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体系不仅对各国的金融发展很重要,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展示和讨论了一个包括150多个国家在内的银行监管数据库,并首次就银行监管对银行运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跨国评估,同时,评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监管方式影响的有效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反思银行监管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詹姆士·R.巴茨//杰瑞德·卡普里奥//罗斯·莱文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银行体系不仅对各国的金融发展很重要,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展示和讨论了一个包括150多个国家在内的银行监管数据库,并首次就银行监管对银行运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跨国评估,同时,评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监管方式影响的有效性。 内容推荐 这是来自银行监管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声音。三位在金融行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詹姆士·R.巴茨、杰瑞德·卡普里奥、罗斯·莱文——合力打造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反思银行监管》,向您展示该领域最新的经济学分析范式。 本书以理论的权威性、分析的规范性、方法的创新性在国外学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近年来在银行监管领域最前沿、最受关注的著作之一,本书将给正经历变革的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带来新的气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动机 第二节 目标和贡献 第三节 主要发现:简要概括 第四节 本书阅读指引 第二章 银行监管的模式比较 第一节 银行监管的两种模式 第二节 银行监管:利弊分析 第三节 巴塞尔委员会和统一监管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如何监管世界各国的银行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银行监管的组织结构、监管范围和监管的独立性 第三节 什么是“银行”? 第四节 银行业准人、资本充足率要求和监管权力 第五节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第六节 市场监控和外部治理 第七节 银行所有权形式是否影响对监管规则和监督实践的选择? 第八节 促进各国银行业监管更加谐调的力量 第四章 何种监管政策最有效 第一节 目标和边界 第二节 银行监管和银行发展 第三节 银行监管和稳定性 第四节 银行监管和银行绩效 第五节 银行监管和银行贷款 第六节 监管和银行治理 第七节 结论 第五章 选择银行监管方式 第一节 概述和动机 第二节 墨西哥和美国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概念框架 第四节 实证的框架和数据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反思银行监管 第一节 方法及内容 第二节 教训及启迪 附录 核心词汇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在巴西、埃及、赞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新兴的企业家要么贷款申请被拒,要么根本不愿枉费心机去申请贷款,因为银行的信贷都流向了富人或有政治权势的人,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创新和经济增长。在格鲁吉亚、尼日利亚、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家,人们不愿意在金融机构储蓄,而是把剩余资金用于购买外汇、实物资产或耐用消费品,这反映出这些国家的国内银行缺乏获得储蓄并将储蓄转化为高效投资的机制。在许多国家,银行的经营者将获得的存款转手贷给自己的朋友或是有关系的客户,这种状况抑制了商业发展,阻碍了拥有良好创意但缺少关系的穷人实现心中梦想和改善经济处境。错误的政策引起并加剧了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银行危机,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甚至社会骚乱。因此,我们研究银行监管的主要动机是银行与人们的福利紧密相连,我们试图识别何种监管方式最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 规范的计量经济研究表明银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阶影响。①如果银行将资金配置给预期社会收益最高的企业,并在提供资金后严格监督企业,将会有助于促进企业家关系和经济增长。新的研究显示,银行能够影响收入分配和贫困。尽管稳健的银行主要通过促进整体经济增长,水涨船高式地削减贫困,但运行良好的银行体系也会给穷人带来比富人更明显的正面影响②。在银行体系运行良好的国家,资金流向那些拥有最好项目的人,而不是最有钱有势的人,因此,这些国家正在更快地消除贫困。相反,功能不善的银行只是简单地将资金贷给关联企业和少数精英,剥夺了穷人和小企业获得资金从而取得成功的机会,不利于削减贫困和经济增长。不幸的是,有数十亿的人口居住在银行运转无效的国家。因此,银行业的政策非常重要,它影响到富人和穷人改善生活水平的能力。 银行体系之所以重要,另一个原因是银行破产时所产生的影响巨大。20世纪90年代,日本为银行危机支付的代价估计超过GDP的20%(caprio,Klingebiel,Laeven and Noguera,2003)。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因银行危机带来的财政成本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按现值计算,相当于1950—2001年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外国援助的总额(世界银行,2001,以及作者的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和智利的银行危机,以及20世纪90年代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危机规模更大,估计耗费了40%以上的GDP(Caprioand Klingebiel,1997;Caprio et al.,2003)。银行危机可以使经济完全崩溃,民众为银行危机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现实,例如,为了挽救失败的银行,政府势必大量削减用于医疗和教育项目的支出。 研究银行监管的目的,除了寻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贫困和减少破坏性金融危机的政策之外,也试图研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影响广泛的“最佳实践”建议。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纳了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该协议为保证银行拥有足够的资本提供了指引。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更为广泛的建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也是最主要的支柱,提出了比1988年协议更为复杂的计算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程序;第二支柱提出了监管机构加强对银行检查和约束的程序;第三支柱,也是最需完善的支柱,要求银行准确披露信息,以便市场能更容易地监督和约束银行。③尽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尚未定稿,但在初稿宣布后的3个月内,已有100多个国家表明了采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意愿。 P3-4 序言 20世纪下半期以来,银行监管成为备受学术界、政策层和市场关注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银行监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一般均衡体系或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都假设不需要金融监管,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金融监管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分析金融监管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而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有关金融监管的阐释,有些属于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的范畴,有些是具体的监管技术和监管工作,通常不属于监管理论研究的范畴。 西方学术界对银行监管理论研究的投人和产出与该领域的重要性相比显得极其有限。由于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实证研究更为罕见。正因为如此,该书一经出版就在国际学术界和银行监管领域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主要贡献包括:该著作第一次跨国、综合、定量评估了银行监管实践对银行的发展、绩效、稳定性和银行贷款腐败程度的影响;基于两次调查结果,建立了一个新的关于银行监管的完整数据库,包含超过150个国家的详细数据;分析了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监管方式的原因。在该研究中,作者对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也有所涉及和回应。此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该研究还为政府在经济中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这一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议题提供了实证分析的依据。本书的出版为银行监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框架,可以预见,它将有力地推动银行监管研究的规范和深入。 正像该书的书名一样,这是一本几乎要颠覆国际上银行监管模式的著作。作者的研究表明,银行政策效果的实证证据与国际专家所宣称的最佳实践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授权官方直接监管银行和强化资本监管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促进银行发展,提高银行效率,减少贷款中的腐败行为,或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本书作者认为,国际机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官方报告中,“强化官方监管”这一提法通常与改善银行运行的政策是同义词。然而,研究表明,“强化官方监管”和监管权力未必意味着可以拥有稳健的银行体系。 与对银行直接进行监管所不同的是,那些有利于促进市场约束的银行监管制度却可以改善银行经营,这一发现佐证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强化市场约束的必要性。要促进市场监督银行,可以通过要求银行可靠、全面、及时地披露信息来实现。那些制定并实施了旨在促进市场约束政策的国家,拥有更高效的银行体系,并且贷款腐败行为较少。研究表明,政府在监管银行时最成功的角色是支持市场发挥作用而不是取代市场的作用。 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在研究银行业监管政策时,没有采用狭义的、纯技术的方法,而是采用广义的、更为复杂的方法,将银行监管放在各个国家的法律和文化制度的大背景下综合考量。作者认为,只有当政治制度将政治俘获和监管俘获最小化,防止官员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责成监管者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时,加强银行监管才可能有效。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综合研究,本书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为了对银行监管的效果进行考察,作者有选择地定义并量化了一些变量,然而这些变量的选择和赋值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这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其二,该书的主要结论建立在一系列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如同任何一项计量研究一样,本书的计量分析在样本选择、模型设定、数据处理以及估计方法等方面都还有值得探讨之处,并且书中某些计量分析的稳健性显得不够充分。其三,尽管该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库包含了1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不少结论明显更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使用这些结论和分析框架时需要保持必要的谨慎。由于这是一本学术著作,我们相信,它对推动银行监管学术研究的作用和影响,要远大于对监管模式和监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试图在保证翻译准确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尽量使译稿符合汉语的表达和逻辑,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增强可读性。翻译过程的艰难,让我们时常感叹,翻译外文著作的难度不亚于创作一部中文专著。经过反复地学习、讨论、查阅资料、求教、审稿,耗时一年多才最终完成了全书的翻译。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章是本书的难点,其中用到了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与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确保第四章的翻译准确无误,我们特意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黄向阳教授对本部分的译文进行了审校,本着对读者负责并力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之后我们又邀请南开大学的马君潞教授审阅了这部分内容。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提醒读者,本书第四章技术性比较强,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此外,为了贴切、恰当地翻译书中出现的经典语句,我们特地查阅了商务印书馆有关著作中的译法,并适当进行了修正。 翻译分工如下:黄毅负责第二、三、六章的翻译,张晓朴负责第一、四、五章的翻译。感谢黄向阳教授和马君潞教授对第四章提出的有价值的修改建议。翻译过程中,颜慧、杨东宁、罗迅、李烁、周亚敏、王蕾等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在加强审慎监管的同时,一直强调市场的透明度建设,不断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本著作中,我们找到了我国银行监管实践和探索的理论支持与研究依据。相信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业界对全球银行监管现状的重新认识,也将推动国内学者对银行监管领域诸多问题的学术思考和理论探讨。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可能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