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年谱》是首次详细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蔡和森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所据史料,大部分为历史档案和文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件、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并汲取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蔡和森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蔡和森年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永春 |
出版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和森年谱》是首次详细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蔡和森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所据史料,大部分为历史档案和文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件、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并汲取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蔡和森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 内容推荐 《蔡和森年谱》是首次详细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蔡和森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件、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并汲取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蔡和森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 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逐条纪事,少数条目根据需要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一条中包括不同月日多次活动的,开头用第一次的时间,其余各次的时间在行文中出现。同一时间有多条内容的,在第一条开头写明时间,余则用“△”号表示与第一条时间相同。 凡日期确实的,注明月日,日考订不清的一般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月考订不清的写季,季考订不清的写年,年考订不清的不纪或根据特别情况加以注明。用旬、月、季表述的条目,一般放在该旬、月、季的末尾,有的则视情况酌定。只能判定时间为某年的条目,一律放在年末。 本年谱适当反映了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谱主有关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文中。 纪事或详或略,根据资料价值而定。 本年谱对于文中涉及的某些人和事,作了简略的注释。 目录 出版说明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6月14日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蔡和森、张秋人、方国昌到会。会议讨论了蔡和森提出的“本团对于时局问题应取的方针和态度”议案。该议案针对中国近十年半封建的武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争及最近奉直战争的形势,号召国人如不继续民主革命的战争,以后武人间的内征和内乱,尤将无穷,将不能使国人安居乐业。议案提出了“打倒武人政治,继续民主革命”等口号,经全体委员通过后,于15日通告各地方团组织。 6月15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蔡和森对陈独秀起草的宣言表示赞成,但也觉得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这个文件并未将中国无产阶级和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完全表明出来。他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会有法国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所起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工人应联络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形成反帝国主义的革命联盟。陈独秀很重视蔡和森的意见,同意由第二次代表大会另拟宣言补充。 6月16日 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派兵围攻总统府。蔡和森在《国人应当共弃的陈炯明》一文中指出:自从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北伐计划之初,我们就断定他不是一个进步的革命党。“一到今年六月,陈炯明不但不是进取的革命党,而且成为民主革命最可怕最反动的叛徒,完全暴露他个人割据自私的野心,不惜将广东革命政府推翻,将民主革命最好的形势扑灭,将孙中山置之于死地。” 6月17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青年团长沙执行委员会改组大会,通过了由他修改定稿的《长沙S.Y.执行委员会细则》,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长沙执行委员会。 6月18日 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到会者方国昌、高尚德、蔡和森、俞秀松。会议讨论决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中央执行委员会委派之特派员,得随时参加所在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会议;而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在地之地方执行委员会开会,则中央执行委员会须派代表一名参加。”会议修正了上海S.Y.执行委员会细则,讨论了太原S.Y.自定章程一事,决议令其取消,并于22日通告各地方团。通告规定:“本团为集中的组织,全国规章应归一律,不当有地方章程之发生。”“各地方团章程,接到此通告后,应即取消,只要有执行委员会细则就得,但该细则须经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修正批准。” 6月20日 编辑出版《先驱》第9号,并刊发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祸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这是中共第一次在报刊上公开喊出“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针对胡适等人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中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好人政府”的主张,蔡和森在《先驱》上发表《批评“好政府”主义及其主张者》,批评说:“第一,我们要知道政治上的‘好’‘坏’,乃是一种政治上的现象,我们不可拿政治现象的形容词作为政治改革的目标。”“第二,我们要知道好政治与坏政治,不是几个好人或几个坏人弄成的,乃是一派怎么特殊努力或特殊阶级形成的。”指斥“好政府”这种太不努力太不决战的主张“在未实现之前即已定了死刑。这不是别的不‘平心’不‘降格’的人定的,而是‘已表示以拥护正式民意机关为职志’的北方军队定的,换过说,就是‘封建的’恶势力定的”。 6月20日 毛泽东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名义,写信给施存统并转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报告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委会改组结果,呈请团中央同意。 6月23日 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蔡和森、高尚德、方国昌、俞秀松到会。会议对本团设国外组问题决定了三条办法。(1)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某国组(例如留法组);(2)每组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任书记1人或2人;(3)通信员之职务:管理本组一切事务;每月至少将本组情形及所在国少年运动情形报告中央执行委员会一次;对外代表本组。 6月30日 与方国昌、俞秀松、高尚德一同出席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批准了杭州及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细则,决定以现行省名为本团区名,决议各地方团执行委员会一切议案及事务均须全体委员共同负责,各部进行计划亦须在执行委员会通过,并规定:“除书记(亦只能在紧急时)外,不能用各部或各部主任名义对团员发命令,并不能在该执行委员会以外使用。各种特设运动机关,均统属于执行委员会而不统属于各部。” 7月2日 青年团中央发出《地方执行委员会各部之关系》的通告。 7月7日 出席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讨论关于成立地方团问题。会议决定:在区执行委员会已成立时,须得区执行委员会之认可;在区执行委员会未成立而已委任一地方团执行委员会有该区组织地方团之权的地方执行委员会之认可;不属上列二项者,须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认可。为了统一地方团组织的名称,决定:(1)区——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某某区(例如江苏区);(2)地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某某地方团(例如上海地方团);(3)区执行委员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某某区执行委员会(例如江苏区执行委员会);(4)地方执行委员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某某地方执行委员会(例如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此议案作为通告于7月18日发出。 7月上旬 中共中央局决定召开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知各区执行委员会选派代表1人出席。中央局委托蔡和森、邓中夏、高君宇提出会议准备意见。 7月11日 青年团中央发出通告,规定各地凡是建立了团组织的地方须委派专人担任《先驱》的经理员并负责推销《先驱》。 7月15日 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方国昌、高尚德、俞秀松、蔡和森到会。会议批准了太原地方团执行委员会细则;委任卜润舟为哈尔滨地方团组织人,张燧农为南通地方团组织人;推举方国昌为本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7月16日—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中心任务是制定革命纲领。陈独秀代表中央局向代表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了出席远东民族代表会议的经过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过及大会通过的决议。蔡和森以留法中共支部代表的名义出席会议,并被推选为大会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之一,与陈独秀、张国焘共同起草大会的政治宣言。蔡和森与张国焘又推陈独秀为执笔人。陈独秀花了约两天的时间起草初稿并提交起草委员会讨论。在连续几次会议讨论中,蔡和森对陈独秀起草的二大政治宣言提出了许多补充和修正意见。P105-107 序言 《蔡和森年谱》是首次详细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蔡和森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所据史料,大部分为历史档案和文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件、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并汲取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蔡和森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写作上采取客观陈述的方法,一般不作评论。 关于编撰体例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蔡和森是本年谱谱主,书中叙述谱主的活动,一般省略主语。 二、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逐条纪事,少数条目根据需要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一条中包括不同月日多次活动的,开头用第一次的时间,其余各次的时间在行文中出现。同一时间有多条内容的,在第一条开头写明时间,余则用“△”号表示与第一条时间相同。 三、凡日期确实的,注明月日,日考订不清的一般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月考订不清的写季,季考订不清的写年,年考订不清的不纪或根据特别情况加以注明。用旬、月、季表述的条目,一般放在该旬、月、季的末尾,有的则视情况酌定。只能判定时间为某年的条目,一律放在年末。 四、本年谱适当反映了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谱主有关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文中。 五、纪事或详或略,根据资料价值而定。 六、本年谱对于文中涉及的某些人和事,作了简略的注释。 后记 编辑一本《蔡和森年谱》,将十多年来收集的有关蔡和森的资料作一汇集整理,主要是方便自己开展蔡和森生平与思想的研究,也可以了却我多年来的心愿。1996年,我在王继平教授的帮助下回到湘潭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学位,确定以蔡和森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毕业论文题目。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我开始接触和研究蔡和森。2000年,我报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在郭汉民教授指导下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同时继续做蔡和森思想研究。在两位恩师的指教和点拨下,我先后尝试写了一系列有关蔡和森的小论文,参与了《蔡和森思想论稿》的大部分写作,该书于2001年获得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资助,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我尝试将各种关于蔡和森的资料整理成蔡和森年谱,次年以该年谱为基础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蔡和森思想研究”并有幸获得批准立项。蔡和森年谱作为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又获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加快了年谱的出版进程,更为我进一步研究蔡和森增添了信心。 毋庸讳言,蔡和森研究最感困难的是资料。在36年短暂的生活经历中,蔡和森从1913年走出永丰,求学长沙,到1931年英勇就义,这18年的求学与革命时间中在法国近两年,驻苏联或共产国际前后近三年,除了很有限的文字资料外,基本上就是后来者非常有限的回忆。至于他在国内(主要是上海、北京)的活动,主要在中共中央工作期间,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中央档案馆的资料很难看到。所以在蔡和森的研究过程中,我尽可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力求做一本比较翔实的资料汇编,既便于自己有针对性地思考有关蔡和森的问题,也可以帮助解决研究中的疑难,或许对于推动蔡和森的研究也不无裨益。因此不揣浅陋,在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期搜罗的各种资料整理出这样一个年谱初稿(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资料集)。由于自己学识所限,尤其是档案资料的局限,蔡和森的许多活动尚不清楚,书中错误、遗漏之处甚多,唯有期诸他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关档案资料,还有各位学者的研究和对本年谱的批评指正,一部高质量的蔡和森年谱也许可能问世。书中所引资料尽可能注明来源,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同仁指正。 在本年谱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蔡和森研究方面的老专家罗绍志先生给予许多的指正和帮助,并慨然惠允参考其未刊稿《向蔡同盟——蔡和森与向警予合传》,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的凌钧馆长和谭剑翔书记也给予我许多资料方面的帮助,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李佑新院长、湘潭大学出版社章育良社长、湘潭大学后勤处陈长明处长、宣传部瞿鹤鸣部长和团委肖志伟书记等师友给予我许多鼓励和帮助,湘大图书馆的蔡可萍在收集资料和文字录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图书馆、湘潭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为本课题研究亦提供了许多便利,在此一并致谢。 李永春 2008年10月于湘潭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