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子文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松//蒋仕民//饶方虎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子文其人,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宋子文的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对其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述,有助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了解中华民国史,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宋子文的一生进行了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其在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所作所为,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内容推荐

宋子文其人,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他先后出任广州、武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总裁),担任过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政治、经济、外交诸重大问题的策划,在民国时期的许多重要事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曾追随孙中山,并以见证人的身份,在孙中山的两份遗嘱上签名,为时人所瞩目。后来,他却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他是“四大家族”的重要成员,长期为蒋介石政权筹款理财。他是南京国民政府同美、英等国联系的主要代表,多次出访西方各国,寻求援助。在“双十二事变”的关键时刻,他力排众议,飞赴西安,参加谈判,达成有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议。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他顽固坚持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被共产党列入“必须立即动手逮捕”的战犯名单,是属于蒋介石之后的第二号战犯。

在离开大陆后,他滞留美国,拒不返台居住,被蒋介石圈定批准为仅次于孔祥熙的第二位应开除国民党党籍的人。

在宦海中,他时沉时浮。同蒋介石的关系,时合时分。风云变幻,数度兴衰。其中缘由耐人思索。

他凭借权势,中饱私囊,弄得民怨沸腾,被赶下旧中国的政治舞台。他聚敛了巨额财富,被人称为“世界首富”。其巨额财富的确切数字,始终是无法彻底揭开的谜。

宋子文的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对其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述,有助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了解中华民国史,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教育

 传奇家世

 特别家教

 初出茅庐

第二章 头角崭露

 追随孙中山

 广州理财

 效力武汉政府

 倒向蒋介石

第三章 筹款理财

 争取关税自主

 改革盐税统税

 成立中央银行

 建立国家预算

 发行巨额公债

 施行废两改元

第四章 “九·一八”事变前后

 依赖国联调停

 调税警团参战

 拟定热河抗战方案

 制定抗日经济计划

第五章 不测风云

 救济水灾

 哀悼母亲

 上海遇刺

 四次辞职

第六章 出访欧美

 艰难受命

 争取美援

 伦敦演说

 出访影响

第七章 另辟蹊径

 主持全国经济委员会

 制订建设西北计划

 策划币制改革

 成立中国建设银公司

 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

第八章 秘密接触

 密令董建吾赴陕北

 派员寻找联系渠道

 毛泽东致信宋子文

第九章 和平使者

 待命于南京政府

 紧张激烈的争论

 受托赴西安探询

 确具成效的谈判

第十章 空头支票

 “五天内保证回西安”

 “张汉卿不能回去了”

 “希望你休息几年”

 “这是最轻的处分”

第十一章 为抗日奔波

 姐弟携手奋斗

 再度出使美国

 洽商军事援华

 制定攻缅计划

弟十二章 拱内联外

 同胡适龃龉

 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

 与美、英签约

第十三章 交涉军事

 撮合重庆军事会议

 宋史交换函件

 史蒋风波始末

 策划撤换史迪威

第十四章 出席“联大”

 担任首席代表

 答中外记者问

 签署联合国宪章

第十五章 赴苏会谈

 美苏妥协的产物

 会谈症结所在

 再度赴莫斯科

 签订同盟条约

第十六章 陷入困境

 经济“劫收”

 罪责难逃

 “没有办法”

第十七章 黄金风潮“

 “开放外汇”

 抛售黄金

 四面楚歌

第十八章 末日将至

 当“替罪羊”

 “慷慨解囊”

 赴粤主政

第十九章 梦幻泡影

 乞哀告怜

 空中楼阁

 尽付东流

 自身难保

第二十章 流亡异国

 寄居他乡

 葬身美国

后记

试读章节

上海,处于东部海岸线中心部位,长江人海口咽喉。地势平坦,河港纵横。黄浦江、苏州河流贯境内。700年前上海不过是一个海边渔村,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沿海小镇。自1842年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由于它得地当长江吐纳之口,侨商萃集之利,迅速成为一座国内最大的商业、工业日臻兴旺的繁华都市。

在远离闹市区中心的朱家大桥一带,有一所平房,四周草木葱茏,门前碧水淙淙。1894年12月4日,这家传出添丁的喜讯。随着“哇”地一声啼哭,一个白胖的男婴在上海同仁医院降临人间。这家主人,男婴的父亲决定:孩子的英文名字叫保罗,中文名字叫宋子文。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像圣徒保罗一样在中国弘扬基督教的福音,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文(中山)一样在中国传播西洋富强之学。

宋子文的父亲,是一位不平凡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名字对于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肯定是陌生的,但只要一提起他的儿女们,又都感到非常地熟悉。他的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被世界上公认为最不平凡的“宋氏三姊妹”;他的三个儿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士。更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后来成了他的女婿,蒋介石尊其为“泰山”。他的名字叫宋嘉树。

宋嘉树,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宋,老朋友见面叫他查理宋。他1866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普通小商人家庭。父亲韩鸿翼,是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商人,当地人唯有见了韩鸿翼不按习惯称谓叫“老板”,而亲切地称“先生”。韩先生的先祖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韩国之君。传说秦灭韩后,一位韩国公子不愿臣秦,便以货殖为业,世代相袭。明代,韩姓商人在山西经商,颇享盛名。1664年清兵入关后,韩姓族人忠于明皇。乃举族南迁,最后渡过琼州海峡,落籍海南文昌。母亲姓王,叫韩王氏,是一位典型的慈母良妻。

一件偶然的事竟改变了宋嘉树一生的命运。1875年,他的舅父(其实是其婶婶宋氏之弟)从美国经商回到家乡招收学徒。父母决定把九岁的他送给舅父作义子,带到美国学做生意。舅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开设了一家茶丝商店。在波士顿城中心的一座中国住宅内宋耀如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度过了三年的学徒生涯。开始义父对他寄予很大希望,要他安分守己、专心经商。在义父教导下,宋嘉树也是专心学做生意的技巧,一天到晚在店里忙个不停,一心只等到长大以后成为这个店的新店东。茶丝商店以外的世界,他是十分陌生的。然而,又是一件偶然的事件,打破了这个中国少年内心的平静,并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抉择。

宋嘉树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经历严重政治危机的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国屡遭外国“坚船利炮”的打击之后,痛定思痛,允许少数达官贵人的子女到美国、欧洲一些著名大学留学,希冀“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酿成一股“留洋新风潮”,有钱人家纷纷将其子女设法送往牛津、剑桥、哈佛、巴黎等名牌大学。远涉重洋是那时许多青年梦寐以求的理想。宋嘉树虽然也到了美国,但进大学接受外国教育并不属于他的理想。然而,自从结识了两名中国留学生之后,进学校读书的念头便占据了宋嘉树的心。这两位中国留学生一个叫温秉忠、一个叫牛尚周。

牛尚周是上海嘉定县人。12岁那年进入上海英租界的中国留学生预备学校。1872年8月11日,他作为中国第一批第一期13名留学生中的一位,来到美国求学。温秉忠祖籍广东新宁县,出生在上海,他是中国第一批第二期30名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三人不仅结下了天长地久的友谊,而且后来因分娶倪氏三姊妹而成为连襟兄弟。

牛尚周、温秉忠经常到宋嘉树的店里来,对站在柜台后面的这位内心充满渴望的少年吹嘘他们多彩多姿的学校生活、惬意的课外活动,还眉飞色舞地宣告他们回国以后,要把中国从欧洲中世纪时代中拯救出来。并不时批评宋嘉树将自己局限于柜台内那块狭小的空间、以及贫乏的生活。宋嘉树听得神往极了。有一天宋嘉树郑重地向养父提出了入学的要求。他的养父懂得金钱的作用,却不懂得知识的价值。他根本没有把义子的要求放在心上,只以“这不可能”回绝了。在养父看来,宋嘉树已有光明的前程,他应努力工作,锻炼自己成为优秀的商人,然后掌管丝茶店,这才是他应该走的路。

但是,养父不知美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悄悄地浸入这座中国商店。宋嘉树像一般美国十三、四岁的男孩可能做的那样——离家出走了。他跑到波士顿码头,爬上了一艘从波士顿开往北卡罗来纳州的汽船“考尔法克斯号”,偷偷地逃跑了。宋嘉树不晓得这船要开往哪里,但也无所谓,只要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地方,他感到心满意足了。

船员们发现了这个“小犯人”,并把他送到了船长跟前。船长查理·琼斯,是一位和善虔诚的信教人。他没有赶走或惩罚宋嘉树,而同意留在船上打工挣饭吃。打算汽船返回波士顿时再送他回到养父那里。每次船入波士顿港时,宋嘉树就会神秘地消失,直到汽船重新启锚,远离波士顿后,他又会突然地冒出来。宋嘉树以东方人特有的勤劳拼命干活,赢得了船长的欢喜。船长得知嘉树希望获得美国教育的心思后,便把他交给自己在威明顿的朋友,第五号街卫理公会教堂的佩奇·里考德牧师。里考德牧师对这个中国小男孩非常关心。在这里宋嘉树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取教名为查理·琼斯·宋,以此感戴查理·琼斯船长的恩德。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威明顿小城,并引起当地富商卡尔将军的关注。卡尔将军约见了宋嘉树,经过一番认真考查,决定资助他进入学校,实现接受教育的理想。1881年,宋嘉树进入圣三一学院(后改名杜克大学)。两年后又转到田纳西州的万德毕尔特大学就读。

1885年,宋嘉树结束了在万德毕尔特太学学业,想留在美国再学习医学。但教会认为他应该回到中国当传教士。10月初,在马克谛耶主教的主持下,北卡罗莱纳州监理会举行特别仪式,授予宋嘉树监理会见习牧师,派回中国传教,在中国布道区上海布道团负责人林乐知博士手下工作。

1886年1月13日,宋嘉树乘海轮回到中国上海。在上海他没有得到同胞的欢迎,人们把他看成是“洋鬼子”。因为他离国多年,只会讲英语和家乡土话,而不讲上海话。而在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传教士眼中,宋嘉树是个“无国籍的华人”,一个既是东方人又是西方人的“流浪汉”。更使宋嘉树不能容忍的是林乐知对他的鄙视。林乐知不让宋嘉树回文昌探望父母,还诬蔑他是个智力低下的人。1886年11月,在华传教大会举行首次会议时,宋嘉树被派去苏州地区昆山一带传教。1889年调到上海乍浦区传教,兼教英文,大名鼎鼎的胡适是其学生之一。

1892年,宋嘉树辞去教会职务,开始从事实业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富有的买办资本家。他在上海协助组成第一个“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还创办了一家印刷所——上海华美书馆,大量印刷中文圣经。

宋嘉树除作为基督教的世俗领袖和商人以外,还被人认为是个革命者。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为谋求民富国强的道路,北上上书清廷重臣李鸿章,途经上海,结识了宋嘉树。宋同情民主革命事业,是国内最早聆听孙中山宣传革命道理的人之一,不久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热情支持者和知心朋友。他冒着被清朝砍头的风险,常以印刷中文圣经为掩护,秘密印刷反清和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及小册子。

宋嘉树在苏州地区昆山一带传教时,重逢在波士顿早已认识的朋友牛尚周。此时牛已与浙江余姚倪家的三个女儿之一结了婚。他把妻妹倪桂珍介绍给了宋嘉树。倪桂珍是一位贤淑、端庄、有教养的女子,明代著名科学家《农政全书》的编著者徐光启的后裔。她早先就读于家庭私塾,后进培文女子高等学堂读书,爱好弹钢琴和文学,思想上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1887年,宋嘉树与倪桂珍在上海南方卫里公会教士里德主持下结了婚。189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宋蔼龄出世。1892年次女宋庆龄出生。宋子文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一个男孩。此后几年里,宋嘉树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他们的六个子女后来都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P1-5

序言

宋子文其人,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他先后出任广州、武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总裁),担任过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政治、经济、外交诸重大问题的策划,在民国时期的许多重要事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曾追随孙中山,并以见证人的身份,在孙中山的两份遗嘱上签名,为时人所瞩目。后来,他却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他是“四大家族”的重要成员,长期为蒋介石政权筹款理财。他是南京国民政府同美、英等国联系的主要代表,多次出访西方各国,寻求援助。在“双十二事变”的关键时刻,他力排众议,飞赴西安,参加谈判,达成有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议。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他顽固坚持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被共产党列入“必须立即动手逮捕”的战犯名单,是属于蒋介石之后的第二号战犯。

在离开大陆后,他滞留美国,拒不返台居住,被蒋介石圈定批准为仅次于孔祥熙的第二位应开除国民党党籍的人。

在宦海中,他时沉时浮。同蒋介石的关系,时合时分。风云变幻,数度兴衰。其中缘由耐人思索。

他凭借权势,中饱私囊,弄得民怨沸腾,被赶下旧中国的政治舞台。他聚敛了巨额财富,被人称为“世界首富”。其巨额财富的确切数字,始终是无法彻底揭开的谜。

宋子文的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对其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述,有助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了解中华民国史,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近年来,国内虽然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宋子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但是,参与研究的人还很少,研究的领域还不广,其成果还比较零散。由于某些原因,国内至今尚未出现一本较为详尽的评述宋子文的专著,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在许多朋友们的鼓励下,我们不揣浅陋,本着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宋子文的一生进行了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其在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所作所为,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宋子文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要职。他的活动范围大,涉及面很广。由于受历史资料和学识的限制,本书在叙述宋子文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活动时,难免有错漏及评述失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著者

1992年7月于汉口

后记

本书是我们三位同仁继编写《孔祥熙和宋蔼龄》之后合作的又一成果。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军事经济学院、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由于受资料和学识的限制,本书对宋子文的记载和评述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教正。

作者

1992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2: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