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武士道》是他向世界介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修养》则是他时隔十年后重新探索日本的精神生活应该怎么样的一本书。
20世纪初,新渡户稻造批判物质文明横行的《修养》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本书主张自我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21世纪的今天,世界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本书的出版将成为应对物质文明泛滥的一剂良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修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新渡户稻造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说《武士道》是他向世界介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修养》则是他时隔十年后重新探索日本的精神生活应该怎么样的一本书。 20世纪初,新渡户稻造批判物质文明横行的《修养》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本书主张自我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21世纪的今天,世界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本书的出版将成为应对物质文明泛滥的一剂良药。 内容推荐 新渡户的《修养》是一本关于人格形成的优秀的论著。不仅在明治后期至大正时代形成一股时代思潮的各修养组织的思想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其中蕴涵着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民族气质的目标和独特的方法论。 此书是《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关于人生、修养的一部励志书。从明治末到昭和初期,曾经再版148次。一百年来,此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修养》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为普通人写的。……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这本书更是教人如何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无疑问,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目录 重返修养(中译本序)/林少华 一本值得重读的名著(译者前言) 序言 总论 什么是修养?/对修养的误解/实践道德所需 要的是平凡的努力/有修养者与无修养者的区 别/人是否有修养一定表现在言行上/非凡之 事成就平凡修养/修养学说之未来 第一章 青年 一、“长岁数”意味着什么? “青年”的含义/“长岁数”意味着什么?/确定人物 价值的标准/富于希望与抱负的青年/老幼是由今后 可做事业的多少来确定的 二、“身有老少,而心无老少” 日本的青年过于“少年老成”/孩子气果真不好吗?/ 我们因为不需要的知识中毒很深 三、青年身上也有天性淡泊的一面 青年要淡泊/勿将淡泊误解为无礼 四、青年要积蓄元气27 青年要积蓄元气/元气的乱用令人可怕/人必须有强 硬之处 第二章 立志 一、凡夫俗子也需要立志 二、人也要呼吸纵向的空气 只看光明一面的立志/通过想象来确定一生志向的 危险/与做盗贼相等的立志方式/看任务然后立志/ 人也要呼吸纵向的空气 第三章 职业 一、职业的选择也是学问的选择 狭义的立志是青年的大问题/按照性格与爱好选定 职业/选择不适合的工作而失败的事例/改变方针而 成功的青年/如何确定职业爱好呢?/我也有失败的 教训 二、没有特别爱好者的职业选择 普通人应该选择的职业/我对自己的孩子选择职业 的希望 三、当境遇不允许满足志愿时 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的特殊情况/违背父母意 愿的立志 四、不要被名声所迷惑 五、缺少经费不会影响立志62 缺少经费不会影响立志/没有学费的人反而幸福 第四章 信念 一、“人的一生如负重远行” 立志容易,坚持难/实现立志功效要靠平时的努力/ 即使产生疑问也要不断前进 二、小事当中存在大原则 记住决心是为了持续决心/“就是这样”的观念/小 事当中存在大原则/通过坚持,胆小鬼也变得大胆 了/若通一事,万事皆通/将冷水浴作为修炼恒心的 方法/清洗鼻子也是修炼恒心的一种方法/不要过 分消耗精力/以应用原则做事,小事也趣味盎然 三、妨碍恒心的原因不仅仅来自内心 妨碍坚持决心的三个外因/妨碍恒心的两种反对观 点/开诚布公地恳求的话,反对者也会同情/生活状 态变化引起的恒心障碍/确定坚持的年限也是一种 方法/不要丧失坚持的精神/冷嘲热讽也不会动摇 决心/把自己的意志表现在身体上 第五章 勇气 一、恪守道义是勇气修养的第一步 勇气是最容易修养的/勇气的修养所需的注意事项 二、如何修养勇气? 针对恐惧的勇气之修养/针对困难的勇气之修养/针 对痛苦的勇气之修养/通过阅读伟人的传记修养勇 气/通过与他人比较修养勇气/怎样训练勇气/如何 才能做到沉着勇敢呢? 第六章 克己 一、“克”是绝对的,不问有无敌手 克己的“克”意味着什么?/克已有初级和高级之别/ 克制自己是青年时代最重要的 二、应该战胜的真正敌人潜藏在此 “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克服根本性的原因/应 该战胜的真正敌人潜藏在此/有必要从结果去克己 三、克己之工夫在于一呼一吸之间 克己的修养不允许卑劣的方法/克己修养的六个实 例/处大事之道在于小事的修养 四、克己的程度 克己的程度只有靠常识来判断/克己还要善用弱点/ 最大的牺牲就是真正的克己 第七章 名誉 一、名誉并非存在于自身之外 促使人的行为的四个动机/作为行为动机的情色/作 为行为动机的利益/想得到名的人与希望得到实的 人/名誉意味着什么/名誉的标准应该从何处寻? 二、获得名誉的同时必定伴有几分危险 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事/近乎病态的名誉心/为名誉 心所驱使的自我宣传/“不知己”比“人不知”更可忧/ 为名誉心所驱使的卑劣手段/为自己辩护的两种方 法/“名誉是死者的食物” 三、名誉是手段还是目的? 值得当成一生目标的名誉/不用追求就自然而来的名 誉/不值得尊敬的名誉心/作为手段的名誉容易被滥 用/善用名誉是崇高的/为什么名誉心受到重视呢?/ 莎士比亚戏剧中展现出的名誉观/避免误解的一番话 四、即使达不到目标也要把理想置于高处 领先实的名和推动实的名/名誉受到损害时的精神准 备/毁誉褒贬总是伴随人类社会/藐视别人,自我安慰 的方法/视为世间之常情的消极方法/把诽谤当做反 省材料的方法/把理想置于高处 第八章 储蓄 一、文明是精力的储蓄 文明是精力的储蓄/储蓄所必需的第一要素/日本人 和西方人在先见上的巨大差别/不甘于不足,积极储 蓄余力 二、有储蓄意识的人大多是思维缜密的人 所谓的英雄豪杰之后都是乞丐/父亲一人受责难,子 女皆成善良市民/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好国民/有储 蓄意识的人都是大度、有韧性的人 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 挥霍体力不是一件小事/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精 力在无形中会损耗/消耗体力的虚荣心/储备体力所 必需的锻炼 四、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 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应该在平日 里有意识地储备一些智慧 五、积德不论人和时间 我等凡夫俗子应该如此储蓄德行/德行带给人的愉悦 之感/积德不论人和时间/如此能得到人生幸福吗? 第九章 阅读 一、我从读书中学到的 我亲身体会的多读书的得失/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才 有益/作研究时参考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新发行的 刊物/通读一本书时必须要有的心情 二、一生受益的阅读之法 当今的学习方法错误百出/忙人受益的读书方法/实 际生活中听来的知识尤其必要/密友之间的读书方法 第十章 逆境 一、没有人不会身处逆境 得志之人也多身不由己之事/顺境也有想象不到的 苦衷/身处逆境的两个原因/很多逆境都是自己制造 的/自己想象出来的逆境 二、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人间万事都是塞翁失马/身处逆境之人容易自暴自 弃/“那么,以后会是怎样的呢……”/社会不是无情 的/身处逆境之人容易嫉妒/嫉妒是因为心胸狭隘/ 要考虑共同的利害关系/身处逆境之人容易怨天尤 人/逆境中的人在怨恨他人时使用最多的借口/人应 该有被以怨报德的心理准备/反省身处逆境的理由/ 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到/两种身处逆境的“怨天” 者/逆境中的人为什么要怨天/将逆境放大的弊端/ 身处逆境之人容易丧失同情心/失去了母亲和孩子 后所感/以狭隘之心揣测他人之危险/陷入逆境的人 心容易受伤/陷入逆境的人心容易受伤/在逆境中受 伤的老人/受伤的人要善用伤害一 三、处于逆境时退后一步再行动 “湿毛毯”一样的人/身处逆境者的“叫花子根 性”/告诉亲友身处逆境的痛苦/处于逆境时退后 一步再行动 四、顺境和逆境之间也许仅一步之遥 什么是善用逆境?/善用逆境,获得同情之心/善 用逆境,获得宽容之心/善用逆境,获得感谢之念/ 善用逆境的感人少女/善用逆境,看到令人欣慰的 光明/逆境是考验自己和他人的试金石/在逆境中 修炼超凡脱俗的修养/高瞻远瞩,顺逆皆不存在 第十一章 顺境 一、凡人皆有得意时 顺境为何物/人生的进步始于和境遇的抗争/转变着 眼点,不平之事也能播下愉快的种子 二、人在身处顺境时更加容易掉以轻心 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傲慢/身处顺境之人容易渎职/ 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忘恩/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发牢 骚/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得意忘形 三、境遇的好坏只在一念之间 对于家康公遗训的解释/顺境之人如逆水行舟/若 不修身养性,身处顺境,心也犹如在逆境/境遇的 好坏只在一念之间/如何在顺境中自处 第十二章 处世 一、人在社会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社会的害群之马/为人处世的两个方针/不能苟同 的“自杀主义” 二、善用自己的境遇 为人处世的根本动机/我身患重病后转危为安的 经历/身残之人也能有颗愉快之心/在心中种下善 用境遇的种子 第十三章 道路 一、一条人应该走的路 清晨路遇上学的盲童/为什么会有烦恼/人走之 路,是远是近?/人走的路,是宽是窄?/人走的 路,应该简单实用,还是要装饰繁多?/从构造上 看人应该走的路/坡度急的路和平缓的路/人的道 路,有高有低,孰好孰坏?/人的道路,变与不变, 孰好孰坏?/自然之道和人行之道/一条人应该走 的路 二、世上的路有高有低 世上的路有高有低/职业道德和人的绝对道德/从高 于职业的地方着眼/重要的处世须知/付出超过工资 的劳动/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加薪/我想达到的目标 第十四章 默思 一、静思默想是灵魂与天地的交会 必需的精神食粮/沉默五分钟/坐禅的妙趣和默思 二、沉默五分钟 默思的时间和态度/默思的场所/默思时应该想什 么/即使起了邪念也要继续/多人一起默思也可 行/养成习惯会无比愉悦 三、以体会人生真味为目标 培养悲哀的感觉/拥有端正的动机/仅凭外部迹象 判断不了动机/动机比工作更可贵/在默思的过程 中端正动机 第十五章 暑天 一、夏季是最佳的精神修养期 姊崎博士的“平凡教训”/利用酷暑时间加强精神 修养/我从游泳中得到的修养体验/夏天是精神的 休养期/休养时的注意事项 二、让散乱的精神尽量归一 暑天休假后的三个修养/日本人注意力不够集中/集 中注意力的三种方法/确立新的决心/刺激实施计划 的决心/严格按照三年计划行事的西方人/善用事物 的习惯/凡事都要有节制/挥霍健康和培养注意力 第十六章 新年 一、新年是重新出发的好机会 梦一样的一生/新年是重新出发的好时机/年末通 览上一年的日记/回顾一年中遇到的恩人/回顾一 年中做过的坏事 二、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 新年应该尽量完成的事/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友人/ 储备知识的必要性 试读章节 只看光明一面的立志 今天的人说是到了十五六岁就要立志。可是,观其立志的方法,很少是单靠理论确定未来方向的。一百个人当中有没有一个都难说,剩下的九十九人是依靠感情或者自己的Vision——可以说是通过想象描绘出的幻觉,或者说一时的迷梦——来决定。例如,总觉得喜欢,或者总觉得不喜欢之类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青年的立志。 少年时代,想象力丰富,所以,即使确立了某个志向,也会不停地联想,在自己的头脑中只想描绘志向的光明、有趣的一面。例如,有一个少年的志向是成为军人。提到军人,少年头脑中想象的是胸前佩戴着许多灿烂的勋章,挥鞭佩戴金鞍的骏马的大将风范,眼前仿佛出现叱咤三军,英勇胜敌的壮士形象。通过这样的想象,在头脑中描绘出的是军人光辉的一面,想做那样的军人。 还有许多人胸怀做大臣的理想,想当政治家。提到大臣、政治家,只会想象到穿着大礼服,威风凛凛地坐着马车去觐见天皇,或者站在议会的讲坛上,面对五千万国民演讲的华丽庄严的场面,想做那样的人。近来,希望做实业家的人好像增加了不少。但是,他们头脑中描绘的实业家住着豪宅,每次乘马车或者汽车出入,都有人对他们说:“您慢走!”“您回来了!”或者看到他们在餐馆一掷千金,挥霍无度,作为人希望体验一次那样的感受。许多人是因为这样的想象希望做实业家。 正如前面所言,少年时代,想象力丰富。所以,正当立志的时候,依靠这种想象力,在头脑中仅仅描绘出工作的光明一面,一心希望达到那样的地位和境界,这是一场美梦。可是,今天立志想当军人、政治家、实业家的人,大多数都是基于这样的美梦,冷静思考者极少。 通过想象来确定一生志向的危险 我希望青少年在立志的时候,要看这个工作的性质,要考虑如果这个工作失败该怎样应对,这比如何看待目的物的外观更重要。换言之,不要只看光明而完美的方面,要冷静观察和判断这个工作具体是做什么,存在着什么阴暗面。假设做军人,考虑胸前佩戴辉煌勋章的同时,还要想到会伴随怎样的艰难困苦。上战场的话,不管是冰雪还是酷热,都必须与强敌作战。如果打胜仗的话,还算幸运;如果没有天时地利,蒙受失败的污辱的话,那将品尝何等的辛酸啊!另外,军人平时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对内保卫国内的治安,对外防止列强的欺辱,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将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啊!假如当了大臣、做了政治家的话,外表看起来很得意,但是,反过来看,在议会接受痛苦的质询,摆脱这样的困境将会多么的困难啊!为了重大的国务问题,即使天寒地冻,有时在凌晨四点钟也要被叫醒,有时到深夜两三点钟,也要忍受聚在一起协商讨论的辛酸。 有人认为当实业家的话,有钱,可以过愉快的日子。一步走不对,失败的时候怎么办呢?谁都希望做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想象中描绘的那样,会成功。相反,失败和破产者很多,那个时候的感想如何呢?即使是制造工厂,平时雇佣大量工人,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有朝一日,因为某个原因,工人发动罢工,工厂混乱的时候怎么办?还有,因为不景气,生产效益不好,银行催促还贷,而客户又不支付货款,需要资金,可是融资却一下停了,发生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做学者也是如此。想到某某博士很受尊敬,他的著作也受到好评,立刻就想做学者。可是,著作未必一定会受到好评。往往是呕心沥血而创作的著作,却受到所有报纸杂志冷淡的评价,以及指责攻击。提到学者,人们会以为很了不起,可是,为了研究问题,再苦再累也不能休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重复作很麻烦的调查,这是一般人所不了解的,并不像从外表所看到的那么舒服。 人生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但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面对光明的一面,不断地联想,在头脑中描绘出美丽壮观的生活,光想着光明的一面,不去想工作如何辛苦,或者陷入逆境时会怎样痛苦。只看到军人、政治家,还有其他附在所有职业表面的显赫之处——名和利,而不清楚困难、痛苦而辛酸的内幕。因为不了解,所以只靠想象描绘其表面来确定一生的志向,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殷切提醒青少年注意这一点。 与做盗贼相等的立志方式 纵观当今求学的人,没有一个人说“我学习的目的是做盗贼”或者“做一个耍嘴皮子的人”。这是因为盗贼或者耍嘴皮子者这个称呼不好听。即使不称呼这样的恶名,但是,事实上,世上希望这样做的人绝对不少。 就青少年大多数希望做实业家来看,用正当的手段赚钱,作为一个实业家没有什么不合适。可是,今天的实业家当中,虽然没有成为法律上的罪犯,但是逃避道德上的责任,赚了钱而自鸣得意者,大有人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能钻法律的空子,什么事都可以做。如果进行详细调查的话,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实业家当中,实际上违反法律赚钱的人绝不在少数。然而,现在青年崇拜而且想做的实业家中间,这样的人很多。那么,这不就等于他们的志向是实业家光鲜的一面,实际上,却在向盗贼流氓学习? 这样说好像太离谱,但是,这不仅限于实业家,军人、政治家、学者也一样,以此为理想目标的数万青年当中,不守本分,以外表附带的名利为目的,确定自己志向的人大概有几万人吧。 看吧!军人本来应该保卫国家,但是,也有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利益,嗜好战争,发动战争者。政治家本来应该谨慎处理国政,可是,有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其主张,改变其操守。学者的本分应该是致力于发现真理,不问学说的新旧,对社会国家有益的学说理论,要广泛普及。可是,为了攻击别人的学说,只是一个劲地寻找材料的人也不是没有。这样来看,作为军人、政治家、学者的本分不都丧失了吗?所以,依靠这样的愿望立志之辈,不是希望从事军人、政治家、学者的工作,而是追求这些工作附带产生的名利。这与立志做前面所说的实业家没有什么不同。 今天,大多数青少年希望的是,外表怎样才能冠冕堂皇。其实,他们忘记了本分,只想坐收名利。虽然嫌弃盗贼流氓的恶名,但是,终日忙忙碌碌追求美名,一心想有个好地位。好像不在意最值得珍惜的事业。正像一斋先生告诫的那样,以懒惰为宽裕,以严苛为直谅。同样,以私欲为目标之辈甚多。 P35-39 序言 当今之世,国人所缺少的未必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未必是职称学位和天赋才华,而恐怕更是人格修养、心性修养。 本来,国人最不应该缺少人格修养。因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生哲学、处世哲学。如孔子云“仁者爱人”,孟子云“反求诸己”,老子云“为而不争”,庄子云“用心如镜”,苟子云“崇德扬善”。尤其儒学,历代儒学家都强调修身为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国难当头“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和先忧后乐“天下为公”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到了现代,人格修养反而成了问题、成了稀有元素呢? 其中原因固然一言难尽,但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断裂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显然同晚清以来外侮内忧销魂铄骨的社会情势有关。九十年前,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被视为封建主义的代名词,受到空前猛然的抨击,儒学独尊的时代至此终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限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未能对传统文化采取公允态度。而1957年的“反右”,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大批饱学之士沦为“右派”,传统文化的地位愈发风雨飘摇,朝不虑夕。及至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所有传统文化俱成“革命”对象,风卷残云一般被“文化大革命”的铁扫帚扫进了所谓历史垃圾箱。言语道断,思维路绝,莫漫说儒学“反躬修己”之说,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成了“大毒草”,“造反”之声甚嚣尘上,“修养”一词殆成反义,危危乎销声匿迹。 春风化雨,万象更新,1978年迎来改革开放。迩来三十年问,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人们大多有了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艺术修养、文学修养以至国学修养,但人格心性的修养始终未能与之并驾齐驱。这从整个社会风气存在的种种流弊即可窥其一斑。归根结蒂,社会风气问题无非是心的问题。而心的问题也就是心性修养问题。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修养,心才缺少定力,没有根基,如浮萍一样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色动心,弄虚作假,招摇撞骗,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甚至为人师表的教授也有人把持不住,致使学术造假屡禁不绝。不讳地说,对于当下国人,心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近年兴起的国学热不妨视为这种心无所依的焦虑和饥渴所催生的心灵寻根或文化回归现象。这也为人格心性的修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完全依赖国学也不现实。我感到费解的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哪位学者以国学为根基结合西学并揉进当代元素,写出中西今“三位一体”的修养读本。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两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进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滨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自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同时融入作者本人的阅历和对青年人心理的体察。东西切换自如,古今一气贯通。这是此书的第一个特点。第七章有这样两句话尤需切记:“讲别人的坏话,只不过是坦白自己的卑鄙”,“必须知道获得名誉的同时必定伴有几分危险”。 说起来,我国近年来出了许多励志方面的书,皆与修养有关。但大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再三告诉青年人如何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诚然可喜可贺,亦为社会所需。问题是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平凡的,是在平凡岗位履行平凡职责的普通人。《修养》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为普通人写的。这是此书的第二个特点。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换言之,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这本书更是教人如何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无疑问,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此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译者在译者前言中强调的通俗易懂。新渡户稻造是一位毋庸置疑的著名学者、大学教授和一校之长。早年负笈欧美,谙熟西方经典,通晓英德语文,曾以华丽而高雅的英语文体撰著广为人知的《武士道》一书。但《修养》则写得深入浅出,平白晓畅,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毫无艰深晦涩的学究气息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作为一代大家,委实难能可贵。自不待言,原作笔调需由译文体现。尽管以我挑剔的眼光看来译文有的地方尚欠工致和洗练,但总体上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这一特点。若干段落译得文气充沛,一泻而下。以“直译”论之,殊为不易。 译者王成教授是较早自海外归国的博士。记得初次相见是2001年金秋时节,于北大参加季羡林先生九十周年华诞庆贺会暨学术研讨会之余,我们在阳光灿烂的未名湖畔畅谈良久,颇有同道之感。后来接连聚会京城,几次听得他的学术演讲和即席发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长于思辨,发言逻辑缜密,起承转合,侃侃而谈。日语口头表达能力也好,风生水起,滔滔不绝。同时不忘提笔行文,时有篇章见诸学术刊物和其他媒体,乃“海归”学人中的佼佼者。此次出书,以稿赐我,披览之余,略抒所感,谨为弁言。倘此书对国人重返修养或有裨益,亦不负译者一番苦心。是所望焉。 2009年3月25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垂柳初绿细雨如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