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天穹记忆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56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把“两弹一星”元勋、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的成长和成功经历娓娓道来,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位科技专家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多角度、生活化地展现了他的精神境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为人处事之道和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56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把“两弹一星”元勋、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的成长和成功经历娓娓道来,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位科技专家从幼儿时代的数学顽童,到有志向、有追求的爱国青年,再到投身航天事业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多角度、生活化地展现了他的精神境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为人处事之道和人格魅力。

读者在跌宕起伏、张弛有度的阅读体验中,可以了解波澜壮阔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导弹研制历史,感受中国航天自立于世界的能力,以及老一代科技专家为祖国的强大倾情奉献的伟大精神。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竹蜻蜓是怎么飞起来的

 1.有数学天赋的顽童

 2.竹蜻蜓引发造飞弹的理想

 3.难忘的扬州中学及两位恩师

 4.一波三折,进入中大

 5.数学系还是电机系

第二章 导弹震动了这个毕业生

 1.辗转流离的大学生活

 2.战地红烛,陈章主任

 3.忧国忧民,出国深造

 4.异国实习多磨难

 5.立志报国,苦学技术

 6.亲历战争,初见导弹

 7.“二战”胜利后的实习生活

 8.留学深造重入校园,赤子有情毅然回国

第三章 无线电专家初露峥嵘

 1.乱世中的抉择

 2.去台湾,还是留大陆

 3.总干“杂活”的保密机组组长

 4.为保毛主席讲话,抢排话筒干扰

 5.奢侈”的假期

第四章 步入“两弹一星”征程

 1.一场难忘的报告会

 2.从零开始仿制导弹

 3.特殊背景下的登月指标

 4.发射。争气弹” 

 5.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6.试验队的欢声笑语

 7.“两弹”联姻证婚人

 8.靠边站,我放心不下

第五章 开创固体战略导弹先河

 1.研制。蛟龙”的由来

 2.新官上任,先当。学生” 

 3.京郊小道,家庭和事业之间

 4.具有中国特色的试验模式

 5.长江大桥上的投放试验

 6.强化技术指挥线

 7.彰显系统协调理念的“四共同”原则

 8.我负主要责任! 

 9.蛟龙出水的决断者

 10.上岸爬高,一弹两用

第六章 品德比技术更重要

 1.妙手回春的导弹医生 

 2.不让。偶然”悄悄溜走

 3.登报求贤,注重技术民主

 4.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5.在成绩面前,尽量考虑别人的贡献

 6.尊重他人的美德

 7.严于律己的人生格言

 8.谁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

 9.让青年人自己去做! 

第七章 难舍导弹情结

 1.黄总,您可算来了

 2.一心保试验,力战“火焰山”

 3.身在家中,心系航天

 4.小魔术大精彩

第八章 爱情亲情友情

 1.拉开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序幕

 2.六口之家的主心骨

 3.问不倒的爸爸

 4.老两口津津乐道的小豆豆

 5.病魔难拆夫妻情

 6.与张爱萍将军的股肱友情

 7.君子之交

附录 黄纬禄文选

 同青年同志谈谈学习、工作和为人问题

 点点滴滴

 谈谈产品的质量问题

 建议编写《导弹设计守则》

 寄语青年同志们

 在参加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回答青年的问题及给青年的赠言

 黄纬禄收集并整理的《趣味数学题集锦》手稿(节选) 

 黄纬禄收集并整理的《笑话集》手稿(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庆典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人头攒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乘阅兵车出天安门,过金水桥,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方队。这次阅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中,战略导弹方阵的九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亮相,格外引人注目。孰不知,为了迎接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无数国防科研工作者上下求索,默默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此刻,在鲜花与闪光灯背后,有一位老人笑得格外欣慰。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黄纬禄院士。

黄纬禄,中国共产党党员,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在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建国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历任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所长、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等。黄纬禄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主持了我国第一枚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并获得成功。他倡导“一弹两用”,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我国固体导弹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作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之一,黄纬禄在导弹武器系统总体及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在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身为工作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黄纬禄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倾注到自己无限热爱的事业中,他把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密切联系起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忘我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毫无疑问,中国航天事业见证了他从无线电技术人员到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主要开拓者的成长历程;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黄纬禄的人生是曲折而多彩的,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是立体而丰满的。他曾是一个向着蓝天抛出竹蜻蜓的数学顽童,也曾是一名留学国外又毅然回国的有志青年,他更是一位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亲历者和主要开拓者;I司时,他又是一位平和坦诚的师长、热情幽默的朋友、孝心拳拳的儿子、爱妻胜己的丈夫、以身作则的父亲……岁月流逝洗尽韶华,现在,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当我们带着无限敬重和些许好奇真正走近他、走进他的故事时,我们感到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非凡人生,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品读回味的精彩片断,又有那么多需要我们挖掘、珍惜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序言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到20世纪初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寄予了诸多希望、梦想和憧憬。如果把我国科技事业比作一条奔腾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无疑就是龙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这个龙头始终高高昂起,将中国科技事业不断抬升到新的高度。我国航天事业在改革中腾飞,在创新中发展,创造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跃升到新水平;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国航天事业半个多世纪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实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中国人开始问鼎苍穹、九霄揽月、飞天梦圆……

航天功业辉映历史,航天精神彪炳千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果断做出了发展中国“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新中国的航天史就在这一年迈出了第一步。从军队、院校、各行各业汇聚到一起的第一批航天人,在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怀揣激情开始了对航天、对导弹技术的学习,背负着特殊使命,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在北京郊区的旧机库中,在塞外荒原的干打垒里,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开始了中国航天的创业历程。50多年来,在航天事业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一代又一代风华正茂的有为青年,胸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投身航天,献身航天,施展才华。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培育着优秀的文化;伟大的精神、优秀的文化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使中国人民树立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我国几代航天工作者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崇高使命,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中国航天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孕育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的黄纬禄院士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典型代表。

后记

本书从策划到完成历经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编写组对黄纬禄院士进行了多次访谈。在对他的人生经历了解中以及对他所写文稿的整理中,我们受益匪浅。他的精神境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以及对导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热切希望能尽快把这份有着传奇色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生答卷呈现给读者,让大家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些感动,共同感悟这位耄耋老人的非凡人生。

在本书的策划、写作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领导和科技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黄纬禄院士大量口述素材的基础上,参考了由宋兆法老师编写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黄纬禄》一书以及一些网上资料和视频资料等相关素材,并请唐海清老师在史料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审阅。在此向宋兆法老师、唐海清老师以及相关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向黄纬禄院士及其家人为编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和口述材料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由吕晓媛执笔;第三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张越月执笔;第四章由黄晓慧执笔;第五章和第六章由韩洪涛和刘佳执笔;黄道群完成了第八章第3节和第4节部分内容的编写,并提供了相关素材和大量照片资料;石磊完成了第八章第7节部分内容的编写;何立萍对第四章至第八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补充和改写,并负责全书的统稿、修改和定稿;吕慧英、严华提供了部分素材.组织了对书稿的讨论,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把关,提出了修改意见;石玉峰负责全书的文字审阅和修改;孙梅负责全书的文字校对。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中国宇航出版社石磊副社长和易新编辑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完稿之时,正值黄纬禄院士92周岁的生日,编写组全体人员汇聚在黄老家为他老人家祝寿,并和黄老合影留念。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难达初衷,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