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斯与俄赛里斯》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有如斐洛用柏拉图来解释《旧约》。但也有古典学者看出,普鲁塔克解释埃及神话很可能有其政治意图: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彰显希腊古典文明的深远源头,暗示“雅典人的声名靠的不是战争而是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伊希斯与俄赛里斯/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古希腊)普鲁塔克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希斯与俄赛里斯》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有如斐洛用柏拉图来解释《旧约》。但也有古典学者看出,普鲁塔克解释埃及神话很可能有其政治意图: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彰显希腊古典文明的深远源头,暗示“雅典人的声名靠的不是战争而是智慧”。 内容推荐 普鲁塔克的《伦语》由78篇主题和风格各异的短篇作品合成。这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含括的论题极为庞杂,涉及政治、教育、神学、神话学、音乐学,乃至百科式的杂论,文体也并非都是“论文”,有对话和如今所谓的小品。在《伦语》中,普鲁塔克明确攻击当时的两大哲学主流——伊壁鸠鲁派和廊下派,对柏拉图的心仪却溢于言表。因此,普鲁塔克被看做柏拉图式的哲人。本书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默尼埃法译本导言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 ——伊希斯与俄赛里斯 试读章节 70.这些阴森森的节日,庆祝它们的季节本身就未免让人怀疑,它们究竟是不是合法设立的,因为这时大地上的一切果实都还埋藏在土里。要知道,古人并不将这些果实视为神灵,而是视为神灵的礼物,它们极其重要和必需,因此绝不能在一种野蛮和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在这个季节,古人一方面看到果实从树上完全消失直至一个也不剩,另一方面他们看见播种下去的种子也消失了,他们曾经节衣缩食省下这些种子,曾经用双手扒开土地,将种子放进去后又将土地重新合上,他们忐忑不安地等待这些种子生长、成熟,这时他们就举行很多仪式,像葬礼和服丧的日子人们举行的仪式那样。从这时起,如同我们说一个购买柏拉图著作的人,就说他买了柏拉图,说一个在米南德的喜剧中扮演角色的人,就说他演米南德:同样,这些民族索性用诸神的名字本身来称呼神灵们慷慨馈赠的礼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崇拜自己需要的礼物。但是他们的后代接受了这些传统,却并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出于无知,他们将土地的产物承受的时令变化归因于诸神;这样一来,看到那些最不可或缺的果实出现和消失,他们不仅称之为诸神的出生和消逝,而且他们还相信这样的生死交替,脑子里装满了荒谬、混乱和亵渎的信仰,尽管这些奇谈怪论的荒谬之处昭然若揭。可见色诺芬尼(x6nophane de colophon)对埃及人的判断言之有理,他说: 如果他们相信神的存在,就不应该悲叹;如果他 们悲叹,就意味着不相信神的存在。 实际上,用哀号来请求土地上的果实生长和成熟,而我们吃完这些果实时又为它们而哭泣,实在是可笑的行为。 71.然而,实际隋况却不是这样。诚然,人们为果实的消失而悲叹,但是他们也祈求果实的生产者和分配者——诸神一再生产一些果实,让新的果实生长以替代那已经消失的果:实。 于是,哲人们有理由说,那些没有学会准确理解词语意义的人,当他们使用物品时,也同样会弄错。因此,在希腊人中间,有些人不懂得和不习惯正确看待出现在青铜、绘画和石头上的诸神的肖像,本应将这些肖像看做是诸神的影像或者体现的是人们的敬意,而他们却将这些肖像称为诸神本身,以至于这些人竟然声称Lachares脱下了雅典娜的衣服,Denys剪掉了阿波罗的金色发卷,卡皮托利山上的朱庇特是在内战中被焚毁的。他们没有注意到,由于执着于名字,他们不由自主地从这些名字中得出了一些邪恶的信仰并加以信奉。埃及人在对动物的崇拜上,这种误会更让他们深受其害。在这方面,至少希腊人的想法和表述方式是准确的,他们说鸽子是献给阿芙洛狄特的,龙是献给阿瑞斯的,乌鸦是献给阿波罗的,狗是献给阿尔忒弥斯的,正如我们在欧里庇得斯的剧中看到的那样:“你将成为赫卡忒非凡的狗,成为光明的使者。”但是大多数埃及人,他们将动物本身当成神来崇拜和对待,这种做法让他们的宗教仪式充斥着成为笑柄的活动,然而这还只是这一错误导致的最无关紧要的恶果;他们还在仪式中附加了很多有害的言论,将那些头脑愚笨和简单的人推向最彻底的迷信,让那些最狂躁和最无畏的人陷入无神论和最粗暴的疯狂。这就是为何我们要在此检视一下,在埃及人对动物的崇拜中有什么可取之处。 序言 自严复译泰西政法诸书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汉语学界中的有识之士深感与西学相遇乃汉语思想史无前例的重大事变,孜孜以求西学堂奥,凭着个人的禀赋和志趣选译西学经典,翻译大家辈出。可以理解的是,其时学界对西方思想统绪的认识刚刚起步,选择西学经典难免带有相当的随意性。 五十年代后期,新中国政府规范西学经典译业,整编四十年代遗稿,统一制订新的选题计划,几十年来寸累铢积,至八十年代中期形成振裘挈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体系。虽然开牖后学之功万不容没,这套名著体系的设计仍受当时学界的教条主义限制。“思想不外义理和制度两端”(康有为语),涉及义理和制度的西方思想典籍未有译成汉语的,实际未在少数。 八十年代中期,新一代学人感到通盘重新考虑“西学名著”清单的迫切性,创设“现代西方学术文库”。虽然从适译现代西学经典入手,这一学术战略实际基于悉心疏理西学传统流变、逐渐重建西方思想汉译典籍系统的长远考虑,翻译之举若非因历史偶然而中断,势必向古典西学方向推进。 九十年代以来,西学翻译又蔚成风气,丛书迭出,名目繁多。不过,正如科学不等于技术,思想也不等于科学。无论学界递译了多少新兴学科,仍似乎与清末以来汉语思想致力认识西方思想大传统这一未竟前业不大相干。晚近十余年来,欧美学界重新翻译和解释古典思想经典成就斐然,汉语学界若仅仅务竞新奇,紧跟时下“主义”流变以求适时,西学研究终不免以支庶续大统。 西方思想经典即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乎仍然在吃夹生饭——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译界并非不热心翻译西方学界的研究论著,甚至不乏庞大译丛之举。显而易见的是,这类翻译的选题基本上停留在通史或评传阶段,未能向有解释深度的细读方面迈进。设计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编、译者深感汉语思想与西学接榫的历史重负含义深远,亦知译业安有不百年积之而可一朝有成。 刘小枫 2000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