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的一百个老百姓/中国的脊梁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邓占云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

本书试图通过为每位历史人物立小传的形式,再现清代社会中各类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来展现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每位传主的小传,都以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为中心,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力求把握每个个体的生命内涵与时代特质,为读者描摹出清代社会中国社会各平民阶层的众生相。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

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清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他们的生平事迹大多取材于《清史稿》和地方志,少部分来自于清人所著的野史笔记,因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把传记人物分为十个大类;然后,在每个大类里,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

目录

能工巧匠

孙云球:洞幽烛微惠万民

张南垣:师法自然造名园

雷发达:样式雷家族鼻祖

黄履庄:中国民间发明家

张荣贵:荣记钟碗响当当

周小泉:巧用智慧护国宝

沈寿:兰质蕙心真绣圣

坐贾行商

詹谷:十年一诺胜千金

鲍志道:身携一文成巨富

乔贵发:倔强坚韧创家业

雷履泰:中国票号创始人

刻刀张:青出于蓝胜于蓝

陈荫棠:老二酉堂中兴者

夏瑞芳:创办商务印书馆

美食名医

刘凤翔:天官赐福老字号

马庆瑞:京韵饮食领风骚

高贵友:狗不理铺老当家

杨寿山:烤出中华第一吃

刘鸿印:刘记炒红果掌门

高斗魁:起死回生赛华佗

叶天士:精益求精拜医僧

薛雪:摘牌匾传为佳话

王清任:解剖实践出真知

画家智者

髡残:问心无愧是此生

金农:扬州八怪之翘楚

奚冈:铁骨铮铮天地间

邓石如:终古乾坤几布袍

汤展文:丹阳百姓主心骨

毕矮:兰溪智慧的化身

解士美:铁齿铜牙骂财主

沈拱山:苏北地区阿凡提

罗竹林:滑稽多智开心人

师爷捕快

陈潢:纵然一梦也风流

许思湄:一肩风雨万里行

周省三:秉公办案留清名

李师爷:妙拟奏折改陈规

钱江: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捕快:胆识过人除强暴

曹捕快:善察贼迹屡破案

猴景:一身正气惩邪恶

奇人高才

谈迁:穷且益坚著信史

武疯子:世人皆浊我独清

柳敬亭:著名评话艺术家

甘疯子:危难之际显身手

杨岫:经世致用一布衣

陈世元:教种甘薯济苍生

武训:行乞兴学感天地

寇连材:苟利国家生死以

翁曾坤:苏武再世节不辱

孝子烈女

薛文:兄弟轮佣以养亲

魏兴:砍柴奉母扬美名

江良绪:规劝父亲改恶习

张乞人:歌舞祝寿尽孝心

黄氏:相夫孝亲女苏武

李三姐:为父雪恨孝烈女

贾心香:剖腹辩诬全名节

黄淑华:忍辱含悲报家仇

优伶艺妓

魏长生:天下谁人不识君

刘赶三:京剧舞台第一丑

梅巧玲:慷慨好义树新风

魏联升:钟鼓楼东别有天

云映淮:质本洁来还洁去

张玉秀:假戏真做除恶霸

玉面狐:巧用计惩贪济民

刘翠翠:出淤泥而不染尘

侠客义士

窦尔敦:豪气干云盗御马

吴钟:神枪一杆世无双

李越寻:扶危济困真侠士

甘凤池:侠肝义胆亦英雄

杨露禅:杨氏太极拳宗师

程廷华:程派八卦掌初祖

黄飞鸿:男儿一世当自强

刘季平:合生忘死葬英魂

英雄豪杰

王囊仙:布依族巾帼英雄

韦绍光:三元里抗英领袖

姜应芳:侗族人民的骄子

徐骧:台湾抗日第一人

王五:碧血丹心照昆仑

张德成:为国捐躯真豪杰

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

试读章节

黄履庄:中国民间发明家

全中国都知道美国有一个发明大王爱迪生,但恐怕不知道中国也曾有一位发明大王;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恐怕不知道清朝时期的一介布衣就有许多发明创造。黄履庄,是一位完全可以和爱迪生相媲美的发明家,他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制作了五花八门的机械和自动装置,其中很多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拍案叫绝和惊叹不已的。

黄履庄(1656—?)是顺治、康熙年间扬州人,从小聪明能干,喜欢动手制作。读私塾时,他曾雕凿了一个内含机巧的小木人,这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只要将桌子一边抬高,它就能沿着斜面一步步走下来。黄履庄10岁丧父,家境贫寒,只得投靠扬州城里的外祖父,和表兄戴文昭住在一起。

扬州是当时的对外通商口岸,欧洲传教士写的一些科技著作常常出现在书铺和集市上,黄履庄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从中学到了不少几何、代数、物理、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黄履庄的性格比较沉稳,平时喜欢独坐静思,遇到难题,经常废寝忘食地深入钻研,直到把难题想通为止,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履庄发明了许多构思巧妙、花样繁多的自动机械,其中最有名的是他潜心研制的自行车。黄履庄制造的自行车,前后各有一个轮子,车身长3尺多,可以坐一个人,骑车人只要手摇车轮轴旁曲拐,车就能自动前进,一天可以走80里路程,其功能与今天的自行车相比也毫不逊色。黄履庄以后大约10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于1790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和转向装置,坐垫低,人骑在车上两脚着地向后用力蹬,车子才能沿直线前进。世界上推广应用的自行车是德国人德莱斯1816年开发出来的,由此可见,黄履庄是自行车最早的发明者,这项发明也是当时的扬州在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黄履庄还发明了许多光学仪器,著名的有“瑞光镜”,这种瑞光镜可以起到探照灯的作用。在我国,明代末年就有探照灯的记载,但前人所制的探照灯凹面镜的口径很小,它所能容纳的光源也极为有限,所以,效果很不理想。黄履庄的发明,对它有很大改进,他大大增加了凹面镜的尺寸,最大的直径达五六尺,这样就可以提高光源强度,经过反射形成平行光以后,亮度也大大增加了。当时人们在书籍里记载瑞光镜的效果是“夜以灯照之,光射数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体升温,如在太阳之下”。这段记载,对它射程和辐射热量的描写,有些夸张渲染,但黄履庄的这项发明的作用之大是毋庸置疑的。欧洲人一直到1779年才制成探照灯,比黄履庄又晚了近百年。此外,他还磨制了显微镜、千里镜、望远镜、取火镜、临画镜、多物镜等许多光学仪器。

黄履庄发明制造的测量仪器主要有“验冷热器”和“验燥湿器”。“验冷热器”即温度计,“验燥湿器”即湿度计。这两种仪器在今天看来很简单,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制造而成绝非易事。此外,黄履庄制作的奇器五花八门,比如:会叫的木狗、会飞鸣的木鸡、会给人扇风驱暑的木人、’龙尾车(提水机械)、报时水、瀑布水等等,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发明创造运用的知识涉及数学、力学、光学、声学、热力学、材料学等多种学科。为了发明这些机械,黄履庄特地制造了性能很好的弹簧,这些弹簧的性能虽好,但起初制造速度并不很快,为此黄履庄又造了一台专门生产弹簧的设备,能够批量制造弹簧,扬州附近的工匠闻讯纷纷前来索要,黄履庄十分慷慨,将弹簧免费赠送给他们。

黄履庄的创造发明,不仅轰动了整个扬州城,而且传遍了周围各省。有一次,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听到黄履庄有许多发明创造以后,起初也将信将疑,于是他从安徽专程赶来扬州登门拜访黄履庄。这天他来到黄履庄的家门口,刚举手敲门,门边的一条狗突然站起来朝他大叫。正当梅文鼎不知所措的时候,门内响起了脚步声,开门的人正是黄履庄,只见他拍拍狗的头部,又在狗身上拨弄了一下,看门狗立刻乖乖地躺下,四肢紧缩,尾巴绕在身后,也不再大声吠叫了。梅文鼎大吃一惊,好奇地问黄履庄:“这不是真狗吧?”“这是我特制的木狗,有人来敲门就会站起来发出像真狗一样的叫声。”黄履庄答道。梅文鼎顿时大开眼界,对黄履庄如此精巧的奇器发明十分赞赏。黄履庄不仅热情接待来客,还常把自己制作的一些奇器送给亲朋好友,这也是他发明的奇器非常可惜地没有保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黄履庄制作的器物新奇繁多,精巧绝伦,人们以为他一定得了高师传授,或者有什么奇书秘笈。黄履庄常常感慨万千地说:“我本是无师自通,人们都知道制造出来的玩具过瘾,哪里知道我下了多少苦工夫呀!”黄履庄曾经专门写了一本《奇器目略》,记录了自己的一些科技发明,不过遗憾的是,他的这些发明已不复存在,他的书也失传了。黄履庄的生平事迹,仅见于表兄戴文昭为他写的传记《黄履庄传》里。

黄履庄作为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他的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然而,由于封建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的漠视,像黄履庄这样伟大的发明家也只能在野史笔记中留下模糊的足迹,以至于他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湮灭在了尘封的历史黑洞里。

P12-14

序言

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这套丛书定名为《中国的脊梁》,主编是当代史学家王春瑜先生,传主是中国历代的无官无职的老百姓。把老百姓称为中国的脊梁,虽然鲁迅先生在他有名的杂文《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多年来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早已提到过,算不上什么创新,但是,与几千年以来的被讥讽为帝王将相家谱(基本也是事实)的所谓正史相比较,我认为它是全新的。因为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国内出版的《清史列传》、《清代人物传稿》等书,主要是或者首先是为帝王将相作传。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

老百姓虽然低贱如草柔弱如草渺小如草,但殊不知草叶的亲和力巨大无比,草根的意志力坚强无比,草籽的生命力旺盛无比,殊不知反映时代荣枯盛衰的不是温室里的富贵花而是漫山遍野的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坚守着暗夜点燃了曙光的草。这套丛书的策划者编写者与千百年来的封建史学家一贯主张的英雄史观不同,坚持群众史观,高扬人性人情,通过写老百姓来反映遥远时代的不同侧面不同角落不同色彩,这样,历史的大厦会构筑得更加真实本色更加立体可感,历史的人物会还原得更加亲切有味更加生动鲜活。

这套丛书的编选角度和取材内容决定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我写的这本《清代的一百个老百姓》,选取清代老百姓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代表,记载他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精神。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灭亡距今不过百年,对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更加直接而深远;与前人相比,清代老百姓的面容理应看得更为清晰,他们的声音理应听得更为真切,《清代的一百个老百姓》对今天国人的启迪意义或许更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写作难度的降低,恰恰相反,画龙容易画虎难啊!

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清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他们的生平事迹大多取材于《清史稿》和地方志,少部分来自于清人所著的野史笔记,因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把传记人物分为十个大类;然后,在每个大类里,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

当然,对我而言,写作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借此掌握传主的生平事迹,感受传主的思想性格,汲取传主的道德智慧。本书所写的老百姓,虽然出身卑微但人格高贵,尽管境遇坎坷却不甘沉沦。他们虽然没有伟大的成就,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是,他们绝不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总在奋发进取力争上游。他们尽管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都传承了神州大地炎黄尧舜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善良仁义忠孝的优秀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品格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昭示着后人继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如果读者诸君阅读本书之后,不仅获得知识的积累,而且能够得到精神的洗礼,性格的磨砺,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那么,本人将乐不可支喜不自胜甚至要得意忘形了。

以上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和感受。初衷虽然不错但恐怕是痴人说梦,认识难免粗陋却堪比野人献曝,不揣冒昧,贻笑大方了。因为本人究竟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不吝赐教,使之不断臻于完善。  是为序。

邓占云

2008年8月于忻州师院附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