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即位之后就想光大先王的功业,赵武灵王趁着中原地区各国互相攻伐之际,积极向北方拓展领土。
本书以史实的视角,揭示了赵武灵王融豪气与匪气,治世君主与血腥帝王于一身的神秘而传奇的一生,资料丰富,历史事件生动,情节精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武灵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常万生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即位之后就想光大先王的功业,赵武灵王趁着中原地区各国互相攻伐之际,积极向北方拓展领土。 本书以史实的视角,揭示了赵武灵王融豪气与匪气,治世君主与血腥帝王于一身的神秘而传奇的一生,资料丰富,历史事件生动,情节精彩。 内容推荐 赤旗漫卷平川。胡服骑射风旋。莫笑沙丘野冢,英雄自捣龙潭。 雄主。然而犹疑不定的掂量、出尔反尔的摇摆,使他深陷他不擅长的勾心斗角,他的简单、粗豪与狡诈相搏必遭大难,加之亲子与佞臣结合…… 战国中期,赵国君主武灵王深感北方胡人凶猛彪悍的威胁,强力推行“胡服骑射”,此举使赵国成为唯一可以与强秦比肩的中原。 目录 第一章 少年国主 第二章 风云突变 第三章 黑龙潭访贤 第四章 学宫谍影 第五章 庆典上的艳遇 第六章 钟车后的密谋 第七章 谁是祸水? 第八章 后宫脂粉战 第九章 初议胡服 第十章 灌木丛下藏杀机 第十一章 走马川遇相马人 第十二章 身祭铸箭炉 第十三章 悲歌《长子恨》 第十四章 当机立断 第十五章 祖庙里的哀号 第十六章 铁骑踏宁葭 第十七章 灵寿决战 第十八章 断臂人返乡 第十九章 庆功宴闯宫 第二十章 乔装探强秦 第二十一章 沙丘宫惊变 后记 寻找喧嚣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少年国主 一团神奇的黑影遮住了明亮的太阳,只留下如女人手镯般金色的光环。 霎时间,天昏地暗,人畜皆惊。牛吼,马嘶,鸡鸣,犬吠,嘈杂的市声,惊怖的呼喊,交织成宏大的、令人心悸的音响,使平静的赵都邯郸笼罩在一片突然降临的恐怖之中。 此刻,躺在王宫里病榻上的赵肃侯发出了虚弱而急促的呼吸声。守护在他身边的端夫人和宫女们吓得脸色发白,赶忙围拢过来。有的奉药,有的捶背,有的揩汗…… 赵肃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骷髅。赵肃侯很鄙薄它那干瘦难看的样子,用脚踢了踢,问:“你怎么落得这般境地?是因为国亡家破,遭斧钺之诛,还是因贪财害理,受冻馁之患?抑或有不善之行给父母丢了丑?” “不肖子赵语,你竟敢这般无理于你的先王吗?”骷髅突然开了口,并自称是赵国的创始之君赵简子。 赵肃侯吓了一跳,跪地请求恕罪。 骷髅道:“不肖子赵语!想当年,是我灭了智伯,并与韩、魏两家三分了晋室,争得了这块土地。自传到你的手上,整整二十四年,你非但没使赵国得到发展,反而留下了诸多耻辱,你有何脸面来见我? “你远不及你的先人、我的曾孙赵籍。他勇于进取,锐意求新,节俭财用,任官使能,赵国臣民得以温饱。可你呢,你为赵国做了些什么? “我恨你祖父赵武侯。他太无能,太迂腐。他曾与韩、魏两国联合对付楚国,打败了楚国的盟友郑国和宋国,但并未得到一寸土地,都让韩、魏两国分了去。你父亲赵种也没本事,前些年和魏国交战,连国都邯郸都被占领了。直到此后两年,魏惠王受到秦国的攻击,才在漳水边与你父亲签订了一个和约,将邯郸归还于我。唉,你们这祖孙三人,都是窝囊废!” 听着骷髅的训斥,赵肃侯热汗直流,羞愧难言,恨不得在地上扒出个洞来,钻进去。 当然,他也不无委屈。他何尝不想干一番大事业?他不仅想称雄于中原列国,而且想与西面的强秦抗衡,甚至战而胜之。他注意到,秦国与赵国虽相隔遥遥,但其有地形之利,兵马之强,且大有向东发展之势,是赵国的最大威胁,不可掉以轻心。 在赵肃侯思谋抗秦之策的过程中,和纵横家苏秦的交往是使他难忘的。 这苏秦是洛阳人氏,少时家贫,曾以锥刺股的精神钻研兵书和游说之术,立志有所作为。初至秦国,说秦惠王以兼并天下之术,秦王不纳,苏秦愤而东行,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公元前333年的一天,苏秦在说服了燕国国君燕文公后来到了赵国,年轻气盛的赵肃侯以贵宾之礼接待了他。苏秦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对赵肃侯说:“当今中原各国,莫强于赵,秦所注目,亦莫如赵。秦之所以不敢举兵伐赵,是因有韩魏两国在西南挡住秦国。然二国无高山大河之防,秦若攻之,必难抵抗。两国一旦降秦,赵则危矣。有鉴于此,大王当约会诸侯,结为兄弟,秦攻一国广五国各出精兵相助,有不践约者,五国共伐之。如此,秦必不敢害山东诸国,诸国亦可相安无事了。” 赵肃侯以为然,当即表示赞同,并拜苏秦为相,赠以车马金玉,请他去约会各国诸侯。 苏秦的奔走是成功的。数日后,苏秦与赵肃侯约燕、韩、魏、齐、楚五国国君在赵国的洹水岸边,歃血为盟,以苏秦为“纵约长”,约定将中原六国联成一线,合纵抗秦。 六国的洹水之盟引起了秦国的不安。秦惠文王采取了远交近攻之策,派相国张仪游说魏、燕二国,并以归还城池和结成亲戚为诱饵,将二国拉到自己一边。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离赵逃燕,纵约随之瓦解,赵肃侯的一腔热情也付诸东流。 此后,赵国连连战败。不久前,秦国东侵,河西一战,大将赵疵战死,赵之蔺城、离石丢失。更不能容忍的是,区区中山小国也趁机出兵,差一点攻取了赵国边邑高城。 这一战,对赵肃侯来说,可谓刻骨铭心。那时,赵肃侯只忙于对付齐、魏,根本没把中山国放在眼里,仅仅派出几百乘战车。但意想不到的是,强悍善战的中山骑兵却把赵军打得大败,赵肃侯腿上挨了一箭,险些丧命。赵肃侯又羞又气,终于病卧不起了…… 面对先王,回思往事,赵肃侯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想进行辩解,无奈那骷髅脸背着他,不屑看他一眼,后来,竞气恼地腾云而去。 赵肃侯慌忙起身,追赶上去:“先王留步,请听我说,请听……”赵肃侯急醒了。一身冷汗。 在赵肃侯病重昏迷的时候,他的爱子太子雍正在东宫门外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此人是太子雍的贴身侍卫、以勇武著称的少室周。 他是奉太子雍之命前往齐国为赵肃侯寻求丹药的。齐国是著名的丹药之乡,齐王好仙,名巫遍于国中,其烧炼丹药之术远近闻名。 这件事,太子雍并未征得赵肃侯的同意。因那年齐国曾受秦国指使,利用合纵失败之机举兵攻赵,赵肃侯仓促应战,决开了黄河堤坝,才迫使齐国退兵。但这样一来,赵国的万亩良田都浸泡在河水之中。因此,赵肃侯最恨齐国,若听说去齐国求药,还不气破肚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赵肃侯有令,未经传召,太子不得擅人大内探病。 赵肃侯这样做并非父子薄情,而是怕耽误了太子的学业。他把强国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子雍身上,在他看来,太子雍的长进比自己的病还重要得多。他恨不得让这位十三岁的太子马上成人,完成使赵国富强的使命。 赵肃侯很喜爱太子雍,因而,当太子雍还在襁褓中时便对他进行了异乎寻常的教育。 为了培育太子雍的坚强性格,他对太子雍的居室作了精心布置;床板是硬的,枕头也是硬的,被衾用的是粗糙的麻布。门窗经常开着,冬日里火盆放置也有限制,不使屋里太热,有意识地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平时不让外人靠近,也不许侍姬随便抱他,从小就使他不依赖别人。太子宫室的台基很高,高达五仞,在整个赵王城中仅低于用于大朝的龙台宫和国君的寝宫。在这高台建筑盛行的时代,殿基之高是尊严与权贵的象征,作为赵国基业的后继人,太子雍自然是用之无愧的。不过,赵肃侯让儿子住这样的宫室,还另有所想。一是出于儿子的健康考虑,高则清爽,不易生病;二来可以保证安全,不致意外遭到袭扰。宫室为木结构,上复板瓦,飞檐高排,翼角外出,这些与一般宫室并无区别。特殊之处是室内的彩绘壁画。都是用对比度很强的色调画成,内容一色是车马征战,进得宫来,如处战阵之中。赵肃侯这样做,是想让太子雍从小便置身于战争的氛围中,培养其勇猛果敢的性格。 太子雍五岁开始习文,八岁开始学武,老师是熟知文史的相国肥义和精于骑射的大将赵疵,每天都有严格的内容安排。赵肃侯望子成龙心切,其用心可谓良苦矣。 太子雍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他天资聪慧,肯下苦功,学业进步很快。他身体发育很好,性情早熟,虽为少年,却似成人。 太子雍在肥义、赵疵这两位良师的严教下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可是在不久以前,两位良师都相继离开了他。赵疵死于河西之战,肥义因不赞成苏秦的合纵主张而弃官出走,不知去向。现在的继任太傅是太子雍的叔父公子成,此人并无实学,满脑子陈腐观念,在他名目繁多的管束下,太子雍感到十分别扭。 少室周去齐国求药,公子成是知道的。他夸奖太子雍有孝心,并告知了端夫人。太子雍并不因此而感到荣耀:他只是挂念着父王的病情,担心着国家的前途。现在,国家还不强盛,自己年岁又小,万一父王谢世,这赵家江山该如何收拾? 想到这些,太子雍等待少室周的心情更加急切,他巴不得少室周即刻就出现在他面前。 赵肃侯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为了刺激一下赵肃侯的食欲,端夫人让人取来一点叫做醢的肉酱。这种肉酱是先将肉烘干,然后切碎,再放些粱曲和盐,泡上美酒,放入陶罐中闷上一百天而成的。赵肃侯平日喜酒,御医规定不能进酒,所以端夫人背着御医取来了这种略带酒味的肉酱。她眼看着赵肃侯日不进食,心里太难受了。 赵肃侯强打精神尝了一羹匙肉酱,端夫人又掐了一撮黍米团子放入他的口中。赵肃侯慢慢地咀嚼起来,像牛在反刍。 在一旁端食器的宫人腕已发酸,两臂直抖,但她不敢动一动,默默地等待着君王和王后的吩咐。 其实,赵肃侯口中的食物早已没有了味道,那上下牙床的运动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嚼着嚼着,竟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端夫人吩咐将食物撤下,她自己也随着屏退的宫人走到门外,想稍稍放松一下。长时间地守护在病人身边,精神上的重负,身体上的疲倦,使她有些支持不住了。 P1-5 后记 寻找喧嚣 我供职的这地方挺偏远的。海边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下就是我们。 记得是个初暖还寒的春日,我从一个繁华的省会城市来到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年。我们的工作调动简单得很,一纸调令,一次谈话,就唱着“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安家”开拔了。初来时最难熬的就是太寂寞,人也陌生,地也陌生,四周静得出奇,连邻近村子喊孩子吃饭都听得到。于是便很后悔,想那座城,想那喧嚣的街市,想那喧嚣的人群,还有整天喧嚣个没完的朋友们,并奇异地认为,人这一辈子大概离不开喧嚣,在喧嚣中降生,在喧嚣中离世,其间这几十年也是喧喧嚣嚣的,没有了喧嚣,生命就似乎缺少了躁动,缺少了活力。好在,走不远就是大海,便常去海边,一个人坐在礁石上,听海的喧嚣。大海着实挺有魅力,潮涨潮落,波起浪涌,喧器着不息的海声。但久而久之也便腻了,觉得大海的呼吸一个节奏,闷闷的,像趴在地上的牛在打呼噜。 百无聊赖钻进了图书馆,成天以书为伴,和书对话,正应验了“无聊才读书”那句名言。那时的图书馆没有多少好看的书,只有“二十四史”还挺有着头,就呆乎乎地一卷一卷地读,像是挺用心似的。有时也觉得好笑:读了十八年书硬是没读够,还有滋有味地自我陶醉,不可思议。最初迷上古书并没想到自己要写点什么,只是觉得古人写的那些古事挺热闹,一会儿他当了皇帝,信誓旦旦地折腾了一顿,一会儿又头破血流地被另一个人赶了下来;这厢三宫六院地刚安置完毕,又风云突变作鸟兽散,配人的配人,当尼姑的当尼姑,殉葬的殉葬。闹哄哄的臣僚们呢,诛杀了一些,罢免了一些,剩下的又换了一身朝服,改了一下官阶,和新一朝同辈另事新主了。 皇帝们在台上真挺威风,想怎的就怎的,整日里饫甘餍肥,万岁声不绝于耳,但百分之百不能“万岁”。我大体查了一下,从秦汉到明清,二百多个有生卒年可考的皇帝,多一半没活到五十岁,平均年龄还不到四十岁。这是咋回事呢?一是骄奢淫逸太过头,有了病也没人敢给治,闹神闹鬼地请方士,服丹药,自己作践自己。还有很多是为了那把椅子暴死的。从西周至清,正史记载的宫廷政变有一百七十多次,每次都是宫门喋血,人头落地,人皆仰视的御座不知沾染上多少层殷红,朝代的更迭则像一幕幕没完没了的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屡换大王旗,你说热闹不热闹,喧嚣不喧器? 或许就是因为觉得这喧嚣挺过瘾的,足可排遣寂寞,便没日没夜地读,像街头上看人打架,旁观不怕乱子大。于是,又奇异地想,人这生灵可真怪,自己怕担风险,惹麻烦,可对别人的风险和麻烦倒挺感兴趣,难怪古人大兴感叹: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有人说,写小说的人良心大大地坏,净拿一些杜撰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折磨人。这话我信,我后来写起书来便有些居心不良,专给是是非非的人物立传,竭力渲染那些大善大恶、大喜大悲的故事扯别人的肠子。赵武灵王家事不顺,被两个争夺王位的儿子逼进沙丘宫,活活饿死;秦相李斯鄙薄“厕中鼠”的卑微,向往“仓中鼠”的高贵,到头来却被名缰利索缚住了身子,绑赴刑场受斩时连“东门逐兔”都成了奢望;楚霸王项羽为当“万人敌”取代秦王政,锅也砸了,船也沉了,一股劲冲进咸阳城,又血肉横飞地和天敌刘邦斗了两三年,却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将一颗漆黑的头颅割进乌江;汉宫艳后赵飞燕美得惊人,也精明得惊人,可一夜秋风昭阳殿,好端端的一个美人便寻了短见,香消玉殒了。女皇武则天呢,主宰大唐朝政五十年,把李家天下翻了个底儿朝天,后来也是众叛亲离,寒屋冷榻,死的时候连个亲人都没有。又因七老八十的养过两个男宠,被后人打到淫荡女人堆儿里,落了个千古淫名……咳,这些故事,可真够闹心的,可我偏要点灯熬油地把它们写出来。干啥?希望把我领略的这份喧嚣推荐给世人,让大伙儿也喧嚣一把,借别人的闹心事解自己的闷儿。 读书是领略喧嚣,写书是制造喧嚣,这观点有点歪,似乎把神圣的事给亵渎了,十有八九要通不过。我却难改初衷,整天琢磨着怎样让我的书更多一点喧嚣,变着法地把故事闹腾得更好看些。人生在世不容易,还是欢欢乐乐、热热闹闹的好。 海还是那片海,山还是那座山,庙还是那座庙,但我已不再寂寞,因为我拥有了经久不息的喧嚣,拥有了激扬生命活力的躁动。 写作是件辛苦的事,挺难的,这中间没少得到老师、亲友的提携、帮助,心里着实感激,时时刻刻念记着。他们是:张笑天、吴枫、左云霖、李学勤、杨德宏、王占通、张樱、迟宝祥、杨箫、王成君,还有连续出版了我几部作品的华夏出版社副编审高苏先生。他们的关切和付出,令人感动。在此,我对诸位深鞠一躬。谢谢! 常万生 2008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