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而言,工作几乎占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办公室内的同事,自然成了我们每天相处最久的伙伴,同时也可能是最容易与之发生计较、竞争、磨擦,甚或产生感情的对象。 你和同事、上司、下属之间,是否有以下难解的困扰,不知如何处理? 和同事之间:被嫉妒、排挤、性骚扰?同事爱偷你的点子和业绩,让你有苦难言?…… 和上司之间:主管爱抢功?偏心?叫你背黑锅?想升官司加薪,却不知如何启口吗?…… 和下属之间:如何有效管理? 在办公室内:如何处理办公室内的恋情、同事间冲突? 部门分成三派,你该如何表态? 有了《我爱野蛮同事》这本好书,一切恼人的办公室问题,都可以迅速迎刃而解!
人际关系的指南针!上班族的反思镜!本书并不是如书名般告诉读者,要注意自己的同事都很野蛮,而是提醒我们,万一碰上了比较难以应付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有了《我爱野蛮同事》这本好书,一切恼人的办公室问题,都可以迅速迎刃而解!
多做分析,化敌为友
如果自己就是瑜亮情结的当事人,当对方表现得较好,就要反问自己有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没有这样的自信?如果自己具备了,只是没有机会,下次就要抓住机会,或者是找出修正的方向。
因为人在做分析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冷静:不分析的时候,看任何事情都容易流于情绪化。所以,当事人要提醒自己多做分析,学习对方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短处,别一味地怪老板偏心。
如果当事人一开始就把对方当成是敌人,不管是谁表现好,都会有人受到伤害。其实,两人可以试着成为朋友,因为,会有瑜亮情结的两人,条件和表现一定蛮相当的,要是能结伴,彼此讨论、彼此鼓励,反而加强向上提升的力量。
有一些好朋友在刚认识时,会觉得对方很讨厌,因为太相近、太相像了。相处一段时间才发现,两人脾气还臭得蛮像的,自然就会化解掉紧张的关系。
虽然朋友之间还是会有瑜亮情结,但是两人成为朋友后,就会开始接受对方,把对方的行为合理化,也渐渐变得比较包容。
主管看待瑜亮情结的方式很重要。瑜亮情结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如果主管默认的话,就会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当两人不合的流言散布开来,要化解就很难了。
初期时主管就要化解
在瑜亮情结产生的初期,主管绝对不要让当事人觉得他们真的是敌对的,或者有被排名的感觉。事实上,工作表现本来就不可能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让双方都了解他们各有所长,就比较能淡化瑜亮情结。
主管也可以创造两人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并共同承担成败,当两人曾有共患难的情谊,也许会变得惺惺相惜。
不过,也有当事人总会觉得自己是被压迫的,如果一直以这种情绪来工作,对公司本身也没有帮助。这时,把他们调到不同的团队,会是比较可行的解决方式。
更严重的话,某一方可能就会去找别的工作机会,或者到别的团队去,他总会找到觉得舒服、可以发挥的地方。虽然这是消极的做法,但是,比起消耗时间来处理无谓的人际关系,对当事人和公司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同事之间有时会很八卦,讲这个人升官了,另一个人一定会觉得怎么样,就算当事人不在意,传言也会积非成是。主管就要赶快澄清,说明升迁全凭工作表现,请员工不要对号入座,其他人也表现很好,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
有些主管没办法处理,就默认这种情况,还在其他员工面前说:“对啊!他们两个就是这样!”员工就会传来传去,说老板也同意他们真的有瑜亮情结。
一旦公司里产生第一对,大家就会开始讨论其他单位有几对,然后心想:那我们部门这两个很有可能也是喔!同事之间一旦有了耳语,不必要的心结就能无中生有。
不形成这样的文化,就不容易有瑜亮情结产生,主管应该特别小心办公室流言文化的形成。
当文明遇到野蛮
王冠军
曾有个为官的人说过,她是一只误闯政治野蛮丛林的小白兔。这样的感慨,我想其实并不只是大人物的专利,我们每天在职场中讨生活的小老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
把职场形容成丛林,把同事描述成野蛮,或许有些夸张,但是我们如果真的做问卷调查,相信赞同这种说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我个人就曾经听过有人形容其工作场所是鲨鱼池,听来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很显然,未来想要在职场丛林中存活求胜,最好还是得具备自力救济的技巧或消灾免难的方法。
由于本人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一直都相信,不论任何工作,“人事”终究还是最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想要成功,一定得同时将“人”搞定,并把“事”做好。然而,从学校教育开始,我们所学的大多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做好,至于要如何把别人搞定,则通常付诸阙如。或许有人能够两者兼顾,但多半是靠自己天生的悟性与慧根。真正能在职场中遨游数载,而能不伤痕累累、全身而退者,看来只能用古人的“几希”来形容。
人的问题永远是最复杂的。在野蛮的职场丛林里,你甚至经常还无法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掠食者——因为每个人都戴了一副善于伪装的面具——就已经挂了。真正的“他”,可能是你的老板、同事,甚或是属下。当然,碰到这种情况时,你大可以选择“我不跟你玩了!”这种回避心态,但除了sOHO型的个人工作室外,你又能到哪里找到你的乌托邦?其实,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是非,千万别以为小公司的环境就会比大公司单纯,真正的情况有时甚至比大公司还要惨烈。看过斗鸡场的表演吗?他们的圈圈通常都是围得很小的。
我相信在待人处事方面,孔老夫子的“忠恕”之道一定有他千古不变的价值。我也认为,身为君子,当然要具备“温、良、恭、俭、让”的行为美德。但在经常面对若干同事的“贪、嗔、痴、慢、疑”时,他们的原生人性却不断挑战我们的认知与信念,而最后的结果常是让我们不断自我反省——难道孔老夫子当年教错了吗?虽然我并不建议改变自己的基因,将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攻击性的掠食者,但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学些野战求生技能总该不会错吧!
《我的野蛮同事》这本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由《天下》杂志编辑出版的。它并未主张我们的同事都很野蛮,但总在提醒我们,万一碰上了难以应付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这本书集合了数十位多年来在职场上“出生入死”的勇士,由他们针对各自不同的主题,提出丰富的经验与处世智慧,而这些心血的结晶,也正是我们过去从教科书中学不到的。我经常说:管理这门学问,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由于时空背景的不同,过来人的心得或许未必能够协助你解决目前所有的问题,但拿来作为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我想一定是值得的。
准备好继续在丛林中玩野蛮游戏吗?如果还没有,或许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踏出稳健的第一步。最起码,不会让你的同事在看到这本书的同时,想到你的名字!
(本文作者为台积电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