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爱的教育/大夏书系
分类
作者 郭景瑞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普通班主任工作的真实记录。这些文字在网上连载后,点击数直线飙升,大量教师追看、写评论……

在一年内,一位教师以其爱心与高超的教育智慧,将一个令全校头疼的班转变成了先进班级。本书收录近百篇日记,记录了这位老师如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解决一个接一个的棘手问题,将爱、善良、包容、合作、负责任、上进的种子播种到学生心中,也记录了这位老师如何化解种种现实问题,将其转化为正向力量。

内容推荐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育生活,一年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真实记录,然而:

当年的弟子、今日的教师从中得到莫大的启迪,力促他将之整理成书稿;

在网上连载后,点击数直线飙升,大量教师追看、讨论、写深度评论;

四川什邡中学自费印刷,教师人手一册,作为培训必读书……

最平凡的其实最感人;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目录

引子·一个学生的话

三月·又当班主任?

1.又当班主任?/3

2.六班啊/6

3.第一堂课/10

4.画像/14

5.清清凉凉的早晨/19

6.一分之差/21

7.第一次班委会/24

8.即时教育/29

9.初次交锋/32

10.班会/35

11.“以毒攻毒”/40

12.家访/43

13.桀骜不驯/48

14.夜不成寐/51

15.寻找那把钥匙/53

16.细心的韩伟萍/58

17.“小荷”文学社/60

18.四顾茅庐/64

19.因材施教/70

20.扫厕所的小胖子/74

四月·没办法的办法

21.清明节/81

22.巧辩/84

23.没办法的办法/86

24.锦旗/91

25.一道难题/95

五月·操不完的心

26.期中考试/101

27.失败的教训/104

28.这样的家长/108

29.认错/111

30.解剖麻雀/115

31.入团/118

32.操不完的心/121

六月·成败得失

33.一决雌雄/127

34.成败得失/131

35.书迷杨婷婷/135

36.学生的信/137

37.小陈老师/140

38.本性难移/143

39.事半功倍的法儿/147

40.家长会/150

七月·像得了神经病

41.像得了神经病/157

42.《金色的童年》/159

43.总结会/168

44.奖模会/171

45.“……就得托付给你了”/176

八月·家有菜园

46.改日记/181

47.日记……倒写到8月9日了/184

48.我只能这样激他/187

49.武侠小说/189

50.“路线图”/192

51.“我想让老师吃惊!”/195

52.“他爷爷说来,念书没用”/198

53.家有菜园/201

54.后山村/203

55.河沿村/207

56.胃病/210

九月·开学了

57.开学了/217

58.一箭双雕/220

59.作业展览/223

60.爆炸性新闻/227

61.教师节/229

62.献爱心/235

63.诸葛亮会/241

64.流动红旗/244

65.“金龙”腾飞/247

十月·国庆献礼

66.国庆献礼/253

67.青蛙风波/257

68.问卷调查/264

十一月·幽静的小树林

69.又一个“琐碎”的班会/269

70.幽静的小树林/272

71.笨鸟先飞/273

72.上演《变色龙》/275

73.有趣的星期日/278

十二月·爱心是源

74.配钥匙/285

75.有备无患/288

76.爱心是源/291

77.越野比赛/293

78.文艺会演/297

结束语

试读章节

2.六班啊

3月3日

胡主任领我到了初一年级组办公室,这是一个八九十平方米的大房间。不过,房间大人也多,办公桌一对一对贴墙摆得满满的,靠窗是四张对在一起的。正是上早自习的时间,老师们都在,挤了满满一屋人。果然像胡主任说的,年轻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少。只有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老教师,和我一样瘦,莫非瘦是教师的职业“体型”?

胡主任向大家热情地介绍了我,没少给我戴高帽子,什么“经验丰富”、“教学有方”了,什么“青年教师的榜样”了……说得我都有点无地自容了。我也知道他夸我的目的无非是想让我当班主任。他又介绍说我任一(5)、一(6)班的语文老师和一(6)班的班主任。最后他指着一位很帅气的年轻男教师说:“这是于老师,初一年级组组长,郭老师有什么事问于老师就行。”说完,说还有事,就匆匆地走了。

被称为年级组长的于老师很热情地说:“郭老师可是我们的老前辈,到我们组,我们可太欢迎了。”说着,安排我在一个靠门的空座位上坐下,“这是李老师的座位,郭老师就在这坐吧。”

我对桌是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圆的年轻男教师,他站起来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谦虚地说:“我姓李,叫李英杰。”

“李英杰?郭老师,你听听名字多响亮,英雄豪杰——”和我年龄相仿的那位老教师在一旁打趣道,“可你看看他那身量,再看看他那肚囊,是英雄豪杰,还是黑社会的老大?”他的话引起屋里人一阵轻快的笑声。

李老师身体也着实够壮实的,往那一坐像一座铁塔似的。

听了那位老教师的取笑,他反唇相讥:“洒家哪能和刘老前辈比啊,刘老前辈长得削肩细腰,身段苗条,就连名字也文雅秀气,刘清儒,人称清儒——秀子。”

他的话引起了屋里更大的笑声,“清儒秀子”,这不是日本人的名字吗?而且是女人的名字。我有些奇怪,同一个办公室里的人是应该诙谐点儿,幽默点儿,可也不能太过了头。老刘老师那么大岁数,应是年轻老师的父辈,怎么能如此打趣呢?

可老刘老师并不恼,而是乐呵呵地说:“郭老师,看见了吧,现在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啊。”

正说笑间,门被撞开,一位小巧玲珑、精爽秀气的女教师气冲冲地走进来,她后面尾巴似的跟着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

那女教师把教案往桌子上一摔,冲那小男孩吼道:“你给我站好了。你看看你,人不大,鬼不小。哪次让你交作业,都不交,还尽是理由,不是落家了,就是找不着了,你可怪会撒谎的。我看你八成是有主意了,不管咋说,就是个不交,老师也不敢把你咋着。好,我今天就叫你试试。你给我站好了,我就看治不了你?”说完,让那个学生面壁而立。

我对桌的李老师小声告诉我:“这是沈老师,叫沈凤娇。是初一(5)班班主任,教一(5)、一(6)班数学,以后,你就要和她搭‘伙计’了。”说着,又指了指那个小男孩说:“他就是六班的学生,叫李浩,是办公室的常客。你看和你多有缘啊,你一来他就拜见你来了!”

我仔细打量了他,圆圆的苹果脸,挺憨厚可爱的,怎么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这时,老刘老师对我说:“郭老师,这就是你班‘大名鼎鼎’的李浩,三天两头不交作业,迟到早退是小米干饭——常事。六班这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二半吊子有的是,给他个碌碡不知道重,给他个鸡蛋不知道轻,尽是些四十天孵不出的小鸡——混蛋。”

李老师也说:“六班的学生确实不好管,尽是些老太太的尿盆——挨呲(斥责)的脑袋。我昨天上课,提问一个问题,没几个能回答上来的。一通好训,有的都让我训哭了。”

刚回来的沈老师,气还没消就接茬说:“五班六班一样留的作业,五班没有一个敢不完成的,可六班哪天都有几个不完成的。一说还满有理,怎么说也没皮没脸。”

老刘老师笑着对沈老师说:“沈老师这回不用着急了,新调咱们这儿的郭老师——”他用眼神向沈老师示意了一下我,“——当六班的班主任,郭老师是‘经验丰富’、‘教学有方’……”他把胡主任“夸”我的言辞有过之而无不及地重复了一遍,“这回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再调皮,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儿了。”

沈老师听了,立即笑着对我说:“郭老师可是我们的老前辈,那管理班级一定有经验。六班这帮孩子是得有个好人管管了,要不就散了摊子了。”

我忙作解释,说我尽在乡下教学,对管理城里孩子没经验,年龄也大,本不想当班主任,是胡主任非让我先代着。

老刘老师一听,火了:“我没听他说啥呢!上学期小李子光忙跑调动了,把一个班活活地给扔了,他当官的没长眼。把个班扔得没法收拾了,让别人给他擦屁股。要搁我才不接呢。”

于老师笑着说:“话不能那么说,你不接他不接,那六班怎么也得有人接吧。郭老师接是高姿态,咱们都得学习。再说,郭老师经验多,方法多,管理六班没问题。”

老刘老师不无讥讽地说:“那是,没有那金刚钻,也不敢揽那瓷器活儿啊。”

大家说着,谈着,都是六班的事,似乎一谈起六班,就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从大家的谈论看,六班的确是个乱班,而且已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从我教一辈子学的经验看,班级有好管理的,有不好管理的,再乱也没有“不可收拾的”。大家一说,倒激起我想试试不信它就管不好的欲望。可是,刚这么一想,妻子的话也立时响在耳边:“你岁数大了,又有病,可别逞强了。跟领导好好说说,找点儿轻快活干两年得了。”是啊,妻子说得对,年龄不饶人,不是逞强的时候了。

上课铃响了,于老师笑着问我:“六班学生早就盼班主任了,我领你去班上,让他们高兴高兴!”

“不用介绍,明天一上课,就认识了。”

我想,对于这样个乱班打个照面有什么用?不如好好准备准备上好课。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取得同学们的信任,需要平常在和同学们的接触中,建立起一种默契的亲密无间的感情。可是,对于我来说,没有这个时间,那我必须争取上好课,争取课上得让同学们认同,让同学们对你产生好感,这也是和同学们接近的一条捷径,所以,我必须备好这第一节课。

一天的时间我都在反复备课,虽然这篇课文我不知道教过多少遍,已了如指掌,熟记在心,但对这班学生却不熟悉。只知道学生调皮,到底调皮到啥程度,还不知道。据老师们说课是很难上的,课堂上说话的,做小动作的,故意扰乱课堂的,应有尽有。上学期教他们语文的王春艳老师就是在课堂上让他们气哭跑回来的。我如何能使课吸引住他们呢?如何设计导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系列问题让我想了又想。像这样的班课堂上是随时会出现意外情况的,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我又如何应付……虽然我教了一辈子学,觉得蛮有经验,但对这班学生仍觉得心里没底。

越乱的班级越需要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越需要你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越需要你有抓住学生心理,尤其是抓住调皮学生心理的能力。你的一言一行,必须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紧紧地围着你转。只有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他才无暇他顾,才不会玩,不会闹,也就不会扰乱课堂了。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可就难了,艺无止境啊!再难,我也得下最大的努力,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P6-9

序言

一个学生的话

毕业回家等待分配之时,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最渴望见到的,是我中学时的班主任郭老师。要说他任我们班主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年,可是,他在我的心目中比其他任何老师都重要。我之所以报考师院,又回来当老师,是受他的影响。当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像他那样,做一个热爱学生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现在,我真的要当老师了,可是,又一片茫然。不用说做他那样的老师,恐怕当一个合格的老师也差得远。所以,我心急火燎地想去拜访郭老师,准备向他请教。这时还真有点像远离家乡的孩子回家看望母亲的感觉。

还是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路,穿街过巷,曲曲折折,走很远很远,一直走到郊外,看到翠绿的庄稼、浓郁的树林,才来到郭老师的家。

一座齐整的小院,三间简陋的门房,院里满是青翠碧绿的菜蔬。一进去就有一种走进农家小院的温馨的感觉。

郭老师见我来了,又高兴又惊讶。他还是那样瘦,但看上去很健旺,身体很好。听说我就要毕业分配了,他惊愕地说:“真快啊,大学四年都毕业了。”我问起郭老师的生活情况,他还是那样随和亲切:“每天接送孙子上学下学,侍弄侍弄菜园,看看书,神仙过的日子。”说到看书,他饶有兴致地说:“你参观参观我的书房吧。”说着领我到了书房。

这算什么书房啊?其实就是一个仓库,杂七杂八的东西堆得严严的。唉,已进入21世纪了,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可我的老师还住在这矮房窄屋里,我心里酸酸的。不过,郭老师很满足,没一点儿窘迫感,我也就高兴了。

他走到书橱边让我欣赏他的藏书。这算是什么书橱啊?只是几根白茬木框支撑,中间垫上堂板,也就是一个架子。郭老师发现我的疑惑,忙笑着解释说:“闲着没事,我自己做的。寒碜是寒碜点儿,可装书找着方便。”语气里透着自信和满足。还是和教我们时一样,对自己一无所求。书架上的书满满的,有小说、散文、诗歌、理论……它们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着。书虽然都是旧书,但经过精心裱糊,显得很齐整。像很讲究整洁的人,虽然穿的衣服旧了点儿,但洗得干干净净,熨得板板正正,照样显得很洁净。

我抽出一本《红岩》,一翻,是那样亲切,因为它还是我原来从郭老师手里借过的那本。我当时看得正入神,杨婷婷一抢,撕破了一页,我用胶布粘的那一页依然如故。书架的最底一层是成摞成摞的十六开大的笔记本,郭老师从里面抽出几本,递给我,笑着说:“你们念书时,我天天看你们的日记,今天你也看看我那时的日记。现在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这几个笔记本已经陈旧,封面已发黄了,上面写着“日记”两个字,下面标有年月日。我好奇地翻开来看,正是郭老师教我们时的日记,七八年的漫长时间一下子缩短了,我又回到刚上初中时的情景,我们的班,我们的同学一下子涌到我的面前……

我正看得入神,郭老师又从底下抽出厚厚的一摞儿,递到我手里,说:“这是我从接手教你们到不教你们那段时间的日记,也算随笔吧。我也有写日记的爱好,不管忙闲,总想把感受记下来。你不嫌弃,就拿去看吧。这里面有你知道的,也有你当时不需要知道的,现在你知道也没什么了。”我捧着厚厚的二十多本日记本,心潮激荡:郭老师那时写日记我们知道,因为他经常把日记读给我们听;可万万没想到,他当时那么忙,还写了这么多日记,真让人难以相信!

回家后,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亲切,越读越舍不得放手。读完后,掩卷沉思,浮想联翩,这仅仅就是那段生活的再现吗?不,这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哲理:有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如何当好班主任的;也有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战胜自我的;还有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让子女成龙成凤的……而且,这方方面面,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如何做人的原则。我的困惑,我的疑问,还用再找郭老师解答吗?这“日记”已经明明白白细细致致地告诉了我。

郭老师从一开始就是班主任,一直到教学生涯结束仍是班主任,实在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这些琐琐碎碎、平平常常的日记,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是如何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

我又忽然想到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们,他们不也和我一样,充满了对工作的困惑,急需指导和帮助吗?如果他们能看到这样的日记,那该有多好啊!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们班的才女王晓荷,她读北大刚好回来过暑假,听了我的想法,喜不自禁,看了日记后,更是欣喜若狂。她说:“有办法,现在不是信息时代,有最方便的网络吗?咱们何不撺掇郭老师上网,让他发到网上,不就让许许多多刚参加工作还没经验的年轻教师受益了吗?”对啊,好办法,我们便又找上了于小明、刘金龙、刘波、孙娜、路小宇等同学,组成一个强大的游说团,去说服郭老师。

当再一次去郭老师家时,已不是我单枪匹马,而是一个班了。我们也不是郭老师教我们时的“驯服的小绵羊”,而是一群能言善辩的说客了。郭老师说年老了,学电脑有困难等等表示推托,我们便七嘴八舌地一齐“进攻”:“您不是一直教我们,只要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吗?”我更是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您教会我克服困难,我能有现在吗?我可能只会顺垄沟找豆包吃了。”……我们用郭老师当年教导我们的理论“反戈还击”,郭老师被我们说服了。六十多岁学会了打字,而且还是用“五笔”——他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他的日记发到K12和教育在线上。果然,老师们看了,大声叫好,那么多热情洋溢的点评和跟帖,可以作证。

希望郭老师永远是年轻教师尤其是年轻班主任学习的楷模!

韩伟萍

2005年10月8日

后记

我的日记只记到这里,因为胃病突然发作,被送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病魔夺去了我的身体健康,使我再也没能重返教学第一线,从此不得不离开我所钟爱的教学工作,不得不离开我用全身心爱着的须臾不能离开的学生。

值得欣慰的是,六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他们跑到医院来向我报喜,孙娜不无自豪地炫耀:“我不是马后炮吧?期中考试我就说,期中考试拿第四,期末考试准能拿第三,没错吧?等初三,咱们准能拿第一!”刘波说:“你的话是‘金口玉言’,那你早说咱班得第一,咱班不早得第一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我也无比高兴:飞吧,勇敢地飞吧!在浩瀚的长空中搏击,会练硬你们的翅膀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胜过不少教育理论著作,非常感性又绝不缺少理性地告诉我,如何从平常细微处寻找、发现教育的突破口。

——天中行者

《爱心曲》(即《新爱的教育》。下同——编者注)让我一会儿难过一会儿兴奋一会儿感慨一会儿叹息。办公室里似曾相识的镜头。教室里几乎相近的个例,遥远却不陌生。

——水君

作为班主任,你不可能不遇到有问题的班级和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使之转化,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爱心曲》就是转化问题班级和调皮捣蛋学生的最好教材。

——天涯过客2

一本《爱心曲》,成了我教育教学的指导用书。只要遇到什么问题,我便向它请教,问题会迎刃而解。

——树叶子

从郭老师的班级故事中看到,棘手的事情一件接一件,但是最终,事情基本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清风拂面

郭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对孩子深切的爱深深吸引了我。每有空上论坛首要的就是快速寻找新帖,曲径探幽,趣在无穷。

——飘花飞絮

读《爱心曲》总使我想到很多从未想过或是想得不够深的问题,思绪浮想联翩……

——梅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6: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