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书选取的全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至北宋时期)的著名易占。笔者将其还原注解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卜卦的直接原因和卜后的各种后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易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峻华//朝辉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书选取的全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至北宋时期)的著名易占。笔者将其还原注解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卜卦的直接原因和卜后的各种后果。 内容推荐 《周易》为儒家诸经之首,儒生没有一个不读《周易》,也没有一个不懂《周易》,更没有一个不用《周易》的。 本书选取的全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至北宋时期)的著名易占。笔者将其还原注解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卜卦的直接原因和卜后的各种后果。 笔者做此工作的目的,就是想让对《周易》有兴趣的朋友,了解古人用《周易》卜筮的本来面目,也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易占史”和分析中国人“玩《易》”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资料。 目录 上编 卦例举隅 一 天下第一卦——《左传·庄公廿二年》记周太史卜陈公子完降生 二 前知二百年的政治预言——《左传·闵公元年》记毕万筮仕于晋 三 卜筮相符——《左传·闵公二年》记鲁桓公卜季友之生 四 一个破解复杂的卦——《左传·僖公十五年》记晋献公卜嫁女 五 义师必胜——《左传·僖公十五年》记秦穆公卜伐晋 六 力量卦中来 ——《左传·僖公廿五年》记晋文公卜勤王 七 旧卦套解(上)——《左传·宣公六年》记王子伯寥据丰卦论公子曼满 八 旧卦套解(下)——《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智庄子论先谷必败 九 一梦一卦支撑的战争——《左传·成公十六年》记晋厉公卜击楚 一○ 祸福自知的宣公夫人——《左传·襄公九年》记穆姜卜幽居东宫 一一 艳福中的艳祸——《左传·襄公廿五年》记崔武子卜娶棠姜 一二 一卦定终生——《左传·昭公五年》记庄叔卜穆子之生 一三 巧妙的破解——《左传·昭公七年》记孔成子卜立卫君 一四 未遂的政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南蒯之筮 一五 天意与人意——《左传·哀公九年》记阳虎卜救郑 一六 胜而不吉——《国语·晋语》记晋献公伐骊戎 一七 曙光在前——《国语·晋语》记晋文公卜得国 一八 二十年后的破解——《国语·周语》记赵盾卜迎公子黑臀 一九 贰师将军之败——《汉书》记汉武帝卜伐匈奴 二○ 高山云生雨——《太平御览》记沛王刘辅卜雨 二一 福在相中——《后汉书》记太史卜梁氏入宫 二二 师胜人不还——《三国志·魏书》记爰邵卜邓艾伐蜀 二三 大意失荆州——《三国志·吴书》记虞翻卜关羽之败 二四 因卦误国——《三国志·吴书》记尚广卜孙皓进洛阳 二五 元凶归案——《晋书·载记》记苻融据卦断狱 二六 何谓之革——《魏书》记后魏君臣关于革卦的辩论 二七 琥珀生光——《周书》记梁元帝卜盒中之物 二八 牝马利贞——《唐书》记高士廉为长孙氏卜马 二九 折足之灾——《唐书》记李纲卜仕宦前程 三○ 贲非正色之卦——《孔子家语》记孔子自卜 三一 颜回解卦——《冲波传》记孔子卜子贡之来 中编 高人传奇 一 算无不胜的管辂——《三国志》管辂传 二 以占卜亡身的京房——《汉书》京房传 三 大和尚佛图澄——《晋书》天竺和尚佛图澄传 四 未卜先知的杨伯丑——《隋书》杨伯丑传 下编 杂占故事 一 邵雍占梅 二 牡丹遭劫 三 邻人借斧 四 鸡黍之邀 五 卦占西林寺 六 鱼骨梗喉 七 聘币之喜 附录 易经浅解 一 上经三十卦 二 下经三十四卦 试读章节 公元前705年,靠母亲娘家势力取得政权的陈厉公妫佗喜得贵子。他希望自己的领地完整无缺,更希望自己的国家安全无恙,特地为儿子取名叫完,字敬仲。因为他是陈国的公子,人们习惯地称他公子完。 公子完出生的那天,恰好周天子的一位太史带着《周易》路过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县),厉公请太史为儿子占卦。太史按照《周易》规定的程序作了认真的推演,得出的本卦为观■,变卦为否■,《左传》如实记载:“遇观■之否■。” 观与否都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卦有卦辞,观卦的卦辞是两句话:“盥而不荐,有孚颐若。”每卦六爻,爻有爻辞,观卦第一爻爻辞是:“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第二爻爻辞:“闻观,利女贞。”第三爻爻辞:“观我生,进退。”第四爻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第五爻:“观我生,君子无咎。”第六爻:“观其生,君子无咎。”占卦不但要占出是哪卦,而且要占出是哪爻。周太史占的不仅是观卦,而且是观卦的第四爻,因为《左传》记的是“遇观■之否■”,而否卦正是观卦第四爻由阴变阳而来的。“之卦”就是“变卦”,凡是变卦,解卦以变爻爻辞为主。周太史这次占到的卦是观卦,变爻是观卦第四爻,变卦是否卦。 周太史经过一番慎重的思考,然后作出断语说: “好卦!观卦六四爻辞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国光就是一国之光华,说明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够继承您的事业,享有诸侯王位。不过下旬是‘利用宾于王’,宾者客也,孩子将来为君,很可能不在本国,而在异国。况且,上句‘国光’之前有‘观’字,观者看也,有旁观等待之意,故做诸侯王的很有可能不是孩子本人,而是他的子孙。物不两大,得于此者失于彼,如果他在异国繁荣昌盛,则本国就有可能衰败。” 周太史的解释,《左传》用了很长一段文字作了详细的记载:“日: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日:‘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日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日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700年,陈厉公被仇家所杀,陈国的政权发生转移。公子完虽然没有了做诸侯王的希望,所幸生活还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公元前627年,陈国再次发生内乱,三十五岁的公子完在陈国再也无法立足,只好背井离乡,逃往山东齐国。素以爱才著称的齐桓公对这位落难的陈国公子十分器重,想让他担任齐国的卿大夫。陈公子没有接受,说逃难糊口之人,能有个落脚的地点,就心满意足了,不敢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于是桓公让他做了管理都城百工的工正。陈公子谦虚谨慎的性格,办事认真的作风,深得桓公的赞赏,不久,将一处名叫田的地方封给了他。公子完便因地为姓,改原来的妫姓为田姓,史称田完,或叫田敬仲。 田完去世之后,他的子孙采取各种手段收买人心,努力扩充田氏势力,公元前410年,田完的八世孙田惮子建立了与姜太公开辟的姜齐并立的田齐。公元前378年,田完的十二世孙田午去世,他的儿子田因齐继位,晋爵为王,是为齐威王。以后又经历宣王、泯王、襄王诸代,长盛不衰,直至六国统一。而陈国早在公元前479年就被楚惠王所灭。 公子完自失去继位机会到陈国再次内乱,逃奔齐国,并在齐国立足,直到他的子孙夺取齐国政权,前后三百余年的兴衰,全在周太史一卦的预卜之中。因为它是最早见诸我国典籍的卦例,所以我们称它为天下第一卦。 上述卦例的史实,见于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左传》。《左传》是产生于《春秋》末年的著作,晚于公子完数百年。因为是后人的追述,在编写过程中免不了添油加醋,乃至以史代卦,不过《周易》之所以成为《周易》,以及周太史当年卜筮、破解、推论的方法,以及在推论中表现出的严密逻辑,都在这里得到了比较清楚的反映。那么,周太史究竟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占卜,又根据什么原则进行破解、推论的呢? (一)占卦的方法和程序 周太史当年为公子完占卦的具体程序,《左传》本身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易传》等有关资料和周太史占卜的破解进行反推,尽可能恢复它的原始面貌。 占卦的工具 周时人占卦有两种方式:一是用龟壳,叫做卜;一是用蓍草,叫做筮,也叫占。周太史使用的是后一种。《左传》记载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这里的《周易》和筮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筮才用《周易》,而卜则另有《卜辞》。 蓍草是生长在我国北方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锯齿草。蓍草细圆而长,老硬而结实,是作筹码使用的理想之物。占卦需要一次一次地得出数据。点数需要实物,而且是被神化了的实物,于是就用上了这种生长时间长的蓍草。P2-4 序言 《周易》为儒家诸经之首,儒生没有一个不读《周易》,也没有一个不懂《周易》,更没有一个不用《周易》的。读书人对《周易》的运用,不外乎《易传·文言》所说的几个方面:“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就是说,学习其义理,以提高自己的德行;学习其语言和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学问;学习其至深至奥的理论,以把握事物发生的苗头和趋向;学习其关于自然发展的规律,以了解人的生命起源和终结的过程。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周易》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上述四项学习和运用的内容,前两项忠信进德,修辞其诚,都是好说的,多学习,勤思考,苦实践,也就可以了。问题在于后两项:“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怎样才能知其至,而且在知至之前知其至;怎样才能知其终,在未终之前知其终?仅凭调查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入、全面的分析;仅有全面分析还是不够的,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仅就一事物内部关系的推理还是不够的,必须综合其他有关事物,做多方面外部联系的推理;仅做寻常的推理也是不够的,更需要有某种特殊形式的逻辑推理。于是简单粗糙的原始占卜被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而普遍使用,所以,占卜在古代读书人看来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种用以帮助自己思考的特殊方式和手段,古人谓之“玩《易》”即易占。至于占卜演变成单纯的迷信,那完全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和堕落。 本书选取的全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至北宋时期)的著名易占。其中见诸《左传》、《国语》的卦例,是周时人运用《周易》占卜的第一手材料,最能体现《周易》卜筮的本色。笔者将其还原注解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卜卦的直接原因和卜后的各种后果。因《左传》等经籍都产生在占卜之后,是由左丘明等后人补记的,从某种程度说,不是事先的预卜,而是事后的描写,但其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依然清晰可见,而愈是古老的卦例,其逻辑推理就愈加严密。 笔者做此工作的目的,就是想让对《周易》有兴趣的朋友,了解古人用《周易》卜筮的本来面目,也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易占史”和分析中国人“玩《易》”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资料。如果以为可以从中得到什么“科学预测”的法宝,乃至四处套用,肯定是要上当的。上编卦例举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