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力图对语义相关动词“吃”“喝”带宾语的现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文章“普-方-占”大三角理论为研究思路,辅以外族语的比较研究,做到了形式与意义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语义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整体上先从历时的考察入手,对“吃”“喝”类动词的历时实用情况做一番详细的考察,接着讨论共时平面里动词“吃”“喝”带宾语的情况,然后再考察汉语方言及明祖语言中“吃”“喝”类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从认知喝文化的角度时动词“吃”"喝”的带宾语现象进行讨论,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
序
导言
第一节 动词与宾语问题研究综述
一 研究概况
二 研究述评
第二节 本书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基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基础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格局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格局
第四节 本书的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
一 语料来源
二 体例说明
第一章 “吃”、“喝”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使用情况的历时考察
一 秦汉时期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 唐五代时期
四 宋元时期
五 明清时期
六 20世纪至今
七 考察总结
第二节 带宾情况的演变过程
一 “吃”带宾情况的演变过程
二 “喝”带宾情况的演变过程
三 “食”带宾情况的演变过程
四 “饮”带宾情况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历史演变的主要特点
一 平衡中有变化
二 渐变中有突变
第二章 “吃”、“喝”带宾情况的共时考察
第一节 “吃”、“喝”的语义分析与带宾情况
一 动词“吃”、“喝”的语义系统
二 饮食义动词“吃”、“喝”的语义特征及带宾情况
第二节 宾语的类型分析及典型性考察
一 宾语范围的界定
二 宾语的类型分析
三 宾语的典型性考察
四 非受事宾语的句法地位
第三节 X的语义分析与标记作用
一 X的语义分析
二 概念整合与X的句法嵌入
三 X的标记作用
第四节 代体宾语的理解因素
一 需要区分的两组概念
二 代体宾语的形成原因
三 代体宾语的形成条件
四 两类代体宾语
第五节 余论
第三章 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的带宾情况
第一节 汉语方言里“吃喝”类动词的带宾情况
一 “吃喝”类动词的使用情况
二 意义变化的一致性与不平衡性
三 “吃喝”类动词的带宾情况
四 对普通话研究的几点启示
第二节 少数民族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的带宾情况
一 少数民族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的使用情况
二 三种语序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对汉语方言的影响
三 少数民族语言考察的类型学意义
第三节 余论
第四章 “吃”、“喝”带宾现象的认知解释
第一节 带宾现象中隐喻和转喻的普遍存在
一 隐喻和转喻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二 “吃”在语言使用中的隐喻现象
三 “吃”在语言使用中的转喻现象
第二节 论元的激活扩散
一 相关概念:激活和扩散
二 论元的激活扩散过程
第三节 概念整合与动宾常规关系的建立
一 什么是动宾之间的常规关系
二 常规关系的建立及其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三 概念整合的过程和层级
第四节 宾语代人现象的认知解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动宾结构与“图形/背景”理论
三 认知的突显程度与宾语的代人
四 认知的详细程度与宾语的代人
五 余论
第五章 “吃”、“喝”带宾现象的文化考察
第一节 “吃”、“喝”带宾现象的文化表征
一 地方物产不同与“吃”、“喝”带宾语
二 民族文化差异与“吃”、“喝”带宾语
三 民间文化特色与“吃”、“喝”带宾语
四 行业文化特点与“吃”、“喝”带宾语
五 社会现象的隐喻化与“吃”、“喝”带宾语
六 时代变化与“吃”、“喝”带宾语
七 余论
第二节 “吃”、“喝”带宾现象的文化诱因
一 常规搭配与超常搭配
二 词义的派生与动宾搭配
三 带宾现象的文化诱因
第三节 个案研究
一 形象性
二 地域性
三 时代性
第六章 理论总结
第一节 动词的具体语义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第二节 动词的使用频率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第三节 句法手段的干预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第四节 一定的语用目的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第五节 隐喻和转喻思维对动宾搭配的影响
第六节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