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节庆狂欢(民间美术中的节俗文化)
分类
作者 沈泓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成为文化遗产的节日,从民间节俗的滥觞,到春节的习俗盛典一一进行介绍。元宵节为何要闹花灯?端午节为何要龙舟竞渡?中秋节为何要仰望海上明月?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望远?诗人为何写“清明时节雨纷纷”?冬至为何曾经是元旦?七夕节为何是牛郎织女聚会之日?老鼠娶亲为何在人间流行?等等有趣的节俗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对传统文化爱好者、民俗文化爱好者、民间美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画家、设计师、教师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大中学生和时尚白领也将是增知益智的知识性读物。

内容推荐

节庆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像一个窗口,把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展示给全世界。传统节日融入的是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

节日的狂欢,给所有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舒泄郁积于体内和心灵深处的欲望和能量,让他们进入忘我之境,因此而发现自我,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权利,品尝到人之为人的滋味。

本书将让您体验到民间美术中的节俗文化。

目录

第一章 民间节俗的滥觞

节日的形成和演变/2

节日的意义/5

诗情画意盎然/6

巫术是节日的盛典/8

二十四节气与节日/9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12

第二章 春节的来龙去脉

天子祖乙首创说/16

学者眼中的来历/17

关中春节来历说/19

福建春节来历说/20

乞讨老人与春节/22

又一版本“年”传说/24

邯郸春节来历说/27

现当代春节演变/30

第三章 除夕的仪式讲究

除夕的演变/34

祈年巫术习俗/36

贴春联/38

贴福字/39

祭祖先祭天地/41

吃团年饭/42

除夕风俗/45

“百无禁忌”贴门/45

 卖懒/46

 门前“藏鬼秸”/47

 葫芦收疫鬼/47

 松柏饰门/48

“喜钱”招财/48

 木炭门前当将军/48

 甘蔗门前当宰相/49

 红橘示吉/50

守岁/50

除夕民俗与时俱进/52

第四章 《老鼠娶亲》多谐趣

滩头版《老鼠娶亲》的传说/56

佛山版《老鼠嫁女》传说/58

“老鼠娶亲”习俗/61

 北方《老鼠娶亲》习俗/63

 南方为老鼠娶亲助兴/65

 山西“老鼠娶亲”习俗盛行/67

《老鼠娶亲》其他艺术样式/68

《老鼠娶亲》年画遍及全国/70

鲁迅与《老鼠娶亲》/72

“精神互渗”与《老鼠娶亲》/75

第五章 春节的习俗盛典

春节过年有多长/78

腊月民俗/79

赶年集办年货/80

驱傩民俗/82

压岁钱/84

接喜神/85

拜年民俗/86

爆竹祭神/90

初二吃饺子送家堂/92

初三书帖钉赤口/92

过年以初五为界/94

送穷的岁时风俗/95

春节的禁忌/99

各地春节习俗/100

春节的诗意/103

第六章 元宵团圆闹花灯

元宵灯节的传说/108

元宵节的来历/110

古代元宵节盛况/112

迎神赛会闹花灯/116

龙灯舞狮舞元宵/117

团团圆圆吃元宵/119

辛集十二生肖祭灯/120

泉州请替身祀厕神/123

吴川梅荣桥梁节/124

贵州黄平偷菜节/125

藏族摆花节/125

彝族巴乌节/127

其他各地习俗/128

元宵节诗意/129

第七章 清明时节雨纷纷

最重要的节气/134

清明节的由来/135

禁火插柳的古俗/138

荡秋千/142

蹴鞠和放风筝/143

扫墓祭祖/144

清明食俗/145

清明诗意/146

第八章 龙舟竞渡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源/148

 源于纪念屈原/148

 源于纪念伍子胥/150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150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151

悬艾的寓意/151

其他端午门饰/154

端午驱恶习俗/156

赛龙舟/158

午时水/161

端午食俗/162

楚地端午习俗/163

泉州采莲习俗/165

各地端午节习俗/166

少数民族的端午习俗/169

端午节诗情/171

第九章 牛郎织女七夕节

七夕的由来/174

牛郎织女的传说/175

七夕的古代诗意/177

喜鹊“报错喜”/179

七夕的仪式/181

七夕与李煜/182

七夕与情人节/183

七夕节诗意/188

第十章 海上明月中秋节

中秋起源/192

中秋传说/193

 嫦娥奔月/193

 吴刚折桂/195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195

中秋古俗/196

中秋月饼/200

各地中秋节风俗/202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205

 傣族拜月/205

 侗族偷月亮菜/206

 高山族托球舞/206

 苗族跳月/207

中秋节诗词选/208

第十一章 登高望远重阳节

起源和演变/210

重阳节的传说/213

重阳节的习俗/215

 登高/215

 吃重阳糕/215

 赏菊并饮菊花酒/216

各地风俗/216

重阳诗意/218

第十二章 冬至曾经是元旦

科学中的冬至/224

冬至节的由来/223

冬至的民间传说/224

冬至节的食文化/226

冬至的民俗风情/229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232

第十三章 节庆习俗花样多

春分/234

夏至/235

花姑节/236

青龙节/237

过半年/239

六月六/239

中元节/240

浴佛节/243

寒衣节/244

腊八节/245

元旦/246

后记

试读章节

滩头版《老鼠娶亲》的传说

“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猫公的肚子里”。在邵阳滩头一带的民间,我听到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老鼠娶亲》是滩头年画中的代表作之一。滩头民间年画用线条和色彩将这个民间故事渲染得热烈隆重,又恰如其分。当滩头年画艺人高腊枚为我拿出《老鼠娶亲》时,我被这幅据说是鲁迅先生收藏过的滩头年画所打动。《老鼠娶亲》的艺术样式多样,而关于老鼠的传说故事也有多种版本。而最常见的滩头通用版本有3个。

一个是这样说的——

老鼠为了讨好猫,而将女儿嫁给猫,希望猫不要吃老鼠。猫心想,等老鼠把女儿嫁过来,再将其吃掉。老鼠嫁女儿当天,猫将老鼠一网打尽。

故事作者和受众的心理是:老鼠被吃光,就不会糟蹋粮食,就大丰收了,因此该故事和年画有喜庆丰收的意思。

第二个故事——

在邵阳滩头,提到《老鼠娶亲》年画,很多人都会对你讲述这一神奇的传说故事:

老鼠欲将女儿嫁给有权势者,开始认为太阳最好,但太阳说自己会被乌云遮挡,那就嫁给乌云吧!但乌云说自己会被风吹走,那就嫁给风吧!但风说自己会被高墙挡住,那就嫁给高墙吧!但高墙说自己最怕被老鼠打洞,而老鼠又怕猫,那就干脆嫁给猫!于是,吹吹打打送女出阁,最后全部被猫吞食……

第三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情节差不多,但结果不同。其细节是这样的——

老鼠看见自己美丽的女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就想为她找个理想的丈夫。老鼠心想:“我们老鼠虽然在十二生肖之中排行第一,但一见到猫就吓得要死。我一定要为女儿找一个本领胜过猫的丈夫。”

老鼠抬头看见阳光灿烂耀眼,觉得太阳力量强大,最适合做自己的女婿。于是便上山找太阳去。

“我哪是最强呢?只要乌云一来,就把我的光芒完全掩盖。乌云比我强多了。”太阳说。

老鼠去找乌云,说明来意。“我虽然能挡住阳光,但被风一吹,就消散得无影无踪。风比我强多了。”乌云说。

老鼠又去找风。“我?我并不是最了不起啊!我一遇到墙,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老鼠又去找墙。“我不怕太阳不怕强风,就最怕老鼠。老鼠在我身上打洞,不停进进出出,我也奈何他们不得!我看天下最强的就是你们老鼠了。”

老鼠寻寻觅觅,到头来竟然发觉自己原来也很了不起。世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多强的也有弱点,多弱的也有优点。自己没理由看不起自己的族群啊。

于是,老鼠在族中选了一只品德优秀积极上进的年轻老鼠做女婿。正月初三,就是这对新人结婚的好日子。为了不妨碍老鼠办喜事,人们决定在正月初三那天,夜不点灯,提早上床。反正,经过初一初二两天的热闹忙碌后,大家也乐得在这天早点休息呢!

这三个通用版的《老鼠娶亲》传说,都可以在滩头听到,但大同中有小异。

佛山版《老鼠嫁女》传说

在全国各地还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关于《老鼠娶亲》的传说故事,与通用版的《老鼠娶亲》传说不尽相同。

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佛山是我国木版年画四大产区之一,年销量一万对以上。在佛山千百种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中,有一幅《老鼠嫁女》。佛山老人陈士炯曾讲述过佛山《老鼠嫁女》的传说——

谚云:“大年除夕夜,老鼠嫁女时”。在佛山民间,一到大年三十晚,家家户户就在墙角、路口、门旁,点亮一盏盏油灯,给送亲的老鼠照路。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所住宅里有一只馋嘴的老猫,因为偷吃了主人的两条鲮鱼儿,被主人痛打了一顿。于是,它痛下决心,要趁老鼠嫁女的时候,一显威风,把老鼠来个“一锅端”。越来越迫近除夕了。鼠哥探听到老猫的打算,便告知众鼠。

消息在鼠族中一传开,个个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快当新娘子的鼠姑娘,它才不担心呢,整天高兴得又是跳又是笑,乐呵呵的,一点都不着急。

鼠老爹埋怨女儿:“女儿呀女儿,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操心?”

鼠姑娘慢条斯理地说:“俗话说,哪个猫儿不吃腥?到那天,我们想办法找几条鱼和几瓶酒,送到老猫的家门,它不迷糊?”

除夕这一天,鱼偷来了,酒偷来了,纸张笔墨也偷来了。大家找了个空儿,趁老猫不在,把那些鱼呀酒呀,通通转到老猫的窝边。

大年除夕,刚入夜,鼠哥就回来了。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老猫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鱼喝酒哩!

老鼠嫁女送亲的队伍出发了,像长蛇一样,可热闹啦!灯笼开路,罗伞领先,锣鼓响,笛箫鸣,新娘的轿子在正中,大鼠小鼠走后面,吹吹打打,鞭炮不绝,一片欢乐景象。送亲的队伍经过老猫面前,老猫那只半开半闭的眼睛醉意迷迷……

不知什么时候,佛山的木版年画艺人,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幅木版年画《老鼠嫁女》:一队老鼠,从画的右上方向左下方走来,队伍里面,有吹笛子的,有打锣鼓的,有提灯笼的,有举罗伞的。队伍的中间是一乘小轿子,里面坐着戴着凤冠的鼠新娘,由四只小鼠抬着走。还有一批大大小小送亲的老鼠,跟在轿子后面。整个队伍,吹吹打打,大模大样,热闹得不亦乐乎。而画的左上角,有一只老猫,两眼忽开忽闭地看着老鼠送亲的队伍,津津有味地抓着一个鱼头在死命地啃吃……真是寓意深长、妙趣横生。

P56-60

序言

中国节俗不仅是一种精神狂欢和实际享乐,而且是一种文化。比如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城镇,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社戏》,到当代作家的小说《过年》等,从无数的关于节日的绘画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节日温馨的气氛,回味古代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

越是现代化,人类的漂泊感越强烈,无根浮萍感使人怀念古典,都市水泥森林中的压抑感使人们心中常常泛起寻根的冲动。民俗节日在现代生活中被冲得越来越淡,因此每到黄金周,城市人潮水般涌向龙脊梯田的壮族吊脚楼,涌向黔东南的千户苗寨,涌向原始森林中的少数民族村落,去寻找都市中已经看不到的节俗风情。

现在我们过春节不是旅游就是探亲访友,而快节奏的深圳特区人,往往是以睡觉为乐。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快,快到没有时间睡觉,快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睡觉。而古代节日就是让时间慢,让时间变慢的方式就是不断增加民俗的内容和程序。且看看春节是如何让时间变慢的:

早在春节前的20多天,就已经进人春节习俗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送老灶爷上天。接下来就是杀猪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到头的晦气。

慢的特点是讲究。越讲究规矩越多,规矩越多越讲究。贴对联也有讲究,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要贴啥,墙上、树上、牛槽上、米面瓦罐上要贴啥,祖宗牌位边、土地爷、老天爷边要贴啥,全都乱来不得,规矩很多。即使剃头也有讲究,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

年前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做各种各样吃的东西。在忙碌中让时间变慢,在慢中享受节日的忙碌。除夕之夜,一家人完全闲下来,彻底享受节日的慢,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记得小时候过年,大人再三嘱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更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

大年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包括老天爷、土地爷、灶王爷,还有老关爷、观音菩萨等等,凡是与人生命运沾点边的,都要照顾周到,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除了自己家的父母、祖父母之外,依次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公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

初二到初四初五,是走亲戚的时间。人们穿梭般往来于山青水秀之间,享受节日的慢。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的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

看看,古代的一个春节多么复杂而丰富。

传统节日融人的是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春节担负的是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艺术化人生,贴年画、贴对联,舞龙舞狮,歌舞表演,用艺术之花点缀人生之美;四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五是民间娱乐,放鞭炮,玩游戏,打牌摸麻将,在慢慢的娱乐活动中感受生活的闲适。

正如一位文化人所说:“如果说在过去,每个人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上的一环,或者是社会网络中一个固定的纽结,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地安顿自我;那么到了现代城市社会,一个人则变成了茫茫人海中的一粒沙子,一个匆匆人流中的过客,一个断了根而四处漂流的浮萍,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因此,我们更怀念昔日的节日,怀念温情而悠闲的日子,快乐而纯真的日子。怀念节日,就是向往文化。”

传统节日是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节俗文化,其淡化了的色彩,我们仍能从代代相传的民间美术中看到。如今,很多节日风俗,我们也只能从民间美术中感知了。从民间年画、剪纸、泥塑、雕刻、绘画等一切美术品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旧时的节日狂欢,触摸到古人闲适平和的心境。

后记

图解中华民俗:文化品味民间传统习俗

吉祥如花。在幽深的远古图腾处绽放;吉祥如花,是婉约的中华文化独特的表达。穿过谐音隐喻象征的森林,几乎每一种花草都在讲述一个吉祥的故事,每一种动物都在表达一个吉祥的寓意。本丛书就是这样一套希望带着读者一起愉快穿越民间图像美妙森林的导游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民间俗图的浓厚兴趣从小时候就开始了,这些色彩鲜艳的图案伴随了我童年的梦。后来,我又特别迷恋民间年画,多年兴趣的累积形成了11万多张民间年画和1万多张民间剪纸的藏品。

收藏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收藏过程中,为了破译这些民间图案的寓意和来龙去脉,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积累了大量资料,对很多图案做了深入研究和考证。日积月累,藏品与日俱增,研究和考证积累的文字也与日俱增,最终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套书。

这是一套通过民间美术透视传统文化的丛书,是一套通过流传千百年的民间图像解读民俗文化的丛书,每一本书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分析和描述。

《众生吉祥——一民间年画中的美好寓意》通过民间年画中的图案,从吉祥寓意的源头追踪溯源,破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密码,以专题形式分别解析了各种动物祥图、植物祥图、人物祥图、物品祥图的意味,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动物腾挪喜气来,飞禽翩翩呈祥瑞、植物欣欣意盎然、高情逸韵吉祥花、人物祥图俱欢颜、果品祥物著嘉华的奇妙世界。

《天上神仙——民间绘画中的偶像崇拜》讲述的是神仙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不了解神仙文化,就不可能真正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

神仙本虚拟,我们只能从古代民间绘画中看到神仙的面貌情态,我们欣赏这些神仙形象的同时,更可以触摸到古人的心理和情感脉搏,触摸到我们民族的深层性格。

书中追踪神仙画的源头,对神仙中最常见的三界三清与三官、四极四御四灵官、天地全神、灶王爷、财神、观音、福禄寿三星、八仙等等诸神进行了通俗性趣味性的描述。

《门上春秋——民间年画中的门神往事》对门神文化的演变、门神年画的功能、门神的种类、门神的源头和演变,以及主要的门神形象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赵公明、关公、钟馗、和合二仙、刘海、五子门神等形形色色的门神。进行了深入描述。

古代没有照相机,我们无法了解古人的生活形貌,但民间年画真实记录了古人的生活场景,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民间年画中古人生活的画面。《凡尘俗子——民间年画中的温情风俗》以大量图像表现了古人的世俗生活和人间的脉脉温情,通过农业社会的游春打春迎春图、男女十忙庄稼忙、大庆丰年丰收图、争请财神到我家。以及祈求福禄寿带来好运的宗教般的虔诚和仪俗形式,还有新婚仪式及娃娃美女的生活风俗,让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生活面貌之一斑。

《孝行天下——民间年画中的森严孝道》对传统孝道进行了图解和研究。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此论不无偏颇,但孝道确实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孝道有维系家庭、凝聚社会、稳定国家的积极方面,同时过分强调孝道又走向了弊端。所以近代以来对儒家传统孝道观的批判富有进步意义。

该书对孝道演进源流、儒家孝道思想及佛教孝道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对《孝经》和《二十四孝》进行了全面解剖。该书的亮点是我收藏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数十套《二十四孝图》,首次将这些珍贵的专题藏品集中于一书,在生动的故事中配以形象的图说,以理性精神对古代孝道中的精华和糟粕进行了批判和倡扬。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的501个项目中,就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节庆狂欢——民间美术中的节俗文化》对这些成为文化遗产的节日,从民间节俗的滥觞,到春节的习俗盛典一一进行介绍。元宵节为何要闹花灯?端午节为何要龙舟竞渡?中秋节为何要仰望海上明月?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望远?诗人为何写“清明时节雨纷纷”?冬至为何曾经是元旦?七夕节为何是牛郎织女聚会之日?老鼠娶亲为何在人间流行?等等有趣的节俗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这套丛书对传统文化爱好者、民俗文化爱好者、民间美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画家、设计师、教师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大中学生和时尚白领也将是增知益智的知识性读物。

为了寻找民间俗图,本人多年走遍中国各省市,深入穷乡僻壤、山村古镇,访遍古代年画产地,收藏了大量民间图像,本丛书中的图像只是其中的部分藏品。

所以,这套丛书的最大特色就是书中图片全部是作者本人的藏品,以藏家的视角来图解中国人的生活,绝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竭力让读者在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图像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众生吉祥》《孝行天下》《:节庆狂欢》三本书参加撰写的还有舒惠芳、陈踽等,她们为这些书的完成做了大量工作,特此说明并致谢。同时,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们为这套书的设计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对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