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莫小米文章的人说,她的文字真的很像小米,虽然微小,可是却充满了小米的芬芳。细细咀嚼,那种回味无穷的意蕴中有一种淡淡的思索,那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虽然平淡,可是却真的是思考着,很认真的。小米的作品短小精悍,充满了一种轻松文学小品的性质。恰似刘墉卧榻在床时写的《萤窗小语》,不过却总觉得比刘墉的充满了更多的人情味,更多的诙谐意味,这样的作品,又好像是一种现在的文化快餐,可是不是那种读过之后没有任何感觉的,而是读过之后又想再读,再想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尝,那是一种对清新的感受。编辑话多了,还是读者自己去品味吧。
“他”是谁?
他是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所有人相加。
从第一篇开始,没有系统,没有目的,有什么写什么,遇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回头看,竟也包罗万象。
按年代编排,只是一个小小游戏,有那么一点意思,并无凿实的对应。过去、现在、未来,像一条没有段落的河,而文章写得哪怕再长,也只是其中一段。
1001年:我曾是一座山
许多许多年以前,我曾是一座山,巍峨,挺拔,骄傲地立在云里。
我的身上披着绿丝绒般绵密的衣衫,我的四周,绵延着数不尽的低矮的小丘。一些人攀上小丘,已经热汗涔涔,用无比景仰的目光望着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极少的勇士能攀登上我的肩头,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山呼海啸,暴雨连日,整个世界混沌一片。等到复归平静,我惊讶地发现,周围的小山全都不见了,变成了茫茫一片水域,我身上的绿衫褪尽,灵魂裸露,孤独地站在水中央。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天崩地裂,飞沙走石,火劈雷击,我浑身剧烈疼痛。等到一切过去,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很多人远远地向着我指指点点,他们围着我热烈讨论,将我定名为“将军岩”。
人们以我为背景拍照,以我为中心开发旅游,以我为中心大兴土木:道路桥梁,楼堂馆所,亭台园林……我的模样被咏进诗中,记在书里,画在纸上,烧在瓷上,织在汗衫上,刻存纪念品上……
我成了某种精神的象征,我提升了一个区域的形象,我让人们的钱包迅速鼓胀,我被抢注成商标,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忽然一天——这是人们说的,我经历得多了,这算什么?忽然一天,人们发现我的肩头开裂,附耳可闻听地底深处的潺潺水声。人们惊慌,仿佛遭遇灭顶之灾,专家预测,说我快要坍塌,说我快要变形,说我将不再是那个威武的“将军”。
他们成立维护机构。他们查我的身世,反复论证,提出各种方案,激烈争辩。他们都害怕一不小心沦为千古罪人,都想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们说我曾作过那么大的贡献,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我于危难……
看着他们无谓的忙碌,我在太阳又一次升起时兀自笑了,我很想说:我曾是一座山,“将军岩”只是我生命中很小一个段落,我也许将脱胎为一个仙风道骨的“僧人”,也许将出落成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人”,但无论如何,我曾是一座山。
——报载:某著名景点某著名石头濒临坍塌,正大张旗鼓想方设法领导重视专家汇聚不惜投入巨资维修抢救。有感。
1002年:坚守
在自然界,动植物不努力进化就要遭淘汰。人类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只有谋求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这道理,正确而简单。
却有一种小动物不以为然地对我们说:未必。
它是轮虫。
大约是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代”初期,地球上忽然出现了许多的无脊柱动物,其中有我们人类的祖先,亦有轮虫。
人类是生命的一个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球环境的改变,它终于在5亿年之后以其高智能的生存方式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
轮虫也是生命的一个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球环境的改变,它恒定地保持了其祖先包括形体、形态与数量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生命信息,成功穿越5亿年历史长河,来到今天。
一种是发展的奇迹,一种是坚守的奇迹。数数,有多少物种因发展无度而自取灭亡?又有多少物种因坚守无方而惨遭淘汰?
而在人类成功进入现代社会的同时轮虫成功进入现代水塘。
千变万化的世界最能诱使人寻求发展,登峰造极时蓦然回首,却只能怀想当年的自己,再也回不去。
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最难的是平静的坚守,你无法否认,坚守也是一种发展,是适应能力的发展。
也许你会以为,轮虫的生命也算生命吗?它太卑微太没有意义了呀。但这只是一个人的看法而已,轮虫并不介意。轮虫若介意,它会说:如果有一天你们人类不在这世上了,我们轮虫还在。
完全可能。
1003年:淹没
两女三男五名记者完成了赴大西北雪山哨卡采访边防战士的任务,明天就将飞回南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而此刻,他们坐在雪山脚下的一个小酒馆里,齐齐地放声大哭。
是谁先哭起来的,事后都忘了;为什么哭一悲伤?难过?欢喜?激动?好像都不是,就这样毫无缘由地哭、哭、哭。
他们记起那些嘴唇裂口的战士,奇迹般地从漫天冰雪中变出了绿色蔬菜,他们却一口都难以下咽;他们记起为上一个地势更高的哨卡采访与部队领导磨破嘴皮,终于如愿,却给战士添了无数麻烦……雪山上艰苦的生活,恶劣的气候与大自然的奇景,人间最美的情操,使他们忽然发觉自己的纯美,而且,是完全自然的。
但是明天,他们又将融入都市的人群,回复原来的样子,潇洒自如地对付各样人事,并对早已熟悉的这一切习以为常。
他们哭,是不是对那个纯美的自己依依不舍?
他们无法不感慨个人意志的渺小,在雪山,就被冰清玉洁淹没了;在都市,就被灯红酒绿淹没了。
所以在此刻—在雪山与都市的交界处,他们被自己的眼泪淹没了。
P1-5
他是谁?
——自序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莫小米自选集之他是谁》,三本书出齐了。
世界就是由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组成的,所以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概括了我的世界。
一
“我”是谁?向来是迷茫的。11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因为5个弟弟的年龄都是1位数,而我的年龄是两位数了。邻居好婆说:你很大?几岁了?11岁?哎哟,你好的年龄多着呢,21,31,41……
好婆是苏州人,那糯糯的口音好听得来,现在还清清楚楚。
16岁之前自傲,16岁之后自卑,因为家庭出身,因为胖。自卑有好处,知道要努力才能和别人一样,懂得珍惜人家对自己的好,哪怕是一点点。
30岁的时候仍然找不着北,文凭没有,学识浅薄,站柜台不甘心。33岁进了报社,从事副刊编辑,自以为找到了终生职业,从此不再心猿意马。后来的改革开放人事大变迁,我自巍然不动,亦不悔。
50岁生日那天告诉自己,做人从此可以轻松,因为这世界给予我的已经比我当初想要的要多。于是快乐至今。
在《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中,写了我的父母、我的弟弟、我的丈夫、我的女儿、我的同学、我的师傅和我的人生历程,选了我从5个月大至今的数十幅照片,给自己做了一个小结。
二
“你”是谁?
你是给了我写作营养和灵感的人。
你是我的长辈,以及长辈的朋友——其中给我灵感最多的一位长辈是我的妈妈,她到老也如孩子般的单纯;
你是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其中给我灵感最多的,当然是我的女儿章衣萍;
你是我的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朋友——其中给我灵感最多的,是我的弟媳杨敏毅,她是上海七宝中学的心理老师,她有数不清的精彩故事;
你是我的左邻右舍,以及左邻右舍的朋友——我的楼上、楼下、对门,前面后面楼的邻人;
你是我的同学,以及同学的朋友——我的同学还一度是我插队落户的乡下伙伴,我们一起度过青春郁闷的时光;
你是我的同事,以及同事的朋友——其中给我灵感最多的一位同事是社会新闻记者楼时伟,他有从茫茫人海中打捞故事的超常本事;
你是我的读者,以及读者的朋友——很多很多,你的每一封信件,每一个电话,只言片语,都给过我支持,给我光亮;
你是我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对象的朋友——你是孤儿小福,你是“横漂”张永,你是工人王荣根,你是农民戎伯寿,你们都是“金矿”:
你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的就在身边,有的远隔千里,有的一面之交,有的从未谋面;
你是我的熟人,以及陌生人……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感谢。
三
“他”是谁?
他是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所有人相加。
从第一篇开始,没有系统,没有目的,有什么写什么,遇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回头看,竟也包罗万象。 按年代编排,只是一个小小游戏,有那么一点意思,并无凿实的对应。过去、现在、未来,像一条没有段落的河,而文章写得哪怕再长,也只是其中一段。
有个养蜂为业的老人,从16岁开始,每年春天,他都会去一个樱桃园,这样的行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只因当年他看见了坐在樱桃树下的她。
有年春天,在熙熙攘攘的上海市街头,人们发现了一个行动不便神情木讷的老人。正是学雷锋的季节。马上有小学生搀扶他过马路,到黄昏,又有一女青年问他家住哪儿,最后将他送交警察。警察将他送上回家的列车。列车员一路悉心照顾,把老人送到了家人的身边。
我们只从报端看见了一条“颂扬社会新风、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的报道,却不会知道,老人于10年前中风,结束了他的养蜂生涯。这年春天,他自觉恢复得不错,于是决定去樱桃园。
老人认得路,却不知道,在上海前面两站、可以去樱桃园的那个小站头,现在已经不停靠了。
老人更不知道,那一带早已开发成商品房,通了地铁,樱桃园,已经不复存在。
这篇《春光无限》,从当年写到今年,放在哪一年好呢?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的年轻同事朱瑾有一天对我说,这篇文章给他印象深刻,因为对于老人走失的话题,他也十分感兴趣。人和人虽然同在一个世界,但他们的内心已然隔世。
我为我们的通达欣喜不已。
莫小米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