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从一个出身下贱、遭人嫌弃的侯府女奴私生子到反击匈奴、七战七捷的大将军,从公主的骑奴到公主的丈夫,拜将封侯,战功彪炳,权倾朝野,位极人臣,战场上威风八面,朝堂上却又隐忍低调,在一位强势的君主下能全身而退地得以善终,古之名将中实为罕见。
本书以卫青传奇的一生为线索,再现了那个大气磅礴的风云时代的雄奇风骨,演绎了卫氏外戚家族大起大落的兴亡悲喜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卫青、霍去病、刘彻、张骞、李广等英雄群像,交织着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骑奴尚主的爱情神话,波澜壮阔的战争,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对世幻无常的叹息。
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汉武帝时代,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卫青、霍去病、张骞、李广、司马迁……在璀璨的群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要算是大将军卫青了。从一个出身下贱、遭人嫌弃的侯府女奴私生子到反击匈奴、七战七捷的大将军,从公主的骑奴到公主的丈夫,拜将封侯,战功彪炳,权倾朝野,位极人臣,战场上威风八面,朝堂上却又隐忍低调,在一位强势的君主下能全身而退地得以善终,古之名将中实为罕见。卫青的经历甚为独特,可以说千古之下绝无仅有,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却在历史上非常沉寂,不为人所重视。卫青似乎太幸运了,太传奇了,幸运得有点平淡,传奇得有些不真实,所以后人常有“卫青不败由天幸”之叹。卫青不败真的是由天幸吗?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究卫青那看似幸运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做人之道、为官之道、不败之道都令人回味无穷。
本书以卫青传奇的一生为线索,再现了那个大气磅礴的风云时代的雄奇风骨,演绎了卫氏外戚家族大起大落的兴亡悲喜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卫青、霍去病、刘彻、张骞、李广等英雄群像,交织着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骑奴尚主的爱情神话,波澜壮阔的战争,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对世幻无常的叹息。
引子
第一篇 春寒料峭
第一回 九龄童长安寻母 牧羊娃入籍侯门
第二回 老钳徒甘泉宫相面 醉游侠云来肆惩凶
第三回 小骑奴执鞭伴主 憨少年坠梦巫山
第四回 乐坊歌伎承恩进宫 侯家骑奴幸跳龙门
第五回 建章郎从头磨剑 慈师傅雪中送炭
第六回 遭嫉恨天降杀身 沐皇恩倒转乾坤
第七回 领建章上林励志 探旧主热血相酬
第八回 立壮志君臣同心 试祖母公主神伤
第九回 走西域张骞慷慨受命 临喜事主仆情迷意乱
第十回 组期门卫青初试身手 戏皇兄韩嫣祸惹杀身
第十一回 皇姊谆告戒醍醐灌顶 君王谈使命置腹推心
第十二回 马邑设伏待辟新径 主奴旧情重燃又兴风波
第二篇 夏日流火
第十三回 受命练骑军谨避嫌隙 外戚频生变心怀戚戚
第十四回 雄才主四路分兵 汉将星宝剑出鞘
第十五回 抵边陲千里奔袭 越雄关飞降龙城
第十六回 单于惊祭坛誓师 英雄归未央庆功
第十七回 世外人笑谈玄机 卫氏女喜获皇嗣
第十八回 承天幸子夫母仪天下 赴雁门卫青再奏凯歌
第十九回 谋河套运筹帷幄 布迷阵痴女送符
第二十回 大迂回孤军犯险 振雄风收复河南
第二十一回 立奇功卫青封列侯 遭迁徙郭解求故人
第二十二回 品花酒皇后小宴椒房 伤手足国舅泪洒南郊
第二十三回 风云变伊稚斜龙城祭天 守国丧汉天子闭门备战
第二十四回 出高阙奇袭右贤王庭 再晋封受领大将军印
第三篇 秋风似剑
第二十五回 游终南茅舍论道 尚公主花好月圆
第二十六回 袭代郡将计就计 听棒喝又生惊悸
第二十七回 大将军两出定襄 霍骠姚初试锋芒
第二十八回 赵翕侯兵败受降 卫仲卿心系忧患
第二十九回 未央宫上演新曲 冷少年邂逅神君
第三十 回 惊谋反枝零叶落 避锋芒韬光养晦
第三十一回 霍去病扬威河西 汉天子再谋新局
第三十二回 猛骠骑独领风骚 慈舅舅殷殷咐嘱
第三十三回 清凉地琴音袅袅 金銮殿风起云涌
第三十四回 武皇帝痛下豪赌 慧将军苦谋全局
第三十五回 烈女子痴情溅血 汉雄师勇赴大漠
第三十六回 霍去病弃车重追亡逐北 卫仲卿战单于血染黄昏
第四篇 冬雪厚藏
第三十七回 忿天命李广自刎谢罪 患得失公主未雨绸缪
第三十八回 将军府息事宁人 城郊外杀机暗动
第三十九回 释前嫌卫青求和 猎甘泉李敢横死
第四十 回 竹林间曲歌动心 骠骑府巫蛊索命
第四十一回 悲外甥功成归天 叹张骞再使西域
第四十二回 忧卫氏后继难为 遇故友又惊无常
第四十三回 悟圣道瑶琴诉志 佐太子苦心惮虑
第四十四回 游故地喜逢盛典 谋后事弦断恩绝
第四十五回 终使命将星陨落 垂丰功起冢卢山
尾声
故事要从西汉景帝年问说起,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环绕长安的河流都已冰消雪融。“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泸,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于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八水绕长安,流向各异、形态纷呈的八条河流穿行而过,为雄伟的帝都长安引来盎然的生机和鲜活的灵气。此时,河面上南来北往的商船川流不息。
在毗邻长安的一个码头上,密密麻麻地停靠着一排商船,艄公们正在忙着卸货,忽然从刚靠岸的一艘商船货舱里,爬出一个脏兮兮的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来。
小男孩约莫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身子挑着一个极不相称的大脑壳,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忽闪着灵动的光芒,身上的短褐已经撕开好几个大口子,沾满了灰土,早已辨不出本来的颜色,脸上黑漆漆的,也不知是天生的黑,还是长途跋涉染的风尘。
小男孩站在码头上,四下里巡望着。沿岸有不少店铺,叫卖的唱喝高一声低一声,不绝于耳。他略一踌躇,小心蹭到一个卖饼的铺子前,问道:“大哥,这里可是长安城了?”
卖饼的汉子瞟了他一眼,鄙夷地撇了撇嘴:“长安城?长安城离这儿还远着呢!”
小男孩面露失望,回头再看自己坐的那条船竟已起锚走了,只好又硬着头皮再问:“请问大哥,去长安怎么走啊?”
“走?要是两条腿走还要走两三天呢!”汉子头也不抬,一指旁边的一条土石路。“沿着此路就能直达长安,你去走吧!”“谢谢大哥!”小男孩咬咬牙正想准备上路,饼的香气却一阵阵飘进他鼻子里,他摸了摸饥肠辘辘的肚皮,咽下一日口水,鼓起勇气又问: “大哥!能给个馍儿吃吗?”
“去去去!到那边要去!我这儿从来不赊账!”那汉子瞪起了眼睛。
小男孩无奈地紧了紧短褐,朝着汉子指的路走去。
这是一条通往京城长安的交通要路,一路上车水马龙。小男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土石路上,也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脚底一阵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原来脚上的草履不知什么时候已被路面上的石子磨穿了,石子划破了他的脚心。天色已晚,他不能停下来,只得忍着疼继续往前赶路。“阿青啊阿青!一定要坚持住,长安就在前面了,到了长安就能见到阿母了。”他暗叫着自己的名字给自己鼓劲。
日头西沉了,天渐渐黑下来,路面上已经看不到什么车马,一条长长的土石路上只有这个名叫阿青的小男孩孤零零的身影。肚子在咕咕叫着,一天没讨到什么东西,只随便挖了些野菜野果充饥,阿青抬头见前面有个客栈,想进去碰碰运气,希望能讨些东西来充饥,不想还没进门,就被一条大黄狗给轰了出来,看门的小厮瞪着眼睛冲他吼道:“小叫花子,滚远些儿!”
阿青离开客栈大门,蹲在后墙根下茫然注视着前方。忽见远处一队车马朝这边驶来,径直来到客栈前停下了,看样子是要投宿的。这是十几辆运载货物的役车,车上都堆着小山似的货品,均有帆盖遮掩着。已经饿极了的阿青忽然灵机一动,或许能在那车上寻些儿什么来充饥。于是趁车夫不备,他悄悄扒上了最后一辆役车。天黑又有货物掩盖,看门的小厮没看见他,阿青就跟着车队混进了客栈。
待到车夫们进房歇息了,阿青才开始在车上的货品里翻找起来。可是翻来找去,都是些布匹丝绸,还有女人用的钗环脂粉,根本没有吃的东西,看来今晚又要挨饿了。阿青叹了口气:“唉!我还能走到长安吗?还能见到阿母吗?”歪倒在货品堆中,又饿又乏,脚底的伤口在钻心地疼痛,他不觉心中一酸,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阿青是河东平阳人。平阳地处太行、吕梁两山之间,是大汉开国功臣平阳侯曹参的封邑。当年曹参追随汉高祖刘邦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刘邦封为平阳侯,世袭罔替,如今已是第四代了。
阿青的生父郑季早年曾在平阳侯家做事,与寡居的侯家女仆卫妈私通,生下阿青。阿青六岁这一年,为安抚先臣遗孤,天子特召平阳侯进京入仕,卫妈也要跟随主人一家迁往京城长安。为了途中少些累赘,侯府举家迁徙前,特意遣散了一些老弱家奴。卫妈便趁此机会找到早已离开平阳侯府的郑季,为了让儿子能够脱得家生奴身份,将来能做个自由人,忍痛让阿青跟着父亲留在平阳。
此时,郑季是平阳的一名小吏,官俸微薄,守着祖传的几亩薄产度日。原配妻子李氏已生有几子,如今又见丈夫领回个私生子来,顿时妒火中烧。郑季惧内,在悍妻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有半句顶撞,阿青从踏入郑家门的第一天起就如同掉进了无底的深渊。那李氏视他为眼中钉,郑家几个异母兄弟更是把他当作奴仆,呼来唤去,非打即骂。父亲郑季开始还能暗中维护他,天长日久也就失去了耐心,觉得阿青是给他添麻烦的小累赘。可怜的阿青吃的是残羹剩饭,干的是粗重活计,挨饿打骂是家常便饭。几个异母兄弟每日都要到村口祠堂去读书,身为“小野种”的阿青当然没有这个资格。看着拿着书简在他面前晃头晃脑、耀武扬威的兄弟们,阿青又是羡慕,又是委屈。等到来年开春,嫡母李氏又塞给他一条竹鞭,让他去村外放羊。没奈何,苦命的小阿青从此与一群羊做了伴。P6-7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耳。
唐·李靖
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卫青、霍云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宋·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