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与手下人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胜,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他不是说靠这、靠那,而是靠人,靠三个高能人才。他将张良的盖世谋才,萧何的盖世治才,韩信的盖世将才,为其所用。这就是他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强大对手楚霸王项羽的关键。刘邦的确高明!他把能人看得重于一切!得能人者得天下!就凭这种认识,天下能不是他的吗?
今天的新经济与风险投资紧紧联在了一起,创业者最渴望的是获得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要得到这种青睐,实在很困难。凭什么人家把他腰包里的钱投给你?风险投资的具体理由,也许会因时因地因事而变化,但是有一条是任何风险投资商所公认的——把宝压在职业经理人身上,这一点他们永远不会改变。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一支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如果有,“投资者甚至会给你下跪”,没有这样的队伍,“他拔腿就走”。当初张朝阳在美国“招商引资”时,网站连个影子都没有,而慷慨解囊者唯一看中的,就是他这个人。刘邦在今天要找风险投资商,肯定是不愁的。他有一支由张良、萧何、韩信组成的“人杰”队伍,全球所有的风险投资商恐怕是要踏破门槛、争先恐后地把钱投给他。
把宝押在能人身上,正是因为能人是一切因素中最根本、最活跃、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现实中,作家蒋子龙所说的现象屡见不鲜——“换上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差的单位‘起死回生’,撤掉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好单位‘落花流水’。”什么是“好头头”,就是有能力、有本事的头头,他决定着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是“起死回生”,还是“落花流水”。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语:“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从“一个子儿都不剩”,到“成为亿万富翁”,这是天方夜谭吗?对有的人来说,是;对有的人来说,就不是。区别就在于能力。对高能者来说,这并非神话。相反,哪怕已经拥有了亿万富翁的万贯家财,没有能耐,也会败得“一个子儿都不剩”。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富翁鲜少是先人财富的继承者,而大多继承其父辈的巨额遗产的纨绔子弟,都把遗产败得精光。这就是:没能力的人,有钱也要变无钱;有能力的人,无钱也能变有钱。因此,现在的世界大富翁们,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都纷纷宣布把自己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也不留给后代。
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比拼的除了能力还是能力。每个人都越来越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自己。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同班的大学生,刚一出校门,就分出了差异:有的只找到每月800元、1000元的工作,有的每月拿到2000元、3000元,有的则被人用每月5000元、8000元的高薪聘用。这还仅仅是开始。
才能体现价值,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是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差别。一方面,不少人四处碰壁也难找到一个饭碗,顶多只能拿每月几百元;另一方面,职业经理、高级人才,被盼得望眼欲穿,虚位以待。“猎头公司”、“能人银行”等行业也因为社会对能人的渴求而悄然兴起,日趋走红。一人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年薪,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个月收入几百元,一个月收入十几万元,差距就有如此之大。而这种差距,正是人的能力所决定的!能力已经成为商品。人们挣的不再是资历薪、学历薪,而是能力薪!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财富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说:“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总结“二战”后日本崛起创造奇迹的秘诀就是:“日本人由于战争而损失了许多财产,可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人的能力没有丧失。”
陈章良与美国未来学院院长杨·莫里森在谈到智力资源与资本问题时,无奈地说:目前95%在欧美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北大毕业生,拿到学位后都留在了欧美,没有回国。最宝贵的资源就这样流失了,可是报上却为引进多少多少外资而沾沾自喜。中国人把资本认为是最宝贵的,美国人则把人才看成是最宝贵的。一个是物为本、钱为本的观念,另一个是人为本、能为本的观念。观念的高下,决定成就的高下。如果这一观念不能真正改变,那么我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科学也好,技术也好,都是人的能力的产物。没有人、没有人才,何谈科学、何谈技术?一切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并非是一个人才大国。谁都知道中国是“人满为患”,人口危机成为了我们最大的危机。然而,当我们对人口危机进行深思时,就会发现问题不在于人口多,而在于低能的人多,在人口中能力素质低者占的比例大。人口危机,实是低能者众多所造成的危机。如果我们把13亿人当做包袱,那么它是沉重的包袱;如果我们把13亿人都变成了能人、高本领的人,最大的包袱就会变成最大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要把目光只盯在自己国家里的“人均土地”、“人均资源”上,要盯在人的能力、人的本领上。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全球的资源、全球的资本都可以为己所用。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走出国门,海尔在美国建厂,联想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华为在海外攻城掠地初战告捷。在这个“世界和平的”年代,只要中国人的能力越来越高,那么生存的空间就是无比广阔的全球舞台;只要中国人的本领越来越大,那么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稳操胜券!
人就是上帝!能人就是上帝!——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观念,那么,对待一切问题,处理一切事情,就会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
二、非学无以广才
人孰为重?身为重。身孰为大?学为大。
——方孝孺
一个人的前途、成就、幸福,归根到底,取决于在他的身上所展现出的才能,这是他赢得一切的真正资本。罗曼·罗兰告诉我们:“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那么,才能从何而来呢?
才能从学习而来,“非学无以广才”——智慧化身、超级能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本领的人。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狼孩儿、猪孩儿的发现,充分证实了人的成长取决于学习的道理。P11-13
伟大的时代,必然出现伟大的思想!
奇特的时代,往往会出现奇特的人物!
王小平的《大成奥秘》、《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出发》、《奇迹》等150万字作品,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次宣言》同时在美国、西班牙出版。我和小平是忘年之交,我为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朋友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近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女性,其中包括宋庆龄、邓颖超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女革命家、政治家,此外,还有于丹、邓亚萍等各个领域的女中英杰,其中,也包括王小平。我主要是研究这些巾帼英豪的智慧,不仅仅研究“巾帼不让须眉”,更重要的是研究她们的哲理思辩,此项研究定名为《巾帼启示录》。我与王小平相识后,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她的演讲,一次又一次地读她的著作,同时又观察她以小小年纪创办了大成智慧研究院,真的是使人感动,令人震撼。我与一位领导同志谈到小平时,我说:王小平的出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或可称之为王小平现象。她有超前的思考、超常的思辨、超凡的智慧。
此时,我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接旧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还进一步想到:在信息时代如日东升的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光明。光明,温暖,是人的心灵最重要的“食物”。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只给婴儿丰富的食物而缺乏温暖的怀抱,婴儿只能萎缩而死。阅读这套丛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心里无比温暖,周身光明普照,令人心潮澎湃,满怀希望。从探寻“大成奥秘”,克服“本领恐慌”,到聆听“第二次宣言”,阔步“出发”,创造“奇迹”,整个系列无一不是给人以光明和希望。天底下没有哪个人不需要光明,因此我祝福有更多的人读到这套书,特别是让那些渴望给心灵充电,以奔赴人生战场打拼和奋斗的人们,能够汲取其中的力量。
我们需要智慧。这个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说:“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网络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在获取知识便捷的同时,也将人淹没在信息海洋,迷失在各种信息文字中无法自拔。我们恐惧的不再是信息太少,资讯太少,知识太少,我们恐惧的是不能从知识海洋里找寻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智慧。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除万世愚。我欣赏这套书中“不重知识重智慧”的正见,更欣赏书中所展现出的今人特别需要的种种智慧。因为我曾一再强调,西方人士讲“知识就是力量”,我讲:“智慧是更大的力量。”
我们需要人本。这是个越来越关注个体的成功与幸福的时代。一切以人为本。帮助个人发展生命素质,提升生命品质,开发生命潜能,获得生命圆满,是本中之本。如若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人生使用手册”,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将是人生一大幸事。这套书的突出特点,正是以“最大的关注个体的成功与幸福”为主旨,通篇可以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甚至其中的《第二次宣言》被中国未来学家称为饱含人本发展观与人本未来观的独具特色的“人本未来学”。我想,大概是由于书中所揭示的一系列智慧,如同系统而科学的“人生使用手册”,才使得这套丛书能够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生为人,理应了解成功与幸福的基本规律、不易原理,这是“大本大源”的学问。
今天的时代,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年青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普遍处于焦灼、忧虑状态,人们普遍存在着本领恐慌。这套丛书中《本领恐慌》的主题就是: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起而自救!如何自救,即如何进行真正的学习革命,优化本领投资,迅速提升本领,是时代的焦点。书中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讨,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今天的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一个大主题,中国不再满足于依靠最低端的体力劳动和出卖资源来获取财富,而在“世界是平的”全球化进程中应当认识到:这个世界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上,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与其感叹与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不如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这才是更有意义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人才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成为人人所关注的主题。这套丛书对于创新、创意、创见、创举、创业很有启示,特别是其中的《第二次宣言》被公认是一本创新奇书,最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创意的熊熊大火。作者自身的成长道路就是一条创新、创意、创见、创举,创业之路。
今天的时代,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伴随中国经济的奇迹,中华文化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关注,“国学”热扑面而来。如何开掘国学的精粹,采撷中华文明以促今日世界之文明呢?我在清华北大讲《国学、智慧、谋略》时,一再强调,仅在故纸堆里打转是不够的,更需要创造性地继承转化。学习国学,看来好似在复古,然而任何一次复古,都是为了革新。我看到这套丛书的内在之根就是中华文化,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地继承和转化的成果。比如,《大成奥秘》明确提出的“大成学”超越美国成功学,正因其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长达五千年的成功学说的精髓而成。《第二次宣言》更是挖掘了中华文化的魂宝,致力于把中华文化的志向变成今日世界人类的志向。作为.应当掌握中华智慧的21世纪的中国人,应当认真阅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大成之书”、“大气之书”!这套丛书确实有一股令人激赏的大气魄,大气概,是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集大成,得智慧”的典范,既立足激扬中华文化的神韵,又放眼全世界的文明与智慧。许多读者认为:书中信息量大,内涵深邃,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内容涉及中外科技史、中外历史、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文学、未来学、政治学、经济学、现代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富于哲理的深刻分析,宏观与微观的巧妙结合,新锐的观点和绝妙的奇想,开阔视野,扩大胸襟,震撼心灵,激发想象,对思维有极大的冲击和启迪。这样的大成之书,适合常置案头,反复揣摩。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找到一本好书是很不容易的。无论热爱读书者或者鲜少读书者,都莫错过这样一套信息量大、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精品!
这套作品曾经在书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中的《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曾在短时间内发行几十万册,风行一时。这对于今天的书市而言,实属罕见。并且,所吸引的人群范围之广,更是十分罕有的。此次中国青年出版社是有远见卓识的,他们将这五本书作为系列丛书出版,以期给世人带来更多助益,是很值得赞许的。
这套丛书的作者王小平,与她相交的朋友们普遍认为她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姑娘,与其说她是一个作家,不如说她是一个有锐气的思想者。人如其书,用一个字来形容她,那就是一个“灵”字,灵气逼人,灵光显现,灵感进发,灵思迷人,灵性张扬。这种灵气不是传统的路子可以培养的。越是峭壁上的花儿越有它的风骨。她的独特见地与特立独行,与她独特的成长经历,传奇的心路历程,剑走偏锋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灵性”气质,才能够拥有如虹气势和奇妙智慧。
当我再次翻阅小平这些著作时,我感到十分欣喜,又想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愿以耄耋之年的老人的真诚,向全世界华人推介。
我向世人发出诚挚的祝愿—— 愿天下人共读之,并从中受益。
作者为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著名演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本领恐慌》出版后,短期内销量突破50万册,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迅速在教育界、商界、军界等各界引起巨大反响,浙汀临海市政府、中国联通公司等都把《本领恐慌》作为指定培训教材。
本领恐慌足最可怕最根本的恐慌,克服了本领恐慌,一切恐慌将小复仔在!
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是学习,但绝不是传统学习。
本书将告诉您如何进行五类修炼、如何提高十大能力、如何使软本领、硬本领协同发展,如何使将本领、兵本领集于一身,以至大成!
这是一本“中学生”写的向现行教育体制提出挑战的书。5年前,一个15岁的女孩上学上得好好的,突然要求退学,自己钻研起了“大成教育”,3年后居然在高校办起了教育系列讲座,19岁与人合著《大成奥秘--超越美国成功学》,现在又拿出这本《本领恐慌》。本书将告诉您如何进行五类修炼,如何提高十大能力,如何使软本领、硬本领协同发展,如何使将本领、兵本领集于一身,以至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