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破解(中国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命题)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人民日报理论部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又好又快”,三农老问题怎样才能谱出新答案……破解中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关键在哪里?

厉以宁、梁小民、李义平、程恩富……长期为人民日报撰稿的百位知名学者,以其丰厚的学术涵养和独到的问题意识,深入浅出地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本书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具有广泛的指导性,也是当前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一本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南书。

内容推荐

当世界经济整体陷入低迷的时候,身处全球化链条中的中国能否依然奇迹挺立?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发展的潜力还有多大?要在下一个三十年里继续保持稳健成长,有哪些命题亟待破解?

内因是主要的,只要我们按照十七大确定的战略方针,切实解决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既定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目录

第一篇 经济发展如何跑得“又好又快”

 李义平 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贾 康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张日光 北欧国家是怎样取得竞争优势的

 李义平 创新怎样推动经济发展

 李义平 创新就是创造稀缺

 王跃生 超越低成本模式

 李义平 资源约束变迁与增长模式提升

 皮建才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节约

 李义平 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

 刘东明 马非 微笑曲线与产业升级

 赵加积 重视无形资产的优化配置

 王 萌 虚拟世界经济: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王建国 非稀缺经济学

 乔新生 国际竞争的三个层次

 刘享平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杨虎涛 研发投入多不等于创新绩效好

 张宇燕 薯片与芯片——谈高科技的特征

第二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路决定出路

 李义平 解放思想与经济发展

 李义平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李义平 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更重要

 刘 宁 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问题

 王建国 什么是和谐GDP

 梁小民 让GDP变轻

 谢 安 绿色GDP能取代GDP吗

 杨瑞龙 从古桥变迁透视发展观的演变

 高培勇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李义平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兰纪平 破坏也能创造财富吗

 刘国才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在哪里

 胡培兆 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代价可以减轻

 平新乔 有的地方政府为何会保护污染

 李义平 区位优势与区域优势

第三篇 揭开经济热点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杨圣明 当前物价上涨的新特点

 卫兴华 怎样理解价格与价值不一致

 王 冰 刘振光 商品价格怎么定

 陈忠阳 从次贷危机看现代金融技术发展

 王卉彤 流动性过剩:怎么看、怎么办

 周建成 利用好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

 白青峰 普洱茶、郁金香与经济泡沫

 王跃生 汽车业的繁荣与虚火

 许永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卫兴华 当可自由支配时间成为财富的尺度

 吕 炜 做“蛋糕”与切“蛋糕”

 李义平 经济体制选择的路径依赖

 刘诗白 当技术创新走出了实验室

 杨瑞龙 不能仅盯着偷油的老鼠——谈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吴绪亮 当企业变成垄断的“野猪”

 吴绪亮 反垄断的三重境界

 杨瑞龙 从打火机看市场机制运作

 第四篇 经济学如何经世致用

 王建国 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邱兆祥 时代呼唤经济学大师

 王跃生 为什么经济学者总是众说纷纭

 邹东涛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邹东涛 经济学的国民性

 王建国 经济与政治的和谐

 王跃生 经济思维与经济学者的价值

 卫兴华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

 胡培兆 政治经济学的本意应是经济政治学

 胡培兆 经济人的原型及其“变脸”

 胡培兆 政治经济学不是奶牛

 刘方械 刘社建 生产和消费哪个更重要——谈谈二者的同一性

 王柯敬 消费与节约的统一性

 程恩富 盗窃无害吗——谈经济学的假设方法

 胡培兆 重讲供给决定论

 邹东涛 做中国“猫” 抓中国“鼠”——兼谈“海归派”和“本土派”

 邹东涛 再论做中国“猫” 抓中国“鼠”

第五篇 创造公平,才能凝聚改革共识

 张 宇 全面理解“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邹东涛 改革攻坚和群众意见

 梁小民 公正出效率

 梁小民 富人的自律

 杨瑞龙 强势资本须有人本意识

 马庆钰 公共服务的范围有多大

 陈剑 完善社会管理与完善公众参与

 李义平 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彭兴庭 经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张明军 民主集中制的要义

 张保振 多数也应尊重少数

 颜海林 和而不同的新内涵

 王柯敬 保险使市场经济更具温情

 郭晓君 赵建辉 怎样创建学习型机关

 高培勇 致富难,受穷也难——看澳大利亚如何调节收入差距

 王跃生 如何走出拆迁的两难境地

 董 藩 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理论依据

第六篇 三农老问题。如何谱出新答案

 云伟宏 从二元结构视角审视“三农”问题

 胡培兆 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怎么“化”

 徐景峰 怎样分散农业巨灾风险

 赵凌云 从转移到培育: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

 赵凌云 农民工问题的“独立性”

 唐 炜 马小勇 新农村建设为什么必须尊重农民意愿

 杨瑞龙 从“民工荒”看构建和谐社会

 张兴华 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分析

 李业新 农村就业压力如何缓解

 尹向东 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七篇 就业难:问题、原因及策略

 郭 飞 大学生就业难与选择性失业

 蔡 昉 工资趋同说明了什么

 王艾丁 人力资源须合理使用——从保安员年轻化说起

 陈乐一 低工资也会伤害企业

 杨瑞龙 良好的就业环境也是投资环境

 顾 颖 创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

 赵建国 苗 莉 三赢的弹性就业观

 李义平 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

 王艾丁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对接

 王建国 用市场经济方法管理科技人才

第八篇 精神文明是看不见的生产力

 杨瑞龙 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解释

 李义平 市场经济与社会和谐

 王跃生 市场经济需要两个“车轮”

 李义平 市场经济下的思维方式

 夏德根 汪新艳 张智 市场制度中的市场文化

 梁小民 拒绝泛市场化

 王跃生 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

 卫兴华 市场经济与诚信缺失

 乔新生 邮件丢弃与利益平衡

 厉以宁 信任与信用

 宋希仁 诚信与信用之辨析

 龚汝富 古代怎样治理诚信问题

 梁小民 不当胡雪岩式的企业家

 王跃生 从“卖楼花”说营商文化

 李春仁 王黎静 “和”之三态

 陈 瑛 欲望与和谐

 梁小民 欲望不是贪婪

第九篇 注意力经济,文化打造含金量

 刘诗白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卫兴华 文化产业市场化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罗贵权 文化发展为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周 鸿 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王充闾 谈“文化赋值”

 王充闾 再谈“文化赋值”

 郭晓君 文化贫困:内涵与界定

 王景全 小议休闲

 王景全 再议休闲

 杨虎涛 创新怕慢不怕错

 王建国 创意三要素:环境、动机、方法

 刘诗白 知识及其生产功能

第十篇 软硬兼修,企业须领跑经济转型

 李义平 企业的软实力

 郭 军 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杨瑞龙 企业治理要讲“人权”

 何崇辉 马必文 企业文化与人文精神

 赵加积 从物有所值到“符号价值”

 尤建新 乘客只关注飞行安全吗

 张燕生 由价格战向差异化转变

 杨瑞龙 从搬砖看企业治理

 王柯敬 曲扬 怎样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杨瑞龙 竞争就像羚羊与狮子的赛跑

 李义平 如何更好地推进企业创新

 司 岩 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柯敬 股份制——一个革命的因素

 王建国 管理的新视角:六维管理

 袁山林 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属性

后记

试读章节

创新怎样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熊彼特是较早从创新的角度理解发展的一位经济学家。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提出了“循环流转”的概念,用以概括那种只有数量扩张而没有创新、没有质的突破的现象,认为这种状况并不是发展。熊彼特把发展定义为创新,是质的突破,是对“循环流转”的打破。依据当时的情况,他将创新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开发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五是实现工业的一种新组合。

近代以来,正是那些里程碑式的创新,引发了一个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即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据考察,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个长波,这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第二个长波,这是所谓蒸汽机、钢铁以及铁路化的时代;从1897年到上世纪30年代末是第三个长波,这是所谓电气、化学和汽车对于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

另一位着重于从经济史和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其著作《长期运动》中更为详细和形象地描述了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过程:先是出现一种新技术,接着产生扩散效应,引发一个部门、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他说:“在许多工业中,在某个时期,基本技术条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这种根本性变化发生时,一个时代就开始了”。从实践来看,那些在一波接一波的以科学发现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方面,进而在技术创新商品化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和地区,一定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一系列连绵不断的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那么,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谁呢?历史证明,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此,熊彼特概括道:“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历史发展到当代,大型企业更是通过在研发活动L的巨额投资而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有的企业甚至专事技术的创新和转让。

经济学分析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之所以是企业,就在于企业必须源源不断地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将消费者的抽象需求变成具体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引领消费者需求、不断开拓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将其推向市场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之所以要源源不断地创新,还在于激烈的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就等于死亡。于是,甲企业可以把马车造得更好,乙企业却可以创造出比马车效率更高的火车。有时一项新技术的出现,甚至可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重新洗牌。

企业更适合作为市场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还在于较之于其他主体,企业在创新方面更为有效。具体表现为:第一,技术产品商品化是企业创新的目的所在。企业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一切可以商品化的东西商品化,早期是把产品和服务商品化,当代则还要极力将技术产品商品化。技术产品商品化,意味着不仅要研究,而且要开发,因为新技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后期的开发。第二,项目的选择、资金的来源都严格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衡量的标准是产出必须大于投入。第三,有健全的、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其中包括风险投资对项目的市场评价和支持、人力资本的来源和使用市场化等,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加之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如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竞争、发展教育等,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就能够由理论变成现实。P9-11

后记

“学者论学问”是人民日报理论版2003年起开设的一个专栏。它是一个为专家学者开设的思想言论性专栏,也是一个为广大读者开设的带有社会科学普及性质的专栏。所刊发的文章用随笔的方式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个学术道理,以学者的眼光审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现实课题,以理性的分析对于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普及理论知识和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文章大多源事而发,寓理于事,论述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活泼。几年来,在这个专栏周围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所刊发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现将该栏目近期刊发的文章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在奥运后不仅不会出现萧条,而且还会继续高速增长!

——林毅夫

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通过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可以使得中国经济继续增长30年,从而完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

——樊纲

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厉以宁

传统模式在要素投入驱动和出口需求驱动两个方面受到了挑战,中国应通过劳动力、科技、服务及信息四个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吴敬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