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科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以来,第一位行政诉讼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所著《行政诉讼结构研究》一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将诉讼结构置于社会结构之中,通过对诉讼制度本体理论的研究,创造性地将行政主体这一本不属于诉讼法学研究范畴的对象纳入诉讼结构研究之中,从而揭示了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界定为行政诉讼结构的基础关系,强调在我国社会现实条件下,应采强职权主义改造我国的行政诉讼结构,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正当权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的这些独到见解,对我国的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将“蝴蝶效应”用于社会结构分析,可以很好的解说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机制,形象地展示社会结构变迁和制度生成的内在原因。本书不以行政诉讼结构本身的具体运行规律为重心,而把研究的视野投向行政诉讼结构之外,注重于探索社会结构对行政诉讼结构的作用。在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行政诉讼结构研究,通过揭示社会结构对行政诉讼结构的深刻影响,指出行政诉讼结构应当是以保障相对人的正当权益作为自己的价值中枢。为此目的,本书通过构建行政诉讼结构的概念体系,运用哲学、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在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结构及要素进行研究,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行政诉讼结构的内在价值。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课题研究现状/7
三、课题研究方法/17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9
第一章 课题的基础概念解析/23
一、结构与结构研究方法/24
(一)与结构近似的相关概念的界定/24
(二)结构化方法/31
(三)结构主义的结构/35
(四)结构主义方法的批判/38
二、诉讼与诉讼结构/41
(一)诉讼的概念分析/4l
(二)诉讼结构的概念分析/44
(三)诉讼结构比较/47
三、行政诉讼结构/57
(一)行政诉讼/57
(二)行政诉讼结构的概念/61
(三)行政诉讼结构的类型/62
第二章 行政诉讼结构本体论/75
一、行政诉讼的历史分析/77
(一)缘起/77
(二)孕育/79
(三)形成与发展/8l
(四)各国行政诉讼结构摄要/87
(五)域外行政诉讼结构比较/92
二、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性分析/95
(一)近代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起源/95
(二)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萌芽/97
(三)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98
三、我国行政诉讼结构现实分析/100
(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描述/100
(二)我国行政诉讼的主体结构特征/103
第三章 行政诉讼结构认识论/113
一、社会结构概念解析/115
(一)社会结构理论沿革简析/115
(二)社会结构的概念与特征/128
二、社会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对行政诉讼结构的影响/130
(一)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j,131
(二)社会结构要素对行政诉讼结构的作用/134
三、社会结构决定行政诉讼结构/137
(一)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影响行政诉讼结构的价值取向/138
(二)社会利益结构主导行政诉讼结构的目的选择/145
(三)社会权利(力)结构决定行政诉讼结构的结构模式/149
(四)社会互动结构指引对行政诉讼结构的变革方向/155
第四章 行政诉讼结构理论研究/162
一、行政诉讼理论基础溯源/163
(一)法治理论/164
(二)分权制衡理论/165
(三)民主理论/167
(四)有限政府理论/168
(五)人权保障理论/171
二、行政诉讼价值取向的流变/172
三、行政诉讼结构的目的决定论/175
(一)中外行政诉讼目的比较研究/175
(二)我国内地当前行政诉讼目的主要观点述评/178
(三)行政诉讼目的与行政诉讼结构关系/179
(四)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应然性表达/181
四、立体三角形——我国行政诉讼结构的真实形态/186
第五章 我国行政诉讼结构的重构/194
一、重构行政诉讼组织结构——实现行政审判独立/196
(一)行政诉讼结构中的法院/197
(二)我国行政诉讼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201
(三)重构行政诉讼组织结构的路径选择/202
二、优化行政诉讼规则结构——堵塞权益保障漏洞/212
(一)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行政诉权保护宽度/212
(二)明确行政诉讼审查标准,明晰权益保护预期/221
(三)建立行政诉讼判例制度,弥补成文法律规范不足/232
三、完善行政诉讼行为结构——促进社会和谐/237
(一)强化职权主义,确保当事人地位真正平等/237
(二)放宽原告资格限制,敞开寻求救济大门/242
(三)强化行政诉讼调解,力争实现诉讼案结事了/245
(四)对简单行政案件实行简易审理,提高权利保护效率/252
(五)规范群体性诉讼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55
(六)规范公益诉讼行为,增强权利保护幅度/260
参考文献/267
后记/278