝得豪迈。再小的牲口,转眼间也会喝下一筲水。

向家的两匹骡子在门前打完滚儿,进了家,喝光两筲水,显得格外安静。它们被任意拴在一棵树上,守着黄昏,守着黄昏中的树静默起来。再晚些时候,长工才会把它们拴上槽头喂草喂料。

牲口走了,空闲的街上走过来一个鸡蛋换葱的,他以葱换取笨花人的鸡蛋。以鸡蛋换葱的买卖人并非只收鸡蛋不收钱,因为村里人缺钱,卖葱人才想出了这个以物易物的主意,笨花有鸡蛋的人家不在少数。久而久之,卖葱人反而像专收鸡蛋似的,连吆喝也变得更加专业。他推一辆小平车,车上摆着水筲粗细的两捆葱,车把上挂个盛鸡蛋的荆篮。他一面打捋着车上的葱脖儿、葱叶,一面拉出长声优雅地吆喝着:“鸡蛋换——(呜)葱!”随着喊声,来换葱的人陆续出现了,她们大多是家里顶事的女人。女人在手心里托个鸡蛋,鸡蛋在黄昏中显得很白,女人倒显得很模糊。她们把洁白、明确的鸡蛋托给卖葱人,卖葱人谨慎地掂掂鸡蛋的分量,才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荆篮。一个鸡蛋总能换得三五根大小不等的葱。女人们接过葱,却不马上离开,还在打葱车的主意,她们都愿意再揪下一两根车上的葱叶作为“白饶”。卖葱人伸出手推挡着说:“别揪了吧,这买葱的不容易,这卖葱的也不容易。”买葱的女人还是有机会躲过卖葱人的推挡,揪两根葱叶的。她们攥紧那“白饶”的葱叶,心满意足地往家走,走着,朝着“白饶”的葱叶咬一口,香甜地嚼着,葱味儿立刻从嘴里喷出来。女人拿鸡蛋换葱,揪卖葱人两根葱叶显得很自然。

西贝家不拿鸡蛋换葱,他们珍惜鸡蛋,地里也种葱。向家拿鸡蛋换葱,向家出来换葱的多半是向文成的媳妇秀芝。秀芝换葱不揪葱叶,她不是不稀罕近在眼前的葱叶,她是觉着磨不开。但对于鸡蛋大小的认可,有时她也和卖葱人的看法不一。卖葱人说向家鸡蛋小,当少给其葱。秀芝就说,这鸡蛋不小,别少给了。最后,卖葱人把秀芝已经拿在手中的葱左换右换,终是把大的换成小的。秀芝也不再争执,心想,天天见哩,随他去吧,吆喝半天也不容易。

一个卖烧饼的紧跟着卖葱的走过来。这是邻村一位老人,他步履蹒跚,■个大柳编篮子。一块白粗布遮盖着篮子里的货物,这盖布被多油的烧饼浸润得早已不见经纬。老人喊:“酥糖——(■)烧饼!”老人篮子里有烧饼两种,代表着当地烧饼的品种和成色。这里的烧饼以驴油做酥面,与水和的面层层叠叠做成。酥烧饼带咸味儿,一面沾着芝麻粒儿;糖烧饼也酥,却以甜见长,不沾芝麻,只钤以红色印记。买主来了,老人掀开盖布,和买主就着暮色一同分辨着酥的和糖的。但他决不许买主直接插手——那酥货娇气。他的辨认从不会有误,篮子里次序有致。笨花村吃烧饼的总是少数,因此老人眼前的顾客就不似鸡蛋换葱的踊跃。但老人还是不停地喊着,这常常使人觉得他的喊声和生意很不协调。他的嗓音是低沉中的沙哑,倒把卖葱人的喊声衬托得格外嘹亮。卖烧饼的老人在向家门前喊着,他是在喊一个人,便是向喜的弟弟、向文成的叔叔向桂,先前他买烧饼吃。黄昏时笨花人常看见人高马大的向桂走到卖烧饼的跟前,从口袋里抻出一张票子,豪爽地放到老人篮子里,拿几个糖的,再拿几个酥的,迫不及待地张嘴就吃。卖烧饼的最愿意遇见向桂这样的顾客,他们不挑不拣,不计较烧饼的大小,有时甚至还忘了找钱。可惜向桂已经离开笨花在县城居住,但卖烧饼的老人还是抱着希望,一迭声地试探着,希望能喊出从城里回来探家的向桂。当他的希望最终变成失望,他停止了吆喝在向家门前消失后,大半是一个卖酥鱼的出现了。卖酥鱼的不是本地人,他操着邻县口音。邻县有一个季节湖叫大泊洼,洼里专产一种名为小白条的鱼,大泊洼也就有了卖酥鱼的买卖人。笨花人都知道大泊洼的人“暄”,不似本地人实在。卖鱼人在笨花便也不具威信,他们来笨花卖鱼时就更带出些言过其实的狡黠。

P6-8

书评(媒体评论)

铁凝写了四部长篇小说,犹如种了四棵大树。《玫瑰门》是种植在悬崖上的松树,有一种奇峻之美。《无雨之城》是春意盎然时节在江畔插下的杨树,有一种悠闲之美。《大浴女》是满树红花的凤凰树,有一种神圣之美。《笨花》是华北平原上的一棵大槐树,有一种凝重之美。

——贺绍俊 著名文学评论家 曾任《文艺报》常务副主编 《小说选刊》杂志主编

刘天舒为《大浴女》的插图采用木刻形式,颇有鲁迅时代的意味,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不重具体的形象,而着重心理活动和肢体语言。通过黑白、动静之间的对比来营造气氛。附着画面的文字独具匠心,既是心理的暗示和对原著的联想,也是画面上的一片灰色,中和了强烈的黑白反差,同时也是插图艺术独有的手法。

徐宝中和王慧娜的插图采用素描手法,在风格上都有东北的乡土现实主义油画的造型特征,这种表现拉近了生活的距离,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在具体的处理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徐宝中的作品除了个性化的造型方式外,在情境表现上则是力求真实地再现文学的情节。他似乎是截取现实场景的一个局部,将镜头近距离地对准人物,人物的活动处于一个情节的瞬间,这个瞬间连接了故事的前后关系,如同经典的剧照,准确地把握了故事的高潮。这种不求完整的构图也加强了画面的现场感,使读者通过画面直接进入情境的联想。王慧娜的插图灰色运刚较多,好像有一种时间的距离,从记忆中浮观出来的画面。她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物形象的刻划,略显夸张的表情描绘入木三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对比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境遇,善良与虚伪、美好与丑恶,部刻划存人物的表情上,真正做到了对文学作品的视觉诠释。

李征的插图采用水墨的形式,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使人感到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李征的风格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他不追求特定的情节,而是将历史定格在真实的场面,环境、道具、服饰,甚至人物的形象,都像是历史的复原。这说明他不仅仔细地研究原著,还对那个时代的乡土文化进行了考古般的研究。

——易英 著名美术理论家 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 《世界美术》杂志总编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序言

读者面前的这套图文本丛书,是由我的四部长篇小说和四位画家特为小说所作的插图组成。创意者当属湖南文艺出版社。

关于这四部长篇小说,我不打算在读者面前多嘴;想要饶舌几句的,是文字以外的“图”。

我在《怀念插图》一文中曾经写到,在我童年和少年的阅读记忆里,小人书和带插图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有一个中间人物名叫亭面糊的与人喝酒,画面上两人围一张破方桌,桌中央一碟下酒菜。那碟中的菜不过是贺友直先生随意画出的一些不规则的块状东西,却叫我觉得特别香,引起我格外强烈的食欲。这可笑的感觉一方面基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另一方面由于我对“吃”的特别敏感,因而忽略了贺友直先生在连环画创作上的造诣本身。但不管怎样,连环画《山乡巨变》已被我牢记在心了。又比如少年时读前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觉得正是那些画得很“帅”的插图帮了我的忙,使我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对特务和“好人”有了如同看电影般的直接认识,也使小说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光彩。很多文学作品的插图,就因为它们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还被单独印制成明信片以供爱好者欣赏。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觅得—张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夜》的版画插图明信片:白夜时分的涅瓦河畔,少女倚住桥栏,微垂着头等待着对她有过允诺的恋人归来……黑白画面传达出的那种单纯而又惆怅的情调,唤起人一种莫名的宁静和忧伤。我把它压在书桌玻璃板下很名年。

我第一次读孙犁先生的小说是在二十岁以前。当时除了被孙犁先生的叙述所打动,给我留下印象的便是画家张德育为《铁木前传》所作的几幅插图。其中那幅小满儿坐在炕上一手托碗喝水的插图,尤其让我难忘。小满儿是《铁木前传》里的一个重要女性,我以为她是孙犁先生笔下最富人性光彩的女性形象。画家颇具深意地选择并画出作家赋予小满儿的一言难尽的深意,他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帧插图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孙犁先生这部小说本身。我曾经觉得,中国画和油画相比,后者在表现人物深度上显然优于前者。但张德育先生的插图,用看似简单的中国笔墨,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一个文学人物的血肉和她洋溢着别样魅力的复杂性格,实在让人敬佩。张德育先生为创作几张插图,还专门去冀中乡村体验生活。这种对待艺术的严肃态度,今日闻之,感慨更多。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媒体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和各种影像叫人目不暇接,插图和小人书也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仍然怀念这些如今看起来经济效益低下、又是“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不单是对旧日的追忆,我坚信那些优秀的插图和小人书永远会有它们独立的价值。它们不是机器的制造,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的气息,真正是画家的血肉同他所塑造的形象之间饱满的融合。

感谢鲁迅美术学院的四位画家李征、徐宝中、刘天舒、王慧娜为我的小说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电脑不断“挤压”着人脑的现实中,艺术家这番耗费了大量时间、体力和想象力的劳动尤为宝贵。这些被再度创造的作品对我来说,更有一种文学不能替代的价值。

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在一个追求“快”的时代,却特别选择了这样一种“慢”而“笨”的形式。责编亦不辞辛苦,寻觅画家,登门求索,用心执着。

我还要特别感谢著名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当他得知这套书的创意后,热情地帮助联络画家,且细心向笔者和出版社逐一介绍几位画家各异的创作风格。每逢想起,便十分感动。

想要告诉读者的还有,成此短文时,我尚未看到四位画家的插图作品,因此对他们笔下的创造更有一种新鲜的期待。这感觉就如同人们在生活中的愿望:虽然我们正在生活,但我们总还有理由去喜欢和享受那被创造过的生活。艺术家的劳动即是这样的创造之一种。

2008年8月17日

内容推荐

铁凝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我们遴请多位著名画家插图,以图文本丛书形式出版她迄今为止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以这种形式出版一位作家作品,在新中国六十年的文学史及出版史上,尚无先例。

本书为丛书之《笨花》。

编辑推荐

铁凝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本书是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本书一改作者以往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国初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那个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以向氏家族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朴素、智慧和妙趣盎然的叙事风格,将中国那段变幻莫测、跌宕起伏、难以把握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