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镜子(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基因谱)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肖剑//沧浪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历史文学书没有对历史沿革、社会变迁作宏观铺陈,而是着力于历史细节的捕捉。内容起自春秋,终至晚清,截取各色人等的精彩瞬间,共分为风范、节义、识见、权谋、能臣、将帅、幼敏、奸佞、识人、俊辩、诙谐、才学、书艺、趣闻、逸事、典故、杂谈等17个章节。

内容推荐

社会精英中的每一个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取向和追求,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取向和追求,了解他们,无疑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最好途径。

本书内容起自先秦,终至晚清,截取历史上的精彩一瞬间,或奇人,或轶事,忠臣名将,才子佳人,乃至阴谋阳谋,典故杂谈俱为一体。共分为:风范、气节、识见、权谋、良臣、将帅、幼敏、奸佞、识人、俊辩、诙谐、才学、书画、趣闻、逸事、典故、杂谈十七个篇章,构成了一幅幅斑斓多彩的中国文化思想基因谱。

这些精彩的历史碎片,看似无有章法,实则俱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浪花,异彩纷呈。

轻松随意的阅读中,尽得曲径通幽另有洞天之妙,让人回味无穷,尽窥中国人的历史文化思想基因真谱。

目录

第一辑 风范

第二辑 节义

第三辑 识见

第四辑 权谋

第五辑 能臣

第六辑 将帅

第七辑 幼敏

第八辑 奸佞

第九辑 识人

第十辑 俊辩

第十一辑 诙谐

第十二辑 才学

第十三辑 书艺

第十四辑 趣闻

第十五辑 逸事

第十六辑 典故

第十七辑 杂谈

试读章节

第一辑 风范

荣启期是春秋时代人,隐居不仕,贫寒度日,经常只披着一块鹿皮用草绳系着,生活如是清苦,可荣启期却鼓琴而歌,感到很快乐。一次,孔子东游泰山见到他,问道:“先生乐在何处?”荣启期回答说:“使我快乐的东西很多,比如说:人为万物的灵长,我能够作为一个人,这是第一乐;在男女性别中,男尊女卑,我贵为男人,这是第二乐;人的寿命有限,有许多人在襁褓中就死去,而我能活到九十岁,这是第三乐。即此三件,就够我一生享用。”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啊!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成功。功臣范蠡却急流勇退,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人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并尝试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千万家资。齐王请他出山,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范蠡喟然感叹:“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平民来讲,已经是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没有多久,他就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于百姓,再次勇隐。

这一次,范蠡选择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不几年,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后世皆尊陶朱公为财神,商人之鼻祖。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后世士人则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或政或商,或进或退,范蠡都游刃有余,尽显智者风范。

萧何为汉朝相国,买田地宅院,必选在穷乡僻壤。治理家庭,不修筑坚固的墙垣,不建造美丽的房屋。他说:“后代要有贤子孙,将学我的俭朴;要是有不肖子孙,田宅也不致被有权势的人夺走。”

马援在西北陇汉一带居住时,常对朋友说:“大丈夫的志向,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于是耕田放牧,获得牛马羊数千头,稻谷数万斛。他叹息说:“凡是货物财产,只有施舍给别人时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否则不过是一介守财奴罢了。”于是将财产都送给亲戚朋友,自己依旧身穿羊裘皮裤。

西汉时的隐士严遵,字君平,在成都以占卜算卦为业,赚够一天的费用后,便收摊读书。有位叫罗冲的富豪,与严遵有交往,曾问他:“你怎么不去居官求禄?”并慷慨地资助他。严遵说:“我只是不想求取功名,并不是物用不足。而且,钱财方面,我并不比你缺少。”罗冲讥讽道:“我有家资万贯,而你却无隔宿之粮。你这不是胡说吗?”严遵摇头叹息道:“个中情形不说你也不知。以前我曾在你家投宿,在夜深人静时,你仍在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不分昼夜地算计,从未满足;而我为人占卜,坐在家里而钱自至,衣食皆足,还有几百钱扔在屋角,积灰寸余,不知道怎么用。这不明明是我有余而你不足吗?”罗冲听完之后,大惭而退。

汉申屠嘉为人廉直,汉文帝时任丞相。当时太中大夫邓通因受汉文帝宠信,在朝会时做出了一些怠慢的举动。罢朝后,申屠嘉写了一篇檄文,招来邓通,大骂道:“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邓通身为内臣,竟敢在大殿之上怠慢无礼,罪当斩首。”邓通磕头求饶,汉文帝也派人为邓通求情说:“邓通只是一个我狎近戏弄的小臣而已,希望丞相能饶恕他。”邓通见了汉文帝之后哭着道:“丞相几乎杀了我。”

汉清河人胡常与汝南人翟方进同是经学博士。胡常虽为经学前辈,但名声却不及翟方进响亮,因此对翟方进心存妒意,常发表议论抨击翟方进。翟方进知道胡常的心病后,每逢胡常召集学生讲学,就派自己门下的学生,到胡常的居处,向他请教经学疑义,并且详做笔记。一段时间后,胡常终于明白这是翟方进有意抬举自己,便有些过意不去。日后,胡常与士大夫交游闲谈中,也不时称赞翟方进的学问。

东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乘黑夜向杨震送礼遭拒绝,王密说:“黑夜无人知道此事。”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道?”王密惭愧离去。

东汉严光,字子陵,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与刘秀是太学同窗。刘秀称帝后,严光乃改名隐居。刘秀知道他的才能,派人到处找他。后来,齐地的官员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疑是严光,便遣使备车,三次才将他请来。刘秀亲自到驿馆看望,严光却躺在床上不起。刘秀抚摩着严光的腹部说:“子陵,为什么不帮助我呢?”过了好长时间,严光才睁开眼睛,回答说:“人各有志,何必勉强呢?”刘秀只好上车叹息而去。后来,刘秀又请严光入宫话旧,晚上同床共眠,严光的脚压在了刘秀的腹部。次日,太史官上奏:“昨夜客星侵犯帝座。”刘秀笑着说:“昨与严子陵卧也。”刘秀要封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不受,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后刘秀再次复召严光入朝为官,仍被严光拒绝了。北宋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赞其“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东汉末年,南阳郡的名士宗世林跟曹操同时在朝做官。宗世林瞧不上曹操的人品,不与他交往。等到曹操任司空,全权总揽朝政后,很平静地问宗世林:“现在我们可以结交了吧。”宗世林回答说:“我的志向像松柏一样,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汉卢植,为人刚毅有气节。他是马融的学生。马融讲课时,身旁经常有美姬服侍,但卢从未看过美姬一眼,马融因此很敬重他。后来董卓在朝中议论废立大事,大家都随声附和,只有卢植反对董卓。曹操曾说:“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汉末庞德公隐居于荆州,荆州刺史刘表慕名来见,看到他正在田问耕种,便问:“先生不接受官家的俸禄,拿什么留给子孙?”庞德公回答说:“别人留给子孙的是危险,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全。”

东汉末年,名士桥玄对曹操评价极高,遂使曹操知名于世。后曹操祭奠桥玄,献上太牢之礼(即以牛作为祭品),并说:“桥公啊,当初你曾对我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是经过你的坟墓的话,一定要用一只鸡一瓶酒来祭奠你,否则走上三步就会肚子痛。今天我用太牢来祭奠你,大大超过了你的期望,我的肚子应该不会痛了吧?”

东汉的公孙弘出身贫寒,后来他当上了丞相,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吃饭时很少有荤菜,睡觉时只盖普通人盖的棉被。就因为如此,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公孙弘一本,他认为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有这样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骗取清廉简朴的美名,是一种沽名钓誉的行为。

汉武帝当面质询公孙弘:“汲黯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面不更色,坦然应道:“是的,汲黯说的没错,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最了解我的人,他对我的指责切中要害。我的那些行为的确是为了换取美名。如果不是汲黯对圣上忠心耿耿,他怎么会这样指责我啊。”汉武帝听了这些话,反倒觉得公孙弘为人宽容谦让,就愈加尊重他了。

三国魏人徐邈曾任郡守。有人问卢钦:“武帝时,大家认为徐邈很通达,自从他回到京师,大家却认为他很介直,这是何故呢?”卢钦答道:“从前毛玢、崔琰当权之时,看重清廉高沽之士,于是大家改变车马服饰以求取名望,徐公却我行我素,因此大家认为他很通达。现在天下奢侈淫靡,但徐公仍不随波逐流,所以大家便认为他很介直了。”

三国时司马氏执掌大权,山涛推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嵇康写信拒绝说:“我喜欢浏览山川草泽,亲近游鱼飞鸟;但是一旦做了官吏,那么这些事就都没法做了。我怎么能放弃我的爱好而去做我所害怕做的事情呢?”  嵇康在刑场上将被处死的时候,神色不变,演奏了《广陵散》,说道:“当初有人要我教他这首曲子,我没有答应,可至此之后,《广陵散》就失传了啊!”

阮籍是西晋时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放荡不羁,蔑视礼教。阮籍的母亲去世了,他的朋友、中书令裴楷前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酒,披散着头发跷着腿歪在坐榻上,也不哭。裴楷来了后,阮籍才下到地上。裴楷哭了一会儿,吊唁完毕就离开了。有人问裴楷:“凡是去吊唁,都是主人先哭,客人才按照礼节哭。既然阮籍不哭,您为什么哭呀?”裴楷说:“阮籍是世俗之外的人,所以不崇尚礼制。我们是世俗之中的人,所以按礼仪的规矩办事。”当时的人赞叹他们两个人各有各的道理。

……

P1-6

序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涛走云飞,星移斗转。天地江山像一座不变的舞台,一代又一代的人粉墨登场,演绎着自己的百年人生。

一张张面孔是新鲜的,又仿佛是熟悉的;一幕幕故事是精彩的,又似乎早已耳熟能详,看过了千百回。

有人说过,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仔细想想,这话不无道理。你看,古往今来,登台表演的角色无非就是帝王将相,忠良奸佞,才子佳人,英雄美人,贩夫走卒,演出的内容也不外乎功名利禄,爱恨情仇,是非成败,聚散离合。

看多了,就会觉得历史惊人地相似。就像一个不太高明的影视导演仿照甚至是抄袭前人的作品:换一换角色的名字,变一变事件的场景,增删几场戏,加上使用当红演员,巧妙的剪裁,搬到荧屏上,就有了不低的收视率。

也难怪。历史本来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到了明天,今天的事情也成为历史的一页。

当然,历史也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否则,何来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发展和进步更多的是因为积累,是千百年持续的积累,并不是今人就比古人聪明、善良多少。而且,就基本的人性而言,人是没有多大改变的:忠奸善恶,七情六欲——这都是基因的延续,有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生理性格的基因。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才有惊人的相似。

如果说生理基因决定着我们的身体自然条件,发肤颜色,高矮胖瘦以及生理性格,那么,传统文化基因就决定着我们骨子里的人文性格,即文化偏好,价值取向,道德归宿。经常会有人喜欢比较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说西方人比较外向自我,东方人比较内敛含蓄等,这其实就是文化基因对东西方人的影响。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性格应该包括生理性格和人文性格两方面的内容。那么决定性格的是什么呢?就是基因,即生理基因和文化基因。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当然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大国。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了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如何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人的人文性格?

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可能几十部专著也不一定能讲清楚。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们没必要知道得那么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读书,读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书。

本书没有对历史沿革、社会变迁作宏观铺陈,而是着力于历史细节的捕捉。这些不加掩饰的细微之处,多有意无意地被正史所忽略,其实,细节之中最见精神,最容易捕捉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所谓的文化基因,也正在这些细胞当中。本书内容起自春秋,终至晚清,截取各色人等的精彩瞬间,共分为风范、节义、识见、权谋、能臣、将帅、幼敏、奸佞、识人、俊辩、诙谐、才学、书艺、趣闻、逸事、典故、杂谈等17个章节。章节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便于阅读。

北宋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张良与刺客刺杀秦始皇,误中副车,苏舜钦抚掌叹息:“可惜啊!没有击中。”于是喝一大杯酒。读到张良与汉高祖刘邦相遇,苏舜钦又拍案叹息:“君臣相遇,如此之难啊。”又喝了一大杯酒。

我辈读书,也常有类似的情形。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有慷慨悲歌之意,读到“犯我大汉声威者,虽远必诛”时有豪气满胸之慨,读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方知改革之难,读到“宁给洋人,不给家奴”时乃绕室彷徨悲伤莫名。此固是书生气难脱,替古人担忧,然而名贤风范、侠士豪气,又怎不让我等庸俗后辈景仰?权谋智慧、眼光见识,又怎不让我等愚鲁之人敬服?  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其实也正是缘自文化性格基因上的一脉相承。景仰,敬服,悲伤,憎恨,等等,这些情绪的产生就是因为那些事件触动了我们的心境,暗合了我们骨子里的文化性格基因。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人看到了忠义,有人学到了奸诈,也有人体会到了其中的谋略权衡,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历史也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中能照射出自己的影子。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百战归来再读书,见解暗与古人合。在喧嚣热闹的人生舞台上,寻一个安静的角落,给自己片刻的清闲,品一杯香茗,读一本闲书,不亦快哉?

编者

2009年1月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