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季羡林禅心佛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禅学虽然号称来自天竺,实际上几乎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学。在所有的中国佛教宗派中,独有禅宗流行时间最长,流行地域最广。个中消息,不难参透。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向我们解读那些深奥的禅心佛语。

内容推荐

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架,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天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

目录

上篇 说禅

 一 禅宗

 二 禅籍

 三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四 佛教的倒流

1 中国佛典中关于佛教倒流的记载

2 梁武帝和菩提达磨

3 翻《老》为梵与佛道之争

4 变枝叶为根干的中国高僧:智颉和玄奘

5 探讨三个问题

6 补充

 五 作诗与参禅

1 中国古籍中对诗禅关系的看法

2 诗与禅的不同之处

3 诗与禅的共同之处

4 禅与中国山水诗

5 言意之辨

 六 关于神韵

《关于神韵》一文的补遗

 七 禅趣人生

1 禅趣人生

2 坏人

3 容忍

4 缘分与命运

5 不完满才是人生

6 长寿之道

7 长生不老

下篇 说佛

 一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

1 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2 当时思想界的情况

3 佛教的起源

 二 关于梵本《法华经》的问题答复

 三 中天竺在佛徒心中的地位

1 众佛诞生地

2 神仙说中的印度话

3 大乘诞生地

 四 佛教的传入中国

1 佛教传人中国的两条途径

2 两种文化的撞击

3 中国文化对佛教的吸收

4 后汉三国时期的译经情况

 五 中国古代西天取经的三位高僧

1 法显

2 玄奘

3 义净

 六 关于弥勒信仰

1 弥勒信仰在印度的萌芽和发展

2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3 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的故事情节

 七 玉华宫

 八 法门寺

 九 在敦煌

 十 六字真言

 十一 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

 十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关于大人异相的记载

2 佛典中的相好说

3 我的结论

 十三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十四 佛典中的“黑”与“白”

 十五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1 学者对于《列子》成书年代的几种看法

2 《列子》与《生经》的机关木人故事

3 我的推测

 十六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1 《西游记》吸收印度故事的几个例子

2 我的看法

 十七 说“嚏喷”

 十八 《佛本生故事》选译

1 跳舞本生

2 苍鹭本生

3 吠陀婆奉生

4 猴王本生

5 鹿奉生

6 兽皮苦行者本生

7 波毗噜本生

附 关于巴利文《佛本生故事》

试读章节

众所周知,禅学虽然号称来自天竺,实际上几乎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学。在所有的中国佛教宗派中,独有禅宗流行时间最长,流行地域最广。个中消息,不难参透。

禅宗兴起以后,中国就有人研究禅学。禅学精神,一方面受到了中国固有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极其普遍地极其深入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文艺理论以及整个文化领域。

禅宗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著述体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据我个人的看法,禅学是越向前发展,离开真正的佛教越远。到了后来,一直发展到呵佛骂祖,形成了佛教的一个反动,一个否定。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正因为如此,禅宗就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先是中国人研究,后是外国人研究,韩国、日本等国的禅学专家,一代接一代,至今不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在世界上消沉了几百年以后,又有了重现辉煌的端倪的显露。禅学已浸浸成为世界显学。东方各国,固无论矣。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些对禅学有兴趣的学者。翻译禅籍,撰写文章,颇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注意。这将为下一个世纪东方文化的复兴开辟道路。

稍为内行的人都知道,研究古代典籍,版本最为重要,一字之差,往往谬以千里。宋元刊本之所以为世所重,道理就在这里。自从敦煌石室遗书被发现以后,世界学林为之震惊。在石室中众多的典籍中,禅籍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从此以后,中外研究禅学的学者,争先恐后,纷纷对敦煌禅籍加以校勘,加以探讨。正如王静安先生、陈寅恪先生等国学大师所指出的那样,新材料的发现必然能带动新学问的产生。在敦煌吐鲁番学范围内,敦煌石室的禅籍可以说是极有价值的新材料。其能推动这一门新学问迅速前进,完全是意料中事了。

邓文宽先生和荣新江先生共同校勘的《敦博本禅籍校录》,是在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在长达几十年内对敦煌禅籍的校录的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这两位学者认真严肃,方法精密,既继承了中国朴学考证校勘的传统,又参照了西方的校勘方法,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因此我称之为集大成之作。最值得称道和重视的是,他们读书得间,细人毫发。对一些以前从未有学人注意到的敦煌写本的书写特点阐幽发微,公之于世,为斯学做出一大贡献。这一点,我相信,凡读本书的学人都会同意我的意见的。我由于有此书而感到愉快,感到骄傲。如果要讲爱国主义的话,写出这样的书,能在国际学林中占一席地,这就是最具体的爱国主义行动,比一千句一万句空话都更有用。

写到这里,我想要说和应该说的话可以说是已经说完了。但是我想再加上一条尾巴。这当然不是狗尾,甚至连貂尾都不是,而是一条超过了众尾之尾。我想说的是我最近时常想到的一个问题。别人也许对它会感兴趣的。

我认为,吾人为学,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跑,棒棒不断,代代相传,永远在前进,永远没有止境。后来居上,青出于蓝,是自然规律。我现在想着重讲的是老年人的态度,也就是把接力棒传给年轻人的人的态度。这个态度,根据我的观察,并不容易处理好。学术圈子里并不缺少“九斤老太”,是谁都看得见的事实。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跑的这一棒并不很理想,虽然我也努力跑了。但是,我稍有自知之明。我赞成唐人的两句诗:“平生不解掩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我愿意为有才华的年轻人呐喊鼓噪,这样会对年轻学人的发展有利。在古今中外的名利场上,年轻人想脱颖而出,这个颖往往是很硬很硬难以脱掉的。我想从旁帮他们一下。我有意写一篇短文,姑名之为《燕园四杰》。先此预告,望“读官”(套用“看官”这个词儿)们注意则个。  1994年12月12日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