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尼采与现时代--解读培根笛卡尔与尼采/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美)朗佩特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哲学史,毋宁说展示了一位古典哲人、两位现代哲人和一位“超越现代的哲人”之间的对话。作者试图透过“第一位全面理解并超越现代的哲人”尼采的火眼金睛,观察现代思想的开端,即培根一笛卡尔主义与柏拉图传统相遇的时刻,由此展示,现代意识为何以及如何被现代思想奠基者们塑造出来。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是公认的西方解读尼采的大师朗佩特。他的《尼采与现时代》依次解读了培根、笛卡尔、尼采三位大师的作品,用的是施特劳斯的手法。

目录

中译本说明

缩写表

第一章 导言

上编 哲学大法官

第二章 为什么要读培根?

第三章 谁统治着本撒冷?

第四章 为什么要煽动圣战? 

第五章 培根、柏拉图与尼采

中编 谨小慎微的立法者

第六章 培根分子笛卡尔

第七章 笛卡尔与苏格拉底:《方法谈》中的转折点

第八章 笛卡尔与柏拉图

第九章 笛卡尔与蒙田:《方法谈》作为随笔

下编 又一位天才哲人

第十章 尼采与哲学史

第十一章 哲学与致命的真理

第十二章 快乐的科学之一:新哲学史

第十三章 快乐的科学之二:超欧洲的欧洲哲学一宗教史

第十四章 快乐的科学之三:超欧洲的政治或欧洲的反虚无主义

第十五章 结语:尼采式的复兴

文献

索引

试读章节

尼采表明,现在可以如此勾勒西方精神生活的整个轨迹:从柏拉图之前的希腊开始,中经柏拉图主义,最后到反柏拉图主义的漫长斗争。如尼采所说,我们都是柏拉图主义的内心紧绷且充满期待的后裔(《善恶》,“前言”)。作为这场精神戏剧的一个缩景,本书集中于两个伟大的事件。第一个就是现代科学及随之兴起的技术。通过检审位于我们时代源头的几部要著,笔者希望能重新揭示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起源。这几部绝妙的神来之作旨在为新事业辩护:它们论证说,为了人类的善,在人类历史的这个时刻,绝对有必要征服并拥有自然。第二个伟大事件就是尼采的思想本身,因为尼采不仅是一位把我们的整个传统置于新阳光下的哲人(《快乐》,条34),他同样迫不得已要投身其中并战斗(《悲剧》,条15)。尼采的工作本身就是战斗,它代表了人类面对自然的全新立场;这种立场可以克服古今柏拉图主义此时大白于天下的危险,并使人有可能肯定一切存在者的短暂和消逝。尼采这位思想者尤以其否定论断而闻名,但他也奠定了对尘世的全新肯定,即一切存在者的永恒复返。

在尼采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以迷人的方式讲述的迷人故事。因为尼采本人在解释我们的精神史时,践行了他那独具一格的写作艺术(即便在书的篇幅很长时).格言的艺术。这种写作艺术意在吸引一种特殊类型的读者,并在这种吸引中塑造和锻炼他们,培育他们,让他们成为尼采分子。尼采的写作艺术顾及了下述事实:起初,一切听起来无不骇人听闻,因为读者都已经被灌输了另一种相异的观点;[12]起初,没有尼采分子而只有尼采。把不受欢迎的革新引入到已经成形的生活方式之中,这是每一位革新的导师所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尼采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他,他会被诬蔑为邪恶的导师,因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位教授邪恶的导师:“邪恶就是反对传统”(《人性》,I.96)——“新事物永远是邪恶的……只有旧事物才是好的”(《快乐》,条4)。怎样引入一种“邪恶的”教诲?通过阴谋。通过勾引。通过“心灵的天才……神样的诱惑者(tempter—sod)”的技艺——他知道怎样“下降到每个灵魂的冥府”(《善恶》,条295)。

实际上,本书只是要介绍尼采及其邪恶的教诲,介绍尼采面对并且(我认为)解决的根本的、全面的文明问题。“太少语文学”——年迈的语文学家尼采曾如此谴责其同时代人。“太多语文学”——许多读者或许会如此指责本书。既然我们的宏大目标在于理解现代性的起源,谁还会理会培根文本中的细枝末节呢?更糟的是,谁还想精心研读培根的《告一场圣战》(Advertisement Touching an Holy War),谁还希望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发现培根宣告一场反基督教的圣战的理由?虽然每个人都读笛卡尔,但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方法谈》(Discourse on the Method)值得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方法谈》是理解笛卡尔整个计划的不二法门。本书离开了这条从者甚多的道路,从一种尼采式的视角来考察这些受到忽略的著作。我的理由是,这些短小的作品隐含着某种恢弘的气象,只有坚持不懈的研读,才能从中发现这种恢弘气象。此外,在我看来,只有在这些作品中,而且只有通过这样的研读,现代的哲学起源才可以得到理解。语文学,解释的艺术,阐释学(hermeneutics):我本应以对赫耳墨斯的祷告开始,不过,即便我知道怎样祷告,这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

序言

作者开卷便说,这是一部哲学史,一部现代哲学史。此类专著夥矣,为何要翻译这部?

这不是我们常见的哲学史著作,而是一部尼采式的现代哲学史。作者试图透过“第一位全面理解并超越现代的哲人”尼采的火眼金睛,观察现代思想的开端,即培根一笛卡尔主义与柏拉图传统相遇的时刻,由此展示,现代意识为何以及如何被现代思想奠基者们塑造出来。为了实现这个意图,作者并没有像通常的哲学史家那样,“历史地和批判地”阐述某些哲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影响过程,而是在尼采(“伟大的思想就是伟大的事件”、“真正的哲人是命令者和立法者”和“以前的哲人都知道显白与隐微的区别”三个原则)的指导下,悉心解读了三个原文本:培根的《新大西岛》(1624)和《宣告一场圣战》(1623),笛卡尔的《方法谈》(1637);然后,他联系这些文本的基本问题,对堪尼采本人的两个文本:《论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1873)和《快乐的科学》卷五(1886)。作者之所以把这些文本放在一起阅读,理由很明显:这三位哲人背后无不隐藏着柏拉图的影子,他们与柏拉图之间的隐秘对话既塑造亦瓦解了“现时代”的基本意涵。

说到底,这部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哲学史,毋宁说展示了一位古典哲人、两位现代哲人和一位“超越现代的哲人”之间的对话。在柏拉图式古典哲人看来,对话写作正是古典自由教育的最佳形式(柏拉图,《斐德若》,2754—2‘76a7;尼采,《人性、太人性》,条374)。志在复兴古典政治哲学的当代哲人深知:“自由教育在于倾听最伟大心灵之间的对话”,然而,“最伟大的心灵总在独自”,因此,“我们必须把他们的独白转化成对话,请他们‘肩并肩’进入‘聚会’”(施特劳斯,“什么是自由教育?”,见《经典与解释5》,华夏版2005,页7)。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不仅使我们得以聆听古今伟大心灵之间的交谈,而且在阅读艺术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者朗佩特没机会在课堂上亲炙施特劳斯的解读风采,却通过精读施特劳斯的解读之作,习得古典解经术,他的尼采解读,连施派后学也不得不大翘拇指。不过,据说施特劳斯终生都在偷偷摸摸倾听尼采,却很少在公开场合大谈尼采,甚至公开摆出反对尼采的姿态,只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写了篇晦涩的短文(“注意《善恶的彼岸》的谋篇”)。相比之下,朗佩特更喜欢把自己读出一切都说白了,显得更坦诚,因而也更现代……当然,要是从人家那里得到有益的启发,还苛责于人就有点不厚道了。据说朗教授目前正在写《尼采与古代》(Nietzsche andAncient Times:A Study of Plato andNietzsche),但愿我们不久能读到更精彩的解读。

李春长博士译过培根原著和解读文章,故由他承译培根部分;彭磊同志浸淫笛卡尔有年,策划过《经典与解释》学刊的笛卡尔专号,因此承译笛卡尔部分和导言;笔者喜读尼采,不揣浅陋承译尼采部分,并审读全稿,舛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文中[]内数字指原版页码(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李致远

2008年10月8日于康乐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