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做妈妈
我不记得自己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但有些事情却印象深刻,并且深深受益。
1.1 读书
我读了一些书,首先是孕、婴知识类,这些不大记得书名,但对我育儿的帮助很大,尤其是一些新生儿保健知识,很有用的。记得孩子出生第二天,我们从医院回到租住的农舍里(那是一间有窗棂子的老式小屋),有七十岁的老母和我亲爱的先生陪伴着我,又加上初为人母,那种幸福,是任何做过母亲的人都能体会得到、却无法表达得出的幸福。
我还读了一些养育子女的书。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苏联教育家芭霍娃的《教育子女的艺术》(据我所知,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仍有收藏)。作者似乎是卓娅和舒拉的妈妈的同代人,我没有考证过。正是这本叫做《教育子女的艺术》的书,帮我树立了孩子的养、育观念,使我坚信在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行为与心性习惯的养成,这能锤炼出好的品性。我现在仍然记得书中关于孩子养育的一些细节。
我还读了一本日本的育儿书,因为那时候有一些人在做中、日儿童对比研究,似乎日本人很注意对孩子意志的培养。比如,据说日本人让小孩子冬天里穿着短裤在雪地里玩耍,尽管我并不大相信那是真的,但还是觉得“小儿要得安,三分饥和寒”是有一些道理的。不过,那本书对我培养孩子的意志有无帮助且不说,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它教给我不要让孩子太早上学是很正确的。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差一岁,其智力、理解、操作的能力差很多,太早上学,反而会因理解能力低或因学业压力大而不利于孩子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大家知道,我国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其学业压力也是非常重的。如果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没有准备好,我宁可让她晚一点儿上学。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迷信,记得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见其他小孩能分辨很多种颜色,我女儿对此却显得滞后。有一天,我通过抢玩具的游戏,反复发出抢到红色积木为胜或抢到绿色积木为胜的信息,企图让她学会分辨出红色和绿色。到了晚上,我变相让她说出一个绿色玩具的颜色,她竟毫不犹豫地说“黑色”。但过了一个月有余,我发现孩子很轻易地认识了很多颜色,包括不太好分辨的橘红、粉色,等等。所以,就像不到季节草木不发一样,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急是急不来的。
我还读了一些美国和西方的育儿书。因为,都说美国人很注意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所以我刻意去读了一些,也确实很有帮助。遗憾的是,二十年过去了,有些书名竟不大记得了。
1.2 思考
无论如何,做妈妈之前,一定要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这对于养育孩子有益处,因为这能帮助你建立起自己的养育理念。
我必须说明的是,我读了书之后,就建立起了我的养、育观念。所以,我不赞成把早早地教孩子认字、计算称之为智力开发,智力的内涵要远远比这丰富得多。有时候我们很不客观,常常把利用孩子的识读、计算能力与智力开发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智力的开发更多的应该是情感、态度、思维与判断,是心智的开发,而非机械记忆的练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向来把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作为家庭的主要任务,而把学习科学知识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任务。所以,孩子的学习只是我关注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一事到底、善始善终的习惯,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努力,不怕困难的品性,他必定会以此对待学习。学习也是一件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持续时间比较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而已。我个人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育儿理念是非常奏效的。
1.3 观察 我记得,为了做好妈妈,我做得最多的准备是观察周围的孩子和家长(这和读书一样重要)。我总是喜欢推敲孩子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特征的原因,这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我所阅读的那些养育儿女的著作的内涵,使我能够把多种观点尽可能多地融合,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顾此失彼。我总是力求使自己看到事物本身固然存在的两面性,努力为将来找到平衡点多做些准备。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